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剖析自评报告内容摘要:

供对口专业人才,为学生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 为了使汽车专业办学更贴近就业的需求,南海汽车协会和汽车工 13 程系共同进行 了 南海汽车业的 人才需求 调查工作,对南海当地 汽车制造、销售、维修及 4S 店 80 多 家 企业进行 的问卷调查 ,并形成分析报告,为进一步办好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 打下良好基础。 佐证材料: 南海汽车协会 会员单位证书复印件 系主任孙志亮南海汽车协会理事证书 参加南海汽车协会会议的资料(照片等) 参加南海区 0 09 年校企合作研讨会资料(照片等) 南海汽车杂志 ( 07 年第一期) 对汽车工程系系主任孙志亮专访文章 (汽车人才需求进入高峰期 ) 中国才库杂志 ( 07 年特刊) 对汽车工程系系主任孙志亮专访文章(市场导航、理念办学) 南海电视台 专访(系主任孙志亮、雄峰日产 4S 店周燕总经理)的视频资料。 回收的汽车专业人才需求调查表合订册(共 85 个 企业) 汽车专业人才需求表汇总分析报告。 汽车工程系参加近年全 国百强县市汽车巡展活动资料(图、文、实物) 汽车工程系 0 0 10 年校园毕业生推介会资料 三、专业建设与改革 (一) 课程体系设计 课程体系建设理念:围绕知识、能力及素质三方面开展设计,贯穿以职业能力主线,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优化课程体系;紧贴一线特色技能进行课程整合,开设系列课;围绕职业证书教育,设置理论、实践交互渗透的课程体系;职业技能方向灵活,专业培养目标稳定。 课程体系特点:根据专业能力主线设置专业 课程,分别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进行课程教学;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专业技能方向课,以适应就业方向的能力要求,及时调整能力方向;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交互渗透,实践课程有足够的时间,实践课时占总课时的比例大于50%。 以职业素质为核心、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优化课程体系 14 以汽车维修一线的技术岗位群所要求的职业能力为目标,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基本要求,以理论课程服务于能力培养为出发点,以循序渐进的原则优化课程体系设置,坚持“学生适应市场,教学服务于实际”为主导,根据“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突出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训练与职业素质培养。 在课程开发上,采用“精简、压缩、增加、综合”的方法,精简重复交叉的内容,压缩不必要的内容,增加与专业能力培养密切相关且应用广泛的课程,把培养某项综合能力所需的课程内容按照知识点和技能点加以筛选综合,形成新课程。 在教学内容上,用实际问题作为引导,即从实际入手,先学习有关技术的应用知识,然后再学习比较抽象的理论,并注重理论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对重要的专业理论都在明确的实践背景下加以介绍。 在教学形式和方法上,尽量采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容量,尽可能在实验室或实训场所组织教学,实行理论 +实践 一体化教学方式,全面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 强化实践教学,推行职业资格证书 根据培养目标和职业技能鉴定考核的要求,围绕“一专多能、一生多证”,建立以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实训三大模块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 每个模块包括若干实训课程,并配有实训大纲,每门实训课程由若干独立的基本训练单元组成。 系列实训课程主要包括钳工、焊工和机加工基本技能实训、电工电子基础实训、汽车拆装实训、汽车电气实训、汽车故障检测实训、汽车电子控制装置实训、毕业 综合实践 等,占总课时的 56%。 实践教学做到三年不断线, 一 15 年级主要进行基本技能实训,使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操作技能;二年级主要进行专业技能实训,使学生熟练掌握本专业要求的各项专业技能;三年级主要进行综合技能实训,让学生参加劳动部门组织的职业技能鉴定考核,获得汽车维修工中级和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并利用产学结合,让学生参与生产及就业环节,完成第一岗位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过渡,毕业后就能顶岗工作,缩短了磨合期。 专业课程实现模块化 在课程体系改革中,专业课程模块化是十分必要的。 我们打破原有课程结构体系,以职业岗位群所需的专业技能为主线,对 汽车维修工这一职业领域可分为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气构造与维修 、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构造与维修 、 自动变速器检测与维修 等五个模块,每个模块按任务驱动式划分课题。 佐证材料 广东理工职业学院 2020 级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 教学计划 07 级级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 学生获得汽车维修工中级和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课程教学大纲 合订册 汽车专业模块化教材编写项目立项、申报、批文等材料 07 级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 教材建设一览表 2020 年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核心课程介绍 (二) 专业教学改革 教学改革的思路与体现:主要是围绕知识体系、能力及素质三方面开展。 知识体系强调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良好搭配,这是构建良 16 好的课程体系基础;“以技能为核心”开展技能训练,强调个人技能,为就业打下良好基础;培养良好职业素质,提高学生进取精神。 教学改革主要体现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改革、教学内容整合、实践教学改革等方面的研究,具体内容采取不同方式,重点的内容,教材修订和实践教学与相关的单位共同探讨。 课程体系建设改革 为了完善该专业的课程体系,建立适合学生学习需要,符合汽车行业的社会需求,并在专业调查基础上,对课程结构不断进行调整,在原专业计划的基础上对《汽车车身构造与维修》与《汽车修复技能与美容》进行整合为《汽车车身修复与美容》;删减一些理论课程以增加实践技能课时,包括《液压技术》和《专业英语》;另外,把《汽车新技术》调整为选修课。 这样更有利教学的优化,把更多精力放在服务于汽车维修的实用技能课程上。 教学模式改革 本专业将一体化情景教学作为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把课程划分为:发动机、底盘、电器、故障 诊断与排除、汽车电控技术五大模块。 各大模块按系统机构的不同,分设各个专业课题,如在电控发动机模块中,分设有喷射系统、点火系统、辅助系统等课题,每课题按专业技术的实用性、参照国家技能鉴定规范要求和社会需求,再设分课题。 教学方法改革 充分开展实践教学,合理开设实践课程。 高职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因此实践教学占有很重的分量,所以本专业开展许多 17 实践课程,如金工实训、 汽车构造拆装、汽车电气、汽车故障检测、高级工考前培训,顶岗实训等。 学校坚持情景化教学模式,因而大部分专业课程采用随堂实训,把课堂搬到 实训室,尤其是汽车电控,汽车电气,发动机等课程,教学效果非常理想。 建设真实或仿真的实践环境,实行现场教学:高职学生毕业后能不能直接顶岗工作,关键是看其在校期间是否得到过未来岗位群所需技能的培养。 学院已投资大量的资金对汽车发动机实训室、整车实训室进行了建设,购置了多台丰田发动机、多台发动机运行台架及多部整车,同时还购买多个汽车维修仿真教学软件,让学生进行汽车维修与拆装模拟。 形成了理论→仿真维修模拟→实物维修模拟→再现企业的职业环境的一套教学流程,让学生在这种潜移默化中慢慢形成了对未来岗位群所需的技能与素养。 产学研合作改革 通过与企业的相互合作,了解企业的所需,从而对教学做出相应改革,以提高教学水平,这是该专业进行产学研合作的目标,经过这几年的历程,主要开展的改革工作如下: 与出版社进行合作编写一体化教材,该专业的教师已经承担《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控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电气构造与维修》等多门课程编写工作,目前该工作已经到了修订的阶段,其中《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材(主教材、实训手册、作业册一套三本)将于 2020 年 7 月正式出版。 18 参加中国本田技研主持的节能车项目 ,并设计制作南海之星 节能车, 并 从 07 年开始 参加了 每 年在中国上海举行的 HONDA 全国汽车节能大赛,取得较好成绩,并起到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效果。 佐证材料: 汽车专业模块化教材编写项目立项、申报、批文等材料 教具:自主研发“自动变速器实验台架项目”相关资料 近三 年学术节开展的汽车 检测与维修 技能竞赛资料汇编 佛山南海地区汽车维修企业数据 “南海之星”节能汽车和参赛相关资料汇编 (三) 教学条件建设与利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