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民国民居建筑论文民居建筑论文建筑风格论文内容摘要:

思是小范围的居住区域。 里份中的道路则称之为 “ 巷子 ”。 在里份的不断演变过程中,里份的内在含义和外延概念在众多文献资料和新闻报道中不太确定,摇摆在住宅单元和住宅单元组成的整体社区之间,为了陈述明确,因此在 本文中将里份建筑的 概念统一为单体的住宅单元,将里份的概念统一为住宅单元形成的整体社区。 武汉近代最早的里弄起源于 19世纪末的汉口,直至 1949年,全市共建有里弄 208 条,房屋达到 3294 栋,建筑面积达到将近 300 万平方米,主要集中在今天汉口的江岸区、江汉区和武昌沿江等地段,是当时武汉城区中居住环境、配套设施均为上乘的居住群落。 也是体现武汉人生活方式的最佳体现。 如果说“老建筑是一座城市的语言”那里份建筑就是武汉地道的地方方言,武汉的里份民居最早是作为一种商品化住宅出现的,经过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现在已经成为 武汉的特色建筑,就像是北京的胡同,如果北京城里只有紫禁城 而缺少了胡同的话,那无疑是一种文化的缺失,同样的,里份民居在结合着武汉当地地域特点与气候条件,联系了当时所流行的西方近代建筑的结构与形式,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不同风格,丰富多彩的建筑样式。 武汉里份的发展,有着其独特的历程,武汉最早的里出现在唐代,随着经济的发展达到了顶峰,商业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市场在城市中出现。 这就要为其在城市中划定一个特殊的区域,设立市管,定时交易,不可逾越时间和空间的规定。 随着封建统治的加强,民居形式开始模仿市场管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