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半导体直流稳压电源设计内容摘要:

的精密线绕可调电位器。 其它元器件的作用: V 用于防止短路时 C2通过调整端放电而损坏稳压器; C2用于减少输出纹波电压。 R2用于调节输出电压的大小。 12 二、静态调试 当连好电路板的线路时,先不要急着通电,而因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检测: A、对照原理图,用万用表一一检查线路的各个接口是否接通,是否有短路、断路或漏接的现象,如果有,因该及时改好电路连线。 B、对照原理图,检查各元件是否接正确。 动态调试 稳压电源的性能指标的测试 接通 220V 的电源,用 数字万用表对所设计的电路实物进行测试,得到电源输出电压为 3~ 9V. 2)、内阻的测量 在输入交流为 220V,分别测得负载电流为 0 及最大值时的△ VO,即用开路短路法可测得电源内阻。 测得数据如下: Imin=, Vmin= Imax=, Vmax= 根据以上数据可得电源内阻为: r=Vmax∕ Imax =3)、稳压系数的测量 稳压系数是指在负载电流 I0、环境温度 T 不变的情况下,输入电压的相对变化引起输出电压的相对变化,即稳压 系数 SV=(△ VO/VO) /(△ VI/VI) IO=常数, T=常数 断开工频电源,按图 1改接实验电路,取负载电阻 RL= 18Ω。 13 1) 初测 接通工频 220V 电源,测量 U2值;测量滤波电路输出电压 UI(稳压器输入电压), 集成稳压器输出电压 U0,它们的数值应与理论值大致符合,否则说明电路出了故障。 设法查找故障并加以排除。 电路经初测进入正常工作状态后,才能进行各项指标的测试。 1)、输出电压的测量 2)各项性能指标测试 ①输出电压 U0和最大输出电流 Iomax的测 量。 在输出端接负载电阻 RL= 18Ω,由于输出电压 U0= ,因此流过RL的电 流 Imax=。 这时 U0应基本保持不变,若变化较大则说明集成块性能不良 . 图 1 ②稳压系数 S 的测量 测试过程是:先调节自耦变压器使输入电压增加 10%,即 Vi=242V,测量此时对应的输出电压 Vmax;再调节自耦变压器使输入电压减少 10%,即 Vi=198V,测量此时对应的输出电压 Vmin,然后再测出 Vi=220V 时对应的输出电压 VO,则稳压系 数 14 SV=(△ VO/VO) /(△ Vi/Vi) =[220/( 242198) ][( VO1VO2) /VO] 根据上述测量方法,可对电源进行测试,测试数据如下: 当 Vi=198V时,测得数据为: Vmin=. 当 Vi=242V时,测得数据为: Vmax=. 当 Vi=220V时,测得数据为: V = 由以上所测数据,可得稳压系数为: SV =(△ VO+/VO+) /(△ Vi/Vi) =[220/( 242198) ][( VmaxVmin) /V] ≈ 103 3) 纹波电压 指叠加在 V0 上的交流分量 ,一般为毫伏级可将其放大后用示波器观测其峰峰值△ Vopp .也可以用交流电压表测量其有效值△ 不是正弦波所以用有效值衡量有一定的误差 . 测 得 : △ Vopp=100mV 误差原因 a、 元件本身存在误差; b、 测得输出电流时接触点之间的微小电阻造成的误差 c、 万用表本身的准确度而造成的系统误差 ; d、 读数误差。 e、 电流表内阻串入回路造成的误差。 15 原理图和 P C B 图 原理图: PCB 图: 16 主 要 元 器 件 及 工 具 元器件 12 伏变 压器一个 万用电板一块 电源芯片 317 一片 二极管一 个 电容: F, 1μ F, 10μ F 各一个, 2200μ F 两个。 电阻: 阻值为 240Ω一个; 滑动变阻器幅值为 , 18Ω 各 一个 ; 桥式整荡器一个 插头一个 导线若干 工具 : 尖嘴钳、斜口钳、镊子、刀子; 烙铁、烙铁架; 万用表。 17 调 整 与 测 试 ( 一 ) .在通电前认真检查安装电路,必须对电路进行以下事项的检查: ( 1)、 电源变压器的绝缘电阻进行检测,以防止变压器漏电。 一般用兆欧表进行检测 ,也可以用万用表。 ( 2)、 电源变压器的一次和二次绕组不能搞错,否则将会造成变压器损坏或电源故障。 ( 3)、 三端稳压器的输入、输出和公共一定要识别清楚,不能搞错。 特别是公共端不能开路,如果开路,很可能导致负载损坏。 ( 4)、二极管的引脚(或整流 桥的引脚)和滤波电容器的极性不能接反,否则将会损坏元器件。 ( 5)、 检查负载端不应该有短路现象。 ( 二 )、 直流稳压电源的调整测试一般分为三步进行,空载检查测试、加载检查测试和质量指标测试。 空载检查测试 ( 1) 将变压器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