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培训教程中级-模块3规划主题单元内容摘要:

强调“生活性、开放性、挑战性、尊重课本、符合课标、立足学科、综合学习”几个原则。 1.生活性 选题要考虑与学生生活的相关性,是能够反映真实世界的真实问题。 这样的问题,才可能是对学生真正有意义的,才可能是需要综合地运用跨学科的知识予以解决的。 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主题,学生会感到亲切,能够激发起兴趣,投入精力进行深入地研究。 2. 开放性 学科教学中有些系统知识是结构良好的问题,有明确的解决步骤和答案,也有些是劣构的,是情景化的,定义不明确的,甚至目标是多样化的,具有多种解决方法和途径,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 主题学习更适合开放性的劣构知识的学习和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反思实践能力等高级能力。 3. 挑战性 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主所开展的主题单元学习,必须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学习挑战,这样才能吸引学生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进 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 这种挑战,要注意掌握一定的度,如果太难,学生就可能会因为失败而沮丧、退缩,无益于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也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同样,如果太容易,学生就不会去做深度思考,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 4.源于 课本 、有所超越 较之其他一般资料,由专家紧扣课标、立足于教学大纲精心设计出来的课本, 能够 紧扣学习的规律,深入课程的实质内容,是组织学习活动的重要依据。 而源于课本,立足于学科,不等于局限于课本、学科,还应有所超越,跨越学科、实现综合学习,挖掘 所涉及课程内容的实际应用 ,实现学 生的能力培养和提高。 1. 请 结合上面主题单元选题的知识仔细 阅读 下面《算法的三模式》案例, 认真思考案例中存在的问题。 《算法的三模式》主题单元 (案例来源:唐来凤,教案《“嫦娥一号”探月过程的算法研究》) 主题或 单元标题 算法的三模式 学科领域 ((在 内打 √ 表示主属学科,打 +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 信息技术 语文 美术 生物 劳动与技术 数学 外语 历史 科学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社区服务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一 所需时间 7 课时 主题学习概述 (对主题内容进行简要的概述,并可附上相应的思维导图 ) 本单元遵循“由简入繁”的原则,分别先就顺序、选择和重复模式进行教学,在教师讲授、演示与学生讨论、探究、演练的过程中,让学生逐步掌握算法的三种基本执行流程。 在 此基础上,对三种模式的综合应用进行加强,巩固学生对算法的理解与应用。 本单元注重与学生生活中的实例相结合,既关注学生算法的实际应用,也培养了学生科学的逻辑思维能力。 主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 知识与技能: 理解算法的三模式,即 顺序模式、选择模式和重复模式; 学会算法三种执行流程的应用 ; 能用流程图和伪代码描述算法; 能用 VB 语言实现算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的讲授与演示,让 学生 了解算法三模式的基本结构和流程; 通过让学生讨论、练习、自主探究,掌握算法三模式的应用; 通过教师的指 导和学生的演练,掌握 VB 语言的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联系生活实际的意识,激发学生自主创新的意识 ;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积极主动学习解决问题的思想。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算法的执行流程是什么。 如何运用计算机实现算法。 单元问题: 什么是顺序模式。 什么是选择模式 ? 什么是重复模式 ? 你能用算法来解决生活当中遇到的问题吗。 专题划分(学习活动过程) 专题 1:循规蹈矩(顺序模式) ( 1 课时) 专题 2:挑三拣四(选择模式) ( 2 课时) 专题 3:周而复始(重复模式) ( 2 课时) 专题 4:博采众长(综合应用) ( 2 课时) 通过阅读上述主题单元的案例(详细案例见配套资源:《算法三模式》), 分析案例中出现的问题或误区,诊断其产生的原因,并 提出相关的改进方法。 最后把你的观点填入表 33“主题单元设计 问题研讨记录表 ”中。 表 33 主题单元选题问题研讨记录表 序号 问题 /误区 无效原因 /改进方法 1. 为主题而主题,选题毫无意义 原因:没有理清教材内容和学习活动的关系,没有体现对教材多方知识内容的统合; 改进:放弃该主题; 2. 受课堂教学的限制,活动毫无乐趣 原因:没有很好地对课堂内容进行课外延伸,学生缺乏现实地生活体验,无法激发兴趣; 改进:引进生活中的案例与应用; 3 „ „ „ „ 【 作业 】 :将完成的“主题单元设计 问题研讨记录表 ”作为作业递交。 2. 请 你阅读更多的主题单元设计案例,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填在表 33 中。  《 电子文档设计 》  《 计算机系统 》 (详细案例参见配套资源:《 电子文档设计 》和《 计算机系统 》) 3. 请你结合工作实际,初步设想你要设计的主题单元教案的主题。 你 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为你的 主题单元教案选择合适的主题。  这一主题是否来源于你所任教的课程。  这一主题能否包含多样的学习目标。  这一主题能从哪些方面与学生的生活建立联系。  这一主题是否能给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挑战。 然后,把确定的单元设计主题简要地记录下来。 我选择的学科: 我选择的年级: 我要设计的单元主题: 【拓展学习】分析学习者特征 分析学习者特征的目的是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准备情况及其学习风格,为主题单元规划、研究性学习设计、主题资源创建、单元学习评价以及单元教学实施提供依据。 那么教师应当知道学习者的哪些信息呢。 著名教育技术专家迪克( Dick)和凯瑞( Carey)认为,有关学习者的有用信息包括八类: 1.入门技能:学习者在进入教学之前就应该已经掌握了一些与学习该目标有关的技能。 2.对该领域已有 的知识:学习者很少对所学的知识完全不了解,但是,他们在这方面的知识却经常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 在我们教学的时候,学习者可能要用过去所学的相关知识来解释现在所学的内容,他们是在先前理解的基础上建立新的知识。 3.对学习内容和将采用的传递系统的态度:学习者对于要学的内容可能已有印象或持有某种态度,甚至对于该如何教也有自己的看法。 4.学习动机( ARCS):学习者的动机水平是成功教学的重要因素。 当学习者对要学的内容没有兴趣或缺乏动机时,学习几乎是不可能的。 Keller(1987)开发了一个模型,说明成功学习所必 需的各类动机。 Keller 的模型叫做 ARCS 模型( attention 注意力、 relevance 关联性、 confidence 自信心和 satisfaction 满足感)。 Keller 建议问学习者这样的问题:‚教学目标与你有多大的相关性。 ‛,‚教学目标中最吸引你的是哪部分。 ‛‚你有多大把握能成功地达到目标。 ‛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将有助于了解学习者的动机,有助于确定教学设计中的潜在问题。 5.学业能力水平:确定学习者的受教育程度和基本能力水平。 这类信息有助于了解他们曾有的学习体验,以及他们对新的不同教学方法的适应能力。 6.学习偏好:了解目标人群的学习技能和偏好,以及他们是否愿意探索学习的新方式。 换句话来说,这些学习者是不是只接受讲座 /讨论方式的教学,还是他们也成功体验过讨论班形式的课程、案例研究、小组问题解决或基于 web 的课程。 7.对学校和教师的态度:要了解学习者对于提供教学的学校和教师的态度。 他们对学校和教师是持积极、建设性的态度,还是持怀疑态度。 8.群体特征:对学习者的仔细分析还要提供其他两类有关学习者群体的信息,这些信息会影响教学的设计。 第一类信息是目标人群在重要变量上的异质度,显然,找出适应差异人群的教学方法 很重要。 第二类信息是对目标人群的整体印象,这个印象必须建立在与目标人群的直接交流基础上。 学习者的这些特征将会影响到学习目标的制定、教学策略的选择、评价方法的运用以及教学的具体实施。 因此,在教学设计开始时,分析学习者特征是非常重要的。 第 3步 分析主题单元目标及内容 确定主题单元选题以后,还需要对主题单元设计提出一个初步规划方案,考虑主题所涉及的学习内容,编写多样学习目标以及对应的课程标准,并对总体的学习活动进行初步的设计。 这里,我们 建议采用思维导图 作为规划的技术工具, 图 33 是我们提供一个思维导图规划模板,而图 34 是案例 《 网络我做主 》 主题单元规划的思维导图,可供参考。 图 33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模板 图 34 《网络我做主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1.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课程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 在 主题 单元学习中,学习者不仅仅 是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深刻理解主题单元所涉及的问题,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培养 高 水平 思维能力 , 形成科学探究的态度, 这 也 是 单元学习目标 综合特性的体现。 另外,在思考主题单元的学习目标时,还应根据相应的学习内容,建立学习目标与课程标准的关联。 2.学习成果及其评价 学习者的学习 成果是与学习目标相关联的, 学习目标描述的是学习者通过学习将会获得或学到什么,其表现形式就是学习者学习的最终成果。 主题单元学习中多样的学习目标也决定了学习者学习成果的多样性, 可以是:  掌握了一系列知识  解答了一系列问题  培养了高级思维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 总结了所创建的事物的特征  阐明了自己的立场并进行了说明  进行了具有创意的工作  „„ 在思考主题单元中包括哪些学习成果时,还应同时考虑如何针对这些成果以及获得成果的过程进行评价。 3.学习任务及所需的工具及资源 学习者的学习任务也是与学习目标相关联的,根据学习 目标为学习者设计相应的学习任务,让学习者明确自己要做什么,让学习有针对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学习者的学习行为。 在思考 主题单元中包含哪些学习任务 时 , 还应同时规划 支撑学生完成这些学习任务所 要 用到的工具和资源。 请参照图 34,对你所要设计的主题单元进行初步规划,并绘制相应的思维导图。 活动 3 设计主题单元 目标: 在对主题单元有了初步规划的基础上,掌握主题单元学习过程的设计方法,并为各个学习专题策划学习方式;了解教学策略,并运用于主题单元的规划设计中;组织主题单元的内容框架以及问题系列,策划问题情境 ,细化专题学习过程;初步掌握主题单元的设计方法。 步骤:  规划学习过程框架  规划知识框架及教学策略  设计引导性问题  细化专题  分享主题单元设计成果 学习成果:  主题单元设计系列思维导图  小组讨论记录 第 1步 规划学习过程框架 说明 :在这个步骤,学员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以设置学习专题的形式,对主题单元的学习过程做出初步的规划。 在主题单元中,学习过程是由多样化的学习专题组成的,每个学习专题又采用了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方式,而各个专题和对应的活动是在充分考虑主题单元的学习目标和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设计的。 而且要指出的是,主题单元多样化的活动体现了中观的教学设计思想,并且以信息技术作为基本的技术保障,因此活动的设计,需要突破教室空间的限制,突破单课时设计的局限,以单元的角度实现全空间、全时间的专题学习活动设计。 请你再次研习主题单元案例《 网络我做主 》,关注案例中的专题设置及其学习活动设计部分。 在这些案例中,你可以注意到由若干个专题组成了整个单元的学习过程。 学习活动是多空间、多课时的、学习活动的方式也是多样化的。 图 35 描述了《 网络我做主 》主题单元的专题设置框架。 图 35 主题单元专题设置框架 在每一个学 习专题中,针对 单元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 所采用的主要学习活动方式又是各有侧重的,如 图 36 所示。 图 36 各专题的学习活动方式 现在请结合你的日常教学实践, 在充分考虑主题单元学习活动特征的基础上, 针对在活动 2 中确定的 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初步构想你将如何 设置 各个 学习专题 ,以便对整个主题单元的学习过程进行统一规划。 请在 专题设置框架模板(图 37)中简要勾画出来,并进 一步为你的每一个学习专题初步策划各自适用的学习活动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每一个学习专题,你可能是综合地应用了多种学习方法。 在后续的主题单元设 计过程中,你将要对每一个专题的学习活动设计进行细化,届时你还有机会对目前策划的学习活动及其采用的学习方式进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