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诊疗方案内容摘要:

25g、大黄 20g、薄荷 10g、泽兰 20g,打粉后混合,水蜜调敷下腹痛处,一日一次。 或选用具有活血化瘀,消 癥 散结止痛功效的中药封包外敷。 ⑤丹参注射液, 10ml,静脉滴注,一日一次。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治愈:阴道流血停止,腹痛消失;β HCG 测定连续两次阴性;妇科 B超检查妊娠包块缩小 1/2 以上。 有效:阴道流血停止,腹痛消失;β HCG 测定连续两次阴性;妇科 B 超检查妊娠包块缩小不到 1/2 或无增大。 无效:腹痛加剧或伴失血性休克;β HCG 持续阳性且有增高趋势;妇科 B 超检查妊娠包块增大。 (二)评价方法 进入路径时,根据疾病分期、证候诊断和输卵管妊娠的病情影响因子评分模型进行评价。 完成路径时,根据疾病分期、证候诊断和输卵管妊娠的病情影响因子评分模型进行评价。 22 附件 输卵管妊娠药物治疗知情同意书 患者姓名 年龄 住院号 输卵管妊娠的治疗根据病情的不同 ,常规有如下处理方法: 药物治疗(中药、西药或中西药结合治疗) 手术治疗(腹腔镜手术或开腹手术) 根据您目前的病情,您可先选择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可能出现: 在药物治疗过程中,仍有可能发生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 在这过程中医护人员会观察您的病情变化,必要时需改为手续治疗。 药物治疗 HCG 转阴后,输卵管妊娠导致的包块仍需时间治疗吸收。 药物治疗成功者,以后仍有可能发生再次输卵管妊娠,或因输卵管阻塞不通导致不孕。 治疗的药物有可能对您产生某些副作用,这些副作用一般轻微,可对症处理,且这些 副作用在停药后可逐渐消失。 其他: 您对上述情况已经知情,并签字“同意接受药物治疗”。 患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家属签名: 关系: 日期: 年 月 日 谈话医生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23 异位妊娠病(输卵管妊娠)未破损期中医诊疗方案( 2020 年优化)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中医诊断:参照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产学》(罗颂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0 年)、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研究生规划教材《中医妇科临床研究》(肖承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0 年)。 西医诊断:参照全国高等院校教材《妇产科学》(丰有吉、沈铿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0 年)。 ( 1)病史:多有停经史。 ( 2)症状:或有下腹疼痛,或有不规则阴道流血。 ( 3)妇科检查:子宫略大,一侧附件区域可触及包块,有压痛。 ( 4) BHCG 阳性,或曾经阳性现转为阴性。 ( 5)盆腔 B 超:宫内未见孕囊,宫旁出现轮廓不清的液性或混合性回声区,或该区查有胚芽或原始心管搏动,或腹腔内存在无回声暗区或子宫直肠窝有积液。 ( 6)或伴有腹腔移动性浊音,或伴有休克。 ( 7)或诊断性刮宫及病理检查未见妊娠组织。 (二)疾病分期和证候诊断 辩病分期要点: 未破损期(输卵管妊娠未发生破裂、流产): ①多有停经史,无明显下腹疼痛,或伴有阴道不规则流血。 ②妇科检查,子宫略大,一侧附件区或可触及包块。 ③β HCG 阳性,或曾经阳性现转为阴性。 ④盆腔 B超:宫内未见孕囊,宫旁出现轮廓不清的液性或混合 性24 回声区,或该区查有胚芽或原始心管搏动 辩证分型要点: 未破损期;辩证分为两证。 ①胎元阻络证: 或有不规则阴道流血或下腹隐痛,舌暗苔薄,脉弦滑。 ②胎瘀阻滞证:(因病例较少,不进入临床路径) 胎元(包括胚胎和滋养细胞活性)已死亡,但未发生输卵管破裂或流产,腹痛减轻或消失,可有小腹坠胀不适,妇检或可触及局限性包块。 β HCG 曾经阳性现转为阴性。 舌质暗,脉弦细涩。 二、治疗方案 表 1 输卵管妊娠的病情影响因子评分模型 1 分 2 分 3 分 妊娠周数 ≤ 6 周 6 周 ~8 周 8周 腹痛 无 隐痛 剧痛 BHCG 1000IU/L 1000~3000IU/L 3000IU/L ( B 超 ) 盆 腔 内 出 血 量 最 大 径 3cm 3~6cm 6cm ( B 超 ) 输 卵 管 妊 娠 包 块 最 大 径 3cm 3~5cm 5cm 总积分 根据患者的诊断、辩病分期进行分层(两层),层内再根据中医辩证分型、病情影响因子评分模型的总积分进行分组治疗。 未破损期属胎元阻络证,β HCG1000IU/L,输卵管妊娠包块最大径 ≤ 3cm 且病情影响因子积分 ≤ 8 分者。 25 中医辩证治疗: 以活血化瘀,杀胚止痛为治法。 ①宫外孕 I 号方加味。 丹参 15g、赤芍 15g、桃仁 15g、蜈蚣(去头足) 3 条、紫草 15g、天花粉 20g、田七 10g。 每日 1 剂,再煎,日服两次。 可根据个体情况酌情加减。 ②血府逐瘀口服液(丸或颗粒), 10ml(或 6g)口服,一日三次。 ③散结镇痛胶囊, 4 粒,口服,一日三次。 ④外用方:侧柏叶 25g、黄柏 25g、大黄 20g、薄荷 10g、泽兰 20g,打粉后混合,水蜜调敷下腹痛处,一日一次。 或选用具有活血化瘀,消 癥 散结止痛功效的中药封包外敷。 ⑤丹参注射液, 10ml,静脉滴注,一日一次。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治愈:阴道流血停止 ,腹痛消失;β HCG 测定连续两次阴性;妇科 B超检查妊娠包块缩小 1/2 以上。 有效:阴道流血停止,腹痛消失;β HCG 测定连续两次阴性;妇科 B 超检查妊娠包块缩小不到 1/2 或无增大。 无效:腹痛加剧或伴失血性休克;β HCG 持续阳性且有增高趋势;妇科 B 超检查妊娠包块增大。 (二)评价方法 进入路径时,根据疾病分期、证候诊断和输卵管妊娠的病情影响因子评分模型进行评价。 完成路径时,根据疾病分期、证候诊断和输卵管妊娠的病情影响因子评分模型进行评价。 26 附件 输卵管妊娠药物治疗知情同意书 患 者姓名 年龄 住院号 输卵管妊娠的治疗根据病情的不同,常规有如下处理方法: 药物治疗(中药、西药或中西药结合治疗) 手术治疗(腹腔镜手术或开腹手术) 根据您目前的病情,您可先选择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可能出现: 在药物治疗过程中,仍有可能发生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 在这过程中医护人员会观察您的病情变化,必要时需改为手续治疗。 药物治疗 HCG 转阴后,输卵管妊娠导致的包块仍需时间治疗吸收。 药物治疗成功者,以后仍有可能发生再 次输卵管妊娠,或因输卵管阻塞不通导致不孕。 治疗的药物有可能对您产生某些副作用,这些副作用一般轻微,可对症处理,且这些副作用在停药后可逐渐消失。 其他: 您对上述情况已经知情,并签字“同意接受药物治疗”。 患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家属签名: 关系: 日期: 年 月 日 谈话医生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27 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我院接收的患者多来自农村,卫生习惯差,对疾病的认识匮乏,多数有慢性盆腔炎病史,就诊时合并感染的较多。 应对措施: 加强预防与调摄 、不孕、 IUD 或曾患异位妊娠者,一旦停经立即注意。 ,予中药、中成药对症治疗。 28 异位妊娠病(输卵管妊娠)未破损期中医诊疗方案( 2020 年优化)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产学》(罗颂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0 年)、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研究生规划教材《中医妇科临床研究》(肖承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0 年)。 西医诊断:参照全国高等院校教材《妇产科学》(丰有吉、沈铿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0 年)。 ( 1)病史:多有停经史。 ( 2)症状:或有下腹疼痛,或有不规则阴道流血。 ( 3)妇科检查:子宫略大,一侧附件区域可触及包块,有压痛。 ( 4) BHCG 阳性,或曾经阳性现转为阴性。 ( 5)盆腔 B 超:宫内未见孕囊,宫旁出现轮 廓不清的液性或混合性回声区,或该区查有胚芽或原始心管搏动,或腹腔内存在无回声暗区或子宫直肠窝有积液。 ( 6)或伴有腹腔移动性浊音,或伴有休克。 ( 7)或诊断性刮宫及病理检查未见妊娠组织。 (二)疾病分期和证候诊断 辩病分期要点: 未破损期(输卵管妊娠未发生破裂、流产): ①多有停经史,无明显下腹疼痛,或伴有阴道不规则流血。 ②妇科检查,子宫略大,一侧附件区或可触及包块。 ③β HCG 阳性,或曾经阳性现转为阴性。 ④盆腔 B超:宫内未见孕囊,宫旁出现轮廓不清的液性或混合性29 回声区,或该区查有胚芽或原始心管搏动 辩证分型要点: 未破损期;辩证分为两证。 ①胎元阻络证: 或有不规则阴道流血或下腹隐痛,舌暗苔薄,脉弦滑。 ②胎瘀阻滞证:(因病例较少,不进入临床路径) 胎元(包括胚胎和滋养细胞活性)已死亡,但未发生输卵管破裂或流产,腹痛减轻或消失,可有小腹坠胀不适,妇检或可触及局限性包块。 β HCG 曾经阳性现转为阴性。 舌质暗,脉弦细涩。 二、治疗方案 表 1 输卵管妊娠的病情影响因子评分模型 1 分 2 分 3 分 妊娠周数 ≤ 6 周 6 周 ~8 周 8周 腹痛 无 隐痛 剧痛 BHCG 1000IU/L 1000~3000IU/L 3000IU/L ( B 超 ) 盆 腔 内 出 血 量 最 大 径 3cm 3~6cm 6cm ( B 超 ) 输 卵 管 妊 娠 包 块 最 大 径 3cm 3~5cm 5cm 总积分 根据患者的诊断、辩病分期进行分层(两层),层内再根据中医辩证分型、病情影响因子评分模型的总积分进行分组治疗。 未破损期属胎元阻络证,β HCG1000IU/L,输卵管妊娠包块最大径 ≤ 3cm 且病情影响因子积分 ≤ 8 分者。 30 中医辩证治疗: 以活血化瘀,杀胚止痛为治法。 ①宫外孕 I 号方加味。 丹参 15g、赤芍 15g、桃仁 15g、蜈蚣(去头足) 3 条、紫草 15g、天花粉 20g、 田七 10g。 每日 1 剂,再煎,日服两次。 可根据个体情况酌情加减。 ②血府逐瘀口服液(丸或颗粒), 10ml(或 6g)口服,一日三次。 ③散结镇痛胶囊, 4。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