堤防工程技术规范内容摘要:
(1)抛石粒径应根据水深、流速情况,通过计算和参照已建运用良好工程的经验分析 确定。 (2)抛石厚度应不小于抛石粒径的 2 倍,水深流急处宜为 3~ 4 倍。 (3)抛石护岸坡度,枯水位以下宜根据具体情况控制在 1∶ ~ 1∶3。 (4)防冲及稳定加固储备的石方量应根据计算、分析河床可能冲刷深度、岸床土质情 柴枕护脚应满足下列要求: (1)柴枕抛护范围,上端应在常年枯水位以下 1m,其上应加抛接坡石,柴枕外脚应加 (2)柴枕规格根据防护要求和篱工条件确定。 一 般枕长可采用 10~ 15m,枕径 ~ ,柴、石体积比约为 7∶3。 柴枕一般设计成单层抛护,根据需要也可设计成双层或三 层抛护。 柴排护脚应满足下列要求: (1)用沉排护岸,其岸坡应不陡于 1∶ ,排体上端应在设计枯水位以下 1m。 (2)排体下部边缘,根据估算的最大冲刷深度,并应达到使排体下沉后,仍可保持大 于 1∶ 的坡度。 (3)相邻排之间应向下游搭接不小于 1m。 采用土工织物枕、土工织物排 、混凝土沉排等结构护岸,应遵循 条规 选用的土工织物材料应满足强度、抗老化等要求,水下使用年限不应少于 20 年。 坝式护岸 坝式护岸的型式、结构应根据具体情况分析选用。 按平面布置型式可采用丁 坝、顺坝以及丁坝与顺坝结合的拐头坝及 T 字型坝等。 按结构及与水位关系、水流影响, 丁坝、顺坝可依托堤岸或滩岸修建。 丁坝一般按规划治导线在凹岸成组布 置。 坝式护岸的布局、型式,必要时宜通过总结经验与河工模型试验相结合的办法确定。 丁坝长度、坝轴线方向可根据工程的具体条件和已建同类工程的经验分析确 丁坝间距应根据既能发挥每道丁坝的掩护作用,又使坝间不发生冲刷的原则确定。 丁 坝的间距一般为坝长的 1~ 3 倍。 丁坝坝顶宽度、护砌厚度、坝的迎水面、背水面坡度、护脚型式及尺寸等应 根据坝体结构、稳定需要并考 堆石丁坝坝顶宽度一般为 1~ 3m,两侧坡度一般应不小于 1∶ ~ 1∶。 土心丁坝坝顶宽度一般应为 5~ 10m,根据工程的需要可适当增减。 坝裹护部分的外坡 一般宜采用 1∶ ~ 1∶2 ,内坡宜与其相同或适当变陡。 坝顶面护砌的厚度一般为 ~。 土心丁坝坝身可用壤土、砂壤土填筑,坝身与护坡之间应设置垫层,一般可 坝式护岸应根据结构、型式进行稳定性验算。 顺坝及丁、顺坝相结合的拐头坝、 T 字型坝等的结构要求,与丁坝基本相同, 墙式护岸 墙式护岸的结构型式,一般临水面可采用直立式,背水面可采用直立式、斜 墙体材料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混凝土、浆砌石等,断面尺寸及墙基嵌入堤坡脚下的深 墙式护岸,墙后与岩坡之间可回填砂砾石至墙顶相平。 墙体应设置排水孔, 墙式护岸应沿长度方向及地基条件改变处设置变形缝,分段长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20m;混凝土结构 15m;浆砌石结构 10m。 岩基上的墙体分段可适当加长。 墙式护岸嵌入岸坡以下的墙基结构,可采用地下连续墙结构或沉井结构。 地下连续墙可采用钢筋混凝土、少筋混凝土结构,断面结构尺寸根据结构分析计算确 定。 沉井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其应力分析计算可采用沉 其它防护型式 桩式护岸的材料可采用木桩、预制钢筋混凝土桩、钢桩、钢筋混凝土灌注桩 等。 桩式护岸,应根据设桩位置处的水深、流速、地质、运用要求等条件,通过结构计算 桩坝的平面布置型式可采用丁坝、顺坝。 坝身结构可用桩柱为骨架,编篱、 挂柳或尼龙网构成屏蔽式的透水坝,桩脚也可采用沉褥垫、抛 块石保护。 江河堤防临水侧的堤防管护范围内,在不影响行洪的原则下宜在堤脚 3~ 5m 防浪林的树种应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因地制宜的选择。 一般应选择枝叶 7 堤防稳定计算 渗流及渗流稳定计算 堤防渗流计算应选 择有代表性的断面进行,要求如下: (1)确定在洪水持续时间浸润线是否在背水侧堤坡出逸,如在堤坡出逸应计算出逸点 (2)堤身、堤基土料渗透系数 k≥10 3cm/s 时应计算渗流量,估计渗流量对堤防保护 (注:在 103 中, 3 为上标) (3)计算洪水位降落时临水侧堤身内的自由水面。 渗流计算应考虑堤防在运行中出现的下列不利条件: (1)临水侧为设计洪水位,背水侧为相应的水位; (2)临水侧为设计洪水位,背水侧为低水位或无水情况; (3)洪水降落时对临水侧堤坡稳定最不利的情况。 在采用公式进行渗流计算时,对于比较复杂的情况可作适当简化; (1)对于渗透系数相差 5 倍以内的相邻薄土层可视为一层,采用加权平均的渗透系数 (2)双层结构地基,如下卧土层的渗透系数比上覆土层的渗透系数小 100 倍以上时, (3)当直接与堤底连接的地 基土层的渗透系数比堤身的渗透系数大 100 倍以上时,可 认为堤身不透水,仅对堤基按有压流进行渗透计算,堤身浸润线的位置可按地基中的压力 水头估算。 渗透稳定计算的要求是: (1)土的渗透变形判定; (2)判明堤身和地基土体的渗透稳定; (3)进行堤身背水侧渗流出逸段的渗透稳定计算。 土的渗透变形型式的判定应按《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在没有保护措施的情况下,保证背水侧 堤坡及地基表面逸出点渗透稳定的条 件是渗流比降应小于允许比降。 如渗流出逸点处比降大于允许比降应设置反滤层等保护措 施。 抗滑稳定计算 抗滑稳定计算断面,应根据不同堤段的防洪任务、工程级别、地形地质条件, 土堤应按工作状况和荷载的性质,将设计条件分为正常情况和地震情况。 正 (1)设计洪水位,背水侧堤坡; (2)高水位骤降,临水侧堤坡; (3)施工期 (包括竣工时 ),临水、背水侧堤坡。 在多雨地区的土堤,可根据填筑土的渗透和堤坡防护条件,核算长期降雨期的堤坡的 稳定性。 安全系数可按设计条件降低 采用。 土堤抗滑稳定计算一般可用圆弧滑动法或改良圆弧滑动法。 土基上的堤防应核算 土的抗剪强度应根据各种运用条件正确选用。 当填筑土为粘性土或在饱和的地基上以较快速度填筑堤身时,可采用快剪或不排水剪 在核算水位骤降时的临水侧堤坡稳定时,可选用固结快剪或固结不排水剪的强度指 标。 (1)粘性土:按压实度确定, 2 级堤防为 ~ ; 3 级及 3 级以下为 ~。 设计、施工的干密度按压实度计算 (2)无粘性:按相对密度确定,要求为 ~。 地震区应按《水工建筑物抗震设 沉降计算 当堤基为软土层或土堤高度大于 10m 的堤防,应进行沉降量计算。 根据堤基的地质条件、土层的压缩性、堤身的断面尺寸和荷载,可将堤防分 堤身和堤基的最终沉降量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 S—— 最终沉降量, ; n—— 压缩层范围的土层数; e1i—— 第 i 土层在平均自重应力作用下的孔隙比; e2i—— 第 i 土层在平均自重应力和平均附加应力共同作用下的孔隙比; hi—— 第 i 土层的厚度,。 (注:在 e1i、 e2i、 hi 中, 1i、 2i、 i 均为下标 ) 堤基压缩层计算深度可按下列公式确定。 式中 σ b—— 堤基计算层面处 土的自重应力, ; σ z—— 堤基计算层面处土的附加应力,。 (注:在 σb 、 σz 中, z、 b 为下标) 8 堤与各类建筑物交叉、连接设计 一般规定 与堤交叉、连接的各类建筑物,宜选择跨越的型式。 必须穿堤的建筑物应合 与堤交叉、连接的各类建筑物,应根据自身结构特点、运用要求、堤防的级 与堤交叉、连接的建筑物不得影响堤防管理和防汛运行;不得阻水影响防汛 与堤交叉、连接的各类建筑物,必须有适应防汛需要的管理维修设施。 堤与穿堤建筑物的交叉、连接 淤积性的江河、湖泊堤防上的穿堤建筑物,应考虑淤积的设计年限。 穿堤建筑物应尽 量在堤防设计洪水位以上穿过。 在设计洪水位以下穿过的涵 闸、 交通闸、管道等穿堤建筑物,必须设置满足防洪要求的闸门或阀门,并要求能在防 穿堤建筑物与堤防连接要作好结构处理,必须有足够的渗径。 为防止出现集 中渗流,可设截流环、刺墙等。 截流环和穿堤建筑应采用柔性连接。 接触面的下游侧应设 穿堤闸、涵、泵站等建筑物设计应满足下列要求: (1)采用整体性强、刚度大的轻型结构; (2)荷载、结构 布置对称,使基底压力偏心距小; (3)结构分块、止水等对不均匀沉陷适应性好; (4)避免或减小过流引起的震动; (5)在不少于两倍孔径范围内的填土必须分层对称夯实; (6)引水进口、出口消能结构合理可靠,避免水流对堤防的冲刷。 穿越堤身修建工程,不宜采用顶管法施工。 必须采取顶管法施工时,应选择 压力管不宜在堤防设计洪水位以下穿越。 如必须 在设计洪水位以下穿越的, 上堤交通坡道和临堤航运码头与堤连接,不应降低堤顶高程,不应消弱堤身 断面。 临水侧坡道与水流、堤轴线的交角应尽量小,宜顺水流向布置。 越堤坡道可采用砌 堤与跨堤建筑物的交叉、连接 桥梁、渡槽、管道跨越堤防,其支墩不得布置在临水坡和堤顶上。 如支墩需 要布置 跨堤压力管道,要设有能减震、适应不均匀沉降的管节和接头,并需在管道 跨堤建筑物在堤顶以上的净空高度,必须满足堤防交通、防汛抢险、管理维 9 堤防工程的加固与扩建设计 加固 已建堤防的强度、稳定、基本尺度不满足本《规范》要求,或堤身隐患严重 堤防加固设计之前,应进行堤防安全鉴定,其主要内容为:搜集、分析有关 技术资料;查明存在问题的性质、部位和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需要加固的堤段和加固的内 容。 需作加固设计的堤段应进行必要的勘探、测量、试验等基本工作;收集工程 堤防加固,应根据安全鉴定意见,按不同堤段存在的问题,分段进行设计。 选用加固工 程措施时,应选用工程造价低、施工简便、便于管理并有利于防 堤身存在洞穴、裂缝、松软土层等隐患时,应选用灌浆或开挖回填等加固措 当堤身浸润线在堤坡出逸,背水侧地面发生管涌、流土及严重渗水,或堤身 下有古河道、老溃口时,应选用铺盖、粘土斜墙、防渗墙、盖重、减压井、减压沟等防渗 堤身尺度及抗滑稳定不满足规范要求时,应选用加大堤身断面、 修筑戗台、 扩建 因河道淤积抬高,工程已不满足设计防洪标准,使现行防洪标准偏低,或因 堤防扩建应采用填土帮宽加高为主。 靠近工矿、城镇、占地取土或因堤基承 载量受限制时,宜采用防浪墙加高堤防。 堤防扩建所用土料,应与原堤身土料的性质基本 相同。 堤防扩建设计,除分析选定扩建型。堤防工程技术规范
相关推荐
好。 选择毛坯,确定毛坯尺寸,设计毛坯图 1. 2. 1 选择毛坯 由 于该换挡叉在工作过程中要承受冲击载荷,为增强换挡叉的强度和冲击韧度,获得纤维组织,毛坯选用铸件,该换挡叉的轮廓尺寸不大,且生产类型属于中批生产,为提高生产率和铸件精度,以采用砂型铸造方法制造毛坯。 毛坯的拔模斜度为 5176。 1. 2. 2 确定机械加工余量,毛坯尺寸 查《铸件尺寸公差与机械加工余量》确定
章 WAP 协议分析和研究 3 .1 WAP 基本概念 无线应用协议 (WAP)是无线终端和互联网之间进行通信时使用的开放性全球标准。 它由一系列协议组成,用来标准化无线通信设备,定义用户访问的内容的组织格式,以及通信使用的协议等。 WAP 可以支持目前使用的绝大多数无线设备,包括移动电话、 FLEX 寻呼机、双向无线 电通信设备等等。 这些设备相对于台式个人计算机而言, CPU
变阶处截面 1 0 1b 2h 1 2 0 . 3 6 1 . 7 2m b 2m , 冲切力:211j m a x 0 1 0 12lblbP ( h ) b ( h )2 2 2 24 2 2 14 1 6 . 5 ( 0 . 3 6 ) 2 ( 0 . 3 6 )2 2 2 25 2 4 . 9 k N
核,见少量螺壳。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本科毕业设计 4 粘土 ⒃ 1 层:褐灰~褐黄色,可塑~硬塑,含氧化铁、云母、钙质结核,少量有机质。 粉土 ⒃ 2 层:黄褐~褐灰色,饱和,密实,含氧化铁、云母、少量有机质。 细砂 ⒄ 4 层:褐黄色,饱和,密实,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云 母。 中砂 ⒄ 5 层:褐黄色,饱和,密实,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云母。 卵石 ⒄ 9 层:杂色,饱和,密实
分布在 4 和 5 的圆( r=4m)的轨迹上,其水量压力均较弱。 12 喷泉水柱的分布 该喷泉的回水池俯视图为圆形,与喷泉喷射范围俯视图为同心圆,且半径相等。 回水池的深度为 2m。 该回水池由 1 个半径为 100cm的圆水池和 3 个有效宽度为 50cm的圆环水池组成,且 各 个水池之间相通,连接池宽度为 50cm, 3 个圆环水池的半径分别为2m、 3m、 4m。 如图 12 所示: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