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贸易的政治经济学-国际贸易(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市场发育不全的情形俯拾即是。 例如,失业和城乡工资水平的巨大差异在许多欠发达国家都很普遍。 在发 达国家,市场机制虽完善许多,但市场失灵也不少见。 例如,富有创造性的厂商无法充分获取其革新的汇报。 面对这些对贸易进行干预可以增进社会福利的可能性,经济学家们认为干预贸易并不是矫正市场失灵的最佳选择。 首先,市场失灵应由直接针对问题根源的国内政策来矫正;其次,即使市场失灵普遍存在,也无法对市场失灵进行充分的诊断并开出对症的药方。 认为国内市场失灵应由国内政策而不是国际贸易政策来矫正的观点可以从修正后的包括边际社会收益的成本 —收益分析中得出。 图 12—3说明尽管关税引起生产和消费的扭曲,但它仍有可能增进社会福利,因为关税导致的追加产量能产生社会收益。 但是正如图 10—7和图 11—4我们所看到的,如果同样的追加产量是通过生产补贴的手段而不是通过关税取得,那么消费者面临的价格上升及消费扭曲损失 b均可避免。 换句话说, 通过把政策目标直接针对我们希望鼓励的行为,生产补贴就可以避免原由关税所带来的一些附带损失。 上述例子表明了处理国内市场失灵中的一个普遍原则 :尽可能直接地处理国内市场失灵,因为间接的政策会无疑中导致对社会其他部分行为的扭曲。 因此,使用贸易政策来处理国内市场失灵永远都不是最有效的对策,他们只是“次优”,而非“最优”。 “贸易政策永远都不会成为矫正国内市场失灵的最优政策” 的观点意义重大:针对同样的问题,任何贸易政策都应该与具有同样调整作用的纯粹国内政策相比较。 如果国内政策成本高昂或者有不利的副作用,那么贸易政策也就几乎毫无疑问地更加不可取 ——即使其成本不那么明显。 当今大多数非自由贸易政策之所以能被采纳并非因为其收益超过了成本,而是因为社会公众没有理解其正实成本。 因此,将贸易政策的成本与可替代的国内政策的成本进行比较有助于人们了解这些成本究竟有多大。 就算用次优的贸易政策来矫正市场失灵,但由于信息不充分,国内市场失灵很难精确确定,因此也很难提出合适的相应政策。 例如假定某一欠发达国家的城市存在失业,那么适宜的政策是什么呢。 一种理论假说认为通过关税保护城市的工业部门可以使失业工人重新走上工作岗位,因此而产生的社会收益足以补偿成本。 但另一种理论假说认为上述政策会刺激乡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 从而在事实上造成更多的失业。 所以很难说哪一种理论假设是正确的。 经济学对完善的市场谈得很多,但对功能不完善的市场却指导得很少。 市场无法正常发挥作用的情形很多,而次优政策的选择取决于市场失灵的具体情况。 确定合适的次优贸易政策的困难进一步强化了前面提到的支持自由贸易的政治依据。 如果贸易政策专家都无法确定究竟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非自由贸易政策,而且在他们之间都很难达成一致的话,那么贸易政策就很容易为一些特殊的利益集团所左右而忽视社会整体福利。 如果市场失灵尚没有坏到不可收拾的地步,那么与其说使用那些效果难以确定的贸易政策,还不如实行自由贸易。 国际贸易政策制定的过程 前面我们一直以“一美元一票”的尺度集中于考察支持和反对关税的社会福利方面,然而社会福利毕竟不等于特殊的利益集团( interests group) 的福利。 在“ 贸易政策的倡导者总是宣称他们的政策会使整个社会受益,政策的制定者总是政策的受益者 ”的常态假设下,我们不得不 正视实际上并不存在前面所分析的社会福利。 在现实中,有的只是个人的利欲,这些个人的利欲会通过一定的政治过程或多或少地反映在政府的目标中。 贸易政策与收入分配 贸易会影响收入分配。 一种贸易政策的实施可能会使此部分人受益而使彼部分人受损,因此,在引入除能带来“帕累托改进”( Pareto improvement)以外的任何贸易政策时,都会导致一部分人赞赏而一部分人反对拟引入的贸易政策。 那么,众多个人的喜好和意见是如何 被综合统一而形成我们所能看到的贸易政策的呢。 现代贸易政策的形成要经过集体行动、公共选择等环节 集体行动与“搭便车” 美国经济学家曼瑟尔. 奥尔森指出: 代表团体利益的政治行为是一种利众行为 ,也就是说,这种行为将有利于团体中的所有成员,而不仅仅有利于实施这一行为的个人。 假设某个消费者给所在选区的国会议员写了一封信,要求降低他所喜爱的某种进口商品的关税率,而且这封信的确 改变了该议员的初衷,进而使降低关税的议案得以通过。 那么所有购买该进口商品的消费者,即使他们并没有劳神写信,也可以从降低了的价格中获益。 这就意味着贸易政策具有公共品( public goods)的特性。 贸易政策的公共品特性又意味着贸易政策的消费者(受益者)具有搭便车( free rider)的倾向。 搭便车的存在使得 那些虽然在总体上损失巨大,但是任何个人的损失都很小的政策不会遭到有效的反对。 这就是奥尔森所说的集体行动的困难:当施加压力以谋求某种政策的行为是有利于集团的整体利益时,那么从个人的利益出发谁都不愿意去做。 集体行动难题最容易解决的是在规模较小的群体中(因为群体中的每位成员都能从有利的政策中获取一份较大的收益)或者在组织良好的集团中(因为组织中的成员能够被动员去维护组织的利益)。 因此,集体行动的困难解释了为什么有的政策虽然得不偿失且利益受损的选民的数量也远远超过受益的选民的数量却仍旧被采纳。 政治决策过程模型 虽然经济学家一直使用集体行动的理论来解释那些不合情理的贸易政策得以流行的原因,但对于有组织的利益集团到底用什么方式来影响政策这一点仍旧有些模糊。 越来越多的分析研究试图运用简化的 政治决策过程模型 来弥补这一不足。 这。保护贸易的政治经济学-国际贸易(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