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89c52单片机的温度测量系统设计内容摘要:
统电路搭建起温度测量系统的硬件部分。 图 电源电路的硬件设计 5 图 温度测量系统硬件连接图 2. 2 各电路模块分析 2. 2. 1 电源电路 单片机、温度传感器、数码管都支持 5V 电源工作,因此电源只需要单一 5V 供电即可,然后用芯片 7805 将直流电压降到稳定到 5V,特别的芯片 7805 的输入电压应比输出电压高47V,所以最好选用输出电压 9~12V 的变压器。 如 图 1, 220V 的交流电通过变压器变压,在通过整流桥和滤波电容 ,可以变为特定数值的直流电(大于 5V),通过 7805 芯片、 C2(低频滤波电容)和 C2(高频滤波电容),得到稳定的 5V 直流电,满足单片机、温度传感器和数码管的使用。 2. 2. 2 单片机电路 要使单片机工作起来,需要给单片机接入复位电路和外接晶振。 图 上电复位电路 当 AT89C52 上电时,需要对其进行一次复位操作。 复位操作可以将 AT89C52 置成初始一个瞬时高电平来完成的,电路如图 所示。 上电瞬间,电流产生一个突发的向上尖峰脉冲,电流通过 C1 电容到达 AT89C52 的复6 位端口 RST 对其进行复位。 尖峰过后,电流平稳,电容 C1 阻止电流通过,避免反复复位。 电阻 R1 用于给 C1 放电,将 9 脚的电位拉低,防止 RST 端口上持续高电平。 图 晶振电路 给 AT89C52 提供一定的时钟频率,它才能正常工作,如图。 2. 2. 3 温度传感器 DS18B20 电路 DS18B20 数字传感器是一个 3 脚的芯片, 1 脚接地, 2 脚为数据输入输出, 3 脚为可选的 VCC 电源。 通过一个单线接口发送或接收数据,因此单片机与 DS18B20 仅需一条数据连接线(除了地线)。 DS18B20 应用电路有下面几种 : ( 1) 寄生电源工作方式。 优点: 1)进行远距离测温时,无需本地电源 2)可以在没有常规电源的条件下读取 ROM 3)电路简洁,仅用一个 I/O 口 缺点:多个温度传感器挂在一个 I/O 口上进行多点测温时, 上拉电阻无法提供足够的能量,造成无法转换温度或误差较大。 因此这种电路只适合于单一温度传感器测温下使用,不适用采用电池供电的系统中,且电源 VCC 必须保证在 5V,电源电压下降时,寄生电源汲取的能量降低,使误差变大。 ( 2) 寄生电源强上拉供电方式。 改进的寄生电源工作方式,为使 DS18B20 在动态转换周期中获得足够的电流供应,进行温度 转换或拷贝到 E2 存储器时,用 MOSFET 把 I/O 线直接拉到 VCC 就可满足电流的供应,在发出任何涉及到拷贝到 E2 存储器或启动温度转换的指令后,必须在最多 10us 内把I/O 线转换到强上拉状态,强上拉方式可以解决电流供应不足的问题,因此适用于多点测温,缺点是多占用一个 I/O 口进行强上拉切换。 ( 3) 外部电源供电方式。 这种方式是 DS18B20 的最佳工作方式,工作温度可靠,抗干扰能力强,电路也简单,并且可以开发出稳定可靠的多点温度监控系统。 7 图 外部电源供电方式 综合比较,采用图 所示的外部电源供电 方式应用电路进行设计。 2. 2. 4 数码管显示电路 单片机驱动 LED 数码管的方法很多,按照显示方法分为静态显示和动态显示。 静态显示是指显示驱动电路具有输出锁存功能,要显示的数据送出后不再控制 LED,直到下次直到下次显示时再传送一次新的显示数据。 静态显示的数据稳定,占用的 CPU 时间少。 动态显示要 CPU 时刻对显示器件进行数据刷新,显示数据有闪烁感,占用 CPU 时间多。 两种方式各有利弊:静态显示虽然数据稳定,占用很少的 CPU 时间,但是每个显示单元都需要单独的锁存驱动电路,使用的电路硬件较多,动态显示虽然有闪 烁感,占用 CPU时间多,但使用的硬件少,能节省线路板空间。 动态扫描显示接口是单片机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显示方式,其接口电路是把所有的LED 数码管的 8 个笔画段 a~g、 dp 的同名端连在一起,而每一个数码管接收到相同的字型码,但究竟是哪个数码管亮,则取决于 COM 端,而这一端是由 IO 控制的,可以自行决定显示哪一位。 所谓动态扫描,就是指我们采用分时的方法,轮流控制各个数码管的 COM 端,使各个数码管轮流点亮,在轮流点亮的扫描过程中,每位数码管的点亮时间是极为短暂的,约1ms 左右,但由于人的视觉暂留现象及发光二极管的余晖效应,尽管实际上各位数码管并非同时点亮,但只要扫描的速度足够快,给人的印象就是一组稳定的显示数据,不会有闪烁感。 从上述论述中可以看出动态显示方案具备较强的实用性,也是目前单片机应用中数码管显示较为常用的一种方式,所以在本设计中采用动态显示方案。 2. 2. 5 译码电路部分 通过控制单片机的 I/O 口实现数 码管部分的数码显示,根据 A、 B、 C、 D、 E、 F、 G、DP 在数码管上的位置,不妨选用共阴极的数码管来显示,分别将八段数码管编码为hgfedcba,由此可得 0~9 的编码分别为 0x3f、 0x0 0x5b、 0x4f、 0x6 0x6d、 0x7d、 0x00x7f、 0x6f,通过 74HC138 进行译码,从而控制每一个数码管 的输出。 3 系统的软件设计 3. 1 温度测量系统软件 流程图 温度测量系统的软件主流程图可以划分成各子模块,分别为定时器设置、中断部分、8 读取 DS18B20 温度和温度译码输出 ,如图 所示, 图 软件主流程图 3. 2 温度测量系统 各子 模块 3. 2. 1 定时器设置部分 数码管的扫描采用定时器中断的方式,定时器 /计数器 T0 由特殊功能寄存器 TH0、 TL0构成,定时器 /计数器 T1 由特殊功能寄存器 TH TL1 构成。 特殊功能寄存器 TMOD 用于选择定时器 /计数器 T0、 T1 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方式。 特殊功能寄存器 TCON 用于控制 T0、T1 的启动和停止计数,同时包含了 T0、 T1 的状态。 TMOD、 TCON 这两个寄存器的内容由软件设置。 单片机复位时,两个寄存器的所有位都被清 0。 D7 D6 D5 D4 D3 D2 D1 D0 GATE C/T M1 M0 GATE C/T M1 M0 表 工作方式寄存器 TMOD 格式 定时器 /计数器有 4 种工作方式,本次设计采用工作方式 1,选择 T0 定时,所以 TMOD中 T1 方式半段没有用 到,高 4 位全为 0,选择工作方式 1,所以 M1M0 为 01,选择定时模式,所以 C/T 为 0。 GATE 为 0,仅由运行控制位 TR0。基于89c52单片机的温度测量系统设计
相关推荐
实被按下了,此时就跳转至相应的程序标号处,执行相应的功能。 (3)开始计时 若确认“开始计时”键被按下,则跳转至程序标号“ RUN”处,将定时器 0 计时允许控制位 TR0 置位 ,则定时器开始运行。 此动作完成后,返回按键检测程序,等待操作者的下一次指令。 (4)计时程序 定时器 0 计时至 10ms,溢出,引发中断,程序跳转至定时器 0 中断服务程序入口 000BH 处执行。
单片机LCD显示模块集成功放 报警器键盘模块AD 转换运算放大器 模拟温度传感器 4 该方案使用了 AT89C51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 ,以智能温度传感器 DS18B20为温度测量元件,采用多个温度传感器对各点温度进行检测,通过 4 4 键盘模块对正常温度进行设置显示电路采用 128 64 LCD 模块,使用 LM386 作为报警电路中的功率放大器。 图 22 基于数字温度传感器测量系 统方案
........................................................................ 13 致 谢 .....................................................................................................................
和显示模式设置 I/D:光标移 动方向,高电平右移,低电平左移 S:屏幕上所有文字是否左移或者右移。 高电平表示有效,低电平则无效。 指令 4:显示开关控制。 D:控制整体显示的开与关,高电平表示开显示,低电平表示关显示 C:控制光标的开与关,高电平表示有光标,低电平表示无光标 B:控制光标是否闪烁,高电平闪烁,低电平不闪烁。 指令 5:光标或显示移位 S/C:高电平时移动显示的文字
PO 线 饱和区 性 区 0 IF 图 ( b)红外发光二极管的输出特性曲线 由图可见,在工作电流 较小时,输出光功率 与工作电流 成线性关系。 当工作电流 IF较大时,曲线产生了弯曲,红外发光二极管饱和, PO与 IF就不再成线性关系了,形成了非线性工作区。 在红外线遥控电路中,红外发光二极管一般多工作 在开关状态(数字调制)。 因此,对于输出特性是否在线性区没有要求。 三
3 02 图 DS1302 芯片引脚图 其的引脚功能参照表。 表 DS1302 引脚功能说明 引脚号 名称 功能 1 VCC1 备份电源输入 2 X1 晶振输入 3 X2 晶振输出 4 GND 地 5 RST 控制移位寄存器 /复位 6 I/O 数据输入 /输出 7 SCLK 串行时钟 8 VCC2 主电源输入 电子时钟硬件电路设计 电子闹钟至少要包括秒信号发生器、时间显示电路、按键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