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油田注水井酸化增注工艺技术研究与认识内容摘要:

年在 5 口井上进行了解堵试验,有 4口井见到了不同的增注效果。 统计 3 口井解堵前在 注水压力下单井日注22m3,解堵后 10~ 20 天,在 22MPa 注水压力下,日注水 45m3。 该剂以有机酸为主,加入了杀菌剂,主要针对无机垢堵和细菌堵塞,由于其酸性较弱,且腐蚀性小,尤其适用于分层注水井。 97 年采用该技术对 3 口井进行了解堵作业,其中 2 口井利用原井分层管柱实现分层酸化, 1 口井为笼统 酸化。 酸后2 口井见到了增注效果。 解堵前平均单井在 注水压力下日注水 5m3,解堵后在 注水压力下日注水 36m3,平均单井日增注 31m3。 表 12 “九 五 ”期间水井酸化效果分析 吉林 林油田注水井酸化增注工艺技术研究与认识 4 解堵技术 施工井数 (口) 有效井数 (口) 有效率 (口) 有效期 (月 ) 3 3~ 6 6~ 12 WD 解堵 11 6 3 1 2 综合解堵 11 7 2 4 1 从这两种应用较多的酸化工作液体系来看: 部分井能见到一定的增注效果,而部分井效果很差,可能是储层物性差异大,而 配方对部分井层不适应所致;仅强调产品的性能,而忽视了与储层物性及其损害实际相结合,使酸化结果有明显的随机性。 酸化解堵总的有效率不高的原因,由于未见到酸液具体成分、性能,仅做定性的分析: ① 从榆树林油田储层矿物成分看,石英、长石、岩屑含量高,但在酸化工作液体系中,偏重于溶解油污、解除无机垢堵,忽视了对储层矿物进行有效溶蚀,对近井地带渗透率的改善作用是有限的其成功率不会高。 ② 酸化后都是采用强排工艺,在储层渗透率低、孔喉细小的条件下,残酸携带的杂质不能有效进入井筒,使近井地带受到二次伤害,影响酸化效果。 ③ 受工艺技 术发展和添加剂的条件限制,酸化工作液成分的配伍性、与地层、地层流体的配伍性、 “三敏 ”的预防不当也都会对酸化造成影响。 第三节 开展酸化增注技术研究的必要性 吉林 油田大多数注水井注水压力逐年增高,注水量逐渐减少,严重影响了注水开发效果。 为解决注水井的吸水能力下降问题,在开发过程中,先后有针对性地采取了多种增注措施,如压裂、酸化、挤活性水、物理法解堵等,在酸化增注方面采用了盐酸、胶束酸、新型土酸、解堵清垢剂等多种酸化工作液体系,但增注效果不理想,有效率低,且注水井酸化增注效果差别较大,增注难度越来越大。 分析认为 ,酸化工作液的针对性差、酸化过程中的二次伤害的存在、酸岩反应认识的不足、质量控制的不完备是导致注水井酸化增注效果差的主要原因。 为解决这一问题,必须系统、全面地研究储层地质特征,实验分析储层的潜在伤害因素、各种工程作业、酸化增注过程以及注入水本身对储层的伤害机理和伤害程度,研究适宜的酸化工作液体系和酸化工艺技术,解除近井地带的伤害,恢复和提高油层的吸水能力。 因而,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 因此 2020 年 我们对 吉林 油田几个区块进行了酸化工艺技术研究和现场酸化工程试验, 2020 年在 2020 年室内研究和现场应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将现场应用与室内机理研究进一步结合,完善和补充酸化工艺和理论研究,并在现场应用取得成果上进行总结、评价,提出更加明确的关于酸化增注的原则,将重点解决油层伤害而导致的吸水能力下降的注水井的酸化增注问题,对于改善以注水开发为主的 吉林 油田的注水开发效果,保持产量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在 吉林 油田及类似的注水开发油田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吉林 林油田注水井酸化增注工艺技术研究与认识 5 第二章 室内研究 在项目研究过程中 ,针对 吉 林油田特低渗透储层的地质特点,对注水井动静态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价,利用长、短岩心酸化流动仪、高温动态腐蚀仪、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仪、黑油模型、 “二种酸三种矿物 ”模型等先进的模拟试验、测试技术与优化设计方法,对注水井储层损害机理进行了系统研究,在此基础上研制了新型酸化工作液体系,完善了施工工艺,形成了一套适合 吉林 油田特点的注水井酸化工艺技术。 第一节 储层地质分析研究 吉林 油田为大庆油田外围的特低渗透油田,其地质构造属于松辽盆地凹陷地区,走向由东北向西南方向倾斜的斜坡上,油藏埋深 1500~ 2200m, 开采层位主要是扶余和杨大城子油层,个别区块发育埋藏较浅的葡萄花油层。 扶杨油层储层物性属特低渗透级,其平均孔隙度为 %,平均空气渗透率为 103μm2。 孔隙半径较小,主力油层的孔隙半径为 ~ ,小于 的细小孔隙体积超过总体积的 50%。 油层岩石颗粒较细,为极细砂和粗粉砂岩,以泥质胶结为主,矿物成分中泥质含量为 5~%,平均 %,石英含量为 25~ 30%,长石含量为 28~ 34%,岩屑含量为 22~30%,方解石含量 2~ 8%,属混合砂岩(表 21)。 因此总的来看, 吉林 油田 储层渗透率低,储层孔喉小,粘土矿物含量高,反映了储层的低渗特点。 表 21 吉林 油田粘土矿物成分 粘土矿物成分 绿泥石 伊利石 伊 蒙混层 绿 蒙混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