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内容摘要:

不足,中小企业在这方面的差距更甚。 目前,国内企业大部分仍采用传统冲压技术,对下一代轻量化汽车结构和用材所需的成形技术缺少研究与技术储备。 突破点:走产、学、研联合之路 我国与欧、美、日等相比,存在的最大的差距就是还没有一个产、学研联合体,科研难以做大,成果不能尽快转化为生产力。 所以应围绕大型开发和产业化项目,以高校和科研单位为技术 支持,企业为应用基地,形成产品、设备、材料、技术的企业联合实体,形成既能开发创新,又能迅速产业化的良性循环。 阻力五:大、精模具依赖进口 5 当前,冲压模具的材料、设计、制作均满足不了国内汽车发展的需要,而且标准化程度尚低,大约为 40%~45%,而国际上一般在 70%左右。 突破点:提升信息化、标准化水平 必须用信息化技术改造模具企业,发展重点在于大力推广 CAD/CAM/CAE 一体化技术,特别是成形过程的计算机模拟分析和优化技术 (CAE)。 加速我国模具标准化进程,提高精度和互换率。 力争 2020 年模具标准件使用覆盖 率达到 60%, 2020 年达到 70%以上基本满足市场需求。 阻力六:专业人才缺乏 业内掌握先进设计分析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高素质人才远远不能满足冲压行业飞速发展的需要,尤其是摩托车行业中具备冲压知识和技术和技能的专业人才更为缺乏且大量外流。 另外,众多合资公司由外方进行工程设计,掌握设计权、投资权,我方冲压技术人员难以真正掌握冲压工艺的真谛。 突破点:提高行业人员素质 这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又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任务。 振兴我国冲压行业需要大批高水平的科技人才,大批熟悉国内外市场、具有现代管理知识和能力的企 业家,大批掌握先进技术、工艺的高级技能人才。 要舍得花大力气,有计划、分层次地培养。 6 第 二 章 制件工艺性分析及计算 课程设计题目 柴油机排气管冲压成形工艺及模具设计,零件图如下 : 零件名称 :1T 柴油机排气管法兰。 技术要求: 图 1 产品零件图 冲压件工艺分析 ①材料 :该冲裁件的材料 Q235 是普通碳素钢,具有较好的可冲压性能 . ②零件结构 :该冲裁件结构简单,比较适合冲裁 . ③尺寸精度 :零件图上所有未注公差的尺寸 ,属自由尺寸,可按工 T14 级确定工 件尺寸的公差 .查公差表可得各尺寸公差为 : 零件外形 : 16?mm ? mm 零件内形 : 18 ? mm 8 ? mm 孔中心距 60 ?? mm 结论 :适合冲裁 . 7 方案及模具结构类型 该零件包括落料、冲孔两个基本工序,可以采用以下三种 工艺方案 : ①先落料,再冲孔,采用单工序模生产 . ②落料一冲孔复合冲压,采用复合模生产 . ③中孔一落料连续冲压,采用级进模生产 . 方案①模具结构简单,但需要两道工序、两套模具才能完成零件的加工,生产效率较低,难以满足零件大批量生产的需求 .由于零件结构简单,为提高生产效率,主要应采用复合冲裁或级进冲裁方式。 方案②只需要一套模具,冲压件的形位精度和尺寸易于保证,且生产效率也高。 尽管模具结构较方案一复杂,但由于零件的几何形状简单对称,模具制造并不困难。 方案③也只需要一套模具,生产效率也很高,但零件的冲压精度较 复合模的低。 欲保证冲压件的形位精度,通过以上三种方案的分析比较,对该见冲压生产以采用放案②为佳。 排样设计 查《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表 210,确定搭边值 : 两工件间的搭边 :a=2. 2mm; 工件边缘搭边 :a 1=; 步距为 :60m 条料宽度 B=(L+2a) 0?? = 确定后排样图如图 2 所示。 图 2 排样图 一个步距内的材料利用率η为 . 冲 裁单件材料的利用率按 [2]式计算 ,即 8 %100BA ??? S? =1550247。 ( 70 ) 100%=% (24) 式中 A— 在送料方向,排样图中相邻两个制件对应点的距离( mm) ; n— 一个冲距内冲冲裁件数目; S— 一个进距之间的实用面积。 压力与压力中心计算 冲裁力 F=KLt? (221) = 3 400 =(KN) 式中: F— 冲裁力( N); L— 冲裁件周边长度, L= 43mm; K系数,取 k= t— 材料厚度; ? — 材料的搞剪强度( Mpa),查得 [2]? = 350Mpa。 冲孔力 F =? = ( 2 8+ 18) 3 400 =(KN)。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