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速箱箱体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说明书内容摘要:

该螺纹孔未标注公差尺寸 ,属一般公差,由参考文献 [4]第 33 页表 218 取公差等 级为 m,公差尺寸为  ,再由文献 [4]第 12 页表 24 知该孔的公差等级为 IT13,根据参考文献 [2]第 128 页表 515,采用钻削 → 攻丝 即可达到要求。 要求的表面粗糙度。 3. 箱盖与箱座 连螺栓孔 2 φ 11及锪 φ 24 的孔 该螺纹孔未标注公差尺寸 ,属一般公差,由参考文献 [4]第 33页表 218 取公差等级为 m,公差尺寸为  ,再由文献 [4]第 12页表 24知该孔的 公差等级为 IT13,根据参考文献 [2]第 128 页表 515,采用钻削 → 攻丝 即可达到要求。 要求的表面粗糙度 第三章 零件的工艺规程设计 8 Rz50μm能达到。 4. 视孔盖连接 螺纹孔 4 M6 孔 该螺纹孔未标注公差尺寸 ,属一般公差,由参考文献 [4]第 33 页表 218 取公差等级为 m,公差尺寸为  ,再由文献 [4]第 12 页表 24 知该孔的公差等级为 IT13,根据参考文献 [2]第 128 页表 515,采用钻削 → 攻丝 即可达到要求。 要求的表面粗糙度Rz50μm能达到。 5. 油标 螺 孔 M12 及锪 φ 30 的孔 该螺纹孔未标注公差尺寸 ,属一般公差,由参考文献 [4]第 33 页表 218 取公差等级为 m,公差尺寸为  ,再由文献 [4]第 12 页表 24 知该孔的公差等级为 IT13,根据参考文献 [2]第 128 页表 515,采用钻削 → 攻丝 即可达到要求。 要求的表面粗糙度Rz50μm能达到。 6. 卸油 螺纹 孔 M16 该螺纹孔未标注公差尺寸 ,属一般公差,由参考文献 [4]第 33 页表 218 取公差等级为 m,公差尺寸为  ,再由文献 [4]第 12 页表 24 知该孔的公差等级为 IT13,根据参考文献 [2]第 128 页表 515,采用钻削 → 攻丝 即可达到要求。 表面粗糙度 能达到。 7.地脚螺栓孔 6 φ 17 及锪 φ 30 的孔 该孔未标注公差尺寸 ,属一般公差,由参考文献 [4]第 33 页表 218 取公差等级为 m,公差尺寸为  ,再由文献 [4]第 12 页表 24 知该孔的公差等级为 IT13,根据参考文献 [2]第 128 页表 515,采用钻削即可达到要求。 表面粗糙度 能达到 Rz50。 8. 箱体起吊孔 φ 18 该孔未标注公差尺寸 ,属一般公差,由参考文献 [4]第 33 页表 218 取公差等级为 m,公差尺寸为  ,再由文献 [4]第 12 页表 24 知该孔的公差等级为 IT13,根据参考文献 [2]第 128 页表 515,采用钻削即可达到要求。 表面粗糙度 能达到。 9.尺寸为 170mm 的箱座底面 (F 面 ) 该表面未标注公差尺寸,为自由尺寸,由参考文献 [4]第 33页表 218 取公差等级为 m,公差尺寸为  ,再由文献 [4]第 12 页表 24 知该表面的公差等级为 IT14,根据参考文献 [2]第 129 页表 516,采用粗铣即可达到要求的表面粗糙。 φ 100 的内孔表面( M面) 该内孔表面公差尺寸为 ,由文献 [4]第 12 页表 24 知该孔的公差等级为 IT7,再根据参考文献 [2]第 128 页表 515,采用粗镗 → 半精镗 → 精镗即可达到要求的表面粗 四川理工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9 糙度。 φ 80 的内孔表面( H面) 该内孔表面公差尺寸 为 ,由文献 [4]第 12 页表 24 知该孔的公差等级为IT7,再根据参考文献 [2]第 128 页表 515,采用粗镗 → 半精镗 → 精镗即可达到要求的表面粗糙度。 20mm 的表面 (I 面 ) 该表面未标注公差尺寸,为自由尺寸,由参考文献 [4]第 33 页表 218 取公差等级为 m,公差尺寸为  ,再由文献 [4]第 12页表 24知该孔的公差等级为 IT13,根据参考文献 [2]第 129 页表 516,采用粗铣即可达到要 求。 12mm 的表面 (J 面 ) 该表面未标注公差尺寸,为自由尺寸,由参考文献 [4]第 33 页表 218 取公差等级为 f,公差尺寸为  ,再由文献 [4]第 12页表 24知该孔的公差等级为 IT12,根据参考文献 [2]第 129 页表 516,采用粗铣 → 半精铣 即可达到要求。 196mm 的轴承座两端面( G 面) 该表面未标注公差尺寸,为自由尺寸,由参考文献 [4]第 33页表 218 取公差等级为 f,公差尺寸 为  ,再由文献 [4]第 12页表 24知该孔的公差等级为 IT11,根据参考文献 [2]第 129 页表 516,采用粗铣 → 半精铣 即可达到要求。 15. 尺寸为 170mm 的箱座上表面 (K 面 ) 该表面未标注公差尺寸,为自由尺寸,由参考文献 [4]第 33 页表 218 取公差等级为 m,公差尺寸为  ,再由文献 [4]第 12 页表 24 知该孔的公差等级为 IT14,根据参考文献 [2]第 129 页表 516, 采用粗铣 → 精铣 即可达到要求的表面粗糙。 16. 尺寸为 196mm 的轴承座端面左、右表面 (Q、 L面 ) 该表面未标注公差尺寸,为自由尺寸,由参考文献 [4]第 33 页表 218 取公差等级为 m,公差尺寸为  ,再由文献 [4]第 12页表 24知该加工表面的公差等级为 IT13,根据参考文献 [2]第 129页表 516,采用粗铣 → 半精铣 即可达到要求的表面粗糙。 制订工艺路线 制定工艺路线的出发点 ,应当是使零件的几何形状 、 尺寸精度及位置精度等技术要求能得到合理的保证 ,针对题目所给零件为大批量生产 ,可以考虑采用万能性机床配以专用夹具 ,并尽量使工序集中来提高生产率。 同时箱体应有足够的刚度、可靠的密封及便于传动件润滑和散热、箱体应有良好的结构工艺性、箱体形状应力求匀称和美观。 除此之外,还应当考虑经济效果,以便使生产成本尽量下降,提高生产率、保证加工第三章 零件的工艺规程设计 10 质量、减轻工人劳动强度。 工序一 热处理 , 人工时效。 工序二 按图纸尺寸 ,检查加工余量 ,对箱体各加工表面划线。 工序三 以 368 190 的箱座底面定位,粗铣尺寸为 20mm 的表面 (I面 )至尺寸。 工序三 以 428 196 的箱座上表面 (K 面 )定位, 粗铣 尺寸为 368 190 的箱座底面 (F 面 ),留余量。 工序四 以 368 190 的箱座底面定位, 粗铣 尺寸为 428 196 的箱座上表面 (K面 ),留余量。 工序五 以 368 190 的箱座底面定位, 精铣 尺寸为 170mm 的箱座上表面 (K 面 )到尺寸。 工序六 以 368 190 的箱座底面定位,钻地脚螺栓孔 6 φ 17 及锪 φ 30 的孔到尺寸。 工序七 以 368 190 的箱座底面定位,钻定位销孔 2 φ 8箱盖与箱座 连螺栓孔2 φ 11 及锪 φ 24的孔到尺寸。 工序八 以 368 190 的箱座底面定位,钻轴承旁连螺栓孔 6 φ 13 及锪 φ 30 的孔到尺寸。 工序九 粗铣 → 半精铣 尺寸为 12mm 的表面 (J 面 )至尺寸。 工序十 以 368 190 的箱座底面及地脚螺栓孔 φ 17 定位, 粗镗 → 半精镗 → 精镗 尺寸为 φ 100 和 φ 80 的内孔表面至尺寸。 工序十一 以 368 190 的箱座底面定位,钻视孔盖连接螺 纹孔 4 M6 工序十二 以 φ 100 和 φ 80 的内孔两端面定位, 粗铣 尺寸为 196mm 的轴承座端面左端面 (Q 面 ),留余量。 工序十三 以加工后的 φ 100 和 φ 80的内孔两端面定位, 粗铣 尺寸为 196mm 的轴承座端面右端面 (L 面 ),留余量。 工序十四 以加工后的 φ 100 和 φ 80 的内孔两端面定位, 半精铣 尺寸为 196mm的轴承座端面左端面 (Q 面 )至尺寸。 工序十五 以加工后的 φ 100 和 φ 80的内孔两端面定位 半精铣 尺寸为 196mm 的轴承座端面右端面 (L面 )至尺寸。 工艺路线 方案二 工序一 热处理 , 人工时效。 四川理工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11 工序二 按图纸尺寸 ,检查加工余量 ,对箱体各加工表面划线。 工序三 以 368 190 的箱座底面定位,粗铣尺寸为 20mm 的表面 (I 面 )至尺寸。 工序四 以 428 196 的箱座上表面 (K 面 )定位, 粗铣 尺寸为 368 190 的箱座底面(F面 ),留余量。 工序五 以 粗铣后的 368 190 的 箱座底面定位, 粗铣 → 精铣 尺寸为 428 196 的箱座上表面 (K 面 )。 钻地脚螺栓孔 6 φ 17 及锪 φ 30 的孔 、定位销孔 2 φ 8 箱盖与箱座连螺栓孔 2 φ 11 及锪 φ 24 的孔、钻轴承旁连螺栓孔 6 φ 13 及锪 φ 30 的孔。 工序六 粗铣 → 半精铣 尺寸为 12mm 的表面 (J 面 )至尺寸。 工序七 以 368 190 的箱座底面及地脚螺栓孔 φ 17 定位, 粗镗 → 半精镗 → 精镗尺寸为 φ 100 和 φ 80 的内孔、钻视孔盖连接螺纹孔 4 M6。 工序八 以 φ 100 和 φ 80 的内孔两端面定位, 粗铣 尺寸为 196mm 的轴承座端面左端面 (Q面 ),留余量。 钻 M8 螺孔。 工序九 以加工后的 φ 100 和 φ 80 的内孔两端面定位, 粗铣 尺寸为 196mm 的轴承座端面右端面 (L 面 ),留余量。 工序十 以加工后的 φ 100 和 φ 80 的内孔两端面定位, 半精铣 尺寸为 196mm 的轴承座端面左端面 (Q面 )至尺寸。 工序十一 以加工后的 φ 100 和 φ 80的内孔两端面定位 半精铣 尺寸为 196mm 的轴承座端面右端面 (L面 )至尺寸。 工序十二 钳工去毛刺。 工序十三 终检并入库。 工艺方案的比较与分析 一个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往往可以拟定出几个不同的方案,这些方案都能满足该零件的技术要求,但它们的经济性是不同的,因此要进行经济性比较分析,选择一个在给定的生产条件下最为经济的方案。 两种工艺路线方案的工序 大体上差不多 , 工艺路线方案一中,在一次装夹中,只加工了一个 工序,目的在于形成流水线生产,可以担高生产率,而方案二中,在一次装夹中,尽量完成多个加工工序,比如,以 368 190 的箱座底面定位,加工了 428 196的箱座上表面、钻地脚螺栓孔 6 φ 17 及锪 φ 30的孔 、定位销孔 2 φ 8 箱盖与箱座 连螺栓孔 2 φ 11 及锪 φ 24的孔、钻轴承旁连螺栓孔 6 φ 13及锪 φ 30 的孔 等。 减少了装夹时间,装夹误差、定位误差,也可提高生产效率,但是在一道工序中要完成这么多 工序必须要专门设计的组合机床。 根据题目知,生产纲领为大批量,而在成批生产中,第三章 零件的工艺规程设计 12 在能保证加工精度下,应尽量不选用专用组合机床。 对于整个加工工艺路线看来 ,以上两种加工方案大致看来都是合理的 .但是通过仔细考虑零件的技术要求以及可能采取的加工手段之后 ,就会发现仍有问题 .因此 ,最后的 加工工艺路线方案如下: 工序一 热处理 , 人工时效。 工序二 按图纸尺寸 ,检查加 工余量 工序三 以 428 196 的箱座上表面 (K面 )定位, 粗铣 尺寸为 368 190 的箱座底面 (F面 ),留余量。 工序四 以 粗铣后的 368 190 的箱座底面定位, 粗铣 → 精铣 尺寸为 428 196 的箱座上表面 (K 面 )。 工序五 以尺寸为 428 196 的箱座上表面定位,钻地脚 螺栓孔 176  工序六 以箱盖上尺寸为 12mm 的平面定位,粗铣、半精铣尺寸为 428 196 的箱盖下表面 工序七 以加工后的 428 196 的箱盖下表面定位,粗铣箱盖上斜方孔 100 90 表面工序八 以加工后的 428 196 的箱盖下表面定位,钻吊耳孔 18 、斜方孔平面上4 6 孔及攻 HM 764  工序九 以 368 190 箱座底面定位,钻箱盖与箱座连接螺栓孔 114  及锪  24 的孔、轴承旁连螺栓孔 136  锪  30 的孔 工序十 以 368 190 箱座底面定位,连接箱盖与箱座,打入定位销,粗镗、半精镗、精镗尺寸为  100 和  80 的内孔 工序十一 以  100 和  80 的内孔右端面定位,粗铣尺寸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