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速箱箱体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说明书内容摘要:
该螺纹孔未标注公差尺寸 ,属一般公差,由参考文献 [4]第 33 页表 218 取公差等 级为 m,公差尺寸为 ,再由文献 [4]第 12 页表 24 知该孔的公差等级为 IT13,根据参考文献 [2]第 128 页表 515,采用钻削 → 攻丝 即可达到要求。 要求的表面粗糙度。 3. 箱盖与箱座 连螺栓孔 2 φ 11及锪 φ 24 的孔 该螺纹孔未标注公差尺寸 ,属一般公差,由参考文献 [4]第 33页表 218 取公差等级为 m,公差尺寸为 ,再由文献 [4]第 12页表 24知该孔的 公差等级为 IT13,根据参考文献 [2]第 128 页表 515,采用钻削 → 攻丝 即可达到要求。 要求的表面粗糙度 第三章 零件的工艺规程设计 8 Rz50μm能达到。 4. 视孔盖连接 螺纹孔 4 M6 孔 该螺纹孔未标注公差尺寸 ,属一般公差,由参考文献 [4]第 33 页表 218 取公差等级为 m,公差尺寸为 ,再由文献 [4]第 12 页表 24 知该孔的公差等级为 IT13,根据参考文献 [2]第 128 页表 515,采用钻削 → 攻丝 即可达到要求。 要求的表面粗糙度Rz50μm能达到。 5. 油标 螺 孔 M12 及锪 φ 30 的孔 该螺纹孔未标注公差尺寸 ,属一般公差,由参考文献 [4]第 33 页表 218 取公差等级为 m,公差尺寸为 ,再由文献 [4]第 12 页表 24 知该孔的公差等级为 IT13,根据参考文献 [2]第 128 页表 515,采用钻削 → 攻丝 即可达到要求。 要求的表面粗糙度Rz50μm能达到。 6. 卸油 螺纹 孔 M16 该螺纹孔未标注公差尺寸 ,属一般公差,由参考文献 [4]第 33 页表 218 取公差等级为 m,公差尺寸为 ,再由文献 [4]第 12 页表 24 知该孔的公差等级为 IT13,根据参考文献 [2]第 128 页表 515,采用钻削 → 攻丝 即可达到要求。 表面粗糙度 能达到。 7.地脚螺栓孔 6 φ 17 及锪 φ 30 的孔 该孔未标注公差尺寸 ,属一般公差,由参考文献 [4]第 33 页表 218 取公差等级为 m,公差尺寸为 ,再由文献 [4]第 12 页表 24 知该孔的公差等级为 IT13,根据参考文献 [2]第 128 页表 515,采用钻削即可达到要求。 表面粗糙度 能达到 Rz50。 8. 箱体起吊孔 φ 18 该孔未标注公差尺寸 ,属一般公差,由参考文献 [4]第 33 页表 218 取公差等级为 m,公差尺寸为 ,再由文献 [4]第 12 页表 24 知该孔的公差等级为 IT13,根据参考文献 [2]第 128 页表 515,采用钻削即可达到要求。 表面粗糙度 能达到。 9.尺寸为 170mm 的箱座底面 (F 面 ) 该表面未标注公差尺寸,为自由尺寸,由参考文献 [4]第 33页表 218 取公差等级为 m,公差尺寸为 ,再由文献 [4]第 12 页表 24 知该表面的公差等级为 IT14,根据参考文献 [2]第 129 页表 516,采用粗铣即可达到要求的表面粗糙。 φ 100 的内孔表面( M面) 该内孔表面公差尺寸为 ,由文献 [4]第 12 页表 24 知该孔的公差等级为 IT7,再根据参考文献 [2]第 128 页表 515,采用粗镗 → 半精镗 → 精镗即可达到要求的表面粗 四川理工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9 糙度。 φ 80 的内孔表面( H面) 该内孔表面公差尺寸 为 ,由文献 [4]第 12 页表 24 知该孔的公差等级为IT7,再根据参考文献 [2]第 128 页表 515,采用粗镗 → 半精镗 → 精镗即可达到要求的表面粗糙度。 20mm 的表面 (I 面 ) 该表面未标注公差尺寸,为自由尺寸,由参考文献 [4]第 33 页表 218 取公差等级为 m,公差尺寸为 ,再由文献 [4]第 12页表 24知该孔的公差等级为 IT13,根据参考文献 [2]第 129 页表 516,采用粗铣即可达到要 求。 12mm 的表面 (J 面 ) 该表面未标注公差尺寸,为自由尺寸,由参考文献 [4]第 33 页表 218 取公差等级为 f,公差尺寸为 ,再由文献 [4]第 12页表 24知该孔的公差等级为 IT12,根据参考文献 [2]第 129 页表 516,采用粗铣 → 半精铣 即可达到要求。 196mm 的轴承座两端面( G 面) 该表面未标注公差尺寸,为自由尺寸,由参考文献 [4]第 33页表 218 取公差等级为 f,公差尺寸 为 ,再由文献 [4]第 12页表 24知该孔的公差等级为 IT11,根据参考文献 [2]第 129 页表 516,采用粗铣 → 半精铣 即可达到要求。 15. 尺寸为 170mm 的箱座上表面 (K 面 ) 该表面未标注公差尺寸,为自由尺寸,由参考文献 [4]第 33 页表 218 取公差等级为 m,公差尺寸为 ,再由文献 [4]第 12 页表 24 知该孔的公差等级为 IT14,根据参考文献 [2]第 129 页表 516, 采用粗铣 → 精铣 即可达到要求的表面粗糙。 16. 尺寸为 196mm 的轴承座端面左、右表面 (Q、 L面 ) 该表面未标注公差尺寸,为自由尺寸,由参考文献 [4]第 33 页表 218 取公差等级为 m,公差尺寸为 ,再由文献 [4]第 12页表 24知该加工表面的公差等级为 IT13,根据参考文献 [2]第 129页表 516,采用粗铣 → 半精铣 即可达到要求的表面粗糙。 制订工艺路线 制定工艺路线的出发点 ,应当是使零件的几何形状 、 尺寸精度及位置精度等技术要求能得到合理的保证 ,针对题目所给零件为大批量生产 ,可以考虑采用万能性机床配以专用夹具 ,并尽量使工序集中来提高生产率。 同时箱体应有足够的刚度、可靠的密封及便于传动件润滑和散热、箱体应有良好的结构工艺性、箱体形状应力求匀称和美观。 除此之外,还应当考虑经济效果,以便使生产成本尽量下降,提高生产率、保证加工第三章 零件的工艺规程设计 10 质量、减轻工人劳动强度。 工序一 热处理 , 人工时效。 工序二 按图纸尺寸 ,检查加工余量 ,对箱体各加工表面划线。 工序三 以 368 190 的箱座底面定位,粗铣尺寸为 20mm 的表面 (I面 )至尺寸。 工序三 以 428 196 的箱座上表面 (K 面 )定位, 粗铣 尺寸为 368 190 的箱座底面 (F 面 ),留余量。 工序四 以 368 190 的箱座底面定位, 粗铣 尺寸为 428 196 的箱座上表面 (K面 ),留余量。 工序五 以 368 190 的箱座底面定位, 精铣 尺寸为 170mm 的箱座上表面 (K 面 )到尺寸。 工序六 以 368 190 的箱座底面定位,钻地脚螺栓孔 6 φ 17 及锪 φ 30 的孔到尺寸。 工序七 以 368 190 的箱座底面定位,钻定位销孔 2 φ 8箱盖与箱座 连螺栓孔2 φ 11 及锪 φ 24的孔到尺寸。 工序八 以 368 190 的箱座底面定位,钻轴承旁连螺栓孔 6 φ 13 及锪 φ 30 的孔到尺寸。 工序九 粗铣 → 半精铣 尺寸为 12mm 的表面 (J 面 )至尺寸。 工序十 以 368 190 的箱座底面及地脚螺栓孔 φ 17 定位, 粗镗 → 半精镗 → 精镗 尺寸为 φ 100 和 φ 80 的内孔表面至尺寸。 工序十一 以 368 190 的箱座底面定位,钻视孔盖连接螺 纹孔 4 M6 工序十二 以 φ 100 和 φ 80 的内孔两端面定位, 粗铣 尺寸为 196mm 的轴承座端面左端面 (Q 面 ),留余量。 工序十三 以加工后的 φ 100 和 φ 80的内孔两端面定位, 粗铣 尺寸为 196mm 的轴承座端面右端面 (L 面 ),留余量。 工序十四 以加工后的 φ 100 和 φ 80 的内孔两端面定位, 半精铣 尺寸为 196mm的轴承座端面左端面 (Q 面 )至尺寸。 工序十五 以加工后的 φ 100 和 φ 80的内孔两端面定位 半精铣 尺寸为 196mm 的轴承座端面右端面 (L面 )至尺寸。 工艺路线 方案二 工序一 热处理 , 人工时效。 四川理工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11 工序二 按图纸尺寸 ,检查加工余量 ,对箱体各加工表面划线。 工序三 以 368 190 的箱座底面定位,粗铣尺寸为 20mm 的表面 (I 面 )至尺寸。 工序四 以 428 196 的箱座上表面 (K 面 )定位, 粗铣 尺寸为 368 190 的箱座底面(F面 ),留余量。 工序五 以 粗铣后的 368 190 的 箱座底面定位, 粗铣 → 精铣 尺寸为 428 196 的箱座上表面 (K 面 )。 钻地脚螺栓孔 6 φ 17 及锪 φ 30 的孔 、定位销孔 2 φ 8 箱盖与箱座连螺栓孔 2 φ 11 及锪 φ 24 的孔、钻轴承旁连螺栓孔 6 φ 13 及锪 φ 30 的孔。 工序六 粗铣 → 半精铣 尺寸为 12mm 的表面 (J 面 )至尺寸。 工序七 以 368 190 的箱座底面及地脚螺栓孔 φ 17 定位, 粗镗 → 半精镗 → 精镗尺寸为 φ 100 和 φ 80 的内孔、钻视孔盖连接螺纹孔 4 M6。 工序八 以 φ 100 和 φ 80 的内孔两端面定位, 粗铣 尺寸为 196mm 的轴承座端面左端面 (Q面 ),留余量。 钻 M8 螺孔。 工序九 以加工后的 φ 100 和 φ 80 的内孔两端面定位, 粗铣 尺寸为 196mm 的轴承座端面右端面 (L 面 ),留余量。 工序十 以加工后的 φ 100 和 φ 80 的内孔两端面定位, 半精铣 尺寸为 196mm 的轴承座端面左端面 (Q面 )至尺寸。 工序十一 以加工后的 φ 100 和 φ 80的内孔两端面定位 半精铣 尺寸为 196mm 的轴承座端面右端面 (L面 )至尺寸。 工序十二 钳工去毛刺。 工序十三 终检并入库。 工艺方案的比较与分析 一个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往往可以拟定出几个不同的方案,这些方案都能满足该零件的技术要求,但它们的经济性是不同的,因此要进行经济性比较分析,选择一个在给定的生产条件下最为经济的方案。 两种工艺路线方案的工序 大体上差不多 , 工艺路线方案一中,在一次装夹中,只加工了一个 工序,目的在于形成流水线生产,可以担高生产率,而方案二中,在一次装夹中,尽量完成多个加工工序,比如,以 368 190 的箱座底面定位,加工了 428 196的箱座上表面、钻地脚螺栓孔 6 φ 17 及锪 φ 30的孔 、定位销孔 2 φ 8 箱盖与箱座 连螺栓孔 2 φ 11 及锪 φ 24的孔、钻轴承旁连螺栓孔 6 φ 13及锪 φ 30 的孔 等。 减少了装夹时间,装夹误差、定位误差,也可提高生产效率,但是在一道工序中要完成这么多 工序必须要专门设计的组合机床。 根据题目知,生产纲领为大批量,而在成批生产中,第三章 零件的工艺规程设计 12 在能保证加工精度下,应尽量不选用专用组合机床。 对于整个加工工艺路线看来 ,以上两种加工方案大致看来都是合理的 .但是通过仔细考虑零件的技术要求以及可能采取的加工手段之后 ,就会发现仍有问题 .因此 ,最后的 加工工艺路线方案如下: 工序一 热处理 , 人工时效。 工序二 按图纸尺寸 ,检查加 工余量 工序三 以 428 196 的箱座上表面 (K面 )定位, 粗铣 尺寸为 368 190 的箱座底面 (F面 ),留余量。 工序四 以 粗铣后的 368 190 的箱座底面定位, 粗铣 → 精铣 尺寸为 428 196 的箱座上表面 (K 面 )。 工序五 以尺寸为 428 196 的箱座上表面定位,钻地脚 螺栓孔 176 工序六 以箱盖上尺寸为 12mm 的平面定位,粗铣、半精铣尺寸为 428 196 的箱盖下表面 工序七 以加工后的 428 196 的箱盖下表面定位,粗铣箱盖上斜方孔 100 90 表面工序八 以加工后的 428 196 的箱盖下表面定位,钻吊耳孔 18 、斜方孔平面上4 6 孔及攻 HM 764 工序九 以 368 190 箱座底面定位,钻箱盖与箱座连接螺栓孔 114 及锪 24 的孔、轴承旁连螺栓孔 136 锪 30 的孔 工序十 以 368 190 箱座底面定位,连接箱盖与箱座,打入定位销,粗镗、半精镗、精镗尺寸为 100 和 80 的内孔 工序十一 以 100 和 80 的内孔右端面定位,粗铣尺寸为。减速箱箱体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说明书
相关推荐
3 8 3 . 1 0 7 8 ( 1 0 . 3 8 8 4 ) 3 7 0 . 7 0 9 2 3 2 4 6 4 . 3 4m kJ/kg 所以 1 5 8 . 4 0 ( 9 5 2 5 ) 3 2 4 6 4 . 3 4 1 . 3 43 2 4 6 4 . 3 4pCtq 所以 q 线方程为: 1 3 . 9 4 1
卡在凹模里的废料片数。 (设凹模直筒口径高度 h = 4 ㎜ ,n= h/t = 4/ = 8) 压力机的初步选用 综上计算所知,因为选用的是弹性卸料结构 ,所以总压力 F 总 为各力的总和,其中包括卸料力 .故 F 总 =P1+ P2 + P4 +F 冲 +F 推件 = +11901+++ = ≈ 243 KN 在考虑各因素后,取一安全系数 左右,所以必须选用 250KN 的公称压力机
不足,中小企业在这方面的差距更甚。 目前,国内企业大部分仍采用传统冲压技术,对下一代轻量化汽车结构和用材所需的成形技术缺少研究与技术储备。 突破点:走产、学、研联合之路 我国与欧、美、日等相比,存在的最大的差距就是还没有一个产、学研联合体,科研难以做大,成果不能尽快转化为生产力。 所以应围绕大型开发和产业化项目,以高校和科研单位为技术 支持,企业为应用基地,形成产品、设备、材料
路面积和松散而显得浪费的建筑占地 ―― 这绝对说不上 是最 生态。 而在材料上,各国生态材料也是因地制宜的。 对于 瑞士等国家绿化程度 相当 高,种植量 远 大于砍伐量,因此使用木材这种天然材料有利于 保护 生态环境,而对于森林覆盖率低的国家来说,木材虽然天然,但却并不生态。 “绿色的”等于 “无污染的”。 有些绿色建材虽然用于建筑中能够很好的创 造健康的室内外环境,但它们
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原则, 以应用为目的,以“ 必需、够用”为度,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制订 教学大纲,设计样本教案,建设思路清楚,沿着层次主线,全面搞好 课程建设的各项工作。 2. 强化实践,注重培养能力。 《 C 程序设计》课程的自身的特点,将在课程教学中强调程序设计 训练。 学生只有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真正掌握语言知识,培养程序 设计的能力,逐步理解和掌握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
并与绿化相结合。 地下渗滤处理系统不种植供人食用的作物,所以不必担心发生毒物进入食物链和影响人体健康的问题。 它对预处理水平要求低,一般都是利用化粪池 出水,没有一般生物处理中所需要处理的污泥。 由于设计水力负荷较低和土壤持水量的自然调节作用,地下渗滤处理系统可以承担较大的冲击负担,较适合小型系统应用,管理也比较方便。 地下渗滤处理系统的设施均埋入地下,所以工程量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