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实施与保障内容摘要:

起,实现 教、学、做一体化,既掌握了职业知识,又得到了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 4”即“四层能力”,是指本专业以职业素质模块、专业基础能力模块、职业核心技能模块、“零距离”就业模块这四个层次为主线构建 实践教学 体系 ,从而使学生职业能力获得螺旋式迁移和上升。 图 27 “ 1234” 实践教学体系 (三)创新 模块化的职业培训课程体系 依托现代制造技术实训中心,积极开展各类 职业培训:中职师资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 职业资格考证培训。 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根据企业和职业岗位要求设置培训模块和内容,并形成技能培训包。 模块化职业培训课程体系如下: 表 22 模块化职业培训课程体系 培训类型 一级模块 二级模块 市场调研模块 机加工 中职师资培训 面向:省内中职机电类专业教师 专业教学能力 模块 工作任务分析和教学分析模块 专业课程设计模块 教学组织设计模块 专业核心能力 模块 普通机床的零件加工 数控机床的零件加工 零件加工工艺设计 顶岗实习 专业选修方向 模块 普通机床故障排除 数控机床故障排除 变频器、 PLC 等技术应用 岗位技能培训 面向: 企业 技术工人、农村剩余劳动力 机 加工 模块 普通车、铣、钻、磨床的 操作 数控车、铣、加工中心的 操作 特种加工设备的 操作 零件加工工艺设计 机床维修模块 焊工与钳工训练 普通机床故障排除 数控机床故障排除 农机设备装调与维修模块 农机设备安装与调试 农机设备维修 职业资格考证培训 面向:在校学生,社会人员 建立车工、铣工、数控车床操作工、数控铣床操作工、数控加工中心操作工、数控工艺员、钳工、维修电工、工艺员、CAD 等级证书 等 职业资格 的中、高级培训包 四、 项目化课程 开发与实施 (一) 课程建设思路 ①据职业岗位要求,与企业专家共同制定课程标准; ②合生产实际和能力训练要求,开发相应的项目任务; ③定融合职业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能力训练项目考核标准、考核方法; ④写适合在生产性实训基地开展教学的工学结合校本教材; ⑤时引入机电 行业与 企 业 的 新知识、新技术 、新设备、新工艺、 新成果 和国际通用的高技能人才职业资格标准,动态更新教学内容。 (二) 以 项目 为载体,重组 课程 内容 课程设计体现 “教、学、做”合一的理念, 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设计 多 个学习情境, 采用“车间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 身为“准员工”体会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并填写项目工单,不仅达到专业能力的培养目标,更强化学生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实现教学目标。 表 23 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情境总表 学习情境 学习领域 学习情境 1 学习情境 2 学习情境 3 学习情境 4 学习情境 5 学习情境 6 TC1 使用普通机床的零件加工 阶梯轴的车削加工 齿轮轴的车削加工 螺纹轴的车削加工 套类零件的车削加工 台阶零件的铣削加工 键槽的铣削加工 零件的工艺设计与实施 芯轴零件加工工艺的设计与编制 传动套零件加工工艺的设计与编制 齿轮零件加工工艺的设计与编制 球体轴数控车削加工工艺的设计 联接盘数控车削加工工艺的设计 平面凸轮加工中心加工工艺的设计 数控编程与加工 数控车削 阶梯轴的数控加工 联接轴的数控加工 传动轴的数控加工 曲线轴的数控加工 加工中心 定位板的数控加工 凸模板的数控加工 调整板的数控加工 联接座的数控加工 蜗轮箱盖的数控加工 PLC 控制系统 的设计与维护 送料小车模拟控制 镗床主转电机的 PLC 控制 车床电控系统的改造 抢答器的PLC 控制 机械手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维护 温度 PID 控制系统的设计与调试 农机 设备 装配与 维修 收割机、耕整机等农机设备 传 动装置 的测绘与维修 变速齿轮的测绘与维修 主轴箱的拆卸与装配 耕田器、割禾器 的修理 脱粒、割禾器等部件 电气故障分析与维修 收割机、耕整机 的装配、调试与维修 (三) 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坚持 “教、学、做合一” 原则,以实际工作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学习目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形成“以工作任务为目标,以行动过程为导向;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的教学模式。 根据课程特点,综合运用 项目教学、现场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等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网络课程、仿真、技能竞赛、第二课 堂等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课堂与实训室一体,实现真实情境下的 “教、学、做合一” 以专业核心课程为载体,以项目教学为主要形式,根据职教规律、高职学生的学习习惯与课程特点,课程教学安排在实训室、生产现场进行,老师边讲解、边演示,学生边学习、边实践,使学生在“教、学、做”一体化的现场教学环境下,迅速理解设备的工作原理,掌握基础知识,锻炼机电设备操作、安装、调试、运行与维修的能力。 目前 5门优质专业核心课程都按“教、学、练、做”一体化要求实施教学。 “教、学、做”一体化的 教学环境的建设措施: 一是 校厂一体,课程进车间。 我院与湘圆、赛德在院内合作办厂, 以真实产品的制造和设备维修过程为载体,在校企合作的教学工厂生产情境中实施课程教学,强化了学生职业从业资格的训练;也促进企业生产规模扩大和经济效益增长,从而实现校企“双赢”。 二是将原有的 机床电气故障检测实训室、 农机设备拆装与 维修 车间 、 PLC 控制等实训室改造成与真实职业环境相一致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室,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实施提供了有利支撑。 以做为核心,灵活运用多样 教学 方法 本专业 涉及机械、电气、计算机等领域,学习 方法和训练方式有所不同, 根据 专业 课程特点不同,分 别 采用了 项目教学、 现场教学、 案例教学、引导文教学、四步教学等方法。 对于培养机械装调等需要在实物上反复训练才能形成的能力时,主要采用 项目教学和 现场教学 ,一般在装配车间和生产 现场 完成。 通过由教师设置的任务项目,如从车床的床身、主轴驱动、进给驱动系统的装调开始,到铣床等结构稍复杂的机电设备的装调,形成从简到繁、从易到难“渐进式”教学实施过程,在学生实际操作训练中 , 通过 自主学习 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通过 演讲汇报 锻炼其表达能力,并 训练在实际工作中与不同 专业、不同部门的同事协调、合作的能力。 对于机电设备的电气部分,采用 案例教学和引导文教学法。 对 看不见、摸不着的电流动、信息传递等内容,采用 案例教学法,借助计算机仿真完成完成教学。 而电气故障排查,需要通过推理来验证假设,常 采用 引导文教学法,由教师给学生提供一系列参考引文,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剥去包裹真正故障原因的假象,从而学会故障排查方法。 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常将某一项 电气 维修工作过程以详细的引导文列出,制成 工单形式 , 让学生在设定的工作环境下主动参与实际操作过程。 学生还能通过完成引导文形式的任务工 单,评价自己的最终学习效果。 对于机械维修技术, 采用了 项目教学和 角色扮演 相结合。 在教学中,课堂是舞台,学生就是演员,他们根据兴趣和能力扮演不同的角色 (如 扮演 客户、 维修前台接待员、设备维修工、仓管员和车间主任 ) ,教师退居幕后,成为导演。 它体现了教学活动的开放性。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让学生有企业工作的真实情景感,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 对于数控设备较为复杂的教学内容,在装备 FANUC 数控装置上 采用“示、看、仿、练” 四步教学法 ,让学生不断模仿,练习过程中掌握数控系统调试的基本 方法。 同时在学习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采用相应的方法,下面是“ 机床电气的装调与维修”课程一个 学习情境的实施设计表。 表 24 学习情境的实施设计 学习情境: X62W 铣床的电气排故 起草人: 起草时间: 2020 年 8 月 教学学期: 第 5 学期 学时: 4 教学条件 : 投影设备、 X62W 铣床、检测与维修工具 学 习 学习情境描 述: 接受客户修理委托,按照机电设备维修工的职业标准 排除铣床故障并交付用户。 目标描述: 项目小组 根据工作任务和故障描述 ( 信息 ) ,制定 铣床 的电路系统的检测修复计划 ( 决策与计划 )。 使用常规的和电子信息系统获取相关信息, 并向同事和上级学习( 沟通,社会能力;再学习,方法能力 )。 使用电路图和其它电气 /电子的技术资料,对电气系统的基本原理进行分析。 分析 铣床 运行部件的相互关系,运用基本检测工具和检测方法, 进行对 铣床 的故障检查、修复电气系统。 ( 实施 ) 遵守事故预防规定以避免带电作业的危险, 逐步建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 策略 ( 总结归纳创新,方法能力 )。 用资料说明其工作业绩,通过 比较已完成的工作量和预期的指标来进行评估 ( 检查评估 )。 在充分考虑基本的沟通原则情况下,演示其业绩 (沟通表达能力)。 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充分重视产品质量和安全的规章制度。 在对电气系统的检修过程中,要遵守劳动保护和环境保护的规章制度。 内容  维修入门手册、故障检查方案  电路图  电气组件和系统。  电气的检测仪器  安装规范  线路符号、接线标记  管线、管线连接  电气系统检测的规章制度 教学论与方法论建议 : 案例教学和引导文教学法 过 程 计 划  进行带电元件工作的劳动安全和事故预防 教学手段:录像和现场操作 行动前的工作过程 知识讲授: 通过 录像观看企业 机电设备维修工实际的工作过程;通过多媒体进行 案例 教学, 演示典型的 铣床电气故障现象。 学习小组的行动阶段 : 建议教学方法 资讯 小组根据老师发下的任务书,明确工作任务; 获取相关信息, 分析铣床 运行部件的相互关系和 电气系统的基本原理 课堂讨论 演示 自学 决策与计划 对铣床实际操作,了解铣床各种工作状态及各操作手柄的作用;熟悉铣床电气元器件的安装位置、走线情况,位置开关的状态,订制维修计划与方案 小组讨论 实施 在工作单的引导下逐项完成任务,并进行记录。 小组讨论 交互检查 检查评估 检查故障是否排除,反思工作过程是否正确,获得了哪些工作过程 知识,工作 质量怎样,是否做好故障分析、维修记录;提出新的排故方案 演讲汇报( 自评) 讨论(互评、他评、师评)探索与创新 合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专业课程全部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同时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进行网上教学互动,及时解答疑难问题。 以现代教学技术的先进手段,引导学生进行在实践中学习,理论联系实践,培养学生工程技术能力和技能训练。 (四) 深化评价体系的 改革 推进 课程考核 的改革,全面实施 以 职业道德 、 职业精神 与操作 技能 为评价核心,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建立 完整的课程考核评价方案和考核文件:课程考核标准、学习项目考核方式与 标准 、项目公共考核评价标准、考核主体分配比例表、 项目考核分值分配表。 表 25 课程考核 方式与 要求 考评方式 过程考评(项目考评) 70% 终结 考评 30% 实操考评 素质考评 工单考评 期末考评 综合实训 (卷面考评 ) 考评实施 由实训指导教师、小组成员对学生进行项目操作考评 由实训指导教师、小组成员根据学生表现集中考评 由主讲教师根据学生完成的工单情况考评 按照教考分离原则,由学校教务处组织考评。 由教师、企业专家根据项目 完成情况、答辩成绩相结合评定出综合成绩 考评要求 积极回答问题、掌握工作规范和技巧,任务方案正确、工具使用正确、操作过程正确、任务完成良好 严格遵循生产纪律和 5S 操作规范,主动协助小组其他成员共同完成工作任务,任务完成后清理场地等 认真撰写和完成任务工单,准确完整、字迹工整 建议题型:单向选择、多项选择、判断、问答题、论述题 注重考核学生综合技能水平和职业行动完整性,从 “会、熟、 快、准、新”方面予以考 评 说明 1。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