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建设方案内容摘要:

较年轻的研究生充实教学活力,打造一支专业技能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团队协作意识强、凝聚力强、 乐观、敬业的专业省级教学团队。 ( 3) 完善现有“对外技术服务部”和“机电研究所”相关运行管理制度,积极承接应用技术开发项目、技术服务项目、社会培训项目、横向课题及产品加工。 将教师参与企业新技术应用、新产品开发、社会服务等方面作为提升教师专业技术服务能力的有利手段,更好地服务社会。 ( 4)完善兼师 信息 库, 吸收企业专业技能强、现场经验丰富的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师,担任该 专业教学 任务,定期调整和更新兼师库信息。 四 、 绩效考核指标 建设内容 2020 年 12 月 2020 年 12 月 预期目标 考核指标 预期目 标 考核指标 14 建设内容 2020 年 12 月 2020 年 12 月 预期目标 考核指标 预期目 标 考核指标 体制机制建设 建成专业建设动态调整机制 制定专业建设动态调整机制,成立校企共同组成的机制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制定管理章程 , 深入企业调研,撰写专业人才需求报告,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管理章程, 委员会名单 , 会议纪要 , 会议记录 , 专业人才需求报告 ,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完善专业建设动态调整机制、管理章程,深入企业调研,撰写专业人才需求报告,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会议纪要 , 会议记录 , 专业人才需求报告 ,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建成课程建设长效机制 校企双方共同制定课程 开发与建设办法。 课程开发与建设办法。 校企双方共同完善课程开发与建设办法。 课程开发与建设办法修订稿。 形成多主体质量评价体系 校企合作,优化学生生产性实习和毕业顶岗实习的运行管理制度; 完善学生综合素质的测评标准; 进行学生综合素质的测评 ; 收集学生满意度、用人单位满意度测评资料。 毕业顶岗实习的运行管理制度文件、毕业生质量评价标准文件 , 学生综合素质的测评表和用人单位满意度测评表。 完善毕业生质量评价标准; 完善学生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专业实习的评价办法; 学生满意度测评,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满 意度测评。 毕业生质量评价标准,毕业顶岗实习的运行管理制度文件、学生综合素质的测评表和用人单位满意度测评表。 校企互设工作站,建成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 在校内实训基地设立技能大师工作站,并开展技术合作。 工作站职责 , 工作站照片 , 工作站资料 ,技术合作资料。 在株洲广缘科技有限公司设立教师工作站;在联诚集团公司设立教师工作站,并开展技术合作。 工作站职责 , 工作站照片 , 工作站资料 , 技术合作资料。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 校企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共同制定机制专业2 个专业方向 2020年度人才培养 方案。 专业建设研讨会议纪要 ;与会企业、专家名单 ;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共同修订机制 2个专业方向 2020年度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建设研讨会议纪要 ; 与会企业、专家名单 ;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5 建设内容 2020 年 12 月 2020 年 12 月 预期目标 考核指标 预期目 标 考核指标 课程体系开发 校企合作,完善 工作过程 系统化 的课程体系 的开发内容。 课程体系研讨会议纪要 ;与会企业、专家名单 ; 专业核心课程标准。 优化并完善 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 ; 优化 “ 教、学、做 ” 一体的教学模式。 课程体系研讨会议纪要 ; 与会企业、专家名单 ; 专业核心课程标准。 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建设 实践“专业 +车间”的教学模式。 “专业+车间”的教学模式 研讨会议纪要。 完善优化实践“专业+车间”的双主体育人教学模式。 “专业+车间”的教学模式 研讨会议纪要。 共享型实践基地建设 对接装备制造发展的最前沿技术,完善实训基地建设。 实践基地技术服务协议 ; 实践基地 照片。 对接装备制造发展的最前沿技术,完善实训基地建设。 实践基地技术服务协议 ; 实践基地 照片。 顶岗实习模式建设 完善顶岗实习、生产性实习管理制度。 顶岗实习、生产性实习管理制度 ; 顶岗实习协议书、照片、 实习日志与实习总结。 完善顶岗实习、生产性实习管理制度 ,生产性实 习实训比例达到实践教学总课时的67%。 顶岗实习协议书、照片、 实习日志与实习总结。 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 课程建设 优化《机床刀具选择技术》、《机床夹具的设计与应用》优质核心课程 教学资源 , 包括电子教案、试题库、任务书、 PPT、视频资料等。 2 门优质核心课程 的电子教案、试题库、任务书、PPT、视频资料。 建成《使用普通机床加工零件》、《机械零件的测量》、《零件加工的工艺设计》、《使用数控机床加工零件》优质核心课程,每门课程包括课程标准、电子教案、试题库、任务书、PPT、视频资料等。 4门优质核心课程 的电子教 案、任务书、 PPT、视频资料。 16 建设内容 2020 年 12 月 2020 年 12 月 预期目标 考核指标 预期目 标 考核指标 教材建设 优化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内容,拟定教材编写提纲 ; 编写《车工实训学习指导书》、《钳工实训学习指导书》、《数控编程学习指导书》、《数控加工实训学习指导书》。 4 本 实 训学习指导书。 编写教材 《机床刀具选择技术》、《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并正式出版。 2本 正式出版教材。 教学课件建设 制做 2 门非核心课程部分教学课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门非核心课程部分 教学课件。 购买 机床结构、夹具等方面 的教学课件,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门非核心课程部分 教学课件。 实训实习条件 建设 扩建车工实训车间 设备 选型与论证 设备 论证 书 新购 15 台 C6140车床,建成 30 台位的车工实训车间。 更新后的车工实训室及照片。 扩建液压与气动实训室 增加液压、气动综合试验台,建成液压与气动综合实训室。 更新后的液压与气动实训室及照片。 扩建 CAPP 实训室 新购 50台位计算机 更新后的机房及照片 扩建床轮换实训室 购买 4台普通铣床。 更新后的机床轮换实训室及照片。 实训制度建设 完善实训实习耗材管理制度。 实训实习耗材管理制度。 完善实习意外伤害保险制度。 实习意外伤害保险制度。 17 建设内容 2020 年 12 月 2020 年 12 月 预期目标 考核指标 预期目 标 考核指标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与数字校园建设 信息化教学管理 优化信息化教学管理平台; 开发并运行教学信息公布平台、教学实践管理平台、教学质量测试平台、网上报名考试平台; 实施一卡通教学信息管理。 信息化教学管理的网页和相关资料。 进一步优化信息化教学管理平台; 开发并运行学生信息查询、学生管理信息手机接收平台、收费管理平台、顶岗实习信息管理平台和信息交流平台。 信息化教学管理的网页和相关资料。 毕业生信息平台 初步确定毕业生信息平台搭建方案及实现功能。 毕业生信息平台搭建方案。 全面运用毕业生信息平台 实行毕业生信息管理。 毕业生信息平台、毕业生信息管理系统。 专业课程资源共享 上传 2门优质核心课程的教学资源。 2 门优质核心课程的网址。 上传 4 门优质核心课程的教学资源。 4 门优质核心课程的网址。 师资队伍建设与 社会服务能力 建设 专业带头人建设 朱鹏超、陈湘舜等 4名专业带头人到企业进行先进制造技术培训。 开发课程2 门,为企业进行技术服务 2 项。 完成省级以上教改、科研课题 1 项;专利一项。 4位专业带头人的相关资料;教改课程结题报告;专利证书;参加企业培训日志和总结。 朱鹏超、陈湘舜等4 名专业带头人到企业进 行加工过程控制新技术培训。 完成 国 外学术交流 4 人次,开发课程 2 门,完成横向课题 1 项。 4位专业带头人的相关资料;教改课程结题报告;境外培训总结。 骨干教师队伍 建设 参与建设 6 门专业核心课程,完成国内学术交流 2 次,为企业进行技术服务 1 项。 学术交流总结报告;技术服务协议书。 参与建成 6 门专业核心课程,完成国外学术交流 6人次,为企业进行技术服务 1 项。 学术交流总结报告;技术服务协议书。 18 建设内容 2020 年 12 月 2020 年 12 月 预期目标 考核指标 预期目 标 考核指标 教师团队 建设 专任教师 26 人、兼职教师 6 人。 骨干教师比例 40%、教师培训比例 80%,“双师型”教师比例 85%,现场 专家比例 23%,高级职称比例 75%。 每年为企业员工培训 600人次,技术服务项目达到20 项。 横向到账经费 80 万。 相关项目的获奖证件、证书或结题报告;培训企业单位。 专任教师 27 人、兼职教师 8 人。 骨干教师比例50%、教师培训比例 100%,境外学习教师 6 名。 “双师型”教师比例100%。 现场专家比例 50%,高级职称比例 80%。 每年为企业员工培训650 人次,技术服务项目达到 25项。 横向到账经费160 万。 相关项目的获奖证件、证书或结题报告;技术服务协议书;培训企业单位。 兼师库建设 从企业引进 1 位高级技师, 完成数控加工实训教学,完善“兼师库” 1位企业高级技师情况表 从企业引进 2 位高级技师,完成普通机床加工实训教学,完善“兼师库” 2位企业高级技师情况表 19 五 、 专业建设 经费预算 建设内容 资金预算及来源 中央 财政投入 地方财政 投入 行业 企业投入 其他 合计 2020 年度 2020 年度 小计 2020 年度 2020 年度 小计 2020 年度 2020 年度 小计 2020 年度 2020 年度 小计 合计 110 110 220 18 18 2 1 3 115 356 体制机制建设 建成专业建设动态调整机制 2 1 3 3 建成课程建设长效机制 1 1 2 2 形成多主体质量评价体系 3 2 5 5 校企互设工作站,建成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 5 2 7 7 小计 11 6 17 17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 校企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4 2 8 6 课程体系开发 10 4 12 14 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建设 1 1 2 2 共享型实践基地建设 1 1 1 顶岗实习模式建设 5 小计 14 6 20 2 1 3 5 28 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 课程建设 13 7 20 20 教材建设 8 4 12 12 教学课件建设 4 4 8 8 20 小计 25 15 40 40 实训实习条件建设 扩建车工实训车间 74 74 74 扩建液压与气动实训室 36 36 36 扩建 CAPP 实训室 18 18 18。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