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技工学校贯标手册内容摘要:

全责任制,防止和处置突发事件。 学校环境的整洁、美观、绿化程度应予以达标。 第五章 教育服务的实现 第十九条 教育服务的策划 学校应策划和开发教育服务所必需的工作过程,内容包括: (一)质量目标和要求; (二)所需工作过程及其相互关系; (三)以确保有效控制这些工作过程应建立的文件; (四)教育服务质量的评估方式; (五)所需的资源等。 主要内容及理解: 教育服务的策划是质量体系策划的一部分,主要对教育服务的实现的全过程及子过程进行策划。 教育 服务的策划内容包括: ( 1)确定质量目标,将其层层分解,明确完成质量目标的时限、措施和要求; ( 2)识别和确定教育服务实现所需的主过程和子过程及相互的关系; ( 3)确定过程应需建立的作业指导书; ( 4)确定教育服务所需的检查活动和验收准则; ( 5)确定过程所需的资源; ( 6)确定过程中适当的记录。 第二十条 教育服务要求的确定 学校应在对顾客进行调查、沟通和评审的基础上确定其要求和期望,包括顾客明示的要求、预期目标的要求。 应明确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 这些要求应在教育服务过程中有效利用,以增强顾客满意度。 主 要内容及理解: 学校应利用各种途径对顾客的要求进行调查、沟通,并采取一定的方式如专题会议、办公会议等进行评审。 顾客的要求:规定的要求,顾客虽然没有明示,但规定的用途或已知的预期用途所必需的要求,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学校确定的附加要求。 顾客的要求必须融入教育服务的过程活动中,以不断增强顾客的满意度。 第二十一条 专业设计和开发 学校应结合劳动就业的要求,在充分的市场调查和毕业生信息反馈的基础上进行新专业的开发和对已有专业的改造。 应不断加强专业建设,开发和完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理论实习一体化 课程与自编教材。 学校应编制专业设计和开发控制的程序文件,对设计开发的全过程进行控制。 设计开发的基本要求是: (一)设计和开发的依据是顾客要求和有关法律法规要求; (二)设计和开发的成果必须满足上述要求,并形成文件。 文件包括:专业描述、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目录以及师资、设备配置的要求等; (三)在适当的阶段,应对设计和开发的成果进行评审,设计结果应经批准后执行; 11 (四)设计和开发的更改应在实施前得到批准。 适当时,应对更改的局部或整体进行评审。 应保持设计和开发策划、实施以及结果的相关记录。 主要内容及理 解: 应规定设计开发所涉及的部门职责和权限。 应对专业设计和开发进行策划,策划的重点是对设计和开发的过程控制。 应确定开发输出文件满足设计和开发的输入要求,在发布前应按规定由有关部门或负责人审查批准。 应规定在适当阶段对设计和开发进行系统的评审。 评审记录应齐全并可证实 第二十二条 教育服务实现过程的控制要求 学校应加强教育服务实现过程的组织和管理,应结合技工教育的特点和学校自身的实际,编制本标准第二十三条所列关键过程控制的程序文件,对教育服务质量的关键环节实施重点控制。 主要内容包括: (一 )制定服务规范,明确各部门人员提供服务时应达到的要求; (二)必要时提供作业指导书,描述提供服务的程序; (三)使用适宜的设备设施,并有计划地进行检测、维护和保养; (四)针对教育服务的不同阶段和内容,设计并实施适当的检查、考核和检测。 应保持对关键环节实施重点控制的适当记录。 主要内容及理解: 对服务提供的过程进行策划,使之处于受控状态。 应明确在教育服务过程中各部门人员在提供服务时应达到的服务规范(如教师行为准则、教学规范等)。 对各项教学活动应制定适度的作业指导书,但不要过细,过细不利于教 学活动的开展。 对适宜的设备设施在使用中要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以保持它们的运行能力。 对教育服务不同阶段的内容,设施采取适当的检查、考核和检测,作为教育教学服务评价的主要依据。 第二十三条 教育服务的关键过程 (一)招生过程:学校应根据地方政府有关政策、顾客要求和学校的资源情况,对招生工作全过程进行策划和控制。 对所招收的学生或培训的学员应确定他们的实际的文化和技能水平,并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计划或质量目标做出相应的调整,以确保实现教育目标。 (二)教学过程: 学校应确保理论、实习教学计划与实施环 节的管理。 应加强对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学期教学进程表、课表、实验计划、实习计划、授课进度计划、教研活动计划等计划管理。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突出技能训练,强化技能培养,保证学生在校内完成基本功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应推行理论、实习一体化教学;积极实践校企结合的教学模式。 应对关键的教学环节加以有效控制,主要包括:备课、授课、辅导、作业布置与批阅,动作示范、巡回指导、备料、安全教育等。 应通过教学研究等活动不断提高教学服务质量。 (三)德育教育过程:学校应充分发挥党组织对德育工作的指导、保证和监督作用。 相关职能部门应 结合技校学生的特点,制定德育教育计划,采取各种可行的形式和方法开展德育教育,改进和提高德育工作的效果。 (四)学生管理过程:学校应制定必要的学生管理制度(包括学籍管理制度、考核制度、学生行为规范、操行评定方法、优秀学生和班级评比方法等),并使全体学生熟知。 通过这些制度的有效实施提高学生管理的效果。 应加强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发挥班主任、学生管理部门以 12 及学生组织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 (五)后勤服务过程:学校应为师生提供充分的后勤生活服务保障,包括水、电、暖的供应和医疗服务、生活服务设备设施的提供与维护。 严格遵守有 关卫生安全。 应按规定的要求实施物品的采购。 应制定相关制度加强对学生宿舍的管理。 对已实行社会化服务的后勤工作应实行有效的监控。 (六)就业推荐过程:学校应策划和实施毕业生的就业推荐工作。 应开展就业指导教育,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应掌握和分析劳动就业市场信息,执行国家有关政策,对用工单位进行评审,确保就业推荐工作目标的实现。 通过对初次就业率、专业对口就业率、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满意率等指标的评价,不断提高就业推荐工作的质量,提高学校在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绩效。 主要内容及理解: 学校规模不分大小,对本标准所列的教 育服务的关键过程必须实施重点控制。 关键过程的控制内容,必须按本标准所列的内容实施有效控制。 学校应保持重点控制的适当记录。 第六章 质量评估和改进 第二十四条 质量改进的总要求 学校应以《国家重点技工学校标准》(修订)和《技能人才培养机构就业导向评价指标体系》规定的相关指标为主要依据,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和教育服务的质量进行考核,检查和评估,以证实学校所提供的教育服务符合社会各方需求,确保学校质量管理体系及其持续改进的有效性。 主要内容及理解: 学校应明确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和教育服务质量考 核、检查和评估的主要依据是《国家重点技工学校标准》(修订)和《技能人才培养机构就业导向评价指标体系》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要求。 对质量管理运行和教育服务质量的考核、检查、评估可以发现过程的动态变化,采取必需的措施,使过程保证在正常范围内,以满足顾客的需求,确保质量管理体系及其持续改进的有效性。 第二十五条 满意度信息管理 作为对质量管理体系业绩的一种考评,学校应就学生及家长、毕(结)业生、用人单位或合作单位对学校教育服务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并确保这些信息得到有效利用。 主要内容及理解: 学校应明确满意 度的调查对象为:学生、家长、毕(结)业生、用人单位或合作单位。 调查的方式主要采取问卷调查,以及通过来信来访,上门访谈等方式获取信息。 对满意度的信息应按统计技术的有关要求及其它有效办法,进行数据分析处理,以确保提高顾客是满意度,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第二十六条 内部审核 学校应按策划的时间间隔进行内部审核,以确定质量管理体系是否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得到有效实施和保持。 学校应编制内部审核程序文件,规定审核的准则、范围、频次和方法。 审核员应经过培训并取得资格证书;受审核部门的有关责任人应确保 及时采取措施,以消除所发现的不合格及原因;应对所采取措施进行跟踪验证,并保持内部审核的相关记录。 13 主要内容及理解: 内部审核应确定质量管理体系是否:( 1)符合本标准要求;( 2)得到有效的实施和保持。 学校必须制订并实施定期开展内部审核的程序,其中应规定: ( 1)审核方案的策划,包括确定审核的频次、目的、范围和方法等; ( 2)审核的职责,包括审核人员的职责和资格,审核人员应是非从事受审的活动的人员,并独立于受审部门; ( 3)审核的实施,包括审核计划、审核的方法、现场审核、审核的独立性。 应记录审核 结果。 向管理者代表报告审核结果。 对审核中发现问题所采取的措施。 纠正措施的实施及验证结果报告。 在内审中应注意对教育服务过程的效果有效性证据的审核。 应保持内审的相关记录。 第二十七条 服务过程的检测 学校应运用学生评教、学生操行、理论实践教学、职业技能考核成绩等数据的分析以及其他各种教学检查或工作检查等方式,对教育服务实现的关键过程与环节和教职工的工作质量进行定期检测。 应设置过程检测的监测点,并编制相应的程序文件加以控制。 当未达到规定的要求时,应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纠正,以确保教 育服务达到规定要求。 应保持服务过程检测的相关记录。 主要内容及理解: 应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各个过程进行监视测量。 应针对各个过程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方法,如学生评教、学生操行、理论实践教学、职业技能学期考核成绩的数据的分析以及其他的方式如巡视、听课、定期的工作检查和工作汇报,教学培训效果的检查等获得信息并进行检测。 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使不符合要求的过程输出得到有效处置。 应保持服务过程的检测记录。 第二十八条 服务效果的检测和评估 学校应对教育服务的效果(包括毕业生质量)进行检测和评估,以验证 教育服务和质量目标要求已得到满足。 这种检测和评估应根据学校教育服务的周期性安排适当阶段进行,并需要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 应编制服务效果检测和评估的程序文件,并保持相关的记录。 主要内容及理解: 教育服务的效果检测和评估的内容: ( 1)理论教学效果; ( 2)实习教学效果; ( 3)技能鉴定效果; ( 4)学生操行评定效果; ( 5)后勤服务效果; ( 6)毕(结)业生跟踪调查。 检测和评估的时间、方式、要求根据教育服务的内容而定,应在编制的程序文件中表述清楚。 对毕(结)业生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取得数据进行分 析评估。 14 应保持评估检测的相关记录。 第二十九条 不合格、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控制 (一)学校应确保教育服务中不合格的控制,应编制不合格控制的程序文件,对不合格项的类别、确认、评审和处置做出规定。 应保持对不合格项控制的相关记录。 (二)学校应采取措施,消除教育服务不中合格或潜在不合格的原因,应编制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文件,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验证并记录采取措施的结果。 主要内容及理解: 应制定程序文件对不合格项实施控制。 应规定对不合格项控制和处置所涉及的职责和权限。 应按规定评审不合格项,以采取 适当的处理措施。 应对不合格采取措施,消除教育服务中的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的原因,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 应对纠正后的不合格再次验证。 应保持对不合格控制的相关记录。 第三十条 持续改进 学校应确定、收集和分析适当的数据,以证实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并评价和确定在何处实施改进。 应利用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审核结果、纠正和预防措施以及管理评审,持续改进学校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主要内容及理解: 学校应收集与质量管理体系评价和识别改进机会有关的数据,一般包括: ( 1)教育培训市场的动态分 析; ( 2)不合格服务及顾客投拆的统计分析; ( 3)教学评价效果的统计分析; ( 4)学生成绩及操行等第变化趋势分析; ( 5)顾客满意信息分析。 应规定收集分析的数据类型、方法、频次及相关部门及职责。 应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包括统计技术,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 应利用数据分析结果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评价,寻找改进的机会。 应利用对质量目标完成情况的分析明确改进方向。 应通过数据分析、内部审核不断寻求改进的机会。 应利用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实现改进。 应在管理评审中评价改进效果,确定新 的改进目标和改进的决定。 要十分重视过程效果的改进,不断增强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15 技工学校工作条例 (一九八六年十一月十一日劳动人事部、国家教育委员会发布)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的有关规定,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办好和发展技工学校,特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技工学校是培养技术工人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是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