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大纲-常州工学院电气与光电工程学院内容摘要:
族的抗日战争 教学要求:通过对抗日战争的全过程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及伟大意义;正确理解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教学内容: 1.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2.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3.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4.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5.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原因和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正确认识中国的抗日战争是 神圣的民族战争;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分析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和意义。 (九)为新中国而奋斗 教学要求:通过对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经过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取得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教学内容: 1.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2.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3.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4.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十)辉煌的历史进程 9 教学要求: 通过对建国以后历史的教学,让学生掌握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胜利与挫折,理解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这一名言,增强为建设社会主义服务的信心和决心。 教学内容: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新中国发展的两个历史时期及其相互关系 3.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成就与挫折,增强为建设社会主义服务的信心和决心。 (十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教学要求:通过对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确立过程的教学,让学生了解选择社会主义的正确性;对当 时的内外形势进行正确的估计;认识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就及意义;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学内容: 1.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2.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3.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教学重点和难点:正确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认识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十二)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教学要求:通过对建国后一段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的教学,让学生能正解的评价这段历史,正确估量当时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对挫折和失败进行客观的、科学的分析,总结其经验教训。 教学内容: 1.良好的开局 2.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3.建设的成就 探索的成果 教学重点和难点:正确看待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及挫折,总结其经验教训。 (十三)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教学要求:通过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历史的教学,使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全面理解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探索;对新时期的巨大成就有深刻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内容: 1.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 展开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 10 4.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5.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6.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主要成就,正确认识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意义。 三、学时分配表 序号 内 容 讲授 课内实践 1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2 8 2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2 3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2 4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2 5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2 6 开天辟地的 大事变 2 7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2 8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2 9 为新中国而奋斗 2 10 辉煌的历史进程 1 11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 12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1 13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 14 考 查 2 小 计 24 8 合 计 32 四、课内实践项目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内容和要求 学时数 1 家人口述史 对话一位家族亲人,回忆他个人亲历、印象深刻的事件;具体真实记录一段改变个人或家族命运的历史,最好配有老照 片的佐证,完成一段历史的个体记忆与个人叙述。 8 2 历史专题研究 以 1840 年至今的中国为时空范围,选取一个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进行研究评判,分析研究其对历史和现实的具体影响,探讨近现代中国发展道路的路径选择及经验教11 训。 注:两个项目任选一个完成。 五、课程考核 本课程考核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的形式进行,总评成绩 =平时成绩 70% +期末成绩 30%。 其中,平时成绩 =课堂学习成绩 70%+课内实践成绩 30% ,课堂学习成绩 =考勤 20%+课堂参与 40%+作业 40%。 六 、 有关说明 (一)先修 课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二)教学建议 由于本课程是大学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而不是历史系本科生的专业课,因此在进行课程教学时,应该注意结合近现代史的发展,着力阐明近现代中国历史的发展规律,总结这个时期历史的基本经验。 与此同时,在论述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问题时,还要注意联系社会上出现的有关思潮,联系大学生经常关注或感到困惑的重大问题,有针对性的说明有关的历史情况,着重从正面讲清有关的道理,起到释疑、解惑、明理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的伟大实践。 (三)教学参考书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0 版 .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M].人民出版社 . .《毛泽东选集》(第 14卷) [M].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 .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M]. 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 .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M].外文出版社 .2020 年版 . 6. 习近平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 [M].人民出版社 2020 版 . 执笔人: 夏天静 审定人: 张 建 12 批准人:王萍霞 13 马 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数: 48,学分数: 3)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性质: 本课程为公共基础课,是教育部规定的高等学校学生必修的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和目的: 通过 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理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当代发展,认识社会主义建立、实践和发展的必然性。 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理论思维水平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方法论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基本内容和要求 (一)绪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过程和条件,掌握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特征,增强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自觉性。 教学内容: 1. 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 3.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4. 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教学要点: 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2.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必然性 4.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5. 马克思主义是行动的指南 (二)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教学目的与要求: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着重掌握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观点,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事物矛盾运动的观点,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提高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1. 世界的物质性 课程代码: 10010420 14 2.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 3.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教学要点: 1. 世界统一于物质 2. 物质决定意思 3.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4. 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5. 事物矛盾运动的规律 6. 唯物辩证法是根本方法 (三)认识 的本质及发展规律 教学目的与要求:学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掌握实践、认识、真理、价值的本质及其相互关系,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 教学内容: 1. 认识与实践 2. 真理与价值 3.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教学要点: 1. 科学的实践观 2. 能动的反映论 3.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4. 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 5.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6. 价值、价值评价和价值观 7.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8. 认识论与思想路线 9. 必然和 自由 (四)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教学目的与要求:学习和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着重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社会发展的动力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观点,提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正确认识历史和现实、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自觉性和能力。 教学内容: 1.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2.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3.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要点: 1.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5 2. 物质生产方式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作用 3.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 4. 社会基本矛盾 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5. 阶级斗争和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6. 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7.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8. 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五)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教学目的与要求: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准确认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内在矛盾,深刻理解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正确把握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运动的一般规律。 教学内容: 1. 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2.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3.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教学要点: 1. 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2. 劳动价值论及其意义 3. 剩余价值论及其意义 4.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5.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的特点和本质 (六)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的进程,科学认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正确理解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特点及其实质,深刻理解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及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念。 教学内容: 1.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2. 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3.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 位和发展趋势 教学要点: 1.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特点 2.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点和实质 3.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其后果 4.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实质 5.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及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七)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教学目的与要求:学习和了解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从一16 国到多国的发展过程,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认识俄、中等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性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明确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必胜 的信心。 教学内容: 1. 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3. 在实践中探索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 教学要点: 1.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性 2.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3. 俄、中等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性 4.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5.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6. 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前进 (八)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教学目的与要求: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把 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主要观点,深刻认识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历史必然性和长期性,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教学内容: 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 2. 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学要点: 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2.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3. 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历史必然性 4. 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长期性 5. 实现共产主义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6.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与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三、学时分配表 序号 内 容 讲授 课内实践 1 绪论 3 8 2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6 3 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 6 4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6 5 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大纲-常州工学院电气与光电工程学院
相关推荐
父母的爱,但是我们至少要学会对话,学会感悟,学会慢慢去理解差距背后隐藏的爱。 (三)体验 “当父母 ”的辛劳 此环节的构想:在某杂志上曾看这样一个报道,新西兰一间小学发起一个 “养鸡蛋 ”的活动,学生必须把鸡蛋 随时带在身边, 20 天后,再把鸡蛋完整地交给老师,才算完成,这对学生的耐心和能力是一个挑战。 看了这个报道后,让我想到了这个班会课,可以让学生来体验一下照顾、保护一个生鸡蛋的感受
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 事半功倍,从而达到教育学的和谐完美统一。 基于此,本节课我采用 讲述法 ,通过对计算机语言发展 的讲述,重点介绍程序设计语言,为学生学习程序设计打好基础。 (二)学法 :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具体的学法有 小组 讨论 、探究学习等方式, 让学生掌握各种计算机语言的优缺点。 三 、说教学过程:
更进一步理解健康上网对社会、家庭和个人的意义,设置下面几个任务,请学生 搜索相关信息,发表自己的观点。 ] 任务驱动,分组探究 学生分组及探究课题一览表: 要求:根据研究课题,发表自己的观点或在网络中浏览相关信息,将信息整理制作成PowerPoint 演示文稿,将自己的探究成果,自己的观点展示出来。 [教师不作过细指导,放手让学生根据布置的任务搜集、整理信息,最后制作成PowerPoint
,梁模与柱模连接处,下料尺寸一般应略为缩短。 、斜撑、拉线通直后将梁侧钉固。 梁底模板按规定起拱。 ,模板应充分用水浇透。 (3)板模板:防止板中部下挠,板底混凝土面不平的现象。 措施: ,木楞材料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木楞面要平整。 b.支撑要符合规定的主控 项目要求,不同直径的钢管不能混用。 严格按要求控制钢管安装的垂直度。 (4)钢管支撑局部沉降:在钢管支撑下部位加设底座
划地 派出教师出国(境)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职业能力和学院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注重引进、消化、吸收国外一流职业技术大学课程标 准,改造一定数量的课程,使之充分与国际接轨,进而创建具有中国特色、达到一流标准的课程体系;有条件的专业积极引进国际权威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并开展相关培训和鉴定;充分利用落户学院的 国际汉语言文化传播基地,促进国际交流 与合作
接学校、医院、供电所等公共项目的开工建设;四是保障好高速连接线、新区一、二 期等在建项目的无障碍施工;五是完成好其他项目建设的政策处理工作。 二、以美丽街道为目标,着力推动 xx 社会经济大发展。 积极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加大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力发展以“农家乐”“民宿”“电商”为代表的美丽经济。 强化招商引资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力争引入 2 家以上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