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干高职-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任务书内容摘要:

划地 派出教师出国(境)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职业能力和学院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注重引进、消化、吸收国外一流职业技术大学课程标 准,改造一定数量的课程,使之充分与国际接轨,进而创建具有中国特色、达到一流标准的课程体系;有条件的专业积极引进国际权威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并开展相关培训和鉴定;充分利用落户学院的 国际汉语言文化传播基地,促进国际交流 与合作,特别要通过培训和输送孔子学院教师大力拓展毕业生海外就业市场和留学深造渠道,利用学院承担 “ 汉语桥 ” 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的平台和机会,吸引外国留学生来校培训 和 深造。 力争到 2020 年,创办 12 所海外孔子学院或孔子课堂,提升学校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 2020 年建设目标 完成项目申报,启动建设工 作。 1.完成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申报、立项、论证,完善学院骨干校建设方案和任务书; 2.完成项目分解,明确各项目的建设团队、管理机构及其职责,制定子项目任务书;制定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管理办法》《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项目建设管理文件,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 3.完成与湖南广播电视台共建的教学节目生产基地( 1400 平方米演播厅)建设并投入运行,院台签订基地共建共管协议,形成利益共享机制; 4.牵头成立湖南文化产业职业教育集团,搭建集团化办学运行机制,开展校际合作和对口支援,为新 疆吐鲁番地区职教中心免费培训 5 名艺术类专业教师、捐建实训室 2 个。 5.启动 5 个中央财政支持和 1 个非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专业及专业群建设; 6.按照真实或仿真职业环境的要求,完成所有新建和扩(改)建实训室的建设规划,启动招投标工作,并购买部分设备; 7.制定和完善《学分制管理办法》《兼职教师管理办法》《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等教学管理文件,启动内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8.主持与播音专业开始单独招生改革试点;跨省招生比例达到 20%,其中西部地区占 6%。 4 三、 2020 年建设目标 整体推进项目建设,办学体制机制创新取得明 显突破,办学活力显著增强,专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初步建成“行业领先、中部领头”的国家骨干高职学院。 创新“政府、学校、企业(行业)多方联动”的紧密型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发挥学院厅、局、台共建的体制优势,修订厅局台共建协议;完善集团化办学运行机制和“前台后院”模式,实现“前台”范围由点(湖南教育电视台)到线(全省广电系统)到面(全省文化行业)的拓展, 成立由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及其他利益相关方代表组成的合作办学理事会,为全方位、深层次的校企合作提供体 制保证; 与青海卫视共建节目离岸生产基地,与广东中奥动漫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共建校内动漫生产基地;与长沙县广播电视台共建“台中校”电视节目教学基地;与数字时代出版公司共建“厂中校”数字出版教学基地,通过契约明确各自的权利义务,完善“校中台”、“台(厂)中校”运行机制;在湖南省人民政府的统筹协调下,与湖南广播电视台、湖南出版集团、湖南教育电视台、宏梦卡通和国家汉办旗下的北京五洲汉风公司等合作企业共同建设国际汉语言文化传播(湖南)基地,共同组建“ 湖南文远国际汉语言文化传播责任有限公司” ,通过公司化运作,形成以资本为纽 带、以项目为载体的市场化运作机制。 以院系两级管理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以加强领导能力和管理队伍建设为保证,完善内部治理机制。 依据科学规划、积极稳妥、逐步到位的原则,建立院系两级管理的组织架构;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初步建立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引导激励教师创新和参与社会服务的内部分配制度;通过学习和培训提高学院领导班子的战略思维、科学决策和资源整合能力,提升管理队伍的岗位认知、政策领悟、组织实施和协调创新能力;建立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和工作规范, 改革教学组织形式,完善学分制 和弹性学制,形成刚柔相济的工学结合保障机制。 2.重点专业建设 ( 1)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各重点建设专业初步形成多样化、各具特色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按照文化产业“创意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引入行业企业标准,构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着力建设 35 门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其中 2 门已立项的国家精品课程,争取新增 2门省级精品课程,使省级精品课程总数达到 6 门。 初步构建 6 个专业教学资源库。 ( 2)师资队伍建设。 全面启动师资队伍建设。 聘任(聘用) 5 名、培养 13 名专业带头人,聘任(聘用) 5 名、培养 31 名骨干教师。 选送 20~ 30 名教师赴新加坡、德国、加拿大、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进修。 安排 50 名教师到企业锻炼。 聘任 150 名企业现场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建立 600 人左右的动态兼师库,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的学时比例达到 45%。 ( 3)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对接产业,各专业初步形成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紧密型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100%的应届毕业生在企业顶岗实习半年以上,其中 85%的毕业生在合作企业顶岗实习。 ( 4)教 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新建 16 间、改扩建 26 间校内实训室,总数达 72 间;新建 2 个工作室,总数达到 5 个。 校内生产性实训占实训总学时的比例达到 75%。 新增 30 个校外实训基地,总数达 151 个,满足 100%的学生顶岗实习的需要。 3.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 1)职业培训: 开发新培训项目 1 个。 年培训 18000 人次以上。 ( 2)技术服务: 成功申报科研项目 30 项以上;完成应用技术研究、产品开发、技术咨询、项目加工等技术服务项目 70 项以上,实现年度技术服务到账经费 1000 万元以上。 ( 3)文化服务: 援建乡镇、社区 广播站 2 个;开放实验剧场、图书馆、体育场馆等文化、文娱和体育实施,实现公开演出 30 场次以上,服务社区居民 20200 人次;完成第十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任务,开发系列汉语国际推广产品。 ( 4)校际交流与对口支援: 对口 支援新疆吐鲁番地区职业技术学校、陕西银行学校、湘西职业技术学院、湘西文化艺术职业学校、山西广播电视干部管理学院,与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开展校际交流。 完成 20 名教师培训;为新疆地区免费培训高校 再就业 毕业生 68 名;利用学院牵头组建的湖南文化产业职业教育集团,带动相关职业院校特别是中职学校的发展,接 受对口支援学校和湖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怀化职业技术学院、涟源工贸工业中专等院校的教师到我院挂职锻炼或进修学习,无偿提供优质教学资源及师资培训。 为湖南省中职学校艺术设计传媒类专业建设提供指导,培训音乐、美术等专业师资 300 名。 4.校园广播电视台建设 学院投入专项资金 173 万元,完成校园广播电视台总编室、采编中心、制作中心、播控中心和电台直播间的改扩建任务;引入湖南广播电视台、青海卫视节目离岸生产基地(绿色文化创意有限责任公司)投入设备资金,完成 400 平方米中型演播厅和 120 平方米小型演播厅的设备安装并投入使 用;建立校园广播电视台的内部运行机制和学生轮训机制,使其成为多专业学生校内生产性实训的综合基地。 5.数字校园建设 投入资金 295 万元, 完成校园“万兆主干网络”升级改造,构建校园网络安全管理体系、教学资源库和服务体系,为教育教学提供优质、高速、高效、安全的数字校园平台。 5 6.跨省招生比例达到 25%,其中西部地区占 8%;单独招生试点专业扩大到 5 个。 四、 2020 年建设目标 把学院建成国内一流、具有国际影响的国家骨干高职学院,成为全国艺术设计传媒类高职院校的排头兵,带动湖南乃至全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通 过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的验收。 壮大政府主导、校企一体的产教联盟,完善集团化办学运行机制、以项目为载体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和基地共建共管、利益共享机制,充分发挥他们各自在产业规划、经费筹措、先进技术应用、兼职教师聘任(聘用)、实训基地建设和吸纳学生就业等方面的优势,初步建立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校企合作体制机制。 建立院级教授委员会,形成适应现代高校发展的治理机制; 完善院系两级管理,形成权责分明、重心下移、有序运行的院系两级管理体系;完善人事分 配管理制度,建立竞争、开放、流动的现代人事管理体系;完善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建立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学生管理工作机制。 2.重点专业建设 建成特色鲜明、工学结合紧密、人才培养质量高、资源共享、在全国起引领和带动作用的 5 个重点专业,在全省起引领和带动作用的 1 个重点专业。 ( 1)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继续完善各专业个性化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建成 35 门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其中 2 门国家级精品课程,新增 2 门省级精品课程,使省级精品课程总数达到 8 门, 27 门成为院级精品课程。 完成 6 个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 2)师资队伍建设。 继续培养 13 名、新培养 3 名专业带头人,新聘任 4 名、继续培养 31 名骨干教师。 选送 30 名教师赴新加坡、德国、加拿大、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进修。 安排 30 名教师到企业锻炼。 新聘任 100 名企业现场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建成 700 人左右的动态兼师库,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的学时比例达到 50%。 ( 3)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形成校企“深度融合、常态运行”的工学结合运行机制, 100%的应届毕业生在企业顶岗实习半年以上,其中 90%的毕业生在合作企业顶岗实习。 ( 4) 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新建 6 间、改扩建 10 间校内实训室,总数达 78 间;新建 1 个工作室,总数达到 6 个。 校内生产性实训占实训总学时的比例达到 80%。 新增 30 个校外实训基地,总数达 181 个,更好地满足 100%的学生顶岗实习的需要。 3.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 1)职业培训: 新开发培训项目 1 个,年培训量达到 20200 人次以上。 ( 2)技术服务: 成功申报省部级科研项目 35 项以上;完成应用技术研究、产品开发、技术咨询、项目加工等各类技术服务项目 90 项以上,实现年度技术服务到账经费 1500 万元以上。 ( 3)文 化服务: 新增援建的乡镇、社区广播站 2 个,使援建总数达到 4 个;继续开放实验剧场、图书馆、体育场馆等文化、文娱和体育实施,实现公开演出 30 场次以上,服务社区居民25000 人次;完成第十一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任务,开发系列汉语国际推广产品。 ( 4)对口支援: 继续 对口 支援新疆吐鲁番地区职业技术学校、陕西银行学校、湘西职业技术学院、湘西文化艺术职业学校、山西广播电视干部管理学院,继续与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开展校际交流。 免费培训师资 30 名、学生 120 名;继续为新疆地区免费培训高校毕业生 68 名;接受对口支援学校和湖 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怀化职业技术学院、涟源工贸职业中专等院校的教师到我院挂职锻炼或进修学习,无偿提供优质教学资源和师资培训;继续为湖南省中职学校或中小学培训音乐、美术等专业师资 400 名。 4.校园广播电视台建设 投入资金 27 万元,进一步完善校园广播电视台的设备设施、内部运行机制和学生轮训机制,在发挥其教学、宣传功能的同时,逐步拓展其社会服务功能,增强自我造血能力。 5.数字校园建设 投入资金 105 万元,完成校园网络无线覆盖,对接“职教新干线”平台,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网络共享,完成“校园一卡通工程”建设,为广大 师生、企业和社会提供优质教育信息服务。 6.跨省招生比例达到 30%,其中西部地区占 10%;根据国家政策,继续试行单独招生。 6 2. 项目 建设综合进度表 项目 现有基础 2020 年 12 月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2020 年 12 月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2020 年 11 月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办学体制机制 办学主体单位(机构) 1 个(省教育厅) 1 个 1 个 1 个 合作办学单位(机构) 3 个 (省教育厅、 省广电局、 湖南广播电视集团) 预期目标: 适应湖南广电改革的需要,与新成力的湖南广播电视台(取代原来的 湖 南广播电视集团 )签订紧密合作协议,并共建校内教学节目生产基地。 验收要点 : 校内教学节目生产基地共建共管协议; 2. 湖南广播电视台 校内教学节目生产基地 设备 清单 、院台双方合作运行情况记录等。 预期目标: 新增 2 个( 青海卫视、 广东中奥动漫设计制作公司 )有资金、设备投入并参与专业建设的紧密型合作企业,使 合作办学单位总 数达到 5 个。 验收要点 : (湖南卫视承接的青海卫视节目离岸生产单位)投入 500 万设备资金,与学院共建教学节目生产基地(小型演播厅),并参与电视 节目制作专业及专业群建设的合作协议、设备 清单 、合作情况记录等 ; 2. 广东中奥动漫设计制作公司投入 600万元与学校动漫系共建动漫制作基地,并参与影视动画专业及专业群建设的合作协议、设备 清单 、合作情况记录等。 预期目标: 新增 2 个( 长沙县广播电视台、 .数字时代出版设计公司 )有资金、设备投入并参与学院专业建设的紧密型合作企业,使总数达到 7 个。 验收要点 : 、设备和部分资金与学院相关专业合办电视节目和电视栏目的合作协议、 合作情况记录等 ;。 全程参 与学院出版发行专业建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