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及锅炉房工艺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内容摘要:

再生剂单耗 q gmol 逆流再生 90 17 再生一次所需再生剂量 yG Kg 795. 6 901000 1000    18 再生液浓度 yC % 取用 7 19 再生一次稀盐液体积 zsV 3m 1 0 0 0 7 5 .4 1 0 0 0 0 .0 7yyGC  20 再生一次耗水量 3V 3m 近似等于 zsV 21 再生速度 3v mh 低速逆流再生,取用 2 22 再生时间 3 min 336 0 6 0 1 .0 8 0 .4 4 2 2V F v    23 逆流冲洗时间 4 min 低速将再生液全部顶出交换器 75 24 逆流冲洗耗水量 4V 3m 34 6 0 2 0 .4 4 2 7 5 6 0vF     25 小正洗时间 5 min 取用 5 26 小正洗速度 5v mh 取用 10 27 小正洗耗水量 5V 3m 55 0 .4 4 2 1 0 5 6 0Fv     28 正洗时间 6 min 取用 10 29 正洗速度 6v mh 取用 18 30 正洗耗水量 6V 3m 66 0 .4 4 2 1 8 1 0 6 0Fv     31 再生过程所需总时间  min 1 2 3 4 5 65 4 7 3 .3 7 5 5 1 0               32 再生需用自来水耗量 slV 3m 1 5 6 0 . 3 7 0 . 3 7 1 . 3 2 6V V V     33 再生需用软水耗量 rsV 3m 34 1 .0 8 1 .1 0 5VV   34 再生一次总耗水量 zV 3m 2 .0 7 2 .1 9sl rsVV   逆流再生离子交换器在连续运行 8~10 周期后,一般宜进行一次大反洗,以除去交换 剂层中的污物和破碎的 交换 剂颗粒。 大反洗流速取 10m/h , 时间约15min。 大反洗后的第一次再生,其再生剂耗量比正常运行时约增加大一 倍。 大反洗前,应先进行小反洗,以保护中间排管装置。 再生液(盐液)的配制和贮存设备 `` 8 为减轻搬运食盐等的劳动强度,本设计采用浓盐溶液池保存食盐的方法,即将运来食盐直接到入浓盐溶液池。 再生时,把浓盐液提升到稀盐溶液池,用软水稀释至要求浓度,再由盐液泵输送至离子交换器再生。 浓盐液池体积的计算 本锅炉房钠离子交换器运行周期为 36+ 39h ,每再生一次需耗盐 ,如按贮存 10 天的食盐用量计算 [3],则浓盐液(浓度 26% )池体积为 : 310 24 75 .4 0. 26 10 00  稀盐液池体积的计算 再生一次所需稀溶液(浓度 5% )的体积为 ,若按有效容积系数 计算 [3],稀溶液池的体积为。 本设计拟用混凝土砌筑一个尺寸为 2020 1500 1000盐池,浓、稀盐池各一半。 盐液泵的选择 盐液泵的作用是将浓溶液提升至稀溶液池 ,其次 是输送稀盐液至离子交换器,过量的部分稀盐液流回稀溶液池进行扰动,使之浓度均匀。 盐液泵运转时间短,不需设置备用泵,为防盐液腐蚀,选用 102 型塑料离心泵一台 , 流量 6th ,扬程 196kPa ,电机功率 ,转速 2900r min。 盐液泵 进口管径 DN40 ,出口管径 DN32。 原水加压泵的选择 有时自来水水压偏低,为了确保再生时所需的反洗水压和软化过程所需克服交换器阻力,特设置原水加压泵 1 台,型号 6540250IS ,流量 312m h ,扬程196kPa ,电机 1100Y L 4 ,功率 ,转速 1450r/min。 原水加压泵 进口管径 DN40 ,出口管径 DN40。 5 汽水系统主要管道管径的确定 锅炉房最大的用水量及自来水总管管径的计算 自来水总管的流量,即为锅炉房最大用水量,包括以下几项: (1)运行交换器的软水流量 rsG ,计 h ; `` 9 (2)备用交换器再生过程中的最大瞬时流量,以正洗流量计 6 0 .4 4 2 1 8 7 .9 5 6 t hFv    (3)引风机及给水泵的冷却水流量,按风机轴承箱进水管径 DN15 、水速2ms [1]计算,冷却水流量约 ; (4)煤场、渣场用水量,估计约 ; (5)化验及其他用水量,大约 h ; (6)生活用水量,粗略取值 1th。 锅炉房最大小时用水量大约为。 若取管内水速为 ,则自来水总管管径可由下式计算: 00 1 8 . 82 2 0 . 0 6 7 m3 6 0 0 3 6 0 0 1 . 5Gd      本设计选用自来水总管管径 89 4D  mm。 与离子 交换器相接的各管管径的确定 交换器上各连接管管径与其本体的对应管径一致,即除进盐液管管径为DN40 外 ,其余 各管管径均为 DN50。 给水管管径的确定 给水箱出水总管管径 出水总管的流量,按采暖 季节的 给水量 1( h)G 考虑,若取管内水速为2m/s,则所需总管内径为 47mm。 本设计适当留有余量,选用管径为 D73 3 mm。 给水母管管径 本设计采用单母管给水系统。 给水母管管径确定与给水箱出水总管相同,即 73  mm。 进入锅炉的给水支管与锅炉本体的给水管管径相同,直径为  mm,且在每一支管上装设调节阀。 蒸汽管管径的确定 蒸汽母管管径 为了便于操作以及确保检修时的安全,每台锅炉的蒸汽母管直接接入分汽缸,其直径为 133 4D  mm。 在每台锅炉的出口和分汽缸入口 , 分别装有闸阀和截止阀。 生产用蒸汽管管径 生产用汽管的蒸汽流量 1 0 1 1 . 0 5 3 . 6 3 . 7 8 t hzG K D   ,生产用汽压力为 `` 10 , 816 m kgzlv  ,蒸汽流速取 35ms [1], 则 39。 39。 3 3111 10 3 . 7 8 0 . 3 8 1 6 1 02 2 0 . 1 2 1 m3 6 0 0 3 6 0 0 3 5zzz Gvd       选取生产用汽管管径为 133 4D  mm。 生活用蒸汽管管径 蒸汽流量为 t h ,用汽压力为 , 476 m kgzlv  ,蒸汽流速取 35ms [1]计算,决定选取管径为 219 6D  mm 的无缝钢管。 采暖用蒸汽管管径 蒸汽流量为 t h ,用汽压力为 , 136 m kgzlv  ,蒸汽流速取 35ms [1]计算,决定选取管径为 73  的无缝钢管。 6 分汽缸的选用 分汽缸的直径的确定 已知采暖期最大计算热负荷 max1 11 .2 35 t hD  ,蒸汽压力 = ,比容 m kgv  ,若 蒸汽在分汽缸中流速  取用 15ms[1],则分汽缸所需直径为 : m a x 3 31 39。 39。 1 0 1 1 . 2 3 5 0 . 3 1 5 6 1 02 2 0 . 2 8 9 m m3 6 0 0 3 6 0 0 3 . 1 4 1 1 5Dvd     本设计采用 325D mm 的无缝钢管作为分汽缸的筒体。 分汽缸筒体长度的确定 分汽缸简体长度取决于接管管径 、 数目和结构强度,同时还应顾及接管上的阀门的启闭操作的便利。 本设计的分汽缸简体上,除接有三根来自锅炉的进汽管( 133 4mmD  ) 和 供 生产 ( 133 4mmD  ) 、采暖 ( 219 6mmD  ) 及生活用汽( 73  )的输出管外,还接有锅炉房自用蒸汽管 ( 57  )、备用管接头 ( 108 4mmD  )、压力表接管 ( 25 3mmD  )以及疏水器管等。 分汽缸筒体结构和管孔布置 , 如图 51 所示 ,筒体由 377 9mmD  无缝钢管制作,长度为 2820mm。 筒体 上相邻两管的中心距离,按照文献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