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桥梁工程课程设计内容摘要:
表 10梁 号内 力m(1)Pk(3)qk(4)纵标η(5)ω0(6)1+181。 (7)内 力 值:(1)(7)[(3)(5)+(4)(6)] 123Q1/2Q1/2Q1/21/21/21/220438 人群荷载产生的跨中剪力(单位:kN) 表 11梁 号内 力m(1)P(2)ω0(3)内 力 值(1)(2)(3)1Q1/22Q1/23Q1/2① 支点处按杠杆法计算的η180。 ;② /4~3/4③ 支点~/4在η和η180。 间的直线变化。 支点剪力计算式为: 式中: —相应于某集中活载作用处的横向分布图纵座标; —相应于某集中活载作用处的剪力影响线图坐标;—相应于某集中活载的数值;人群均布荷载产生的支点剪力计算式为:式中: — 跨中横向分布系数; — 支点处横向分布系数; 梁端剪力 计算图式及剪力计算:公路Ⅱ级作用下如图238kN q=公路Ⅱ级产生的支点剪力计算表(单位:kN) 表 12梁 号1+181。 (1)内力值(1+181。 )11+2381+()21+2381+()31+2381+()人群荷载作用下如图1号梁2号梁3号梁人群荷载产生的支点剪力计算表(单位:kN) 表 13梁号123公式 计算值+()=+()=+()= 按“桥规”规定,荷载组合及安全系数采用:++ 表15剪力效应组合表(单位kN) 表 14梁号剪力效应永久作用人群汽车102030弯矩组合表(单位:kN•m) 表 15梁号内力恒载人群汽车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基本组合12341M1/2M1/4 2M1/2M1/43M1/2M1/4(三)主梁截面设计、配筋及验算由弯矩组合表可知,1号梁M值最大,考虑到施工方便,偏安全地一律按1号梁计算弯矩进行配筋。 主梁截面尺寸如图:由附表查得167。 b=,r0=,弯矩设计值Md= kN•m,弯矩计算值M= r0Md== kN•m,翼缘板的平均板厚为:=(140+80)/2=110mm1. 截面设计 (1) 采用焊接钢筋骨架,故设as=30mm+=30+1300=121mm,则截面有效高度h0=1300121=。郑州大学桥梁工程课程设计
相关推荐
VCCRST 本科生课程设计(论文) 6 时钟电路设计 时钟电路是用来产生 AT89C51 单片机工作时所必须的时钟信号, AT89C51 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同步时序电路,为保证工作方式的实现, AT89C51 在唯一的时钟信号的控制下严格的按时执行指令进行工作,时钟的频率影响单片机的速度和稳定性。 通常时 钟由于两种形式:内部时钟和外部时钟。 我们系统采用内部时钟方式来为系统提供时钟信号。
回主菜单。 endl。 } void tuifang() //客人退房结算 { int a,i,j,pay1,pay2。 fstream kefang(,ios::in|ios::out|ios::binary)。 if(!kefang) { cerr文件 打开失败。 endl。 abort()。 } cout 请输入客人住的房间号 endl。 for(i=0。 in。 i++) { 9
3. 评标程序 ........................................................................................................................................................................ 57 初步评审 ..............
自己的博客。 并说说自己学习中的得意之处。 还有问题的同学提出来全班交流解决。 引导学生交流 做的好同学展示自己的博客,并说说自己的学习心得。 还有问题的同学提出来大家交流解决方法。 交流汇总 交流本课时学习所得 引导学生交流,并表彰鼓励学的好的同学 部分学生起来交流本课时学习所得,其他同学听。 本课小结及评价 本课时小结及评价 引导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 给自己本课时的学习打 第 3 课
、 供电可靠,调度灵活,扩建方便,便于试验 易误操作 经济 设备少 投资小 占地少 设备多,配电装置复杂 投资和占地面机大 鉴于电压等级不高,在一定的安全与灵活性的基础上要求较好的经济性,故选用投资较小的方案一。 10kV 接线 考虑到 10KV 电压等级八回出线,不是很高等级的用户负荷,发生故障时短时间内不会对用户造成重大损失, 10KV 采用投资较低、占地小的单母线分段为主接线。
边线,线性超高 11 原曲线加宽 第三类 线性加宽 12 会车视距 150m 两倍停车视距 设计确定平曲线的原则 大的曲线半径( R10000m)。 4~ 8 倍或超高为 2~ 4%的原曲线半径值,即390~ 1500m 为宜。 ,曲线长度按最小值 5~ 8倍。 ,缓和曲线长度与平曲线半径间应有如下关系9 sR LR??。 1: 1: 1,当曲线半径较大,平曲线较长时 也可以为 1 :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