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论文内容摘要:
边线,线性超高 11 原曲线加宽 第三类 线性加宽 12 会车视距 150m 两倍停车视距 设计确定平曲线的原则 大的曲线半径( R10000m)。 4~ 8 倍或超高为 2~ 4%的原曲线半径值,即390~ 1500m 为宜。 ,曲线长度按最小值 5~ 8倍。 ,缓和曲线长度与平曲线半径间应有如下关系9 sR LR??。 1: 1: 1,当曲线半径较大,平曲线较长时 也可以为 1 : 2: 1。 7..尽量保证全线指标均衡。 根据设计资 料,本次设计段路为二级路,设计速度为 60 公里 /小时,设计年限 15 年,全线共设 7 条平曲线,其中包含基本型、非对称基本型、和 S 形曲线等多种曲线。 特殊线形设计方法 基本型:按直线-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直线的顺序组合,为了使线形连续协调,宜将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的长度比设计成 1:1:1;当半径较大,平曲线较长时,也可以将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的长度比设计成 1:2:1等组合形式。 计算例如对于交点 (JD2 K126+) , α=28186。 22′14″ , Ls=200m , R=1400m 1) 曲线内移值 P P= RLs242 = 2) 总切线长 T q= 2Ls -23240RLs = T=(R+P)tg2? +q= 3) 曲线总长 Lh= R?180?+Ls= 4) 外距 E E=(R+P) sec2?- R= 5) 校正值 J J=2TL= 6) 计算出个主点里程桩号 JD2 K126+ - T ZH K125+ +Ls 200 HY K126+ +Lh–2LS YH K126+ +LS 200 HZ K126+ - Lh/2 QZ K126+ +J/2 JD K126+ 校正后的交点与原来的交点相符。 基本型非对称平曲线 例如 (JD1 K125+) 300R? m, 1 100sL ? m, 2 120sL ? m, 0 39。 39。 39。 53 0633? ?。 3 2 3 21 1 1/ 2 / 2 4 0 1 0 0 / 2 1 0 0 / 2 4 0 3 0 0 4 9 .9 5 3ssq L L R? ? ? ? ? ?m 2211 / 24 10 0 / 24 30 0 1. 38 9sp L R? ? ? ?m 3 2 3 22 2 2/ 2 / 2 4 0 1 2 0 / 2 1 2 0 / 2 4 0 3 0 0 5 9 . 9 2ssq L L R? ? ? ? ? ?m 2222 / 2 4 1 2 0 / 2 4 3 0 0 2sp L R? ? ? ?m 0 39。 39。 39。 0 1 19 0 / 9 0 1 0 0 / 3 . 1 4 3 0 0 9 3 3 1 5sLR??? ? ? ? ? 0 39。 39。 39。 0 2 29 0 / 9 0 1 2 0 / 3 .1 4 3 0 0 1 1 2 7 5 4sLR??? ? ? ? ? 前切线长 : 121 1 1( ) ta n 2 sinppT R p q? ??? ? ? ? ? ? 0 39。 39。 39。 0 39。 39。 39。 5 3 0 6 3 3 1 . 3 9 8 23 0 0 1 . 3 9 8 ta n 4 9 . 2 5 32 s in 5 3 0 6 3 3?? ? ? ? ? m 后切线长: 122 2 2( ) t a n 2 si nppT R p q? ??? ? ? ? ? m 曲线长: ? ?01 02 1 2180 ssL R l l?? ? ?? ? ? ? ? ? ?0 39。 39。 39。 0 39。 39。 39。 0 39。 39。 39。 53 06 33 9 33 15 11 27 54 30 0 10 0 12 00 38 8. 07 9180?? ? ? ? ? ? ?m 主点里程桩号需要计算公式如下: ZH=JD Th1 = K125+=K125+ HY=ZH+Ls1= K125+ +100=K125+ HZ=ZH+Lh= K125++=K125+ YH=HZ Ls2 = K125+= K125+ 式中: ZH—第一缓和曲线起点(直缓点) HY—第一缓和曲线终点(缓圆点) YH—第二缓和曲线终点(圆缓点) HZ第二缓和曲线起点(缓直点) S型曲线:两个反向圆曲线用回旋线连接的组合,两圆曲线的半径之比不宜过大,比值宜≤ 1: 2,两个回旋线参数 A1与 A2之比应小于 ,有条件时以小于。 当 回旋线间不得以插入直线时,其直线的长度应符合以下公式:△ L≤( A1+ A2) /40。 S型曲线计算算例 例如 45,JD JD 组成 S型 交点桩号为 K127+,偏角为左 21176。 0539。 41? 交点桩号为 K127+,偏角为右 25176。 4039。 08? 交点间距 ? m 1 300R? m 1 ? m 设计曲线 2 的半径和缓和曲线 长 3 3 21 1 1/ 2 / 2 4 0 5 5 . 5 / 2 5 5 . 5 / 2 4 0 3 0 0 2 7 . 7 4 2ssq l l R? ? ? ? ? ?m 21 1 1/ 2 4 0 .4 2 8sp l R??m ? ?1 1 1 1ta n 8 3 .6 82hT R p q???? ? ? ?????m 21 2 3 0 . 0 0 1 8 3 . 6 8 1 4 6 . 3 2 1hhT L T? ? ? ? ?m 拟 2 465R? m 21/ 3 0 0 / 4 6 5 0 .6 4 5RR ??在 1到 1/3 之间 3 3 22 2 2 2 2/ 2 / 2 4 0 / 2 / 2 4 0 4 6 5s s s sq l l R l l? ? ? ? ? 222 2 2 2/ 24 / 24 46 5ssp l R l? ? ? ? ? ? ? 0 39。 39。 39。 2 3 22 2 2 2 2 2 22 1 0 5 4 1t a n 4 6 5 / 2 4 4 6 5 t a n / 2 / 2 4 0 4 6 522h s s sT R p q l l l? ????? ? ? ? ? ? ? ? ??????? ??由上两式解得 2 ? m ? ? ? ?11222 2 2 4 6 5 7 8 . 5 1 9 1 . 0 5 6sA R L? ? ? ? ? ? ? ?11221 1 1 3 0 0 5 5 . 5 1 2 9 . 0 3 5sA R L? ? ? ? 21/ ?? 3 3 22 2 2/ 2 / 2 4 0 7 8 . 5 / 2 7 8 . 5 / 2 4 0 4 6 5 3 9 . 2 4 1ssq l l R? ? ? ? ? ?m 222 2 2/ 24 78 .5 / 24 46 5 0. 55 2sp l R? ? ? ?m ? ? ? ? 0 39。 39。 39。 2 2 2 2 2 5 4 0 0 8t a n 4 6 5 0 . 5 5 2 t a n 3 9 . 2 4 1 1 4 7 . 6 5 222hT R p q? ????? ? ? ? ? ? ??????? ??m ? ?1 2 1 21 . 3 3 1 / 4 0 8 . 0 0 2hhL L T T A A? ? ? ? ? ? ? ?m各项验算满足要求 (1) ZH=JD Th1 = K125+ HY=ZH+Ls1= K126+ YH=HZ Ls1 = K126+ HZ=ZH+Lh= K126+ (2) ZH=JD Th2 = K126+ HY=ZH+Ls2= K126+ YH=HZ Ls2 = K126+ HZ=ZH+Lh= K127+ 式中: ZH—第一缓和曲线起点(直缓点) HY—第一缓和曲线终点(缓圆点) YH—第二缓和曲线终点(圆缓点) HZ第二缓和曲线起点(缓直点) 根据路线几何线形设计要求,确定路线平面线形各要素及其他们之间的 配合;线形应与地形 .地物相适应,与道路所经地带的地形 .地物 .环境 .景观相协调,而且减少工程数量,节省投资。 在以上工作完成后,即可以绘制等高线根据中桩地面高程以及横断面数据利用内差绘制等高线。 编制直线及转角一览表 根据所得数据填写直线转角一览表 平面图标注 路线起终点里程、交点位置及编号、公里桩、百米桩、水准点地物、人工构造物、曲线主点桩号、曲线要素表、坐标网格等。 弯道视距的检查 对于曲线内侧受建筑物、树木、路堑边坡等限制较严的弯道应进行视距检查,对于需要进行工程处理 来保持视距的弯道绘出视距包络图。 绘图 根据路基横断面设计图确定出公路用地范围,并据此绘出公路用地图,比例尺:纵向 1:2020,横向 1:1000,图上标出百米桩左右两侧的用地范围,连结细实线,并注上占地宽度,各曲线要素点要标出。 单曲线内中桩坐标计算 路线纵断面设计。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论文
相关推荐
、 供电可靠,调度灵活,扩建方便,便于试验 易误操作 经济 设备少 投资小 占地少 设备多,配电装置复杂 投资和占地面机大 鉴于电压等级不高,在一定的安全与灵活性的基础上要求较好的经济性,故选用投资较小的方案一。 10kV 接线 考虑到 10KV 电压等级八回出线,不是很高等级的用户负荷,发生故障时短时间内不会对用户造成重大损失, 10KV 采用投资较低、占地小的单母线分段为主接线。
自己的博客。 并说说自己学习中的得意之处。 还有问题的同学提出来全班交流解决。 引导学生交流 做的好同学展示自己的博客,并说说自己的学习心得。 还有问题的同学提出来大家交流解决方法。 交流汇总 交流本课时学习所得 引导学生交流,并表彰鼓励学的好的同学 部分学生起来交流本课时学习所得,其他同学听。 本课小结及评价 本课时小结及评价 引导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 给自己本课时的学习打 第 3 课
表 10梁 号内 力m(1)Pk(3)qk(4)纵标η(5)ω0(6)1+181。 (7)内 力 值:(1)(7)[(3)(5)+(4)(6)] 123Q1/2Q1/2Q1/21/21/21/220438 人群荷载产生的跨中剪力(单位:kN) 表 11梁 号内 力m(1)P(2)ω0(3)内 力 值(1)(2)(3)1Q1/22Q1/23Q1/2① 支点处按杠杆法计算的η180。 ;②
务处审查 批准后,办理复学手续。 (3) 复学学生,必须办理延长学制手续,依其课程修读情况编入原专业相应年级学习。 (4) 休学期间,如有严重违纪行为者,取消其复学资格。 (5) 复查不合格者不得复学。 学生在休学期间,保留学籍,不得报考其它学校。 对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学生应给予退学处分 : (1) 学期考试科目全部不及格者。 (2) 学期旷课时数达 60 课时以上者。
参与分析力学角度结构的定义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南京市湖南路 1 号 B 座 808 室 联系电话: 02583657815 Mail: 再拿出一根同样的细线,对折几次后,再让同一个学生将其拉断。 提问:哪一种需要的力更大一些。 通过这个小实验让学生明白内力和应该的概念: 细线本身会产生一种抵抗的力,成为内力;当把它对折后,横截面积改变,对应的应力也将变化。 构件的基本受力形式
、单调的劳动带来需求的满足、因此劳动者的经济理性表现为以最少的劳动获得最大的满足。 即以最少的劳动带来最大的收入。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政府不再经营企业,企业成了单一的经营者主体,企业的经营机制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的经营机制为:以净收入最大化为经营目标、其经济活动受到硬的预算约束和全面的市场约束。 在这种经营机制作用下,企业必 将最大限度地使其所控制的生产要素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