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端盖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内容摘要:
、右端面 ,方形端面,要求其端面跳动度相对中心轴线满足 ,其次就是φ 25孔及φ 10 孔,φ 25 孔的加工端面为平面,可以防止加工过程中钻头钻偏,以保证孔的加工精度;另外φ 10 孔的加工表面虽然在圆周上,但通过专用的夹具和钻套 能够保证其加工工艺要求。 该零件除主要加工表面外,其余的表面加工精度均较低,不需要高精度机床加工,通过铣削、钻床的粗加工就可以达到加工要求。 由此可见,该零件的加工工艺性较好。 确定端盖的生产类型 依设计题目知: Q=5000 件 /年, m=1 件 /年,结合生产实际,备品率 a%和废品率b%分别取 3%和 %。 代入公式得: 9 N=5000 台 /年 X1 件 /台 X( 1+3%) X( 1+%) = 端盖重量为 ,由表 13 知,端盖属轻型零件;由表 14 知,该端盖的生产类型为大批生产。 、绘制毛胚简 图 端盖在工作过程中不承受冲击载荷,也没有各种应力,毛胚选用铸件即可满足工作要求。 该端盖的轮廓尺寸不大,形状亦不是很复杂, 故采用砂型铸造。 确定毛胚的 尺寸公差和机械加工余量 由表 21 至表 25 可知, 可 确定毛胚的尺寸公差及机械加工余量。 1. 公差等级 由端盖的功用和技术要求,确定该零件的公差等级为 CT=9。 端盖铸造毛坯尺寸工差及加工余量 项目 机械加工余量/mm 尺寸工差 /mm 毛坯尺寸 /mm 备注 方形端面115*115 *2=3 表 21 至表 25 厚度 58 *2=1 2 6011 表 21 至表 25 方形断面厚度15 表 21 至表 25 φ 75 外圆面 1*2=2 表 21 至表 25 φ 75 外圆长度 7 表 21 至表 25 φ 25 孔 *2=1 表 21 至表 25 10 端盖 工艺路线 定位基准的选择 精基 准的选择 根据该端盖零件的技术要求,选择端盖左端面和φ 25 孔 作为精基准,零件上的很多表面都可以采用它们作基准进行加工,即遵循“基准统一”原则。 φ 25 孔的轴线是设计基准,选用其作竟基准定位端盖两端面 ,实现了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的重合,保证了被加工表面的端面跳动度要求。 选用端盖左端面作为精基准同样是遵循了“基准重合”原则,因为该端盖在轴向方向上的尺寸多以该端面作设计基准。 .粗基准的选择 作为粗基准的表面应平整,没有飞边、毛刺或其他表面欠缺。 这里选择端盖右端面和φ 60 外圆面作为粗基准。 采用φ 60 外圆面定位加工内孔可保证孔的壁厚均匀;采用端盖右端面作为粗基准加工左端面,可以为后续工序准备好精基准。 11 根据端盖零件图上的各加工表面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确定加工件各表面的加工方法,如下表所示 : 加工表面 尺寸精度等级 表面粗糙度Ra/um 加工方案 备注 φ 75 端面 IT11 粗铣 精铣 表 16 至表 18 115x115 端面 IT11 粗铣 精铣 表 16 至表 18 φ 60 端面 IT11 粗铣 精铣 表 16 至表 18 φ 25 孔 IT8 钻 扩 铰 表 16 至表 18 φ 10 孔 IT9 钻 铰 精铰 表 16 至表 18 4xφ 9 孔 IT13 钻 表 16 至表 18 φ 4 孔 IT13 钻 表 16 至表 18 4xφ 14 孔 IT13 钻 扩 表 16 至表 18 φ 75 外圆面 IT9 粗车 半精车 表 16 至表 18 加工阶段的划分 该端盖加工质量要求一般,可将加工阶段划分为粗加工、半精加工两个阶段。 在粗加工阶段,首先将精基准(端盖左端面和φ 25 孔)准备好,使后续工序都可采用精基准定位加工,保证其他表面的精度要求;然后粗铣端盖右端面、方形端面、车φ 75 外圆、 倒角。 在半精加工阶段,完成端盖右端面的精铣加工和φ 10 孔的钻 铰 精铰加工 及φ 14 孔等其他孔的加工。 选用工序集中原则安排端盖的加工工序。 该端盖的生产类型为大批生产,可以采用万能型机床配以专用工、夹具,以提高生产率;而且运用工序集中原则使工件的装夹次数少,不但可缩短辅助时间,而且由于在一次装夹中加工了许多表面,有利于保证各加工表面的相对位置精度要求。 1. 机械加工工序 ( 1)遵循“先基准后其他”原则,首先加工精基准 —— 端盖左端面和φ 12 250+ 孔。 ( 2)遵循“先粗后精”原则,先安排粗加工工序,后安排精加工工序。 ( 3)遵循“先面后孔”原则,先加工端盖右端面,再加工φ 25 孔。 2.热处理工序 铸造成型后 ,对铸件进行退火处理,可消除铸造后产生的铸造应力,提高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 该端盖在工作过程中不承受冲击载荷,也没有各种应力,故采用退火处理即可满足零件的加工要求。 3.辅助工序 在半精加工后,安排去毛刺、清洗和终检工序。 综上所述,该 端盖工序的安排顺序为:在、热处理 —— 基准加工 —— 粗加工—— 精加工。 在综合考虑上述工序顺序安排原则的基础上,下表列出了端盖的工艺路线。 工序号。课程设计----端盖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相关推荐
读 取温 度温 度数 据处 理温 度显 示报 警温 度比 较超 出范 围。 开 始YNYN 图 52 DS18B20初始化流程图 部分电路图设计 晶振设计 80C52 单片机内部带有时钟电路,只需在片外通过 XTAL1 和 XTAL2 引脚接入定时控制元 件( 12MHZ 晶振和电容)即可构成一个稳定的自激振荡器。 XTAL1 和 8 XTAL2 分别是 80C52
使用 DS18B20 可使系统结构更简单,可靠性更高。 芯片的耗电量很小,从总线上“偷”一点电存储在片内的电容中就可正常工作,一般不用另加电源。 最可贵的是这些芯片在检测点已把被测信号数字化 了,因此在单总线上传送的是数字信号,这使得系统的抗干扰性好、可靠性高、传输距离远。 ( 1) DS18B20 传感器有如下特点: ● 单线接口,只有一根信号线与 CPU 连接; ● 不需要备份电源
接很生疏, 需要多加练习。 建议 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能过再多做类似本设计的练习,提高动手能力,夯实基础知识。 5 附录 原件明细表 DS18B20 两个、 AT89S52 一块、 74HC573 一块、按钮开关 3个、 10K 电阻三个、 电阻两个、 10uf 电解电容一个、 四位八段数码管一个。 设计原理图 参看上面的仿真图。 设计的主程序: include define uchar
●用户可定义报警设置; ●报警搜索命令识别并标志超过程序限定温度(温度报警条件)的器件; ●负电压特性,电源极性接反时,温度计不会因发热而烧毁,但不能正常工作; DS18B20 采用3脚 PR- 35 封装或8脚 SOIC 封装,其内部结构框图如 下图 所示。 图 18B20 内部结构 64 位 ROM 的结构开始8位是产品类型的编号,接着是每个器件的惟一的序号,共有48 位,最后8位是前面
2min 评价 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 5min 四 、考核方案设计 (一) 期末考核及方式说明 : 本课程的考核办法是以平时、期末考查、实际操作三部分相结合的多样化教学评价体系。 ( 二 ) 过程考核说明: 1. 平时成绩包括平时提问成绩、平时作业、考勤三个方面: 2. 考查成绩采用半开卷考试方法:是考试前一周建议学生把平时上课的笔记整理好,考试当场发给学生白纸,老师把考试题目写在黑板上
,其曲率半径沿环周各点是变化的,且大于气缸半径,只有当装入气缸后方成为正圆形。 环装入气缸前的形状称为自由状态,环的自由状态决定环装入气缸后的径向压力分布。 径向压力分布大致可分为:均匀分布(等压环) 、梨形分布(高点环)和苹果型分布(低点环)三种。 1 等压环等压环从自由状态变到工作状态后,沿环周的径向压力是均匀分布,即 P0=const。 等压环由于使用后磨损等原因,环周压力分布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