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某市7万m3d城市污水厂a2o工艺设计内容摘要:

. 210Vm   从而可计算得每个沉砂斗的容积为: 30    沉砂斗几何尺寸计算 设计中取沉砂斗底宽为 1a ,沉砂斗壁与水平面的倾角为  60 ,沉砂斗高度h m 则 沉砂斗的上口宽度为: maha a n a n212  沉砂斗的有效容积:     222221122 mmaaaahV  池子总高 设池底坡度为 ,破向沉砂斗,池子超高 mh  则 池底斜坡部分的高度:3 2. 1 9 2. 00. 4 0. 4 0. 03 822Bbhm     池子总高: 1 2 3 1 . 6 0 . 3 1 . 3 0 . 0 3 8 3 . 2 3 8H h h h h m         验算流速 当有一格池子出故障,仅有两格池子工作时: m a xm in 0. 15 / 0. 10 /2 1. 6 2. 19QV m s m snhB    当有两格池子出故障,仅有一格池子工作时: m a xm in 1 .0 5 3 2 4 0 .3 0 / 0 .1 5 /1 1 .6 2 .1 9QV m s m snhB    武汉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16 进水渠道 格栅的出水通过 1250DN mm 的管道送入沉砂池的进水渠道,然后进入沉砂池,进水渠道的水流流速 111 HBQv 式中 1v 进水渠道水流流速, sm ; 1B 进水渠道宽度, m ; 1H 进水渠道水深, m。 设计中取 1B = , 1H =。 1 . 2 0. 8v  sm 水流经过进水渠道再分别由进水口进入沉砂池,进水口尺寸 900900,流速校核: m a x 1 .0 5 3 2 4 0 .4 3 /0 .9 0 .9 3Qv m sA   进水口水头损失  22  gvh 代入数值得: 20 .6 21 .0 6 0 .0 22 9 .8 1hm   进水口采用方形闸板, SFZ 型明杆或镶钢铸铁方形闸门 SFZ—900,沉砂斗采用 H46Z—旋启式底阀,公 称直径 200mm。 1出水堰计算 出水采用沉砂池末端薄壁出水堰跌落出水,出水堰可保证沉砂池内水位标高恒定,堰上水头为 3222 2  gmb QH 式中 1H 堰上水头, m ; m 流量系数,一般取 ~,设计中取 m =; 2b 堰宽, m ,等于沉砂池的宽度。 232 2    出水堰后自由跌落高度 ,出水流入出水槽,出水槽宽度 2B ,出水槽水武汉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17 深 2h ,水流流速 v sm。 采用出水管道在出水槽中部与出水槽连接,出水槽用钢混管,管径 800DN mm ,管内流速 3  sm ,水利坡度  ‰ ,水流经出水槽流入集配水井。 1排砂装置 采用吸砂泵排砂,吸砂泵设置在沉砂斗内,借助空气提升将沉砂排出沉砂池,吸砂泵管径 DN 200mm。 空气干管设计 干管中空气流速一般为 10~ 15m/s,取空气流速 12m/s,则 4 4 3 2 5 2 . 7 2 0 . 1 53 . 1 4 1 2 3 6 0 0qdmv    支管设计 干管上设 10 根配气管,则每根竖管上的供气量为: 3q 252. 72= =25 .272 h 10 10 m根 沉砂池总平面面积为: LB = 26 = ,取 213m 选用 YBM2 型号的膜式扩散器,每个扩散器的服务面积为 ,直径为 500mm,则需空气扩散器总数为: 13= 个。 则每根配气管有 1 个空气扩散器,每个扩散器的配气量为: = 28 .0 789 mh。 厌氧池 +DE 型氧化沟工艺计算 氧化沟是活性污泥法的改良和发展,曝气池呈封闭渠道形,污水和活性污泥在循环水流的作用下混合接触,完成有机物的净化过程,又称循环曝气池。 氧化沟在流态上介于推流式和完全混合式 之间,局部流态为推流式,整体为完全混合状态,同时具有这两种混合方式的某些特点。 在氧化沟中,污水和活性污泥的混合液在外加动力的作用下,不停的循环流动,有机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得到降解。 该工艺对水温、水质和水量的变化有较强的适应性,污泥龄长、剩余污泥少、而且具有脱氮的功能。 氧化沟有多种不同的类型,如Carrousel式、 Orbal式、一体化氧化沟、交替式氧化沟等。 若在氧化沟前加一厌氧池,也具有良好的除磷效果。 本设计中选用厌氧池 +DE 型氧化沟工艺。 取 2 组厌氧池 +DE 型氧化沟,则每组的设计流量为 3ms。 武汉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18 厌氧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为 ~ ; 氧化沟的处理能力取决于污水温度和沟内活性生物固体( MLVSS)的浓度。 工艺设计通常是依据进水中污染物负荷、污泥龄、污泥负荷 F/M 和污水温度等。 设计污泥龄、F/M 和水温者之间有一定的函数关系: 表 32 污泥龄、 F/M 和水温者之间有一定的函数关系 温度( C ) 5 10 15 20 污泥龄 ( d ) 20 12 8 4  5F M kg B O D kg V S S d DE 型氧化沟设计  50 . 0 5 ~ 0 . 1F M k g B O D k g V S S d,相应的污泥龄为 12~30d ,而MLSS 浓度通常设计为 3500 ~ 5500 mg L,其取值是依据污泥的沉淀性能和污泥在沟中的贮存量。 延时曝气 氧化沟的主要设计参数,宜根据试验资料确定,无试验资料时可按下表33 的规定取值。 表 33 延时曝气氧化沟的主要设计参数 项目 单位 参数值 污泥浓度   aMLSS X Lg ~ 污泥负荷 sL dkgMLSSkgBOD 5 ~ 容积负荷 vN  35kgBOD m d ~ 污泥龄 c d 15 污泥产率 Y 5kgBODkgVSS ~ 需氧量 2O 52 kgBODkgO ~ 水力停留时间 HRT h 16 污泥回流比 R % 150~75 总处理效率  %  595BOD 武汉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19 进水和回流污泥点宜设在缺氧区首端,出水点宜设在充氧器后的好氧区。 氧化沟的超高与选用的曝气设备类型有关,当采用转刷、转碟时,宜为 ;当采用竖轴表曝机时,宜为 ~ ,其设备平台宜高出设计水面 ~。 氧化沟的有效水 深与曝气、混合和推流设备的性能有关,宜采用 ~。 根据氧化沟渠宽度,弯道处可设置一道或多道导流墙;氧化沟的隔流墙和导流墙宜高出设计水位 ~。 氧化沟内的平均流速宜大于 ms,混合液在渠内流 ~ m s 厌氧池容积 60V Qt 式中 V 厌氧池容积, 3m ; t 厌氧池水力停留时间。 设计中取 t= =45min 36 0 0 .5 2 7 4 5 1 4 2 2 .9Vm    厌氧池尺寸计算 厌氧池面积:设计中取厌氧池有效水深为     厌氧池尺寸为:长  宽 = 20 厌氧池实际面积为: 22 3 .8 2 0 4 7 6Am   设计中取厌氧池的超高为 m 则 池总高为 0 .3 3 .0 0 .3 3 .3H h m     污泥回流量计算: 设计中取污泥回流比为 80%R 则 331 0 . 8 1 . 0 5 3 2 4 0 . 8 4 2 5 9 2 7 2 8 0 0Q R Q m s m d     搅拌机的选择 查《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 11 册常用设备知选用 BQT075 型低速潜水推流器。 DE 型氧化沟计算 内源呼吸系数   2020  TTddT KK  式中 dTK 内源呼吸系数, 1d ; 武汉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20 20dK C20 时,内源呼吸系数, 1d ,一般取 ~; T 温度系数,一般取 ~。 设计中取 20dK =, T = 当 CT 8 时  8 2 00 .0 5 1 .0 3 0 .0 3 5dTK    出水计算 设计中取  0 1 9 5 % 2 0 0 0 . 0 5 1 0eS S m g L     .05BOD 的去除率为 95% ,氨氮的去除率为 80%,磷的去除率为 85% 则 去除的 5BOD 的浓度为: 0 2 0 0 1 0 1 9 0reS S S m g L     .0  0 1 8 0 % 2 5 0 . 2 5eN N m g L     去 除的氨氮的浓度为: 0 2 5 5 2 0reN N N m g L        0 1 8 5 % 3 . 9 1 0 . 8 5 0 . 5 9eP P m g L      去除的磷的浓度为: 0 3 . 9 0 . 5 9 3 . 3 1reP P P m g L     污泥龄计算 c rXYS  设计中取  , 4000X mg L 40 00 0. 7240. 6 19 0c  .6 取 25 天 好氧区有效容积   31 0 . 6 7 0 0 0 0 1 9 0 2 5 8636( 1 3 4 0 0 0 1 0 . 0 3 7 2 5YVmXK          dQ(SoSe) c .0 .4c) 缺氧区有效容积 反消化区脱氮量:    000 . 1 2 4eeW Q N N Y Q S S    70 00 0 20 70 00 0 19 00. 12 4 0. 6 13 6. 833 10 00 3 10 00 k g d       缺氧区有效容积: 武汉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21 2 dnWV VX 式中 dnV ——反消化速率,设计中取 dnV =  30 .0 2 k g NO N k g M LSS d。 32 . 02 4Vm。 氧化沟总有效容积 12VVV K 式中 K ——具有活性作用的污泥占总污泥量的比例,一般采用 左右。 设计中取 K = 86 36 .4 17 10 .4 3m 氧化沟平面尺寸 设计中取氧化沟的有效水深为 3hm 氧化沟的面积为: 220 69 3. 6 68 97 .93VAmh   有 220 2 402AL    可解得 。 水力停留时间较核 2 4 2 4 2 0 6 9 3 . 6 32 1 . 370000VthQ    大于 16h , 符合要求。 BOD — 污泥负荷率    0 57 0 0 0 0 1 9 0 0 . 0 7 63 2 0 6 9 3 . 6 0 . 7 4 0 0 0esvQ S SN k g B O D k g M L V S S dVX        介于 ~ 之间,符合要求。 进出水系统计算 厌氧池 +DE 型氧化沟的进水设计 沉砂池的出水通过 3 根 800DN mm 的管道进入集配水井, 然后,用 3 条管道送入每组的厌氧池 +DE 型氧化沟,送水的管径为 800DN mm ,管内的流速为 ms。 回流污泥也同步流入。 氧化沟的出水设计 氧化沟的出水采用矩形堰跌落出水,则堰上水头 武汉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22 232QHmb g 式中 H 堰上水头, m ; Q 每组氧化沟的出水量,指污水的最大流量与回流污泥量之和, 3ms; m 流量系数,一般取 ~ ; b 堰宽, m。 设计中取 m = b。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