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金融职业学校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内容摘要:

业能 力标准和培训包,建设 1 个生产性实训基地和 5 个紧密型校外实习基地,打造 1 支高素质“双师型”专兼职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带动国际商务、商务英语等专业的发展,建成以国际贸易为核心的国际商务重点建设专业群;形成一套可借鉴推广的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建设经验或模式,引领和带动国内高职院校国际商务类专业群建设。 项目建设具体方案见附件(四) 12 表 54 国际贸易专业重点建设项目经费使用计划表 序号 子项目名 称 主要建设内容 资金预算(万元) 合计 2020 年 2020 年 2020 年 中央 地方 自筹 中 央 地 方 自 筹 中央 地方 自筹 1 教学实验实训条 件 建 设 校内实训室 40 10 120 40 110 40 360 校外实习基地 15 15 30 小计 40 10 0 120 40 15 110 40 15 390 2 师资队伍建设 培养 5 5 5 10 15 10 10 25 10 95 引进 2 2 15 11 20 11 61 小计 5 7 7 10 30 21 10 45 21 156 3 课 程 建 设 精 品课程 10 20 30 重点课程 15 5 20 课程包 教材及培训包 1 35 26 62 小计 1 10 50 20 31 112 4 教 学 改 革 教学模式创新 8 6 6 13 5 11 49 教学研究 4 8 4 16 小计 8 10 6 21 5 15 65 合计 53 17 18 136 80 107 125 105 82 723 计算 机信息管理专业重点建设项目 本项目的建设目标是将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成为国家级重点专业。 本项目的建设将依托网络资源共享实训基地和国家级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实训基地,与信息管理、交通运输、生产制造等行业建立广泛的合作,探索和实践与知名 IT 企业推进“课证融合”的运行机制,推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从而带动特色鲜明、发展前景看好的中小企业管理、电子商务和信息安全技术等专业的发展,形成计算机信息管理重点建设专业群。 13 项目建设具体方案见附件(五) 表 55 计算机信息管理 专业重点建设项目经费使用计划表 序号 子项目 名 称 主要建设内容 资金预算 (万元 ) 2020 年 2020 年 2020 年 中央 地方 自筹 中央 地方 自筹 中央 地方 自筹 1 教学实验实训条 件建设 校内实训室 50 50 200 50 100 45 校外实习基地 10 20 30 2 师资队伍 建设 培养 4 2 5 8 15 25 8 6 20 引进 4 6 10 15 5 20 20 3 课 程 建 设 精品课程 20 10 重点课程 15 20 教材 6 6 4 教学改革 教学模式创新 5 5 8 5 2 5 教学研究 2 6 2 6 2 6 合 计 62 58 39 218 121 87 112 81 81 总计 859 金融职业素质养成基地建设项目 本项目以培养学生诚信意识和综合文化素质为重点,构建金融职业素质养成课程体系;建设以诚信文化为基本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建立金融从业人员素质拓展中心与金融职业礼仪培训中心。 形成职业素质养成与职业能力教育相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的金融职业素质养成模式。 14 项目建设具体方案见附件(六) 表 56 金融职业素质养成基地建设项目经费使用计划表 序号 建设目标 2020 年 (万 ) 2020 年 (万 ) 2020 年 (万 ) 地方财政 自筹 地方财政 自筹 地方财政 自筹 1 以诚信 文化 为核心的金融职业道德环境 4 84 8 134 2 58 2 金融从业人员职业素质 拓展中心 0 32 7 45 5 31 3 金融职业礼仪培训中心 0 0 5 50 4 11 小计 4 116 20 229 11 100 合计 120 249 111 共计 480(其中地方财政支持 35 万,自筹 445 万) 金融职业教育网建设项目 本项目依靠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强大的金融职业教育师资力量和各类丰富的金融职业教育资源,以推动金融职业教育为已任,立足浙江,辐射全国,致力于建成面向金融职业界的网络化资源管理平台,实现课程资源、图书信息、师资、咨询、实训等方面的共享,进一步提升学院作为全国金融职业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的示范作用,并为学院金融专业建设国家级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奠定基础。 金融职业教育网将包含五大功能平台:( 1)金融及相关专业的课程资源共 享(如各级重点课程、精品课程、网络课程、课程包等);( 2)金融图书信息中心;( 3)教学互动区(包括教师网上备课、教研讨论、师生交流等);( 4)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服务的咨询、托管、培训的网络平台;( 5)金融职业教育的实训网络平台。 项目建设具体方案见附件(七) 表 57 金融职业教育网建设项目经费使用计划表 项目 2020 年 (万元 ) 2020 年 (万元 ) 2020 年 (万元 ) 合计 (万元 ) 中央 地方 自筹 中央 地方 自筹 中央 地方 自筹 中央 地方 自筹 设备与软件 147 300 100 200 118 139 54 639 配件与材料 15 15 15 45 线路 15 15 15 45 小计 147 300 100 200 148 139 84 639 总计 448 1562 15 金融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建设项目 本项目致力于充分发挥学院作为全国金融职业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的引领作用,通过项目建设建成一个职业院校师资培训体系,开发出一系列培训包。 构建一个面向同类院校教师的开放性终身学习平台。 项目运行将依托教育部高职高专经济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浙江金融职业教育集团,以校际合作、校企合作等形式,承担金融类高职院校教师培训任务,并由此拓展出金融职业院校管理干部培训、行业培训师培训以及集团内院校教师培训等三项功能。 项目建设具体方案见附件(八) 表 58 金融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建设项目 经费使用计划(自筹)(单位 :万元) 建设项目 内容 所需经费 年度投入 2020 2020 2020 培训包开发 同类院校专业教师培训包 培训标准开发 20 4 16 / 多媒体课件制作以及课程要素网络化 20 / 10 10 教材、讲义编写与出版 10 2 8 / 管理干部培训包 培训标准开发 20 4 16 / 多媒体课件制作以及课程要素网络化 20 / 10 10 教材、讲义编写与出版 10 2 8 / 行业培训师培训包 培训标准开发 20 4 16 / 多媒体课件制作以及课程要素网络化 40 / 20 20 教材、讲义编写与出版 20 4 16 / 中职学校教师培训包 培训标准开发 20 4 16 / 多媒体课件制作以及课程要素网络化 20 / 10 10 教材、讲义编写与出版 10 2 8 / 培训网络平台构建与维护 构建 80 10 40 30 维护 20 / 10 10 培训师资培养 进修 15 5 5 5 调研 15 5 5 5 合计 360 46 214 100 基本条件建设 加强图书资源建设,投入 450 万元,新增图书 10 万册,新增外文期刊 50 种,重点建设数字图书、数字期刊资源。 新建综合实验楼,投入 万元,重点建设生产性实训场所及综合性实验场所。 16 6. 保障措施 组织保障 学院成立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项目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学院示范性项目建设;同时,会同财务处、教务处、督导评价处等机构,对项目建设进行指导、监控,实行定期绩效评估,以保证项目按计划进程顺利实施,达到预期目标。 制度保障 院长为示范性项目建设第一责任人。 学院严格执行中央、地方制定的示范性建设项目管理制度,制定实施 有关项目监督机制、责任追究制及考核机制等一整套有效的项目管理制度。 科学论证,民主决策,提高项目建设透明度。 队伍保障 加强院、系两级领导班子队伍建设,提高决策能力与执行能力,提高领导班子的整体效能,以此保障项目建设质量,提高项目建设效率。 经费保障 在中央财政支持、地方财政配套的基础上,自筹资金用于项目建设,经费主要来源渠道为:① 学生缴费收入 ;② 社会服务收入 ;③ 基金会、校友会等筹措项目建设资金 ;④ 吸纳企事业单位捐助。 建立严格的项目资金管理制度和监控制度,制订详细的分项目、分年度的资金使用计划 ,保证项目资金完全用于项目建设。 7. 绩效描述与考评 绩效描述 经过三年的创建,学院通过教育部、财政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验收。 以金融、保险、会计、国际贸易、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为核心的 5 个重点建设的专业群共 18 个专业的 实验 实训条件明显改善,高素质专业带头人、兼职教师和双师素质教师的教学与实践实训能力、育人与职业指导能力、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真正形成并彰显特色,年直接受益在校生 4800 人,带动全国金融高职高专院校和全国同类专业教学人才培养工作整体水平提高。 办学基础条 件明显改善,内涵建设成果更加充实,数字化现代化校园真正形 17 成,金融职业素质养成基地充分发挥育人功效。 金融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直接培训全国高职高专经济类专业教师,中西部金融院校教师年均 1500 人次;通过院校管理干部能力研修班等途径,引领同类院校管理理念提升和办学水平整体提高。 金融职业教育网成为全国金融类院校间、行业和社会间综合信息交流平台和开放式共享型资源库,争取 100 所以上院校常年共享。 学院先进的办学理念进一步完善,社会资源整合能力进一步增强,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 进一步形成,真正成为中国金融高职第一品牌,并在整个服务类高职教育乃至中国整体高职教育中产生巨大影响力。 项目考核 考核办法 根据项目要求和内容制定各项目管理制度与绩效考核办法,建立项目建设绩效考核机制。 对项目建设进程、资金投入和使用进行动态监测,重点考核项目所要达到的功能和效果。 对未能按照建设方案要求完成项目建设的,由学院和项目建设所在部门提出整改方案,报主管部门批准后,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整改工作,确保各项目在三年内如期建成。 同时,接受教育、财政等主管部门对项目的考核与评估。 7. 2. 2 项目进程 到 2020 年 底 ,完成 11 本“十一五” 国家级 规划教材以及其它重点、特色教材的编写; 建成 1 门国家级精品课程, 3 门省级精品课程; 新建 4 个校内综合实训室和 12 个紧密型校外实习基地;工学交替型教学改革初显成效,订单式人才培养数量在 700 人以上; 引进 12 名具有影响的专业 带头 人 和 15 名 骨干 教师,聘任 65 名高素质兼职教师;科技开发和社会服务到款额达到 1600 万元;承担社会培训 8000 人次。 到 2020 年 底 , 5 个 重点 建设专业群 取得阶段性成果 ,建成 1 个 国家级重点专业;新增 2 门国家 级 精品课程 , 6 门省级精品课程 ;新建 3 个校内综合实训室、 18 2个生产性实训基地和 9个紧密型校外实习基地;工学交替型教学改革全面展开,订 单式人才培养数量在 750 人以上; 在 06年基础上,再 引进 8 名具有影响的专业 带头 人 和 17 名 骨干 教师,聘任 87 名高素质兼职教师;科技开发和社会服务到款额达到 1800 万元;承担社会培训 8000 人次。 到 2020 年底,按照建设方案的要求全面建成 5 个 国家级重点专业及 专业群 ;新增 6 门 国家级 精品课程 , 7 门省级精品课程 ;新建 6 个校内综合实训室、 7 个生产性实训基地和 20 个紧密型校外实习基地;工学交替 成为人才培养的主导形式, 订 单式 人才培养数量在 800 人以上; 在 07年基础上,再 引进 9 名具有影响的专业 带头 人 和 16 名 骨干 教师,聘任 122 名高素质兼职教师;科技开发和社会服务到款额达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