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十二五”校本研修教师手册小学版学校上海市内容摘要:

校组织的专题活动 个人自学情况 说明: 本课程 2020 年 6 月 30 日结束。 教师参加学校组织的专题活动每学期不少于 2 次,每次不少于 2 学时;每学期教师个人浏览指定的网络学习资源不少于 6 学时;每学年提交一份师德修养小结或案例(见附表 12)。 2020 学年校本研修收获记载表(公共必修课程 — 《师德修养》) 师德修养小结或案例(要求原创,不少于 300 字) : 案例背景 : “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 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教师只有具备了高尚的师德,才能为人师表,才能更好地教育和影响学生。 师爱是师德的灵魂, “ 谁爱学生,学生就爱他,只有爱学生的人,他才能教育学生。 ” 教师应用自己博大的胸怀去关爱每一位学生,教师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去精心地培养学生。 每一位学生有他自己的人格,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爱和理解,也希望得到老师的尊重和肯定。 只有让师爱扎根于育人的土壤,用心去和学生交流,用爱去和学生沟通,建 立起师生间的真挚情感,才会叩响学生心灵深处的琴弦,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让学生接受你的教诲。 因此,我们对学生要真诚相待、真心关爱,用师爱的真情去感染他们、帮助他们,用师爱去换取学生的尊重与理解;用师爱去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孔子说: ”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 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 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往往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模仿在行动上。 所以,我们教师需要处处为人师表,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 教师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 要学 生刻苦学习,自己就必须学而不厌,手不释卷;要学生认真劳动,自己必须热爱劳动;要学生讲文明礼貌,自己必须谈吐文雅,远离粗俗。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 “ 亲其师,信其道,进而 “ 乐其道 ”。 我觉得作为教师,心中必须要有学生,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重视感情上的熏陶。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与学生心灵的沟通,自觉地把培养美好感情作为教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和目标。 杜甫有诗句说: “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与其说的是春雨滋润万物的特点,不如说是教师的感情特点。 作为教师,对学生必须具 有普遍的爱,爱每一个学生,师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它兼具有父亲式的严格,母亲式温柔,朋友式的平等。 是每位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自然流露出的对学生的关心和期望。 它是学生心灵的重要支撑,它为学生共同生活的学习提供着爱的示范,对学生行为起着强烈的潜移默化作用。 爱学生首先就要了解学生。 不了解学生,不熟悉自己教育的对象,就像在黑夜里走路。 因此要重视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了解他们各自不同的精神世界、爱好和才能、欢乐和忧愁。 不仅要 观察他们的表情和行为上的细微变化,而且要窥探孩子心灵的奥秘。 爱学生必须对学生一视同仁。 教师要爱所有的学生,不但要爱聪明 、活泼、可爱的学生,更要爱 差生 、 特殊生 、 顽皮捣蛋生 、 一般生。 特别是对毛病较多的学生,更要亲近他们,了解他们,热忱地关怀、帮助他们,控掘他们心灵深处埋藏的良好品质,激发他们的上进心。 爱学生还要尊重和信任学生。 学生在教师的尊重下学会了自尊,学会了做人。 如果教师对学生不尊重、怀疑、讽刺、挖苦,会极大地伤害学生的心灵,挫伤他们的自信心。 相反,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肯定,便会主动亲近教师,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使师生心灵沟通。 这也就是 亲其师、信 其道。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 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孩子们成长的引路人,让我们时刻记住:只有心中有爱,有责任,才能做让孩子喜欢,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年 月 日 说明: 此表可复制使用。 2020 学年校本研修收获记载表(校本研修课程 — 学习 Ⅰ :个人读书) 自主学习时间 2020 年 2 月 至 2020 年 3 月 书 目 名 称 《爱的教育》 作 者 亚米契斯 出版社 《爱的教育》读后感 偶然得到了这本《爱的教育》 ,因为成为了自己的书 ,所以也没急着去看 ,反而将它搁置一边任其生灰尘 .直到一天翻开 ,我就觉得非要看完不可了 . 这本书是以一个小男孩 ——安利柯 ,在一学年十个月里记载的日记 ,构成了这部作品的主要内容 .吸引我的 ,似乎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 ,而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 ,师生之情 ,朋友之谊 ,乡国之恋 …… 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 ,浓郁的情感力量 ,真的很伟大 .全书以一个 爱 字贯穿始终 ,这不就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需要的吗 爱究竟是什么 它像空气一样 ,每天都在我们身边 ,但又因为它无影无形 ,往往又很容易被我们忽略 .但我们的生活中不能缺少它 ,它的意义已经融入我们的生命 .而面对我们的教育 ,爱 ,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 ,是教育成功的基础 .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 :教育之没有情感 ,没有爱 ,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 .没有水 ,就不成其池塘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的教育》中 ,把爱比成很多东西 ,的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 .我想 ,爱是什么 不会有明确的答案 ,但我 知道 ,爱 是没有限制的 .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 ,老师对学生的鼓励 ,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 ,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 …… 透过安利柯的描述 ,我了解到什么样的师爱才最让学生感到温暖 ,把学生当亲人的老师 .当安利柯的先生说道 :你们以外 ,我没有别的家属在世界上 ,除了你们 ,我没有可爱的人 !你们是我的儿子 ,我爱你们 ,请你们也欢喜我 !我一个都不愿责罚你们 ,请将你们的真心给我看看 !请你们全班成为一家 ,给我慰藉 ,给我荣耀 !先生的这些话 ,让所有的学生都信服与他 .虽然我无法做到这位先生的如此坦诚 ,但想想 ,我是否用 平等的目光看待所有的学生了 .两个学生同时犯了错误 ,有时 ,我会凭我直觉判断 ,然后毫不留情的批评那个我心目中的差生 .却不知 ,受了一肚子委屈的学生在暗自垂泪 ,也许在他们的眼里 ,我不再是个好老师 .宽容和尊重学生 ,只要你们有勇气承认自己的错误 ,我绝不会责怪你们 ,这是安利柯的先生们给的我另一个启示 .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学生 ,我们的目的是教育学生 ,只要目的达到 ,又何必在意学生是否接受了惩罚 . 常有家长拽着自己不听话的孩子 ,慷慨的对老师对老师说 :他 (她 )要是不听话 ,你就狠狠的打 .时代发展到 21 世纪 ,我只能把 这话理解成为善意的谎言 .教师不适合充当暴力实施者 ,面对一群素质参差不齐的学生 ,我们需要的是充分的精力去打一场持久战 ,师生之间的一次簇膝长谈恐怕对于部分学生收效甚微 ,所以在师生之间建立一条 有情 ,有意 ,有恒 的道路 ,则更行之有效 .书中给我的启示是 ,做一个温柔的严师 ,用充满爱意的语言来严格要求我们的学生 . 爱是一种感受 ,是一种信仰 ,是一种追求 ,是 …… 无法用准确的文字形容爱的定义 ,但是我知道 ,拥有爱的人 ,付出爱的心 ,人生必定是充实而无憾的 .同样 ,我们对学生的爱 ,不应是居高临下的 平易近人 ,而应是发自肺 腑的爱 ,这种爱的表达既是无微不至的 ,又是不由自主的真情流露 .当我们把爱心自然而然地献给学生时 ,学生会不仅把我们当教师 ,更会把我们当作朋友 ,兄弟 ,父母 .离开了情感 ,一切教育都是无从谈起 ,感情当然不能取代教育 ,但教育必须充满感情 .总之 ,爱的教育是治疗心灵创伤的良药 ,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 .被爱的人才懂得去爱人 ,爱给人力量 ,给人温馨 ,也给人美丽的心灵和情感 .让孩子们心中拥有爱 ,很多问题都可能在爱的暖流里溶解 .这就是《爱的教育》给我的启示 . 说明: 此表可复制使用。 2020 学年校本研修收获记载表(校本研修课程 — 学习 Ⅰ :个人读书) 自主学习时间 2020 年 11 月 至 2020 年 1 2 月 书 目 名 称 《 大师的教书生活 》 作 者 周勇 出版社 《 大师的教书生活 》 读后感 最近 我断断续续读了《大师的教书生活》一书,我们知道教师专业发展是当下的热门话题,从各个角度探讨者和实践者又不知有多少人,可谓热闹非凡。 然而《大师的教书生活》这本书对于今天的 “教师专业发展 ”话题也 是有所启发的。 下面的文字,就是自己读后的一些感想。 何谓大师。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 “在学问或者艺术上有很深的造诣,为大家所尊崇 的人。 ”可见,大师是不分专业的,只要取得了突出成就,并且为大家所公认,就可以送上 “大师 ”的称号,正如我们常说的,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只要是在学问行当里,做出了成绩,就是大师。 而今天我们所倡导的是提倡教师走教育教学研究的专业生活道路,所以,面向教师的书籍更多的都是倾向于方法论的书籍,而且大都是教育教学方法,比如班主任工作方面的实例、课堂教学实例,分 类越来越细致,也越来越接近教师的工作实际。 在教师培训中,学科知识方面的内容很少,几乎都是教师的一般素质要求,也是着眼于教师实际问题的解决。 在校本培训中,更是以教育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问题的反思,来提高教师认识,更新观念。 这些方面,应属教师专业发展的范畴,而且对于教师成长的积极作用也是显见的。 但是,一味地沉迷于 “方法论 ”,其局限性也是明显的。 工作以后,不 愿意读书,再去拓宽和延伸所教学科的的知识;更不愿意阅读理论书籍 读趣味选择休闲与实用;教育教学中,缺乏科学分析的精神,这一个方面是因为缺少科学研究的传统,另一方面是因为本身就缺少专业的科学分析知识和能力;认为教学是件简单的事情,只要一些 “技术 ”就可以了,不仅教师这样认为,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的任用也是如此;教师从来没有在心目中把自己作为一个 “专家 ”看待,社会、家长都可以对教育教学指手画脚,我们也从来没有想过这样做可能带来的后果。 总之,所谓的 “专业 ”在教师心目中不名一文。 教师的专业发展表现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理想、职业思想、专业品质、专业智慧等的发展,要将 “学问家 ”和 “教育家 ”作为追求的目标,在自己的专业化领域或者教学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这样才能走一条 专业化的道路。 说明: 此表可复制使用。 2020 学年校本研修收获记载表(校本研修课程 — 学习 Ⅰ :个人读书) 自主学习时间 2020 年 4 月 至 2020 年 5 月 书 目 名 称 《 积极心理学 》 作 者 任俊 出版社 《 积极心理学 》 读后感 每个人都在追求幸福,但究竟怎么样才算幸福。 每个人都想要快乐,但真正快乐的人又有多少。 生活一直 忙碌,到头来感受最深的却是空虚和苍白,这是怎么回事。 生活中不断遇到的矛盾与挫折,我们应该怎样面对。 《积极心理学》一书揭示了与传统心理学完全不一样的心灵世界,它将帮助我们克服狭隘、愤怒、嫉妒、恐惧、焦虑等等消极心态,以更积极的、建设性的情绪来面对生活的挑战。 有一种关心人的优秀品质和美好心灵的心理学,叫做积极心理学。 它是由著名心理学家赛利格曼提出并倡导的。 积极的心理学从关注人类的疾病和弱点转向关注人类的优秀品质。 它关心人的积极主观体验,探讨人类的幸福感;在个人成长过程中,提供积极的心理特征和积极的心理品 质。 它让我们看到,一个人若是拥有了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就能够使自己感受到幸福和快乐。 作为 老师,对于“积极心理学”一词,虽不陌生,但在读了此书之后,对积极心理学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积极心理学不仅对个人心理状态调节和健康心理塑造有很大帮助,对于营造积极的教育环境以及课堂教学行为也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感受到的过重的学习压力、时常出现的焦虑情绪,习得性无助都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的效果。 而积极心理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帮助教育者改善学习环境,使学生感受课堂学习的快乐,体验学 习中的主观幸福感,重建学习信心,激发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并进一步挖掘潜能,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在班级教育过程中,我们时常会遇到一些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上的“问题学生”。 他们在课堂上表现得如此突出,随意插嘴、不受约束、过度表现、影响课堂纪律,甚至影响到正常的课堂教学进度。 尤其是对于没有太多学习压力的小学科而言,这些在课堂中过分活跃的学生,实在让老师觉得很头疼。 往往一贯的教育方法就是在课堂中对其进行点名批评、课后教育谈心,而实践效果却非常不理想,甚至有的学生屡教不改,更有愈演愈烈之势。 当某些学 生在不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常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嘲笑时,便产生焦虑情绪,对于探求事物和参加活动产生了恐惧心理。 经历了一系列失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