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高职技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内容摘要:

推进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 校企共建‚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做好教师培养培训的衔接 ; 针对区域装备制造产业需求,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 ; 探索中高职教育衔接的系统培养 ; 促进专业群建设,做好专业结构布局的衔接。 (二)建设目标 ( 1) 创新专业建设的体制机制,推进校企对接。 健全以专业对口行业企业专家为主要成员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完善运行制度体系。 校企共同设计培养目标,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培养过程。 在合作企业建立的 人才培养 工作站。 (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 以装备制造业为依托, 以岗位需求为目标,以‚工学结合,德能并育‛为切入点, 创建 ‚过程六化,工学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不断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 3)建立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做好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做好人才培养目标的衔接 ; 加强专业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做好行业企业指导作用的衔接 ; 强化专业教学资源建设,做好课程教材体系的衔接 ; 深化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做好评价模式改革的衔接。 建设‚工学结合‛的优质核心课程 3 门,其中 1门达到国家级精品课水平, 2 门达到省级精品课水平。 研制与修订 7本工作任务导向的教材。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7 建设学生 自主学习的教学资源包。 ( 4)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推进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增强校内实训基地功能,新建数控机床拆装实训室,扩建或改建机械加工中心、CAD/CAM 创新实训室、数控加工中心、特种加工实训室、焊接实训中心和电工实训中心,新建教学做一体化教室等,使校内实训基地具有教学、生产、科研、培训、技能鉴定等多项功能。 新增 15 个校外实训基地, 使本专业达到 40 个校外实训基 地,扩大由顶岗实习到定岗就业的学生比例。 完善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管理机制,整合教育资源,共建机电生产性实训基地。 加强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与数字校 园建设 ,做好 信息技术应用的衔接 , 建设 结构合理、网络层次分明、安全、可靠、可管理的覆盖全院的网络。 ( 5)校企共建‚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做好教师培养培训的衔接。 建成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具有省级水平的优秀专业教学团队。 引进1 名专业带头人,通过国外进修、国内培训、企业挂职锻炼等形式培养 1名专业带头人;培养 4 名、引进 1 名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强的骨干教师;培养‚双师‛素质教师 8名;增聘专业对口的企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共 10 名作为兼职教师,使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之比达到 1:1。 ( 6)针对区域装备制造产业 需求,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 依托 张家口市先进装备制造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和 张家口市先进制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积极创新社会服务的体制机制,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每年对外各种技能培训 800 人次左右,职业技能鉴定 500 人次左右,农民工培训 100 人次左右,科技开发或技术革新项目不少于 1 项。 每年为对口支援院校培训师资 20人次左右。 ( 7)探索中高职教育衔接的系统培养。 以 机电一体化 技术专业 建设项目 的开展为契机,积极探索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发展问题。 ( 8)促进专业群建设,做好专业结构布局的衔接。 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 业建设为龙头 ,资源共享,带动数控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焊接技术及自动化等专业群建设 ,加强校企合作,全面提升办学实力和办学条修德砺能 知行合一 8 件,推动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加快课程建设,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各专业健康持续发展 三、主要建设内容 按照学院‚ 工学结合,德能并育 ‛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求, 推进‚五个对接‛ , 做好 ‚十个衔接‛。 按照 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 , 分析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工作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对职业素质和职 业能力的要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知识 能力和素质要求,创建 ‚ 过程 六化 ,工学一体 ‛的的人才培养模式。 进行合理地 ‚ 三整合、 一重构 ‛。 体制 机制整合 , 推进校企对接 : 加强 校企双方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 体制 机制 建设,充分实现双主体育人。 在 专业建设委员会 指导下,以 张家口市先进装备制造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和 张家口市先进制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为基础,推进校企对接。 师资整合 ,实现 教师培养培训的衔接 :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模式,选择骨干教师进厂锻炼,出任技术人员,企业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参与教学和实践指导,实现校企师资力量的有效整合 , 并引入企业管理模式。 设施整合 ,强化 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将学校专业教学的生产设备、有关实验室与企业生产性设备和实验条件整合起来,形成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有效地开展工学结合,完善管理机制。 课程重构 ,做好 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对传统的学科体系进行解构,重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将职业标准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当中。 (一) 创新 专业建设的体制机制 ,推进 校企 对接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探索以董事会(理事会)为组织模式的校企合作体制。 形成在理事会领导下,健全以专业对口行业企业专家为主 要成员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完善运行制度体系,共同建设专业、制定人才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9 养方案、开发课程,共同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共同培育技能人才,共同革新生产技术,共同合作学生就业,共建共享师资团队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继续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实习实训基地, 深化北汽福田‚厂中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积极推进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四方共建,由市政府牵头,我院与清华大学国家现代材料科技信息网络中心、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新材料专业委员会、张家口市科学技术与地震局共同组建了 张家口市先进装备制造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平台成立了矿机装 备、风电装备、农机装备、环保装备、汽车零配件 5 个研发 中心和葛昌纯院士工作站。 组织张家口市规模以上的装备制造业企业,组建了张家口市先进制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逐步构建起以政府为主导、学校为主体、企业和行业协会参与,合作办学、共同育人的长效机制 ,推进校企对接。 平台建设坚持政策引导,项目带动,通过市场运作、多方投入,实现‚政府扶持平台,平台服务企业,企业自主创新‛的良性循环,切实为张家口装备制造业出谋划策,做好新产品研发、新技术引进、嫁接及成果转化,从而实现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入合作,帮助企业提高 自主创新能力。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助推张家口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供高端技能型人才支撑。 (见表 1) 表 1 校企合作专业建设的体制机制创新经费预算 序号 建设内容 建设标准 年度经费预算(万元) ~ ~ 小计 1 校企合作 体制 机制建设 构建以政府为主导、学校为主体、企业和行业协会参与,合作办学、共同育人的长效机制 5 5 10 合 计 5 5 10 ( 二 ) 创新 人才培养模式,推进 专 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适应地方及周边地区 的装备制造产业 需求,创新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加强工作过程要求的导向作用。 通过企业人员访谈、下厂调研、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等手段, 与 企业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培养途径、教学组织形式,创新 ‚ 过修德砺能 知行合一 10 程 六化 , 工学一体 ‛的人才培养模式。 1. 职业岗位与职业能力分析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毕业生主要 专业服务面向: 张家口及 周边京 津 冀晋蒙 5 省市装备制造业。 主要工作岗位:机电设备安装与操作、机电设备的运行与维护、机械加工工艺的制定与实施等;相 关工作岗位:机械产品营销、机械产品售后服务、行政管理等;发展工作岗位: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工艺与技术管理、机械制造生产组织等。 与企业专家合作组成专业建设 委员会,面向机械行业生产制造企业 ,开展岗位群需要的专业知识、工作技能、岗位能力等的广泛调查 , 共同进行职业分析,根据岗位职责分析要完成的工作任务,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和需要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见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 2。 表 2 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 岗 位 工作 任务 工作任务内容 职业能力 职业素质 1. 机 电设备安装操作 11 机电设备安装 111 机床安装 112 其它机电设施、设备、装置等的安装 113 安装过程中的安全防护 114 与技术、设备工具管理部门等协调沟通 115 设备安装报告 ①设备安装的作业计划和作业规程制定 ②设备安装的组织实施能力 ③简单起重设备的操作能力 ④设备安装精度的检测与调整能力 ⑤安全防护知识和能力 ⑥文字表达、语言沟通能力 ⑦常用工具的使用与维护能力 人生态度,强烈的事业心。 业,责任心强。 他人的合作、交流与协商,具有团 队协作能力。 言及文字表达能力。 主学习获取新技术的能力。 取信息和综合处理12 机电设备操作 121 普通机床(车床、铣床、磨床等)操作 122 数控机床(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操作 123 其它机电设施、设备、装置等的操作 124 加工产品的质量检测 125 与 工艺 技 术 人员、设备工具管理人员、产品用户等沟通交流 ①机械加工工艺制定 ②普通、数控机床操作能力 ③通用刀具、夹具 、量具选用能力和刀具刃磨能力 ④识图能力 ⑤数控编程能力 ⑥零部件精度检测能力 ⑦交流沟通能力 ⑧安全防护知识和能力 2. 机电设备运行维护 21 机电设备运行 211 机电设备运行 212 机电设备维护 213 运行维护记录 ①具有安全操作能力 ② 机 电 设备维护保养能力 ③具有判断机电 设备运行状况是否正常的能力 ④具有识读机床电气原理图的能力 ⑤ 技术参数记录、分析与处理能力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11 22 机电设备检修 221 系统故障诊断 222 机械系统检修 223 控制系统检修 224 失效系统修复或配 置,失效零部件测绘与配制 ① 具有正确诊断、排除系统故障的能力 ②系统故障分析判断能力 ③ 具有识读液压系统原理图的能力 ④ 具有拆卸与装配常用液压元器件,搭接液压基本控制回路的能力 ⑤零件测绘能力、零部件配置与制作能力 ⑥具有识读机床电气原理图的能力 ⑦具有安装、调试机床电气系统的能力 信息的能力。 章,重视安全。 本意识,节约成本,降耗增效。 23 机电设备维护 231 机械系统维护 232 控制系统维护 ①机械设备结构图、电气图识读能力 ②机械系统维护能力 ③控制系统维护能力 3. 机械加工工艺制定与实施 31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 311 零件常规加 工工艺卡片的编写 312 零件数控加工工艺卡片的编写 313 工序卡片的编写 ①机械加工工艺的识读 ②机械加工工艺制定能力 ③具有正确选用零件材料的能力 ④机床、通用刀、夹具的选用能力 ⑤绘图能力 ⑥专用夹具、工装的设计能力 32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实施 321 工艺规程实施的计划与组织 322 工艺规程实施的作业指导及辅助 323 与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协调沟通 ①工艺规程实施的计划、组织与实施能力 ②加工质量分析的能力 ③工艺规程实施时现场技术指导能力 ④加工工艺调整改进能力 ⑤沟通协调能力 2. 专业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机电设备生产第一线需要的 ,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 机电设备安装、操作、调试和维护,机械制造工艺制定及实施,机电一体化产品初步设计 , 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组织、技术管理及产品营销的高 端 技能型专门人才。 学生应在具有机电一体化技术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就业岗位(群): 主要工作岗位:机电设备安装与操作、机电设备的运行与维护、机械加工工艺的制定与 实施等;相关工作岗位:机电产品营销及售后服务;发展工作岗位:机电产品设计、技术管理、生产组织等。 典型工作任务: 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机电产品生产企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电设备安装、运行、操作、检修与维护,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与实施,机电产品营销及售后服务等典型工作任务。 毕业资格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