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剖析报告内容摘要:

件 2 套 其它附属设备 2 套 小 计 汽车制造装配实验室 2020年 自动切割机 SBC 型 3 台 电 焊设备 6 套 整车零部件 东风货车 3 套 整车零部件 桑塔纳 3 套 教学用车床 CL42B 2 台 教学用铣床 HFLX0914 1 台 教学用钻床 ZX6350C 1 台 钳工操作台 50 套 其它附属设备与工具 10 套 小 计 汽车电器实训室 2020年 汽车电器电路实习台 解放 CA1091 10 套 汽车空调实验台 10 台 斯太尔 (电器电路实习台 延安 SX2190型 ) 6 台 柴油机 PT 供给系实习台 6 台 小 计 合 计 (四) 提高教师科研能力 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工作,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努力造就一支科研水平高,能解决实际问题的高素质教师科研队伍。 10 (五)重视学科带头人的培养 争取在 2— 3 年内培养系学科带头人 56 名,院级学科带头人 34 名, 5 年培养 1— 2 名省内外知名的学科带头人。 为了达到既定的专业建设目标,在学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需要学院在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重点投入,当然也需要系部的自身努力和各职能部门积极配合。 (六) 加强教学改革研究 加大教学改革研究的力度, 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争取使毕业生的各科成绩优良率达到 78%以上,合格率达到 95%以上。 (七)重视学生就业安排工作,力争毕业生就业率达到 95%以上。 表 5 专业建设规划(专业、规模) 2020 2020 2020 2020 2020 备注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85 100 100 120 150 汽车装配与制造技术 85 85 100 80 100 汽车服务与营销技术 85 50 85 50 80 汽车电子技术 50 50 50 85 汽车运用技术 50 85 汽车整形技术 50 机械设备维修与管理技术 50 80 80 表 6 专业师资规划建设表( 2020) 学历结构 博士 /硕士(含在读) 比例 本科 比例 专科 比例 10 29﹪ 25 % 5 0% 职称结构 教授 /副教授 比例 中级 比例 初级 比例 9 26% 20 57% 6 17% 年龄结构 ≥ 50 比例 4049 比例 40 比例 4 11% 8 20% 23 67% 学术结构 学科带头人 比例 专业带头人 比例 骨干教师 比例 3 9% 6 18% 20 50% 年 分 专 业 11 表 7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职业技能模块 类别 方向 工序流程 职业功能项目 工学结合课程 职业技能课 专业必修 工作准备 劳动保护与安全文明生产 企业生产安全常识 汽车材料认识 金属材料与公差配合 汽车运行材料 机械识图、CAN 总线 CAN 总线基础 五、专业教学培养模式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采用优化整体设计、推进整体改革、追求整体效果 2. 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适度结合,形成人才培养方案基本框架 3.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规格,构建科学的、协调的、可操作的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全面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 4. 构建并实施“以实验教学和工艺操作为基础,以设计为主线,以科学研究和工程训练为依托”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5.深化创新教育改革,探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六、教学设计 1.计划理论教学 65 周,实践教学 55 周,考核 5 周,主要实践环节包括入学教育、毕业教育 2 周,军训 2 周,生产劳动与机动 5 周,教学实习 25 周,岗前实习 18 周。 2.全学 程总学时 3144 学时,其中课堂讲授 1694 学时 ,实验实习及其它1450 学时,两者之比为 1:。 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见附表 5。 3.本专业全学程共开设课程 29 门。 其中: (1)文化课 13 门(必修课 7 门, 12 选修课 6 门);专业基础课 5 门;专业课 11 门(必修课 7 门,选修课 4 门)。 文化课与专业课的比例约为 3:7。 见附表 11。 13 表 8 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表 课 程 类 别 序 号 课程名称 总 学 时 理 论 教 学 实验实习 学 分 考核 学期学时分配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考试 考查 基础课 34 % 1 思想政治理论课 110 110 7 15 2 2 2 2 2 岗 前 实 习与毕业论文 2 形势与政策 20 20 1 3 体育与健康 110 14 96 4 14 2 2 2 2 4 大学英语 90 90 1 6 5 高等数学 90 90 1 6 6 计算机应用 108 60 48 5 2 1 4 4 7 大学语文 60 60 4 1 4 专 业 课 56 % 8 机械制图与 CAD 108 82 26 5 1 2 4 4 9 公差与技术测量 48 30 18 2 2 4 10 汽车材料与金属加工 72 56 16 4 2 6 11 电工电子学 120 82 38 6 3 2 2 6 12 汽车机械基础 112 90 22 6 3 4 4 4 13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128 100 28 8 4 3 4 6 14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 144 100 44 8 4 4 6 4 15 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 88 68 20 5 5 4 4 4 16 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 60 44 16 3 5 6 17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60 44 16 3 5 6 18 企业管理与技术经济 40 40 3 5 4 19 汽车美容与装潢技术 48 24 24 2 4 4 选 修 课 10% 20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32 32 2 1 2 21 历史 22 哲学 23 艺术 24 汽车英语 25 文学及应用文写作 26 汽车维修标准与规范 20 20 1 5 2 27 市场营销 28 汽车运用 29 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 合 计 1668 1256 412 90 28 26 26 26 24 14 七、专业教学改革与课程体系 (一)专业培养方案与专业教学改革 专业培养方案(见“教学计划”) 本专业在培养方案方面,将按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训课来展开教学,各系列课程均安排了相应的实验、实训课程(含课程设计),以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充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具体安排情况详见《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指计划》。 专业毕业生质量标准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 培养具有大专层次专业基础知识及 汽车检测与维修 专业知识,有较强实践工作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毕业后能从事 机械设备维修 、 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 、 汽车制造与装配、汽车及配件营销 、 汽车运用、交通运输等工作。 具体应该具有以下能力 ⑴掌握机械工程的基础理论; ⑵掌握汽车原理、构造、运用、维修、检测的基本知识; ⑶具有驾驶、维修、改装、检测汽车的初步能力; ⑷具有质量、设备、技术、安全方面的管理能力; ⑸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并具有初步操作技能。 专业培养方案近 5 年执行情况简述 本专业按照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计划》开展 教学 , 2020 年开办以来,已经招收 五 届学生,开设了《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操作》、 《汽车电子电工学基础》、《机械基础》、《汽车材料》、《公差配合》、《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器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汽车检测技术》、《汽车装璜与美容》等课程,每年能按教学计划100%的完成教学任务。 实践教学计划实施情况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实践环节教学是本专业的一个 15 主要特色。 在教学实施计划中,实践环节教学主要包括:课堂实习、实验、汽车拆装实训、专业课实训、 课程设计、毕业论文等。 实践环节总课时为 2055 课时,占计划学时的 65%。 具体实施情况如下: 表 9 实践教学计划实施情况 在目前安排校外实践教学较为困难的条件下,注意加强 与相关企业的沟通和联系,动员各方面力量,克服各种困难,保证了所有实践教学环节能按计划完成,并且达到的效果比预期要好。 (二)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 1. 课程体系 : 本专业课程体系见表 10 表 10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结构表 序号 能力 分项能力 目 标 实施方法 所属课程 1 基本能 力 英语 基本听、说、读、写 课堂教学 大学英语 初步的专业英语文献阅读能力,借助工具书查阅搜寻专业英文资料能力 课堂教学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 英语 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 ,各种应用文的写作 课堂教学 大学语文及应用文写作等 计算机应用能力 微机操作能力 办公自动化软件使用 Inter 使用能力 基本编程能力 课堂教学、设计、实验、实训 计算机办公自动化 项目 学时数 课 堂 教 学 公共基础必修课程 公共任选修课程 436 专业基础必修课程 260 专业方向课程 407 课堂教学合计 1103 实 践 教 学 上机、实验、实训 627 专项实训 600 毕业实习 毕业设计(论文) 558 实践性教学合计 1785 总学时 2888 16 社会活动能力 处理人际关系能力、具有社会活动能力 课堂教学 社会实践 2 汽车及机械基础知识 汽机械基础知识、机械设计能力 识图、绘图能力 汽车材料应用能力 电路分析能力 汽车服务与营销能力 掌握机械、汽车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及汽车服务营销知识 课堂教学 实验、实训 汽车机械基础 机械制图 汽车材料 电工电子学 汽车服务与营销 公差配 合 础 3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应用知识 机械设备传动、机构的维修应用能力 汽车结构 汽车电路分析与维修能力 汽车故障诊断检测能力 汽车故障维修能力 汽车运用、维护、保养能力 汽车装璜美容技术 掌握各种机械传动、常见机构、汽车的结构原理 掌握汽车的维护保养 掌握汽车的故障诊断检测、维修 课堂教学 实验、实训 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 汽车电器构造与维修 汽车检测技术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汽车美容、装璜技术 4 扩展能 力 具有获取知识的能力 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 撰写论文 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课堂教学、社会实践 计算机网络 科技情报检索 2、科目课程 本专业具有完整的理论课程体系,每门课有教学大纲,在教材选用上按高职规范教材选用。 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积极推进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手段及考试模式改革:现场教学、综合课程教学及综合实训等方法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实行部分课程教考分离,采用多种考核方式,广泛推进多媒体及仿真教学的使用。 积极引入激励教学手段、竞争教学手段、案例教学法、项目驱动教学法和一体化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部分教师能熟练运用多媒 体技术与课堂教学管理技术相结合进行教学,占全部课程的 20﹪。 对本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器构造与维修》等课程进行了改革,提出了课程改革方案,并在教学中进行了实施,取得了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