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工程学课程设计--某计城市日处理污水量15万m3污水处理工程设计内容摘要:

计算 得栅前槽宽 11 12QB v=  m, 则栅前水深 1  B m ( 2)栅条间隙数 92 60s in2 5 inn 21 e h vQ  ( 3)栅槽有效宽度 B=s( n1) +en=( 921) +179。 92= ( 4)进水渠道渐宽部分长度 mBBL 20t a n2 a n2 39。 11   (其中α 1为进水渠展开角,取α 1= 20 ) ( 5)栅槽与出水渠道连接处的渐窄部分长度 12  Lm ( 6)过栅水头损失( h1) 因栅条边为矩形截面,取 k=3,则 mgvkkhh ) ( in2 234201   其中: 4/3( / )se h0:计算水头损失 k:系数,格栅受污物堵塞 后,水头损失增加倍数,取 k=3 ε:阻力系数,与栅条断面形状有关,当为矩形断面时β = ( 7)栅后槽总高度( H) 取栅前渠道超高 h2=,则栅前槽总高度 H1=h+h2=+= 栅后槽总高度 H=h+h1+h2=++= ( 8)格栅总长度 L=L1+L2+++ H1/tanα =+++1+( +) /tan60176。 = ( 9)每日栅渣量 151 0 0 5 0 0 0 01  wQw a m3/d 所以宜采用机械格栅清渣。 第五节 沉砂池设计计算 采用平流式沉砂池 1. 设计参数 zK :污水流量总变化系数为 每个沉砂斗容积: 设计流量: Q= sm/3 (,设计 2 组) 则每组 Q= sm/3 设计流速: v=水力停留时间: t=40s 2. 设计计算 ( 1)沉砂池长度: L=vt= 40=10m ( 2)水流断面积: A=Q/v=( 3)池总宽度:设计 n=4格,每格宽取 b=,池总宽 B=4b= ( 4)有效水深: h2=A/B=4./= (介于 ~ 1m之间) ( 5)贮泥区所需容积 : 6max 10 86400zKXTQV  = 864 0   = 3m 式中 X:单位城市污水沉沙量,取 30 3m / 610 3m 污水; T: 设计 T=2d,即考虑排泥间隔天数为 2 天。 设每一个分格有 2个沉砂斗,共有 8个沉砂斗 则 1V =( 6)沉砂斗各部分尺寸及容积: 设计斗底宽 a1=,斗壁与水平面的倾角为 60176。 ,斗高 hd=, 则沉砂斗上口宽: maha d 60t a n a n2 1  沉砂斗容积: 3222112 )(6 )222(6 maaaahV d  (略大于 0.4875 3m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符合要求) ( 7)沉砂池高度:采用重力排砂,设计池底坡度为 ,坡向沉砂斗长度为maLL 22  则沉泥区高度为 h3=hd+ =+179。 = 池总高度 H :设超高 h1=, H=h1+h2+h3=++= ( 8)进水渐宽部分长度 : mBBL a n2 a n2 11  ( 9)出水渐窄部分长度 :L3=L1= ( 10)校核最小流量时的流速: 最小流量即平均日流量 Q 平均日 =150000 dm/3 = 3m /s 则 vmin=Q 平均日 /A=,符合要求 ( 11) 计算草图如下: 进水图4 平流式沉砂池计算草图出水 第六节 辐流式初沉池设计计算 辐流式初沉池拟采用中心进水,沿中心管四周花墙出水,污水由池中心向池四周辐射流动,流速由大变小,水中悬浮物流动中在重力作用下沉降至沉淀池底部,然后用刮泥机将污泥推至污泥斗排走,澄清 水从池周溢流入出水渠。 辐流沉淀池由进水装置、中心管、穿孔花墙、沉淀区、出水装置、污泥斗及排泥装置组成。 本设计选择 四 组辐流式沉淀池,每组设计流量为 ,从沉砂池流出来的污水进入集配水井,经过集配水井分配流量后流入辐流沉淀池。 1. 沉淀部分水面面积 表面负荷采用 32/( )m m h ,本设计取 q = 32/( )m m h ,沉淀池座数 n=4。 21 0 1 624 3 6 0 02 5 39。 3 6 0 0 mnqQF  αr 1Ri =0.0 5r 2h 1h 2h 3h 4h 5图5 辐流式沉淀池计算草图 2. 池子直径 D = 4Fπ = 0 1 64  ( D取 36m) 3. 沉淀部分有效水深 设沉淀时间 t = 2h ,有效水深: h2 =qt =2179。 2=4m 4. 沉淀部分有效容积 Q = F2h = 406441016  m179。 5. 污泥部分所需的容积 由任务书知 进水 SS 浓度 C 为 300 Lmg/ ,出 水 SS 浓度以进水的 50%计,初沉池污泥含水率 p0=97%,污泥容重取 r=1000kg/m3,取贮泥时间 T=4h,污泥部分所需的容积: 3621124)97100(110410024)150300(406 4)100(10024)(m a xVmrTccQo 6. 污泥斗容积 设污泥斗上部半径 r1= 2m,污泥斗下部半径 r2=1m,倾角取α =60176。 ,则 污泥斗高度: h5 = ( r2 r1) tgα =( 21)179。 tg60176。 = 污泥斗容积: V1 = π h53 ( r12+r2r1+r22) = 179。 179。 ( 22+2179。 1 +12) = 7. 污泥斗以上圆锥体部分污泥容积 池底坡度采用 ,本设计径向坡度 i=,则圆锥体的高度为: h4 = ( R r1) i=( 182)179。 = 圆锥体部分污泥容积: V2 = π h43 ( R2+Rr1+r12) = 322 30 52218183 m )(π 污泥总体积: V= V1+ V2 =+305 = m3> ,满足要求。 8. 沉淀池总高度 设沉淀池超高 h1=,缓冲层高 h3 =,沉淀池总高度: H = h1+h2 +h3+h4 +h5= +4+++= m 9. 沉淀池池边高度 H‘ = h1+h2 + h3 = +4+ = m 10. 径深比 D/ h2 = 36/4 = 9(符合要求 ) 11. 进水管及配水花墙 沉淀池分为四组,每组沉淀池采用池中心进水,通过配水花墙和稳流罩向池四周流动。 进水管道采用钢管,管径 DN=600mm,进水管道顶部设穿孔花墙处的管径为 800mm。 沉淀池中心管配水采用穿孔花墙配水,穿孔花墙位于沉淀池中心管上部,布置 8 个穿孔花墙,过孔流速: smnhB Qv /3 8 39。 39。 39。 39。 4  式中: B — 孔洞的宽度( m); h — 孔洞的高度( m); n — 孔洞个数 (个 )。 v4— 穿孔花墙过孔流速( m/s),一般采用 ; 12. 集水槽堰负荷校核 设集水槽双面出水,则集水槽出水堰的堰负荷为: q0 = Qh2nπ D = 8125 [m3/(m178。 s)] = [L/(m178。 S)] [L/(m178。 S)] 符合要求 13.出水渠道 出水槽设在沉淀池四周,双侧收集三角堰出水,距离沉淀池内壁 ,出水槽宽 ,深 ,有效水深 ,水平速度 ,出水槽将三角堰出水汇集送入出水管道,出水管道采用钢管,管径 DN600mm 14. 排泥管 沉淀池采用重力排泥,排泥管管径 DN200,排泥管伸入污泥斗底部,排泥静压头采用 ,连续将污泥排出池外贮泥 池内。 第七节 OA/1 反应 池设计计算 采用 OA/1 工艺反应池。 处理水量 150000 dm/3 ,最大时流量 maxQ 为 8125 hm/3 , CODCr =400mg/L, BOD5 =180mg/L, SS = 300mg/L, NH3N = 35mg/L。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