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汇总内容摘要:
4 ≥ 70 ≥ < 120 通用型 CF3253 ≤177。 3177。 18 ≥ 80 ≥ 80 6 1 50 ≤ 低功耗型 CF318 ≤177。 22 ≥ 70 ≥ 70 3 15 13 宽带型 CF715 ≤177。 22 ≥ 74 ≥ 74 1 65 18 165 高速型 CF7650 ≤177。 3177。 18 ≥ 120 ≥ 120 106 2 2. 5 ≤ 高精度型 常用三极管及其主要参数 型 号 极限参数 直流参数 交流参数 用途 PCM(mw) ICM(mA) V(BR)CBO(v) V(BR)CEO(v) V(BR)EBO(v) ICBO (μ A) ICEO (μ A) VCE(Sat)(V) hFE fT(MHz) 3DG6 100 20 ≥ 30 ≥ 15 ≥ 4 ≤ ≤ ≤ 1 30~200 ≥ 100 中、高频放大、振荡 3DG7 100 500 ≥ 20 ≥ 25 ≥ 4 ≤ ≤ ≤ 1 ≥ 30 ≥ 100 高放、开关 3DG8B 200 30 ≥ 40 ≥ 25 ≥ 4 ≤ ≤ ≤ 30~200 ≥ 150 变频、高放、振荡 3CG20 700 80 ≥ 30 ≥ 30 ≥ 4 ≤ ≤ 1 ≤ 2 ≥ 50 ≥ 80 高放、振荡 3CG21 300 150 ≥ 30 ≥ 30 ≥ 4 ≤ ≤ 1 ≤ 40~200 ≥ 100 高放、推动、振荡 3CG22 500 100 ≥ 50 ≥ 4 ≤ ≤ 1 ≤ 40~200 ≥ 100 高放、推动、振荡 (w) (A) (mA) (mA) 图3 集成运放驱动的 OCL功放电路 +12~+22V + C1 R1 _ ∞ 5μ F R2 R3 10μ F 10μ F R10 22Ω 240Ω R8 R10 240Ω 22Ω +VCC1 R12 R13 1Ω VCC1 vo 12~22V T3 T4 A C3 C5 C4 F R14 10Ω RL 8Ω C2 1Ω D3 D1 D2 R8 10kΩ 10kΩ R7 T1 T2 vi R9 R4 R5 R6 R7 15 3DD15B 50 5 ≥ 150 ≥ 200 ≥ 4 ≤ 1 ≤ 2 ≤ ≥ 20 ≥ 1 功 放 3DD21B 10 ≥ 150 ≥ 100 ≥ 4 ≤ 1 ≤ 2 ≥ 20 ≥ 2 功 放 3DD50B 50 5 ≥ 200 ≥ 100 ≥ 4 ≤ 1 ≤ 2 ≤ 2 ≥ 20 ≥ 1 功 放 3DD54B 5 2 ≥ ≥ 50 ≥ 3 ≤ ≤ 1 ≥ 10 ≥ 1 功 放 3DD57C 10 3 ≥ ≥ 80 ≥ 3 ≤ ≤ 1 ≤ 1 ≥ 10 ≥ 1 功 放 七、 扩展部分 选作内容 1:设计一个具有弱信号放大能力的 BTL 音频功率放大器。 技术指标同 OCL电路。 用 TA7240AP 组成的 BTL 放大器典型电路如图5所示。 集成 BTL 放大器必须具有 2 个相位相反的输入信号,因而在其前面必须有一个 1: 1的分相器。 BTL 放大器为单电源供电,但却具有 OCL 电路的优点,即输出与负载是直接耦合的。 因此它具有 OTL 和 OCL 电路的所有优点。 BTL 放大器的输出功率为 19W。 选作内容 2:设计一个语音放大器。 技术指标同 OCL 电路。 其功能框图如下图所示。 八、参考文献 《电子系统与实践》 电子工业出版社 杨 刚 周 群主编。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清华大学 杨素行主编。 《电子技术实验与课程设计指导 模拟电路分册》 东南大学出版社 郭永贞主编。 《常用小功率晶体三极管手册》 人民邮电出版社 李锦春主编。 《常用晶体二极管、大功率晶体三极管手册》 人民邮电出版社 李锦春主编。 图4 语音放大器功能框图 前置放大级 功率放大级 正弦信号 RL=8Ω 有源 带通滤波器 音量控制器 Vi 图5用 TA7240AP 组成的 BTL 放大器典型电路 1kΩ + _ ∞ 1μ F C1 C2 100μ F Rf 3 10 6 5 9 8 + + 750Ω 放大 1 + _ 1μ F C9 C4 100μ F Rf 4 7 6 5 12 + + ∞ C7 C10 + 750Ω 放大 1 11 输出 输出 前置地 功放地 自举 自举 输入 反馈 反馈 输入 保护电路 C3 F RL 100μ F + C6 100μ F R5 R6 20Ω VCC + C11 1000μ F 5 181。 F C8 5 181。 F C7 + C5 47μ F 9~18V 16 2. 4 音频扩大机电路的设计 一.设计目的 掌握音频扩大机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 掌握低频集成电压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具有深度负反馈电压放大倍数的估算及使用方法。 熟悉 BTL、 OTL 和 OCL 功率放大器工作原理及设计方法。 了解音调控制网络的组成、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 二.设计内容及要求 设计 10W 单声道音频扩大机电路。 技术指标如下 : 最大不失真输出功率 Pom≥ 10W ; 带宽 BW≥ 20~20kHz; 输入阻抗:> 50kΩ; 输入正弦信号电压幅值为:≤ 10mV; 前置放大器可采用集成运放元件。 要求从功放输出端引入深度电压负反馈,以保证输出电压的稳定,改善放大电路的性能(减少非线性失真、提高带负载的能力及展宽频率等等)。 音调控制范围:低音( 100Hz) 177。 12dB;高频( 10 kHz) 177。 12dB; 在 Pom 和 BW 值范围内的非线性失真系数≤ 3%; 功率放大器在 Pom 下的效率η≥ 70%。 功率放大级可采用集成或分立元件 电路;可采用 OCL,也可采用 BTL。 但是,分立元件电路要具有简单的过载保护电路,三极管均采用硅管。 输出等效负载: RL=8Ω; 画出扩大机完整的电路,写出设计、总结报告。 三.音频扩大机的基本原理 音频扩大机电路框图如图 1 所示。 前置放大器对输入信号放大后送入音调网络,信号经过音调网络,其 幅值有所减小。 根据放音节目的不同,可以用“音调选择器”选择不同的位置。 音调网络后面接音量电位器,以调节音量的大小。 最后 送入功率放大级进行功率放大,并在扬声器上得到放大了的音频信号。 前置放大器 前置放大器亦为小信号放大电路。 一般前级传送来的低频信号,经放大后多用单端方式传输,由于有用信号的幅度较小,而共模噪声可能较大,故放大器输入漂移、噪声及放大器本身的共模抑制特性至关重要。 因此,前置放大器应是一个高输入阻抗、高共模抑制比、低漂移的小信号放大电路。 前置放大级 功率放大级 正弦信号 RL=4Ω 图 1 低频功率放大器功能框图 音调网络 音量控制 Vi 17 音调控制网络 音调控制网络的功能是根据需要按一定的规律控制、调节音量放大器的频率响应,达到声音优美的作用。 一般它主要实现对输入信号高、低音的提升和衰减,而中频信号的增益基本不变(一般音调网络的特性是:中音( 1000Hz)时变化小 于 3 dB;低音( 100Hz)时调节范围177。 12dB;高频( 10 kHz)时调节范围177。 14dB。 )。 音调控制网络有 2 大类:衰减式和反馈式。 下面介绍衰减式音调控制网络。 低音音调控制网络 如图 2 所示,输入信号为 Vi,输出为 Vo,由于 C1和 C2的存在,输出信号就会与输入信号不同。 R2 是音调调节电位器,改变动触头的位置,输出端的低音可获得“提升”或“衰减”。 如先设动触头处于最上端, C1被短接。 设计时,假设 R2 R1 R3 (实际值为 R2 =10 R1= 100R3)。 f=0Hz 时 , RRR RR 321 32 当输入频率 f=f1(f1=1/2π f1C2)=R2时, C2与 R2的并联阻抗只有 R2的 1/2,所以 Vo下降2 倍。 随着 f 的进一步的提高, Vo进一步的下降,其下降的规律为 6dB/每倍频程。 当 f= f2 ,到达 ZC2=R3时,则 C2的阻抗已足够将 R2短接,如继续提高 f 时, ZC2与 R3 相比也微不足道,则 Vo不再减小,此时 10113RR 这样的网络在高频时的输出为原信号的 1/10,而在低频时基本上等于原信号,相对而言,低频比高频“提升”了 10 倍。 另一种极端情况是 R2 的动触头处于最下端, C2 被短接。 Vo 从 R3 的上端输出,所以对于极低频率有: 100123 RR 当 f=f1,使 ZC1=R2时,由于 C1的旁路作用,使 Vo上升,以 6 dB/每倍频程的规律变化,一直到 f=f2,使 ZC1=R3时, C1的阻抗已将 R2短接, ZC1同 R3相比较也可忽略时,此时 10113RR 相对来说,低音衰 减了,高音提升了,衰减的比例为 10 倍( 20dB),在设计时使 CRCRf 12211 2 12 1 CRCRf 11232 2 12 1 可得出: 101211321 CCRRRR 这个比值,恰是“提升”(或衰减)值。 所谓“提升”与衰减都是相对的,实际上提升到极点仍小于原信号,只是比值接近于 1,而最大衰减可达 R3 /R2 =( 1/100)倍,网络对超过 f2的高音来说,都衰减 R3 /R1的比值,这就是衰减vi R3 R1 R2 C1 C2 vo 图 2 低音音调控制网络 vi vo 图 3 高音音调控制网络 C1 C2 R2 R1 R3 18 式的特点。 高音音调控制网络 高音音调控制网络如图 3 所示,该 网络中 CRCRf 11231 2 12 1 , CRf 132 2 1 其物理意义不再赘述。 在知道了一些基本数据之后可方便地设计出高、低音调控制网络。 举例如下:先讨论低音,参见图 2。 假定:低音提升或衰减 10 倍( 20dB);低音转折频率 f1=50Hz, f2=500Hz, R2=100kΩ。 因为 101211321 CCRRRR( 20dB) 则 R1=R2/10=100kΩ /10=10 kΩ R3=R1/10=10kΩ /10=1 kΩ C1=1/2π f2R1=1/2π 500Hz 10KΩ = 108F 可取 C1= F C2= F 参见图 3, 如设高音提升量也为 10 倍( 20dB);高音转折频率 f1=1kHz, f2=10kHz。 令R2=100kΩ,并可设定 R1=10 kΩ。 由于 f1/f2=R3/R1=1/10 则 R3=R1/10=10kΩ /10=1 kΩ C1=1/2π f1R1=1/2π 1 kHz 10KΩ = 107F 可取 C1= F C2= f 高低音音调控制网络结合起来,如图 4 所示。 信号通过隔直电容 Co,分 2 路分别加到高、低音音调控制网络,低音的输出端通过 Ro( 10KΩ)电阻同高音输出端接在一起, Ro起隔离作用。 . 功率放大级 功率放大器的主要作用是向负载提供功率。 要求输出功率尽可能大,转换效率尽可能高,非线性失真尽可能小。 如图 6 所示,功放电路(含 A2放大器)的增益取决于比值( R13+R14)/R14。 由于采用了很深的直 流负反馈,解决了中点稳定问题。 Ro vo 接音量控制电路 vi F 10kΩ 100kΩ 1kΩ F 0μ F 0. 33μ F 0μ F 10kΩ 1kΩ 100kΩ F 0μ F 0. 15μ F 0μ F 图 4 高低音音调控制网络 19 四 .电路设计提示(思路) 前置放大器 前置放大器应选择一。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汇总
相关推荐
政治学科唯一的 1 名“功勋作者”。 我是 深圳市 高三讲师团成员,对本校 5 名青年教师进行过指导培养,先后 主讲了两门深圳市中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参与了全国中小学继续教育网络课程《中国国情知识》的建设工作 ,多次应邀在省内外主讲中小学继续教育课程和作学术报告。 我曾应邀 参与了全国《思想政治 1:经济生活》教材的修订工作 ,是教育部人事司、新华音像社等单位联合摄制和出版的 VCD 片
高等学校的教师的聘任,应当遵循双方平等自愿的原则,由高等学校校长与受聘教师签订聘任合同。 第四十九条 高等学校的管理人员,实行教育职员制度。 高等学校的教学辅助人员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 第五十条 国家保护高等学校教师及其他教育工作者的合法益,采取措施改善高等学校教师及其他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 第五十一条 高等学校应当为教师参加培训
网的地区进行测量时,可沿用原高程系统。 当小测区联有困难时,亦可采用假定高程系统。 ( 2)高程测量的方法有水准测量法、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法。 常用水准测量法。 ( 3)高程控制测量等级划分:依次为二、三、四、五等。 各等级视需要,均可作为测区的首级高程控制。 高程控制 点布设方法 ( 1)水准测量法的主要技术要求: 各等级的水准点,应埋设水准标石。 水准点应选在土质坚硬
所示。 模电课程设计 —— 直流稳压电源 第 12 页 共 28 页 工作原理与半波整流电路相同,不同点是: v2 正、负半周内, V V2轮流导通,对电容 C 充电两次,缩短了电容 C 向负载的放电时间,从而使输出电压更加平滑。 输出电压的估算公式为 图 6 滤波电路 VL 应用:小功率电源。 : 稳压电路的主要作用是维持输出直流电压的基本稳定。
4615+V+VOU TOS1OS2V7R7100kV212 Vd cR916KU13274615+V+VOU TOS1OS2R610KD5C30. 03 3uR 115. 1kV4U23274615+V+VOU TOS1OS2100KR 14 31200R325R 1310 0M EG0V112Vdc0R5100kVV40D4V4C110uR 105. 1K RC桥式正弦波振荡器 迟滞 比较器
源 I1 则向外接电容 C充电,使电容两端电压 vC 随时间线性上升,当 vC上升到 vC=2VR/3 时,比较器 C1 输出发生跳变,使触发器输出 Q 端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控制开关 S 使电流源 I2 接通。 由于 I2I1 ,因此电容 C 放电, vC随时间线性下降。 当 vC 下降到 vC≤VR/3 时,比较器 C2输出发生跳变,使触发器输出端 Q 又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 I2 再次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