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技术第二版第4章农药应用技术内容摘要:
及种子带菌的病害等。 、浸苗法 把农药配成一定浓度的使用液,将种子浸泡一定时间后再进行播种,或是 将幼苗的根部浸药一定时间后再进行移栽。 即将颗粒剂、毒土或其他农药制剂撒施于地面、水面的一种施药方法。 将一定浓度的药液均匀泼浇到作物上,药液多沉落在作物下部,这是南方防治水稻害虫的一种施药方法。 将一定浓度的药液灌入植物根区的一种施药方法。 此法主要用于防治作物根部病虫害。 指将药物均匀施于地表 ,然后耕耙 ,使药剂分散在土壤耕作层中。 此法主要用于防治地下害虫、土传病害及杂草。 另外还有 土壤穴施、沟施 、 涂抹法 、 毒饵 、 熏蒸法 、 注射法 等。 二 、 农药的稀释和计算 我国农药制剂名称中第一部分为有效成分的含量,第二部分为农药品种名称,第三部分为剂型名称。 常用的农药浓度表示方法有:百分数及浓度表示方法(又分为质量分数、体积分数和质量浓度)、倍数法、单位面积药量。 质量分数(体积分数)与倍数法之间的换算公式为: 农药制剂浓度 稀释后的有效成分含量 = —————————— 100% 稀释倍数 (1)百分数及浓度按有效成份计算 ,通用公式为 : 制剂浓度 制剂药量 =稀释后药液的浓度 稀释后的总药液量 (2)倍数稀释计算法 稀释倍数在 100 倍以下时 : 稀释剂用量 =农药制剂量 (稀释倍数 - 1 ) 稀释倍数在 100 倍以上时 : 稀释剂用量 =农 药制剂量 稀释倍数 ◆ 教学目标: 1. 熟练掌握:农药、农药助剂、农药剂型的概念; 2. 掌握:农药的施用方法; 3. 了解: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的主要类别; 4. 学会:农药剂型、农药质量的简易鉴别,农药的稀释方法。 ◆ 教学重点 和难点 : 掌握常用农 药的性能、防治对象和施 用方法。 难点是农药的稀释方法。 ◆ 教法建议: 本次课运用举例和对比的方法进行课堂讲授,并通过多媒体课件 、农药展示等方法 系统讲授以上内容。 ◆ 复习思考题: 1. 杀虫剂按毒理作用可分为哪几类。 2. 什么是农药的助剂。 常用农药的助剂有哪些。 3. 简述乳油的主要特性。 4. 什么是喷粉法。 有何优缺点。 5. 什么是喷雾法。 按照每 667m2 喷施药液量的多少,可将其分为哪些类型。 ◆ 教学进程: 教 学 进 程 表 内 容 回顾、提问 讲 授 小结、 布置思考题 用时(分钟) 5 75 10 ◆ 复习思考题 答案 : 1.答:( 1)神经毒剂 ;。植物保护技术第二版第4章农药应用技术
相关推荐
/Intra网络进行信息交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为促进教学、方便管理和进一步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校园网络建设成为现代教育 机构的必然选择。 其设计方案应注意以下原则: ( 1)实用性,校园网设计应能满足学校目前对网络应用的要求,充分实现学校内部管理、教学和科研的网络化、信息化的要求,使网络的整体性能尽快得到充分的发挥,并且便于掌握。 满足管理职能的需求
孢子堆,表皮破裂后,散出铁锈色粉状物质(故称锈病)。 后期病部形成黑色疱状小突起,是病菌的冬孢子堆。 三种锈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孢子堆的分布、大小、形状、颜色和排列方式上,可以简单形象地概括为: “ 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是个大 红斑 ”。 (二)发生规律 1. 小麦条锈病 是 一种低温病害,在我省不能越夏,秋季随气流传播,侵染我省已经出土的秋苗,播种越早,发病越重。
症状;在讲授主要虫害时可用观察 法、对比法。 例如在讲三种菜蚜的形态特征时,教师可让学生先通过图片观察对比它们的不同,然后总结出它们生活习性的区别及防治方法。 ◆ 复习思考题: 1. 菜粉蝶的为害有何特点 ?应如何防治 ? 2. 如何从症状上识别白菜软腐病 ?应采取哪些措施防 治 ? 3. 猿叶虫的危害症状有哪些。 4. 十字花科作物霜霉病 的发病规律是什么。 如 何用药防治 ? ◆ 教学进程:
者有机可乘;管理员无法了解网络的漏洞和可能发生的攻击。 传统的被动式抵御方式只能等待入侵者的攻击,而缺乏主动防范的功能:对于已经或正在发生的攻击缺乏有效的追查手段;对从网络进入的病毒等无法控制等,除此以外大多用户安全意识都很淡薄,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注意和解决的安全问题。 本文以“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为原则,从计算机网络面临的各种安全威胁,系统地介绍网络安全技术。 并针对校园网络的安全问题进行研究
色晕圈 ,属高抗型病斑 ; 二是病斑呈椭圆形或长方 ,黄褐色 ,具有明显紫褐色或深褐色边缘 ; 三是病斑为椭圆形或纺锤形 ,不受叶脉限制 ,灰色或黄褐色 ,一般无明显的深色边缘 ,病斑上有时出现轮纹。 后两种病斑 ,遇高温潮湿条件 ,其周围出现深绿色浸润区 ,并可迅速萎蔫枯死 ,称萎蔫型病斑 ; 有的病斑虽不产生深褐色浸润区 ,不表现萎蔫症状 ,但可联合成片 ,变黄枯 ,称为坏死型病斑。
态,及时发现系统漏洞,阻断黑客攻击行为。 加强对网络、公开服务器访问行为的日志审核工作,及时发现可以访问行为。 强化数据容灾和备份,实现系统崩溃后数据快速回复。 强化网络安全管理,提高网络管理 人员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技术。 成都学院学士学位论文(设计) 6 网络 安全 防范体系 设计原则 根据防范安全攻击的安全需求、需要达到的安全目标、对应安全机制所需的安全服务等因素,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