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授课讲义(企业培训-生产管理)内容摘要:

上海交通大学《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授课讲义(企业培训-生产管理) 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 国际标准奚教授机械工程学院 工业工程系 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 国际标准 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 国际标准的产生对重复性事物或概念所作做的同意 规定。 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过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部门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 标准标准化 在经济、科学、技术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或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 “标准”是“标准化”活动的成果制订标准的对象是具有重复性特征的事物 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 国际标准的产生1、各企业都把提供高质量的产品作为企业经营的主要内容和市场竞争的有力手段;2、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质量体系,以补充技术规范对产品或服务的要求;国际标准化组织 (适应国际间贸易发展的需要,于 1987年 3月发布了 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 标准。 这套标准于 1994年修改后,形成了 94族 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 标准。 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 国际标准在我国国家技术监督局于 1992年 10月决定 等同采用并颁布 1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 我国于 1988年 12月宣布 等效采用 布了 103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 我国于 1995年 6月宣布 等同采用 1994 族标准,即 19000:1994 994。 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 国际标准在我国等同采用国际标准通常用 符号 “ ” 表示,是指国家标准在采用国际标准时,在技术内容和编写方法上和国际标准完全相同。 等同采用等效采用国际标准通常用 符号 “ =”表示是指国家标准在采用国际标准时,在技术内容上完全相同,但在编写方法上和国际标准不完全相同。 等效采用不等效采用国际标准通常用 符号“ ” 表示,是指技术内容和国际标准不相同。 不等效采用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出现的历史背景科学技术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 质量保证活动的成功经验为 质量管理的发展为 早期的商品社会中,产品结构简单,顾客能够凭借自己的知识、经验或感官来判断产品质量,生产者或销售者对顾客不承担产品责任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产品也日趋多样化,结构也日趋复杂,这时顾客很难凭借自己的能力和经验来判断产品的优劣。 生产者为了推销生产的产品,消除顾客的心理负担,提供对商品的 “ 三包 ” 等担保形式,这样就形成了质量保证的最初雏型 ;“货物出门,概不退换 ”“产品责任 ” , 新产品不断出现,特别是高安全性、高可靠性、高价值的产品。 这些产品在质量上的缺陷不仅给生产企业本身带来巨大的损失,而且也给顾客造成巨大的损失。 因此,社会和顾客都要求生产企业能建立一套质量体系,对产品形成的每一个环节的技术、管理和人员等方面的因素进行控制,长期稳定地生产满足用户需要的产品。 例 :美国产品安全全国委员会 1970年的统计报告,每年因使用具有缺陷的产品而使身体受到伤害的约有 2000万人,其中致残的约有 11万人,致死的约 3万人。 生产方也认为有必要建立质量体系,对影响产品质量的诸多因素加以严格控制,做到预防为主,避免质量问题发生,避免今后赔偿更多的钱,而且在被 “ 追究质量责任 ” 时能提出足够的证据为自己辩护。 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出现的历史背景60年代美国的菲根堡姆 (出了较系统的 “ 全面质量管理 ” 的概念 ,这一新的质量管理理论很快就被各国所接受。 ( 对产品全过程的管理、质量和成本的联系, “ 预防为主 ” 的指导思想 )各国全面质量管理的实践 ,丰富和发展了质量管理学理论 ,又为 量管理的发展为 1959年美国国防部向下属的军工企业提出第一个质量保证标准 质量大纲要求 ;适用于航天、导弹、坦克、雷达、军舰等复杂产品。 美国国家标准学会于 1971年制订、发布了国家标准 核电站质量保证大纲要求 ; 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于 1971年发布 锅炉与压力容器质量保证标准。 军品民品美国不同时期锅炉工作压力与爆炸频次图1880 1890 1900 1910 1920 1930 1940 1950 1960 1970 1980 年度0100200300400352821147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出现的历史背景英国 1979年发布了一套质量保证标准: 质量体系 - 设计、制造和安装规范 质量体系 质量体系 1981年发布了以上这套标准的“使用指南 "标准。 这三部分即为 的原型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出现的历史背景加拿大加拿大也于 1979年制订 ,并于 1985年修订了一套质量保证标准 : 质量大纲标准的选用指南 (这套标准还有 4个类型实际共 5个标准 )。 法国法国于 1980年与 1986年先后发布了法国国家标准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指南 和 质量手册的编制指南 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的建立和发展法国 1980年量管理体系标准量管理和质量保证国际标准量管理和质量保证国际标准8402量 C 176 国际标准化组织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国际标准技术委员会 979年 加拿大 1979年量大纲要求验系统要求1980年1928年 1947年1979年1987年1994年2000年美国 1959年 0年代末,随着世界贸易量的增大,质量管理国际化已成为世界性的迫切需要。 许多国家和地区性组织发布了一系列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作为贸易往来供需双方评价的依据和遵守的规范。 关于产品责任适用法律公约 关于造成人身伤害与死亡的产品责任欧洲公约 国际标准化组织于 1979年成立了“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 (即,开始着手制订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方面的标准。 贸易国际化加速了 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又是质量管理科学成果的标志。 它既是国际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又为企业加强质量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提供指导,是科学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小结有关的国际标准化组织1、国际标准化组织 ,成立于 1947年 际电工委员会,906年成立, 1947年加入 际标准化组织在 1971年正式设立了认证委员会 ,1985年起改称为合格评定委员会。 它是 其基本任务是 :研究法规、程序和方法 ,以确保国家和地区性认证体系和认证标志的相互认可 ;研究各国和地区性认证体系 ,以便于将来建立 审查 除了要按产品国际标准来评定产品质量是否合乎标准外,还要对制造商的质量保证能力加以适当的评价。 979年在原来认证委员会第二工作组 “ 质量保证 ” 的基础上 ,单独建立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 (即 专门研究国际质量保证领域内的标准化问题和负责制订质量体系的国际标准。 当时的正式成员 (即 20个 ,观察成员 (即 0成员 )有 14个 ,秘书国为加拿大。 到 1991年底已发展到 2个 ,0成员 21个。 我国于 1981年参加 术委员会 ,为 0成员。 980年 5月在加拿大渥太华举行。 会议决定 个工作组 :法国为秘书国 ;美国为秘书国 ;英国为秘书国。 C 176组织结构图拿大)念及术语委员会(法国)量体系分委员会(英国)程性的质量管理(美国)(美国)目管理(英国)量改进(美国)国)(英国)国)量计划书(加拿大)术状态管理(美国)持技术分委员会(荷兰)量和试验设备(英国)量手册(美国)量的经济性(英国)注:括号内国家为秘书国983年 7月提出质量术语标准的建议草案 986年 6月正式发布 质量 1983年 11月提出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的建议草案0041987年 3月正式发布 004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987 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 - 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