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课程设计--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内容摘要:
现以 ⑦ 轴框架单元为例,将计算结果列于表 和表 以及图 、 图 、 图 中。 由于地震时反复双向作用,两类梁、各柱的弯矩、轴力及剪力的符号也相应地反复变化。 表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中框架柱剪力和柱端弯矩标准值 柱 j 层 i m/hi kN/Vi )m/kN( /Di )m/kN( /Dij iijDD /kNVki K y mkN/Mbij mkN/Mtij Z1 3 752300 14910 2 752300 14910 1 726500 16040 Z2 3 752300 23790 2 752300 23790 1 726500 20880 表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中框架粱端弯矩、剪力及柱轴力标准值 8 楼层 i 进深梁 走道梁 柱 Z1 柱 Z2 m/l mkN/MlEk mkN/MrEk kN/VEk m/l mkN/MlEk mkN/MrEk kN/VEk kN/NEk kN/NEk 3 2 1 图 水平地震作用下 ⑦框架 弯矩 9 图 水平地震作用下 ⑦框架轴力 图 水平地震作用下 ⑦框架 剪力 、框架重力荷载作用效应计算 当考虑重力荷载作用将与地震作用进行组合时,计算单元框架上的竖向荷载应该按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 永久荷载取全部,按等效均布荷载计算的楼面活荷载,可变荷载取 50%。 该结构基本对称,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框架侧移可以忽略,采用弯矩二次分配法计算框架的内力。 需要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而进行梁端负弯矩调幅,对于现浇框架,调幅系数范围为 ~,本设计取 ,弯矩调幅应在内力组合前进行。 下面计算⑦轴框架单元,将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的内力计算结果列于下表中。 表中弯矩以顺时针为正,其中 、 分别为梁左端及右端的弯矩; 、 分别为柱上端和下端的弯矩。 表中弯矩已经折算到节点边缘处,折算公 式如下: ; 式中 M :节点柱边缘处弯矩值; Mc:轴线处弯矩值 V0:按简支梁计算的支座剪力值(取绝对值)。 b : 节点处柱的截面宽度。 ⑦号轴线上一榀框架在恒、活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图如下: 10 框架恒荷载分布图 框架活荷载分布图 表 恒荷载作用下 ⑦ 轴框架弯矩二次分配( kN m) 11 图 恒荷载作用下 ⑦ 轴框架弯矩( kN m) 图 恒荷载作用下 ⑦ 轴框架剪力( kN m) 图 恒荷载作用下 ⑦ 轴框架轴力( kN m) 12 表 活荷载作用下 ⑦ 轴框架弯矩二次分配( kN m) 图 活荷载作用下 ⑦ 轴框架弯矩( kN m) 图 活荷载作用下 ⑦ 轴框架剪力( kN m) 13 图 活荷载作用下 ⑦ 轴框架轴力( kN m) 图 重力荷载作用下 ⑦ 轴框架弯矩 ( kN m) 图 重力荷载作用下 ⑦ 轴框架剪力( kN m) 14 图 重力荷载作用下 ⑦ 轴框架轴力( kN m) 表 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的 ⑦ 轴框架梁端弯矩及柱端弯矩,轴力 表中弯矩以顺时针为正, 弯矩值已经折算到节点边缘处,选用公式: 梁端: 柱端: 注: M :节点柱边缘处弯矩值; Mc:轴线处弯矩值; Vo :按简支梁计算的支座剪力值,取绝对值; M 后 :节点梁边缘处弯矩值; M 前 :轴线处弯矩值,折算前组合值; Vo :柱的支座剪力值; hb :节点处梁的截面宽度。 15 内力组合与内力调整 本框架地震烈度为 8 度 (),场地类型 为 I1 类,总楼层高度 H =< 24m,确定抗震等级为 三 级。 以下未特殊说明,均是 以⑦轴框架底层楼面为例的梁与柱的内力组合计算。 框架梁的内力组合及调整 粱左端: 地震作用弯矩顺时针方向时, ,则梁左端正弯矩为 lb = 1 . 3 1 . 2 1 . 3 2 1 8 . 0 0 m = 2 3 3 mE K G EM M M K N K N + ( ) 地震作用弯矩顺时针方向时, ,则梁左端正弯矩为 lb = 1 . 3 1 . 0 1 . 3 2 1 8 . 0 0 m = 2 4 1 . 4 0 mE K G EM M M K N K N + ( ) 地震作用弯矩逆时针方向时,梁左端负弯矩为 lb = 1 .3 1 .2 1 .3 2 1 8 .0 0 1 .2 4 2 .0 0 m = 3 3 3 .8 0 mE K G EM M M KN KN 梁右端: 地震作用弯矩顺时针方向时,梁右端负弯矩为 lb = 1 . 3 1 . 2 1 . 3 1 5 2 . 8 6 1 . 2 m = 2 7 4 . 1 0 mE K G EM M M K N K N ( ) 地震作用弯矩逆时针方向时,梁右端正弯矩为 lb = 1 . 3 1 . 2 1 . 3 1 5 2 . 8 6 m = 1 2 3 . 3 4 mE K G EM M M K N K N + ( ) 地震作用弯 矩逆时针方向时, ,则梁右端正弯矩为 lb = 1 . 3 1 . 0 1 . 3 1 5 2 . 8 6 m = 1 3 5 . 9 1 mE K G EM M M K N K N + ( ) 经比较,梁端组合弯矩设计值的最后取值为:梁左端最大负弯矩为 m,最大正弯矩为 m;梁右端最大负弯矩为 m,最大正弯矩为 m。 ( 2)梁端组合剪力设计值 三 级框架梁端截面组合剪力设计值按式 lrvb b bbbn= l GVV ( M +M ) 计算,剪力增大系数为。 梁端弯矩顺时针作用时的剪力为(取 ) 16 lrv b b bbbn= = 2 1 6 . 8 7 Nl GVV ( M + M ) 梁端弯矩逆时针作用时的剪力为: lrv b b bbbn= = 2 1 0 . 3 5 Nl GVV ( M + M ) 经比较,梁端最大剪力为。 柱的内力组合及调整 以⑦轴框架底层中柱 2Z 为例。 ( 1)柱端组合弯矩设计值。 柱顶弯矩( 是已经折算到节点边缘的弯矩值 ):0 2C bM M V 逆时针方向 tc = 1 . 3 1 . 2 1 . 3 1 3 7 . 8 1 1 . 2 1 3 . 4 9 mE K G EM M M K N ( ) = 顺时针方向 tc = 1 . 3 1 . 2 1 . 3 1 3 7 . 8 1 1 . 2 m = 1 6 2 . 9 7 mE K G EM M M K N K N ( ) 柱底弯矩: 逆时针方向 b c = 1 . 3 1 . 2。抗震课程设计--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相关推荐
建筑施工图的识读 【教学内容】 建筑施工图的内容 建筑平面图 建筑立面图 建筑剖面图 建筑详图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建筑施工图的常见内容条款,掌握识读平面、立面、剖面图的正确顺序,起点流向,首先看哪里,再看哪里,怎么去看,正确记忆构件代号及规格。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施工图的内容,构件代号及相关标准规范 难点:图纸识读的步骤 顺序 【实习、实训】 内容:识读建筑施工图
象。 设计原理 指导方针:提供人体福利安全健康的最佳条件,同时也考虑到技术的经济的最佳效果。 设计方便舒适的折叠式书桌。 图 2— 1 产品设计原理 人性化设计:就是在设计时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考虑的设计 思想子人、产品、环境这 4 个大系统中时产品合适、适宜于人的使用,人与产品所处的环境应对人的健康无害、且有助于发挥最大的效率强调整个系统的完美协调使整体系统处于最佳状态。
建和电气)要求。 12)负责提供全部设备现场验收的验收大纲,经双方确认后作为现场验收的依据。 13)对用户的技术培训与进一步协作。 同时在系统的实施过程中,用户将根据需要负责如下工作: 1) 确认硬件、软件功能及验收测试文件。 2) 确认合适的安装位置,并按照设备安装现场的场地要求配合完成大屏幕系统的安装、投运、调试。 3) 根据深圳赛邦威视科技有限公司的要求提供相关的技术资料和参数。 4)
小组,其中包括实践专家、专业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 主要听取 课程开发小组中的企业 人员 或企业负责人的建议意见, 在企业里选择有代表性的 工作岗位 —— 那种 只有具有一定资格和能力的专门人才 才能 胜任的工作岗位,工作岗位的选择标准与表述 典型工作任务 标准一致。 在实践中对每一工作任务的分析都应该进行三次以上。 如果能够针对一个典型工作任务在尽可能多的行业、地区以及不同规模的企业中进行分析
R6=100K。 电阻 R1\R4 为放大器的偏置电阻,取 R1=R4=100K。 耦合电容 C1\C2取 10uF,C C5取 100uF,以保证扩音机的低频响应。 因调节控制器设计 应调节控制器的功能是根据需要按一 定的规律控制、调节音响放大器的频率响应,达到美化音色母的。 一般音调控制器只对低音和高音信号的增益进行提升或衰减,二中阴线号的增益不变。 音频控制器的电路结构有多种形式
误 !未找到引用源。 冲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孔。 三、托板零件冲压工艺计算 托板零件的排样: 1有废料排样: 冲出的零件质量高,模具寿命长,但是材料利用率低,适合于外形复杂、尺寸精度要求高的冲压 件的生产冲压。 2少废料排样: 材料的利用率较高,冲模的结构简单,但精度不高,质量较差,模具的寿命短。 3无废料排样: 冲件质量和模具寿命都很低,材料利用率却是最高的,一般不可以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