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专业核心课程开发指导手册内容摘要:
小组,其中包括实践专家、专业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 主要听取 课程开发小组中的企业 人员 或企业负责人的建议意见, 在企业里选择有代表性的 工作岗位 —— 那种 只有具有一定资格和能力的专门人才 才能 胜任的工作岗位,工作岗位的选择标准与表述 典型工作任务 标准一致。 在实践中对每一工作任务的分析都应该进行三次以上。 如果能够针对一个典型工作任务在尽可能多的行业、地区以及不同规模的企业中进行分析 并寻求其共同特征 , 就能对每个案例的调查结果进行较好的调整, 避免使个别企业不具备普遍意义的工作任务普遍化。 工作 分析 小组 的任务包括观察、访谈、记录、制作照片或草图、 收集 或组织有关工作资料等 5个方面。 为了使工作分析能获得更有针对性的结果, 参加分析调查工作的小组成员(包括临时请来参加人员)都应深入了解 表 5 所列出的 工作任务分析 的 8 个方面 引导问题。 表 5 职业工作任务分析的引导问题 目录表 分析要点 引导问题 工作 与 经营 过程 在哪些工作过 程中涉及该工作任务。 生产哪些产品或提供哪些服务。 怎样获得原料(前期产品)。 如何接受任务。 如何交付完成的任务。 产品如何得到再加工。 客户 /顾客是谁。 工作岗位 被分析的工作岗位在哪里。 照明条件如何。 环境条件(如温度、辐射、通风、气雾、烟尘)对员工有何影响。 员工在完成任务时有哪些肢体活动。 工作 对象 工作任务的内容是什么(如技术产品或技术过程、服务、文献整理、控制程序等)。 该工作对象 在工作 过程 中的 作用是什么 (如 : 是操作设备还是维修设备)。 工具 /器材 完成该 工作任务要用到哪些工具和器材(如万用电表、扭矩扳手 、计算机及应用程序等)。 如何使用这些工具。 工作方法 如何完成工作任务(查找故障、质量保证方法、加工、装配)。 劳动组织 如何组织安排工作(如独立工作、团组工作、部门)。 那些级别对工作产生影响。 与其它职业 或部门有哪些合作及如何分界。 对工作的要求 完成任务时必须满足企业的哪些要求。 顾客有哪些要求。 社会有哪些要求。 必须注意哪些法律法规及质量标准。 与其它 工作 任务 的区分点 与其他典型工作任务有什么关系。 与其他已完成的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有何可比之处。 与企业中其他工作岗位的相同任务有何共同或不同之处。 本岗位 是否可能进行职业培训。 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的实施 (参考文献 [2] P26~28) 在征得企业领导和部门主管对将要进行的工作分析活动同意和支持后,工作 分析 小组 对所选工作岗位上的工作人员介绍工作分析的内容和方法, 在 企业 员工的支持配合下开展 观察、访谈、记录、制作照片或草图、收集或组织有关工作资料 (技术图纸、程序文件等)各项工作。 在分析工作过程中 应将问题目录表作为参考资料始终带在身上,以免忽略个别分析要点,要 做好摘要笔记 , 还可通过照 片 和图表巩固分析资料 ; 一个“ 典型工作任务 ”的 分析 一般需要两个小时 ,较为复杂的工作 活动则需要更长时间。 10 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的 记录 (参考文献 [2] P28~32) 实施阶段后紧接着召开分析小组会议,负责记录的小组成员逐个报出分析要点,每位小组成员叙述其分析结论和认识,记录负责人汇总记录。 要考虑和权衡每位成员的个人见解和判断,得出整个小组共同的分析结果。 会议大约 1 小时,详细记录的撰写工作由记录负责人之后完成,用文本方式对分析结果进行全面描述 ,必要时加入少量 而有针对性的照片、插图说明事实 ,要让没有经历分析现场的读者能够明白分析的结果。 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 记录 准备用于专业的核心课程开发。 (二 )实践专家研讨会 实践专家研讨会 的目的 (参考文献 [2] P33~37) 举行 实践专家研讨会 有两个根本目的: 用 典型工作任务 的形式描述职业工作;为教学过程设计确定这些任务的难度等级和教学顺序。 实践专家研讨会 可 参照“工作分析专家委员会”成员条件选配主持人和企业专家。 最好请两位主持人 ,一位懂专业技术,把握讨论内容的框架;一位是课程开发专家,具备主持研讨活动的方法和经验。 两位主持人均 与 典型工作任务 的企业无关,也 都 不是研讨活动的领导人,在 实践专家研讨会 中必须采取中立的立场。 参加研讨会的实践专家的日常工作必须基本上与 被分析职业的工作相符,参与工作任务描述活动的人本身是有能力完成这些工作任务的“实践专家” ( 拥有足够职业经验的技术先进岗位的技术工人或技师、具有岗位工作经历的技术人员等 ) ; 为避免相互影响,不要邀请有上下级关系的员工同时参加。 参加 研讨会 的 实践专家 以 10 人为宜。 实践专家研讨会 的举行 (参考文献 [2] P37~47) 首先 , 主持人 致辞、介绍代表相互认识, 介绍 实践专家研讨会 的背景、目的、基本指导思想及会议代表的挑选依据,介绍研讨会日程安排、 说明研讨会 举行方法和要求 ; 主持人和会议代表依次作自我介绍,主要内容 包括姓名 、 当前工作岗位、所受职业教育情况( 所学 专业 和经历的培训 )和个人 职业历程 简述 ,每人 2~3 分钟,这一过程控制在 30 分钟左右。 随后 会议进入研讨程序。 步骤一: 填写 个人职业历程。 首先主持人准确阐述 个人职业历程 表格填写 要求,并 结合实例向会议代表解释 研讨会 讨论问题涉及的两个基本概念“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发展阶段”,以达成共识。 个人职业历程包括从接受职业教育到成为实践专家的 各职业发展阶段 (归并为 5 个以内)及各阶段所从事过 的任务实例。 实践专家按照要求 在 15~20 分钟内独立完成 表格填写 , 对那些具有挑战意义以及 促使他们能力提 高的工作任务做上记号。 步骤 二 : 陈述职业历程。 每位代表陈述时间不超过 5 分钟, 对所 经历的 具有挑战性和有助于提高能力的 工作任务进行说明,且回答主持人和其他会议成员的问题 ,同时补充所填 职业历程 表格。 对实践专家个人职业 历程 的调查是 实践专家研讨会 获得的第一组资料。 步骤 三 : 工作任务汇总。 先进一步说明典型工作任务的内涵;分 3 个小组进行工作任务汇总,可以自由结组或由主持人随机分组, 若有职业专门化差别时也可由主持人按专门化方向分组 ; 主持人举例说明完成汇总工作任务的步骤 ; 小组工作 分三个 步骤 进行: a)集中所有成员都从事过的工 作任务; b)确定只有部分成员从事过,但对职业有普遍意义的工作任务; c)所有成员都未从事过,但对职业有代表性的或不久的将来会有需要的工作任务。 每个小组 汇总的工作任务数量限制在 10~20 11 个之间,将工作任务标题和表述填写在工作任务表上,复印给所有会议代表,将工作任务标题和分组编号分别写在卡片上,汇报时张贴介绍用;工作时间控制在 60 分钟。 步骤 四 : 工作任务的汇报与 典型工作任务 归类。 会议成员拿到复印好的各小组的详细工作任务描述;小组汇报时,把小组写好的工作任务标题卡片贴在张贴板上;各小组 轮流介绍本组汇总的一个工作任务 ,其他组 将类似的工作任务 归类在一起,全体共同讨论,做出合并同类工作任务的决定,记录不同意见的观点和理由。 按照这样的程序, 直到所有工作任务都被全体代表审查过;然后再次严格审查一遍,纠正错误;为归并的工作任务讨论拟定统一的标题, 连续编号。 最后,形成统一的典型工作任务表。 这一步骤的时间 控制要保证能够较好地完成工作任务的汇报与归类。 步骤 五 : 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 工作任务分析以小组为单位,用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2] P44 表31) 的形式进行。 调查问卷共有 8 项问题,问卷内容描述了工作任务难度特征 ;各小组 分别 针对典型工 作任务给出 本组分析 答案 ;这一步的工作时间为 45 分。 步骤 六 : 典型工作任务按难易程度归类。 按照 步骤四对工作任务归类的程序和方法, 各小组轮流介绍本组典型工作任务难易程度归类,共同讨论,把典型工作任务分成 2~4 个难度级别, 就 是从初学者到专家的 难度级别。 全部归类结果应 由全体会议代表 最后再作一次评判。 在研讨会成果的基础上,形成典型工作任务的详细描述方案。 实践专家研讨会 的 有关 组织 规定和 工作 方法参见 学校 《 实践专家研讨会 工作指南》。 (三 )确定学习内容的难度范围 (参考文献 [2] P48~60) 职业学习(即人的职业成长 )不再是从不知道到知道的过程,而是“从初学者到专家”的发展过程。 图 2 示意了 “从初学者到专家”的 5 阶段职业能力 发展 模式。 能力发展阶段 专业知识类型与学习内容 图 2 从初学者到专家的五阶段职业成长模式 人的职业 能力发展经历 初学者、 进步的 初学者、有能力者、熟练者、专家 等 5 个 阶段 以及对应的 4 个 逐次提高的学习难度范围 :定向 和 概括性知识、关联性知识、 细节 与功能性知识、 基于经验专家 熟练者 有能力者 进步的初学者 初学者 定向和概况知识:通过在不明确的工作情境中应用复杂规律所获得的职业经验性知识。 关联性知识:通过工作经验以及对在职业任务情境下的很多 事实、模型和规律的关注和分析所获得的知识。 细节与功能性知识:面对无固定答案的、比较复杂的问题情境而获得的与之相应的专业系统化知识。 基于经验的专业系统化深入知识:通过非明显结构化任务获得的知识,这些任务要求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并掌握深入的专业理论知识。 12 的专业系统化深入知识。 按照这 一思路 确定典型工作任务之间的逻辑顺序 , 将 实践专家研讨会 确定的典型工作任务按照难度级别归入 4 个不同的难度范围里。 这样确定学习内容顺序的 归类原则是:确定哪些是职业初学者就能完成的典型工作任务。 完成哪些任务需要日益增长的职业工作经验。 学习难度范围 1:教学与职业定向的工作任务紧密联系。 学习难度范围 2:教学与第二个任务范围里的系统的工作任务紧密联系,从整体上促进对职业关联性的理解。 学习难度范围 3:教学目标是掌握与问题导向的专门化工作任务相对应的细节与功能性知识,完成非规律性的任务。 学习难度范围 4:教学目标是 开发学生 完成不可预见的 工作任务 的职业能力,完成这一任务要求理解 专业系统化深入知识层面的各种关系。 职业教育的一些培养目标如团队能力、设计能力和交流能力以及质量标准和成本意识的保持等并不能直接作为教学或培训的内容,应通过合适的学习和工作任务来培养相应的能力和态度。 ( 四 )完整学习领域课程的设计 (参考文献 [2] 第五章 P61~9 参考文献 [1]P163~ P188) 完整学习领域课程的设计工作由 资深专业教师 、 企业兼职教师 、课程专家 组成的单元课程开发组( 课程开发机构 4) 以团队工作的方式完成,其任务包括在 实践专家研讨会 的工作 成果基础上 ,将学习领域在教学论和方法论层面进行校本处理,在课程 学习目标、工作与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安排等层面进行具体化处理。 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对学生的个性要求、学校的教学条件以及属地的区域特征,都予以考虑。 学习领域的名称和学习内容可以从 实践专家研讨会 的结果中得 到 , 按照前面介绍的方法, 将这些学习领域 分别 归入到某一个学习难度范围内, 从而 对学习领域的顺序进行排列。 学习领域的设计分为 6 个 步骤。 学习领域的结构 : 表 4 所示学习领域的结构中,学习领域(典型工作任务)的名称是“教学分析专家委员会”编制专业课程计划时确定 的,在单元课程开发过程中认为需要修改的,须经过规定程序修订;学习领域的其他其内容由单元课程开发机构 () 确定。 描述学习目标和确定学习内容是一个反复思考和渐进式的过程,需要系统化的工作方式。 一个设计得好的学习领域应当在典型职业工作任务、学习目标、工作与学习内容三者之间取得统一和平衡。 最后,按照 职业成长 规律确定学习领域所处的 学习难度范围,对各学习领域进行顺序排列。 学习领域课程的名称 : 学习领域的名称(序号及主体)与典型工作任务的简化名称一致, 按照“工作对象 +动作 +补充或扩展(必要时)”句法命名。 名称要让人们了 解工作关系的内涵。 描述职业行动领域 :对 职业行动领域 的 描述 和对典型工作任务的解释是一致的。 必须回答两个问题:通过 典型工作任务完成了什么工作(工作对象)。 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过程是怎样的(涉及专业工作的工具、方法以及劳动组织)。 学习目标描述 : 要符合两个核。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专业核心课程开发指导手册
相关推荐
现以 ⑦ 轴框架单元为例,将计算结果列于表 和表 以及图 、 图 、 图 中。 由于地震时反复双向作用,两类梁、各柱的弯矩、轴力及剪力的符号也相应地反复变化。 表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中框架柱剪力和柱端弯矩标准值 柱 j 层 i m/hi kN/Vi )m/kN( /Di )m/kN( /Dij iijDD /kNVki K y mkN/Mbij mkN/Mtij Z1 3 752300
建筑施工图的识读 【教学内容】 建筑施工图的内容 建筑平面图 建筑立面图 建筑剖面图 建筑详图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建筑施工图的常见内容条款,掌握识读平面、立面、剖面图的正确顺序,起点流向,首先看哪里,再看哪里,怎么去看,正确记忆构件代号及规格。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施工图的内容,构件代号及相关标准规范 难点:图纸识读的步骤 顺序 【实习、实训】 内容:识读建筑施工图
象。 设计原理 指导方针:提供人体福利安全健康的最佳条件,同时也考虑到技术的经济的最佳效果。 设计方便舒适的折叠式书桌。 图 2— 1 产品设计原理 人性化设计:就是在设计时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考虑的设计 思想子人、产品、环境这 4 个大系统中时产品合适、适宜于人的使用,人与产品所处的环境应对人的健康无害、且有助于发挥最大的效率强调整个系统的完美协调使整体系统处于最佳状态。
R6=100K。 电阻 R1\R4 为放大器的偏置电阻,取 R1=R4=100K。 耦合电容 C1\C2取 10uF,C C5取 100uF,以保证扩音机的低频响应。 因调节控制器设计 应调节控制器的功能是根据需要按一 定的规律控制、调节音响放大器的频率响应,达到美化音色母的。 一般音调控制器只对低音和高音信号的增益进行提升或衰减,二中阴线号的增益不变。 音频控制器的电路结构有多种形式
误 !未找到引用源。 冲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孔。 三、托板零件冲压工艺计算 托板零件的排样: 1有废料排样: 冲出的零件质量高,模具寿命长,但是材料利用率低,适合于外形复杂、尺寸精度要求高的冲压 件的生产冲压。 2少废料排样: 材料的利用率较高,冲模的结构简单,但精度不高,质量较差,模具的寿命短。 3无废料排样: 冲件质量和模具寿命都很低,材料利用率却是最高的,一般不可以追求。
250 700、 300 700、 300 750、 400 650、 400 700、 400 750 等 抗震 设 防等 级 设 防烈度: 7 度 结构结构安全 二级 结 构抗震等 级 框架 为 二 级 混凝 土强 度等 级 基础 底板: C40( 防水等级 S8) 地下室 外墙: C40( 防水等 级 S8) 柱(剪力 墙 ): C40 柱 一层、二层 梁、 楼 板、楼梯 C40 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