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常用施工工法汇总内容摘要:

之间,再铺上二层塑料薄膜,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不损坏塑料薄膜。 ,在浇砼前脚手架上安装碘钨灯备用,如果砼内部温度高,同时开启加温,减少内外温度。 :测温从砼浇筑后 24h开始,升温阶段每 4h测一次,降温阶段每 4h测一次, 7天后,每 8h测一次,直至温度变化稳定。 ,绘制表格,出现异常及时 报告,采取降温或升温养护措施。 ,无异常,备用碘钨灯未使用。 机具及设备 序号 机 械 名 称 单 位 数 量 产 地 1 塔式起重机 台 1 徐州 2 砼 泵 车 辆 3 国产 3 砼搅拌运输车 辆 10 日本 4 砼 拌 和 楼 座 2 国产 5 砼振捣机械 套 30 国产 6 碘 钨 灯 套 80 国产 7 铁 滚 筒 碾 个 2 国产 17 8 水 平 仪 台 1 国产 9 应 急 灯 台 5 国产 10 油 布 M2 400 国产 11 坍落度筒 套 1 国产 12 标准抗压试模 组 20 国产 13 管道及布料管 套 1 国产 14 温度测试仪 套 4 北京 15 其他工具配套齐全 2 国产 16 超声波探测仪 套 1 国产 17 水准仪 套 1 国产 18 经纬仪 套 1 国产 劳动组织 1人 现场协调 1人 人员:(每班) 组长(项目副经理) 1人 副组长(项目工程师) 1人 安全员(专职安全员) 1人 塔吊指挥(专职指挥) 2人 试块坍落度(技术员) 1人 监督(兼联络)(工人) 1人 领 班(瓦工工长) 1人 钢筋工长 1人 木工工长 1人 安装工长 1人 记录(施工助理) 1人 电工(专职) 1人 :(每班) 木工 86人 钢筋工 40人 焊工安装工 25人 砼工 18人 车辆指挥 1人 安全技术措施 18 ,进行全封闭管理。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严禁施工人员在地下室一至二层的钢管支撑范围内逗留。 ,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组织施工人员疏散。 ,督促实施上述措施,发现问题,严 肃处理。 质量要求 本工法必须遵照招待的规范、操作规程、技术规范有: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049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技术操作规程》( DB32/2961999);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GBJ30188);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 GB456292);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GBJ11988); 《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0595); 《钢结构工程质量检测评定 标准》( GB5022195); 《建筑钢结构焊接规程》( JGJ8191)。 19 大口径弧形管冷弯制作工法 ( JSGF032020) 适用范围 DN80≤ D≤DN350,壁间 ~ 18mm,曲率半径≥ 25D的各类低碳钢的制作施工。 作的型钢的弯制施工。 原理 ,在具有足够强度和刚度的龙门 架上装设油压千斤顶,利用千斤顶产生的水平推力,推动模块顶管,达到顶弯管子的目的。 两个挡模块的间距可以调整,调整范围为 1000~3000mm。 、图二。 主要机具 序号 名 称 规格型号 数量 备 注 1 液(油)压千斤顶 QF?00T?0B 1 外购,根据所需推力大小选用 2 顶弯装置构架 1 各型 Q235材料组合,自制 3 水平滚动架 2 自制 4 芯棒、芯板、护圈、模块 若干 自制 5 起重芯棒门形架 1 自制 施工准备。 ,无裂纹和过腐蚀现象。 施工前应认真仔细地做好口头和书面技术交底及主要技术准备工作,其中关键要点是: 、弯曲部位与焊缝之间的关系,对接焊口应在距顶弯点大于等于管径的位置,焊接管的焊缝应避开受控(压)区。 、压槽扣板连接及时接 ,需要顶弯的管道在顶弯之前应将丝口、压槽及焊接坡口加工好,比口应用丝口帽加以保护。 、短样板。 短样 20 板在试顶弯时用,长样板在检验时用。 长样板长度与来料长度相对应,可用小角钢做成桁架式,保证其刚度。 施工工艺 工艺流程见图三。 01统筹排料 → 02编号 → 03弹管道中心线 → 04调整档模块间距 → 05划顶弯点 → 06试顶弯确定顶出量 → 07锁定可调限位螺杆 → 08继续顶 其它各点 → 09全长样板检验或弦长弦高弦检验 → 10折皱度检验 → 11平面度检验 → 12椭圆度检验 : 根据来料长度,进行统筹排料,保证同批量为同一分段长度,这样可以减少成试顶弯(新的顶出量的确定)次数。 编写所顶弧形管段的安装区域号码、管材长度和半径尺寸。 在两管端通过挂线锤确定中心点,再用墨斗弹出中心线。 顶弯时中心线与两只挡模板上的中心重合后,再顶弯,这是避免管道产生扭曲,保证平 面度的重要措施。 挡模块间距加大是减轻顶出力的有效措施,间距按以下给定: DN150及以下管径间距为 1000mm, DN200管径间距 1500mm, DN250DN300管径间距为 2020mm, DN300DN350管径间距值为 2500mm3000mm。 : 两顶弯点的长度称分段长度,对同一顶出量而言分段长度的大小对曲率半径值的影响很大,且分段长度过大会影响观感质量,分段长度过小会影响工作效率。 分段长度应根据管道曲率半径大小确 定。 分段长度随曲率半径的增大而增大,一般取 8001200mm。 管道中段应等分,两管 21 端部的长度等于或接近中部分段长度的一半。 试顶弯的主要目的的是确定弯管最佳顶出量,顶出量是回弹量与计算弦高值之各,经几个回合的的微量递增试顶确定之。 可调限位螺杆采用 M16的螺杆,其螺距为 ,每旋转螺杆一个六角面( 60埃┢涞鹘诹课 ?.25mm,测量精度高于尺量。 试顶结束,准备进行连续工作前,锁定限位螺杆。 : 按试 顶结果对管道上其它各点进行顶弯。 全长样板检验是确保曲率半径符合设计要求的重要措施之一,如发现成型与样板不吻合,采取加大顶出量或反顶,直至符合要求。 全长样板检验属工序合检验,其返工率较高。 对精度较高的圆弧,采用计算弦高值对照表,逐点检验,它属于工序中检验,其精度较高,避免过顶现象,减少返工率。 有效保证曲率半径。 利用长度等于顶模块宽度的平尺,在顶点处用塞尺进行折皱度检验。 将所弯弧形管放在平台用塞尺进行平面检验。 用间距等于 、短直径处用尺或塞尺进行椭圆度检验。 质量控制及质量标准 ,弯管的质量满足《工业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3597)及《建筑采暖卫生与煤气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GBJ30288)相关要求。 : 当管径≤ DN100时国际为 4mm,企标为≤ ; 当管径为 DN250≤ D≤ DN250时国标为 5mm,企标为≤ ; 当管径为 DN250≤ D DN350时国标为 7mm,企标为≤。 ≥管长,样板与弯管中部间隙以 4mm为合格,优于国际。 : 22 当管径≤ DN100时国标椭圆度允许偏差值 10%,企标为 6%; 当管径 DN125≤ D≤ DN350时国标椭圆度允许偏差值 8%,企标为 5%。 : 平面度参照 GB50235中 “Ⅱ形弯管 ”质量要求,企标弧形管平面度允许偏差,不应超过相应的Ⅱ形管质量要求的 80‰,且不超过 8mm。 TQC知识教育。 《弧形管顶弯制作工艺标准》进行作业。 “弧形管冷弯制作质量保证系统图 ”(见图四),按照作业。 “弧形管冷弯制作质量保证系统图 ”(见图四),按图示要求逐项实施质量控制。 ,根据管径大小适时调整挡模块间距,管径增大时,应相应加大模块间的距离,减小作用力;加大模块的宽度,增加模块与顶管的接触面积,减小压强。 对技术 要求较高的弯管,必要时采用芯板,以减少折皱度及椭圆度。 ,确定统一的分段长度,管端长度等于中间长度一半为最佳;管端长度小于 1/2挡模块间距时,通过芯棒来过渡,其优点在不切割管道的前提下确保焊口在直线上,且有效地克服了管端直段必须切割之弊病,材料综合节约率达 10%,并提高了弯管观感质量。 芯棒结构见图五。 插入段设有变么段,以适用同管径,不同壁厚的管材。 具体做法是:在试顶弯某一批曲率半径的管道时,应及时做好顶出量的记录,在限位可调螺杆 的配合下,顶出量经几个回合试验逐步增加,待弯消除回弹后测量,直至弧形与短样相吻合或在两分段长度间测量弦高值并符合要求。 开关拨向退档。 管道全长顶弯结束后,通过管道全长样板检验,或对照弦高值表进行弦长、弦高值的交叉及全长检验。 ,模块设计还应兼顾模块的再换方便。 ,即班组自检、施工员复检、质量员或监理抽检。 ,防止弧形管变形和管口损坏。 劳动组织 制作工程负责人兼技术主管: 1人; 23 班长兼现场指挥: 1人; 千斤顶操作工: 1人; 运管、顶管操作工: 2人。 安全技术措施 ,要熟知本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 ,电动机必须按规定作保护接零或接地,并设专用开关柜。 ,应根据现场实际采取安全防护措施,防止手脚被压伤。 24 大跨度门式刚架结构吊装工法 ( JSGF142020) 适用范围 本工法适用于装配式双铰钢筋砼门式刚架结构的吊装,如跨度不同可通过调整支架高度、钢丝绳、卡环及起重机械也可参本工法施工。 施工准备 ,学习规范,掌握门式刚架的吊装施工要求。 ,进场前对支架架设位置整平,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及预制现场构件时避开支架位置。 ,即杯底水平、平整度、支架位置、平整度及轴线,预制刚架柱长度、节点构造进行逐项验收,查 验现场预制构件砼强度,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 、质量标准、规范、规定和已制定的方案进行技术和安全交底。 、人字梁制作情况,对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进生分析,组织攻关,制定防范措施。 工艺流程 复查杯底标高水平→弹杯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