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杭铁路工程主跨56米连续箱梁满堂支架现浇梁施工组织设计内容摘要:

工组织设计和各专项作业指导书等技术文件;提出支架、模板设计方案,计算地基承载力。 并现场进行支架搭设放线测量。 进场后根据 工程技术规范、 监理 工程师的 要求设置试验室, 进行 试验工作。 材料 设备的供应与保障 进场后首先确定材料供应的 地点 、 方式 和材料的 存放场地,包括钢筋存放加工场地 、水泥 存放 库 、 砂石料场地。 对准备购入的材料质量指标进行检验。 由技术部门在当月 25 日前提报下月制梁材料需用计划,钢绞线、波纹管、锚具、支座、外加剂等特殊材料须经权威部门检测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 箱梁模板采用木模扳,加工数量为底模、侧模、内芯模及封头模板各 1套。 劳动力组织 根据制梁工作特点,需配备制梁队长、技术人员、测量人员、施工员、试验人员、安全员、质检工程师等管理人员 9 人,配备支架工、木工、电焊工、钢筋工、机械工、电工、预应力工、砼捣固工和普工等 125 人。 地基处理 首先对桥位各跨原地基进行地质勘探核实设计地质情况。 在承台基坑和泥浆池回填前应先抽干基坑内的积水并将稀泥清除,回填土应压实,承载力大于 150Kpa。 场地填筑前应将杂物清理,挖除表层种植土至圆砾土层,并平整好,平整后填筑一层 50cm 厚砂夹碎石(砖砟),采用 18t 重型压路机碾压密实,确保表层承载力达到 150Kpa。 支架搭设场地要作成 1%的横向排水坡, 并做好侧排水沟 ,确保排水畅通。 最后在压实后的底垫层上支架段浇筑 20cm 厚 C20 砼垫层,门洞处浇筑 50cm 厚 C20 砼垫层;即可在上方搭设施工支架和安装临时墩。 针对现浇连续箱梁自重荷载大、桥墩墩身矮的特点,考虑满堂式支架的受力比较均匀,并且碗扣式支架具有现场安装方便,且质量容易保证等特点,我部采用了碗扣式支架作为箱梁施工支架组织该桥箱梁预应力混凝土现浇施工,在临时门洞处采用贝雷梁做为临时墩柱支撑,主纵梁采用单层贝雷梁跨越。 宁杭铁路工程项目部 施工方案 11 满堂支架方案介绍 支架设计说明 箱梁翼缘板、腹板、底板混凝土和模板按均布荷载考虑,箱梁顶板混凝土和内模板荷载实际通过内模支撑点传递到底模纵向向分配梁上,为简化计算,按均布荷载考虑 ,实际施工采取在大荷载位置加立杆和在腹板位置加斜撑进行局部加强的处理措施。 支架体系 整个支架体系由支架基础、临时墩柱基础、可调底座、水平杆、立杆、加固钢管、调节杆及可调托座、纵、横向分配梁、贝雷梁组成。 支架形式 模板采用 厚竹胶板;纵向上分配梁采用 10cm 10cm 方木,翼缘板下布置间距 米,腹板侧面布置间距 米,腹板下间距 米,跨中底板下布置间距 米,0梁段底板下布置间距 米,边跨端隔板段底板下布置间距 米; 底板和腹板下横向上分配梁采用 15cm 15cm 方木,布置间距都为 米,立杆采用φ 48 碗扣式支架,水平连接杆件有 米、 米、 米和 米四种规格,步距为 米,横向间距为 米、 米、 米和 米四种,纵向间距都为 米;横向下分配梁采用采用 15cm 15cm 方木,纵向布置间距为 米;纵向下分配梁采用单层贝雷片,横向连接支撑架采用 米、 米和 三种型号;门洞处都采用两排三层的贝雷片做临时墩柱; 10 米门洞处基础采用条形扩大基础,采用 C20 素混凝土浇注,每个长25米,宽 米,高 米, 8米门洞处基础采用条形扩大基础,采用 C20 素混凝土浇注,每个长 米,宽 米,高 米;支架和门洞处原地面地基应做换填处理,处理后的地面地基承载力≥ 150KPa。 支架结构示意图见跨管线、道路( DK240+)连续梁支架布置立面图、平面图和横截面图。 传力途径如下 支架段传力途径为:模板 纵向上分配梁 横向上分配梁 立杆 混凝土基础 处理后地面基础(σ≥ 150KPa)。 门洞段传力途径为:模板 纵向上分配梁 横向上分配梁 立杆 横向下分配梁 纵向下分配梁 临时墩柱 混凝土基础 处理后地面基础(σ≥ 150KPa)。 宁杭铁路工程项目部 施工方案 12 支架、模板计算与基础验算 箱梁外模、内芯模和底模均采用木结构,支撑架均采用钢结构,加工制作应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要求。 验算资料 详见《主跨 56 米现现浇连续梁支架方案验算》。 支架搭设与模板拼装 支架搭设步骤及要求 (1)、首先测量定位。 (2)、从梁 中往桥墩方向搭设门架底座加垫板。 (3)、第一层支架搭设完毕后及时调节底座,使之处于水平,并及时设置斜杆,加固后上第二层,依次搭至高度。 (4)、支架搭设完毕后安装上可调托架调整水平后在托架安放 15 15cm 方木 ,捆扎牢固。 (5)、根据设计及预压估算沉降量,设置拱度。 (6)、铺底模。 (7)、预压,预压采用砂袋作配重压载。 支架搭设注意事项 ⑴ .加固杆,剪刀撑等加固件的搭设: 、剪刀撑必须与脚手架同步搭设; ,每跨设置六道纵向剪刀撑。 ⑵ .拆除脚手架 前,应清除脚手架上的材料、工具和杂物。 ⑶ .拆除脚手架时,应设置警戒区和警戒标志,并由专职人员负责警戒。 ⑷ .脚手架的拆除应在统一指挥下,按后装先拆、先装后拆的顺序进行。 ⑸ .搭拆脚手架必须由专业架子工担任,持证上岗。 ⑹ .搭拆脚手架时工人必须戴安全帽,系安全带,穿防滑鞋子。 ⑺ .操作层上施工荷载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超载;不得在脚手架上集中堆放模板、钢筋等物件。 严禁在脚手架上拉缆风绳或固定、架设混凝土泵、泵管及起重设备等。 ⑻ .六级及六级以上大风和雨、雪、雾天应停止脚手架的搭设、拆除及施工作业。 ⑼ .施工期 间不得拆除下列杆件: :如剪刀撑、水平加固杆、扫地杆、封口杆等等;。 宁杭铁路工程项目部 施工方案 13 ⑽ .在脚手架基础或邻近严禁进行挖掘工作。 ⑾ .脚手架与架空输电线路的安全距离、工地临时用电线路架设及脚手架接地避雷措施等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J46)的有关规定执行。 ⑿ .沿脚手架外侧严禁任意攀登。 ⒀ .对脚手架应设专人负责进行经常检查和保修工作。 ⒁ .水平加固杆应在满堂脚手架的周边顶层、底层及中间每 5 列、 5排通长连续设置,并应采用扣件与立杆扣牢。 ⒂ .剪刀撑应在满堂脚手架外侧周边和内 部每隔 15m 间距设置,剪刀撑宽度不应大于 4 个跨距或间距,斜杆与地面倾角宜为 45176。 ~60176。 ⒃ .满堂脚手架高度超过 10m 时 ,外侧应设置抛撑或缆风绳与地面拉结牢固。 ⒄ .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顶托应采取防止砂浆、水泥浆等污物填塞螺纹的措施; ,使得底座、上托悬出高度≯ 40cm。 ,采用泵送混凝土时,应随浇随捣随平整,混凝土不得堆积在泵送管路出口处; 、振动和冲击; 、剪刀撑不得随意拆卸,因施工需要临时局部拆卸时,施工完毕后应立即恢复; ; ,严禁高空抛掷。 模板拼装及拆除 (1)、模板安装允许偏差见下表。 模板安装尺寸允许偏差 序 号 项 目 允许偏差 1 模板总长 177。 10mm 2 底模板宽 +5mm、 0 3 底模板中心线与设计位置偏差 ≤ 2mm 4 桥面板中心线与设计位置偏差 ≤ 10mm 5 腹板中心线与设计位置偏差 ≤ 10mm 宁杭铁路工程项目部 施工方案 14 6 横隔板中心位 置偏差 ≤ 5mm 7 模板倾斜度偏差 ≤ 3‰ 8 底模不平整度 ≤ 2mm/ m 9 桥面板宽 177。 10mm 10 腹板厚度 +10mm、 0 11 底板厚度 +10mm、 0 12 顶板厚度 +10mm、 0 13 横隔板厚度 +10mm、 5mm (2)、当养护完毕后的环境仍然在 0℃以下时,应待混凝土冷却至 5℃以下且混凝土与环境之间的温差不大于 15℃后,方可拆除模板。 (3)、气温急剧变化时不应拆模。 (4)、拆非承重模板时的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 50%以上;梁体混凝土芯部与表层、箱内与箱外、表层与环境温差 均不宜大于 15℃ ,并应保证梁体棱角完整。 (5)、早期张拉拆模时内模只拆不移,待梁体进行早期张拉后移出内模,侧模在早期张拉前松开。 (6)、拆承重模板时混凝土的强度应达到 100%以上 (横向张拉完后 ),混凝土与环境温差不得大于 15℃,当温差在 10℃以上,但低于 15℃时,拆除模板后的混凝土表面及时养护。 (7)、模板和支架的拆除方向应由跨中向支点平稳对称进行。 支架堆载预压与沉降观测 支架搭设安装完毕以后,需对其进行堆载试验。 堆载预压试验的目的: 1)对模板的强度、刚度、稳定性进行检验; 2)消除支架的非弹性 变形; 3)观测支点沉降; 4)取得支架工作的各项参数,绘出支架加卸载变形曲线图,综合计算分析后,设置合理的预拱度,为使完成后的箱梁在纵向线型保持平顺美观,符合设计要求。 预压荷载及范围 考虑到连续箱梁两侧翼缘板区梁体自重较小及方便预压工作的开展 ,取一个 T 构进行预压,另一个 T 构支架变形值可参考其支架变形值取定。 在箱梁底模上布置测点,测点布置在底模两侧及中间,顺桥向每个 T构每一侧共设9 点,位置分别为两支点、 1/ 2/ 3/ 4/ 5/ 6/ 7/8 处。 找强度较好直顺的细铁丝铅垂挂在 观测点上,地下设测站,对铅垂丝上标记标高测量,采用精密水准仪宁杭铁路工程项目部 施工方案 15 测出各点的初始标高值 H1并记录入表格,同时在支架地面及周边设置观测点查看地基沉降情况。 加载荷重计算如下: (1)、 0梁段中隔板段 箱梁砼面积: S=, 每 米梁段自重: W= +12**( ++)=, 一个砂袋自重: G= 砂袋数量 n1=W /G=, 取砂 袋数量 n1 为 52袋 (2)、 0梁段根部截面 箱梁砼面积: S=, 每 米梁段自重: W= +12**( ++)=, 一个砂袋自重: G= 砂袋数量 n2=W /G=, 取砂袋数量 n2 为 29袋 (3)、直线梁段截面 箱梁砼面积: S=, 每 米梁段自重: W= +12**( ++)=, 一个砂袋自重: G= 砂袋数量 n3=W /G=, 取砂袋数量 n3 为 21袋 则一个 T构所需加载的砂袋数 N=5 n1+12 n3+23 (n3+n2)=1662 袋 ; 预压最大荷载为 (1662 袋 )。 全桥共计混凝土 ,一个 T 构 ,计 , 加载系数为 n= 预压材 料 预压的材料选用防水矿物袋里装满河砂,每袋平均 ,计量过磅后用 25t 吊机直接吊装到箱梁底模上。 宁杭铁路工程项目部 施工方案 16 预压加载布置 加载形状尽量模拟箱梁的结构形式。 具体见《 56m 连续箱梁堆载分布图》。 逐跨进行堆载预压,每跨加载按砼浇筑顺序,分四级进行: 第一次加载从跨中向两侧、左右对称间隔跳跃加载,完成第一层砂袋(共 399 袋 吨)的均匀堆码,至受力范围内梁重量的 30%; 第二次加载完成第二层砂袋(共 399 袋 吨)的均匀堆码,约为受力范围内梁重的 60%; 第三次加载完成第三层砂袋( 共 532 袋约 吨)的均匀堆码,约为受力范围内梁重的 100%; 第四次加载完成第五层砂袋(共 332 袋约 吨)的均匀堆码,约为受力范围内梁重的 125%。 加、卸载 (1)、对加载后各测量点标高值 H2进行测量 根据分级加载程序,每次布载结束后立即进行观测各测量点的标高值 H2,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当连续 2次读数不变后,间隔 2小时才能继续加载。 (2)、测量卸载前各测量点标高值 H3 维持布载 24小时后、分级卸载前测量各测量点标高值 H3。 (3)、卸载 卸载过程的操作基本与加载过程相反 (4)、观测卸载后各测量点标高 H4 卸载后测量出各测量点标高值 H4,此时就可以计算出各观测点的变形如下: 非弹性变形δ 1=H1H4。 通过试压后,可认为支架、模板、方木等的非弹性变形已经消除。 弹性变形δ 2=H4H3。 根据该弹性变形值,在底模上设置预拱度δ 2,以使支架变形后梁体线型满足设计要求。 另外,根据 H2和 H3的差值,可以大体看出持续荷载对支架变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