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s要素2评估手册之培训v1版内容摘要:
在规划与设计每项培训活动之前,由培训部门、单位领导和工作人员等采取各种方法和技术,对各单位及其成员的目标、知识和 技能等方面进行系统的鉴别与分析,以确定是否需要培训的一种活动或过程。 培训需求分析的目的是决定培训对象及其培训内容 ,为了有效进行培训需求分析必须提供一套规范化的培训需求分析流程。 培训计划制定及变更 培训计划制定的目的是满足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和员工的个人发展需求,以确保培训工作有序地开展,并有足够的资源支持培训工作的开展。 在培训计划执行过程中,要根据情况的变化对计划进行变更处理。 培训实施 培训实施是根据培训计划开展具体的培训工作。 培训实施包括培训前的活动、培训中的活动和培训后的活动,应该针对 这些活动制定必要的规范。 培训效果评估 培训效果评估的目的是衡量培训工作的有效性,为培训工作的持续改进提供依据,其主要内容包括:评估的方式、评估的方法、评估参与人、评估等级等。 培训过程的记录、监控和持续改进 应该对培训过程产生的各种数据进行记录,并对之进行分级管理,为培训过程监控和持续改进提供依据。 培训监控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确保整个培训过程按要求进行,并提供培训是否有效开展的客观证据。 监控应该覆盖培训过程的各个阶段。 依据培训记录和监控结果,按照一定的方式持续改进培训工作,以实现培训效果螺旋式 地上升。 长安 生产系统 2 对新进 /在职 /转岗人员的培训 公司必须对新进 /在职 /转岗的人员进行有关意识和技能的培训,为此,必须制定相应的培训管理办法和工作流程。 合格培训师 为保证培训的有效性,必须由具备一定能力 /资质的人来担任培训师,可采取内部聘用和外部聘请的方式。 为此必须做以下工作:建立合格培训师资源库和相关管理办法;对培训师培训效果进行评估等。 长安 生产系统 3 培训需求分析 培训需求分析的基础是:员工能力要求、公司生产经营目标与远景规划、安全 /环境/质量 /法规要求、精益生产工具要求、培训方针要求、保密 /企业文化的要求 、对人员现有能力的比较分析等。 在此基础上明确员工现有能力与要求能力之间的差距,找出为弥补差距所需要的培训。 培训需求分析流程 公司必须制定一套培训需求分析流程,各工厂必须将该流程传达给员工。 评估内容 各二级单位是否将培训需求分析流程传达给员工。 L1 传达率达到 70% L2 传达率达到 100% 二级单位是否保证所有员工都知道如何使用此流程来提交培训需求。 L1 知晓率达到 70% L2 知晓率达到 100% 培训需求分析的对象 培训需求分析针对以下人员进行: 评估内容 L1 至少对 70%以上的新进、在职和转岗人员进行培训需求分析。 确定公司的要求 公司的要求包括: 1)公司生产经营目标与远景规划的要求; 2)安全 /环境 /质量 /法规的要求; 3)精益生产工具的要求; 4)保密的要求; 长安 生产系统 4 5)企业文化的要求; 6)培训方针的要求。 评估内容 L1 各二级单位是否明确公司的要求,并将之纳入到培训需求分析中。 分析确定员工能力的要求 对员工在能力(核心能力、基本能力、管理能力和岗位能力等方面)的发展需要进行逐一分析审 定,并将能力要求形成文字资料。 评估内容 各二级单位是否明确岗位能力要求,并形成文字资料 ? L2 是否完成 20%的岗位 L3 是否完成 40%的岗位 L4 是否完成 60%的岗位 L5 是否完成 80%的岗位 L6 是否完成 100%的岗位 能力评审 通过对员工的实际能力进行考察,称为能力评审。 能力评审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岗位所要求的能力每 2 年进行一次评审或当需要分配工作和评价业绩时进行评审,并将能力要求形成文字资料;二是对员工现有能力进行年度评审,并做好记录。 评估内容 L4 是 否对岗位所要求的能力每 2 年进行一次评审,并将能力要求形成文字资料。 L4 是否对员工现有能力进行年度评审,并做好记录。 明确能力差距 将员工能力要求及公司生产经营目标与远景规划、安全 /环境 /质量 /法规、精益生产工具、培训方针、保密 /企业文化的要求与员工现有能力进行比较以确定并记录差距。 其中,一线员工可根据作业指导书 /关键行为指示书和单位对员工一专多能的要求,通过作业指导书观测记录表和一专多能表找出在岗位技能上的差距。cps要素2评估手册之培训v1版
相关推荐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学案练习题(全册) 苏 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精品教案】 课标人教版数学第五册全册教案 [精品]小学三年级奥数题练习及答案解析[精品小学奥数讲义 . 【精品】小学奥数技巧方法精品讲义 40讲[ word 360 页] 【精品】小学数学奥数方法讲义 40讲 (一 ) 【精品】小学数学奥数方法讲义 40讲 (二 ) 【精品】小学数学奥数方法讲义 40讲 (三 )
,被发现有此问题的工位应增加评审及更新的频率。 本部分应作为评审、更新及维持 QPS 表的工厂程序及指导方针的一部份。 本程序应让所有操作员、小组长及主管了解,便于小组成员对作业指导书的更新。 评估内容 L4 在操作员不遵循所记录的程序时,员工如何进行 QPS 表更新及维持的程序是否已制定 L5 QPS-作业指导书及关键动作指示书是否在健康及安全资料中发现有安全问题的情况下定期且适时更新 L5
过程中, 必须考虑正在进行 的 项目 /变更的生命周期 ;审查该 项 目 /变更 将对作业 人员和工作环境 造成的影响;作业 人员是否 对此“变更”进行分析 /执行和操作,并 在可接受的风险程度 内在此“ 变更 ”下作业;“ 变更 ”对日常点检和维护 工作 的影响程度如何 ;“ 变更 ” 是否对操作、检查、维护、 应急 等 情况 产生不良影响 等。 公司在实施制造工程项目时, 必须 咨 询 当地
公室将定期检查工作小组看板并与小组成员面谈以确定其对小组看板的 长安生产系统 8 了解、使用程度,看能 /是否使用相关信息开展持续改进活动。 本节的关键是要求小组成员使用看板上的信息作为工具以驱动和跟踪持续改进活动。 评估内容 工 厂是否有共同格式的 工作 小组活动看板,看板中 是否 有及时的工作小组 SQDCME 绩效指标,且各工作小组成员 是否 使用这些指标 ? L2
下信息: 单位内部 : 通报已建立的标准 内部不同工作小组的沟通 预防性维修状况 每季度向生产主管提交设备维护定期检查情况的书面报告 向安全与健康管理部门/代表通报已采取的整改 措施 对达到标准的情况给予正面认可 与环境和质量管理部门沟通,交换措施及整改延误的方法 向所有员工通报设备维护检查及分析 情况 向安全管理部门通报不合格或危险情况 单位外部 : 与外部(如公司其它分厂
要素强调组织中各级部门 (单位 )和员工都必须严格按照精益生产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以保证 CPS 所有活动的效果。 组织:其它 CPS11个要素覆盖的所有部门(单位)。 1)按业务归口管理原则与生产相关的各二级管理部门; 2) 集团公司 各 二级工厂级单位。 人员:其它 CPS11个要素覆盖部门(单位)所有员工。 1)公司中层以上领导; 2)机关管理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 3) 生产一线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