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装饰工程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内容摘要:

,找平、吊正、校准无误后,调整固定木楔,方可埋置或焊固门窗框铁脚。 2) 框扇变形翘曲 室内精装修工程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第 10 页 共 34 页 ① 出现原因: A、制作材质差。 ② 预防措施: A、 门扇安装前应检查框的立挺是否垂直,如有偏差,待修整后再安装。 安装合页,应保证合页的进出、深浅一致;上下合页的轴保持在一条垂直线上。 3) 门窗渗漏 ① 预防措施: A、 首先土建项目施工时,在门楣和窗楣上做鹰嘴或滴水槽;在窗台上做出向外的流水斜坡,严禁外高内低,坡度不小于 10%;外窗四 周面砖嵌缝必须严密,外窗台面砖须人底框内不小于 ; B、外窗设计应明确抗风压、气密性和水密性三项性能指标。 7层及 7层以上外窗的抗风压性能和气密性能不宜低于 4级、水密性能不宜低于 3级; 1~ 6层外窗的抗风压性能和气密性能不宜低于 3级、水密性能不低于 2级;组合窗拼樘料必须进行抗风压变形验算; C、铝合金、塑钢型材门窗安装:见证取样检测,对于面积小于 2020m2的工程安装完毕后应进行现场喷淋检验;D、门窗框安装固定前应对预留墙洞尺寸进行复核,用防水砂浆刮糙处理,然后实施外框固定。 固定后的外框与墙体应根据饰面材料 确定间隙; E、门窗安装应采用镀锌铁片连接固定,镀锌铁片厚度不小于 1. 5mm,固定点间距:转角处 180mm,框边处不大于 500mm。 严禁用长脚膨胀螺栓穿透型材固定门窗框; F、型材门窗与洞口、墙体间应填实聚胺脂发泡材料,发泡剂应连续施打,一次成形填充饱满; G、打胶面应干燥、干净后施打密封胶,且应采用中性硅硐密封胶。 密封胶应粘结牢固表面光滑、顺直,无裂缝。 4) 变形 、 刚度差 ① 预防措施: A、 必须选用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铝合金型材,一般平开窗不小于 55系列,推拉窗不小于 75系列。 窗型材壁厚不应小于 ,门型材壁 厚不应小于 ,防止铝型材过薄 而产生变形; B、 连接件同墙体连接,应视不同的墙体结构,采用不同的连接方法。 在混凝土墙上可采用射钉或膨胀螺栓固定;在砖墙上不准用钢钉或射钉固定,应预先砌人预制混凝土块,强度不小于 C20; C、 选用质量优良且与窗扇配套的滑轮。 5) 外门框边未留嵌 填密封胶槽口 ① 预防措施: A、 门窗套粉刷时,应在门窗框内外框边嵌条 5~ 8 mm深的槽口,槽口内用密封胶嵌填密封,胶体表面应压平光洁; B、门窗外框四周应为弹性连接,至少应填充 20mm厚的保温软质材料,同时避免门窗框四周形成冷热交换区; C、 门窗框周边严禁用水泥砂浆直接嵌缝,以防室内精装修工程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第 11 页 共 34 页 与门窗框接触部分出现腐蚀。 6) 污染、锈蚀、氧化涂膜腐蚀脱落 ① 预防措施: A、 铝合金门窗安装应遵照先湿后 干 的工艺程序,即在墙面湿作业完成再进行铝合金门窗安装。 在粉刷前不得撕掉保护胶带; B、门窗框玷污水泥砂浆等物后,应及时用软布擦净,切不得在其硬结后用硬物刮铲,损伤铝型材表面; C、加强对成品保护,施工中不得踩踏门窗框,碰撞划伤门窗框; D、采用五金与所选型材应配套,对于易锈蚀配件做镀锌处理。 ⑶ 成品木门 : 框扇变形翘曲;五金不配套 出现部位: 卧室 1) 框扇变形翘曲 ① 出现 原因: 木门 材质差。 ② 预防措施: A、制作木门选用木材宜选红白松。 木材含水率不大于 12% ,并符合南方当地标准 ; B、 现场存放场地要平整、干燥,码放合理,排 列整齐。 平放时底层要垫实垫平,距离地面要有一定的空隙,以便通风; C、 如果发现翘曲,应先将其压平后再安装,轻微翘曲可通过安装时用合页及螺钉进行调整。 2) 五金不配套 ① 出现原因: A、 五金不配套,安装位置不正确、表面返锈 ; B、合页槽不严实合缝、螺丝钉未卧平、歪斜。 ② 预防措施: A、 五金应严格按数量表选材,并做好防腐处理后再安装; B、木门拉手及插销高度宜 900mm~1050mm,同一房间、同一单元或整个栋号,拉手位置应力求一致,尺寸要量准确;C、验扇前应检查框的立挺是否垂直,合页应在同一条垂直线上。 合页位置距门窗上下端宜取立梃高度的 1/10,并避开榫头; D、安装合页时,必须按画好的合页位置线开凿合页槽,槽深应与合页厚度吻合。 应根据合页规格选用合适的木螺丝,木螺丝可用锤打人 1/3深后再行拧人,避免不平、歪斜。 4 吊顶工程 ⑴ 木龙骨石膏板吊顶 : 铝合金龙骨纵横方向线条不平直;吊顶造型不对称 出现部位: 走道、厨房卫生间 室内精装修工程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第 12 页 共 34 页 1)铝合金龙骨纵横方向线条不平直 ① 出现原因: A、 主、次 龙骨受扭折,虽经修正仍不平直; B、 挂铅线或镀锌钢丝的射钉位置不正确,拉牵力不均匀; C、 未拉通线全面调整主、次龙骨的高低位置; D、 测吊顶的水平线误差超差。 ② 预防措施: A、 凡是受 扭折的主、次龙骨一律不宜采用; B、 挂铅线的钉位按龙骨走向间距 设置; C、一定要拉通线逐条调整; D、 四周水平线应测量准确。 2)吊顶造型不对称 ① 出现原因: A、 未在房间四周拉十字中心线; B、 未按设计要求布置; C、铺安罩面板流向不正确。 ② 预防措施: A、 按吊顶设计标高,在房间四周的水平线位拉十字中心线; B、严格按设计要求布置主龙骨和 次龙骨; C、 中间部分先铺整块罩面板,余量应平均分配在四周最外边一块,或不被人注意的次要部位。 ⑵ 铝扣板天花 : 吊顶不平;接缝明显 ;吊顶与设备衔接不妥 出现部位: 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 1) 吊顶不平 ① 出现原因: A、 水平标高线控制不好,误差过大; B、安装金属条时,龙骨未调平就进行安装,使板条受力不均而产生波浪形状; C、 在龙骨上直接悬吊重物而发生局部变形; D、吊杆不牢,引起局部下沉; E、板条自身变形,未经矫正即安装,产生吊顶不平。 ② 预防措施: A、 对于吊顶四周的标高线,应准确地弹到墙上,其误差不能超过 177。 5mm。 B、 安装板条前,应将龙骨调平调直; C、安装较重的设备,不能直接悬吊在吊顶上,应另设吊杆,直接与结构固定; D、如采用膨胀螺栓固定吊杆,应做好隐检工作; E、安装前要检查板条平、直情况,发现不符合标准的,应进行调整。 2)接缝明显 ① 出现原因: A、 板条切割时,切割角度控制不好; B、切口部位未经修整。 ② 预防措施: A、 做好下料工作,板条切割时,控制好切割角度; B、切口部位应用锉刀将其修平,将毛边及不平处修整好; C、用相同颜色的胶粘剂对接口部位进行修补,使接缝密合,并对室内精装修工程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第 13 页 共 34 页 切口白边进行遮掩。 3)吊顶与设备衔接不妥 ① 出现 原因: A、 设备工种与装饰工种配合欠妥,导致施工安装后衔接不好; B、确定施工方案时,顺序安排不合理。 ② 预防措施: A、 设备工种与装饰工种应相互配合,采取合理的施工顺序; B、如果孔洞较大,其孔洞位置由设备工种确定,吊顶在其部位断开; C、对于小面积孔洞,宜在顶部开洞; D、大开洞处的吊杆、龙骨应特殊处理,洞周围要进行加固。 5 涂饰工程 ⑴ 水性涂料: 涂料流坠;刷纹或接痕;饰面不均匀;涂层颜色不均匀; 变色、褪色;施工沾污 出现部位: 客厅、卧室、阳台天棚 1)涂料流坠 ① 出现原因: A、 基层过湿或表面太光滑,吸水少; B、 涂料本身粘度过低或对水过多; C、一次施涂太厚,流坠的发生与涂膜厚度的 3 次方成正比; D、涂料里含有较多的密度大的颜、填料;E、墙面、顶篷等转角部位未采取遮盖措施,致使先后刷的涂料再转角部位叠加过厚而流坠; F、涂料施工前未搅拌均匀(上层的涂料较稀)。 ② 预防措施: A、 控制涂料含水率不得超过 10%; B、控制好涂料的施工粘度; C、控制施涂厚度; D、转角部位应使用遮盖物,避免两个面的涂料相互叠加; E、施涂前应将涂料搅拌均匀; F、提高技术、操作水平,保证施涂质量。 2)刷纹或接痕 ① 出现原因: A、 基层处理不当,基层或腻 子材料吸水过快; B、刷子、辊筒过硬,或刷子陈旧,毛绒短少,涂刷厚薄不均; C、涂料本身流平性差; D、涂料的颜色与基料的比例不合适,颜、填料含量过高; E、基层过于干燥、施工环境温度过高; F、施涂操作不当,搭接部位接痕明显。 ② 预防措施: A、 基层处理后涂刷与面涂配套的封闭涂料,采用经检验合格的商品腻子,薄而均匀地满批腻子。 腻子干燥后要用砂纸磨平,清除浮粉,方可进行涂料施工; B、根据所用涂料选用合适的刷子或辊筒,及时清洗更换工具; C、使用流平性好的有机增稠剂来改善涂料的流平性;D、调整涂料的颜色与基料的比例,增加 基料用量; E、避免在温度过高的环境下施工; F、正确操室内精装修工程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第 14 页 共 34 页 作: ○a 涂料施工应连续不断,由于乳胶漆干燥较快,每个涂刷面应尽量一次完成,间断时间不得超过 3min,否则易产生接痕; ○b 在辊涂过程中,向上时要用力,向下时轻轻回带。 3)饰面不均匀 ① 出现原因: A、 抹灰面用木搓子搓毛面,致使基层表面粗糙,粗细不均匀; B、局部修理返工,造成基层补疤明显高低不平; C、基层各部位干湿不一,基层渗吸不均匀; D、材料批号、质量不一,计量不准,涂稠度不当; E 施涂任意甩搓,接搓部位 涂层叠加过厚; F、由于脚手架遮挡,施工操作不便,造成施涂不均匀。 ② 预防措施: A、 抹灰面层用铁抹子压光嫌其光滑,木抹子则太粗糙,排笔蘸水扫毛会降低面层强度,最好用塑料抹子或木抹子加钉海绵收光,使之大面平整,粗细均匀; B、重视基层成品保护,避免成活后再凿洞或损坏,局部宜用专门的修补腻子; C、基层干燥一致,砂浆抹灰层的含水率不得大于 10%; D、涂料使用前应搅拌均匀; E、施工接搓应在分格缝部位; F、 脚手架离墙面不得小于 30cm,脚手架妨碍操作部位应特别注意施涂均匀。 4)涂层颜色不均匀 ① 出现原因: A、 不同厂同批 涂料同时使用; B、使用涂料时未搅拌均匀或任意加水; C、 基层处理差异,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