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市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内容摘要:

行检测,发现有低洼处时,在碾压前及时填补;加强技术教育,严格控制路基平整度。 ( 6)、标高控制差 原因分 析:路基平整度差,基层虚铺厚度不易掌握,影响基层标高;高程控制点密度不够或高程控制点标高错误;虚铺系数不准确,施工过程中未及时总结经验;采用拉线控制高程时,拉线位置本身错误。 预防措施:加强技术教育,严格控制路基平整度;加强基层顶面高程控制点的测量复核工作,确保其准确性,对控制点的密度则考虑为:有竖曲线段每 *+, 放样一点; 按照规范再根据施工经验确定基层的虚铺系数,基层碾压后及时检测高程并及时调整虚铺系数;加强操作工人的技术教育,强调拉线后的校对工作。 四 、沥青混合料路面 面层 的质量通病及防治 路面平整度 差 现象:沥青混合料人工摊铺、搂平、碾压后表面尚较平整,当开放交通后路面出现波浪或出现“碟子”坑、“疙瘩”坑。 原因分析:( 1)底层平整度差,因为各类沥青混合料都有它一定的压实系数,摊铺后,表面搂平了,由于基底高低不平,而虚铺厚度有薄有厚,碾压后,薄处沉降少,则较高,后处沉降多,则较低,表面平整度则差。 ( 2)摊铺方法不当,在等厚的虚铺层中,由于摊铺时用铁高抛,或运输卸料时的冲击力将沥青混合料砸实,或人、车在虚铺混合料上乱踩乱轧,而后又搂平,致使虚实不一致,虚处则较低,实处则较高,平整度较差。 ( 3)料底清除不 干净,沥青混合料直接倾卸在底层上,粘结在底基层上的料底清除不干净,或把当天的剩料胡乱摊在底层上, 充当一部分摊铺料,但它已经压实,冷凝,大大缩小了压实系数,当新料补充搂平压实后,形成局部高突、疙疙瘩瘩,不平整。 危害:( 1)路面平整度是道路工程的主要使用功能。 如果道路不平坦,会降低行车速度,增加行车颠簸,加大冲击力,损坏车辆机件,降低舒适性,减少安全性,降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2)路面愈不平坦,车辆冲击力愈大,对道路的损坏愈严重,会大大降低道路工程建设的投资效益。 治理方法:( 1)首先要解决底层平整度问题 ,这里所指的底层是泛指。 如果沥青混合料面层分三层铺,那么表面层的底层是中面层,中面层的底层是地面层,地面层的底层是道路的基层,基层的底层是道路的路基,每一层的平整度都会上一层平整度至关重要。 所以要按照质量检验评定中对路面各层要求严格控制,认真检验。 特别是在保证各层密实度和纵横断高程的基础上,把平整度提高标准进行控制,最后才能保证表面层的平整度的高质量。 ( 2)面层的摊铺应使用摊铺机,并放准每幅两侧高程基 准线,操作手控制好烫平板的预留高和稳定性;小面积或无条件使用摊铺机时,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规定的方法摊铺,即采 用扣锹法,不准扬锹,要锹锹重叠,扣锹时要求用锹头略向后刮一下,以使均匀一致,使用手推车和装载机运料时,应用热锹将料底砸实部分翻松后摊平,以求各处虚实一致。 搂平工序,不能中踩踏未经压实的虚铺层,要倒退搂平一次成活,如再发现有不平处,可备专用长把刮板找补搂平。 ( 3)沥青混合料应卸在铁板上,不能直接倾斜在铺筑底层上。 如果要卸在底基层上,则必须设法清除干净。 剩余冷料不能直接铺筑在底基层上充当一部分层厚,应加热另做它用。 路拱不饱满,局部高点偏离中心线,或在路面纵向出现波浪,特别是造近侧石的偏沟部位出现路边波浪较 多,使侧石外露不一致。 原因分析:主要是路面各结构层的纵横断面高程控制不力,或在两相邻控制点距离偏大,在两点之间的高程出现较大偏差,形成控制点处高于或低于两控制点之间的路面高程。 危害:( 1)影响外观质量,路容不整。 ( 2)路面波浪,造成行车颠簸,降低车速和乘车舒适感。 路面波浪造成积水。 治理方法:( 1)路床和路面基层都应用五点无线法检查控制纵横断面高程。 ( 2)要控制好沥青混合料面层各层的虚铺厚度。 人工摊铺要采用放平砖的方法。 ( 3)特别应该加细控制两雨水口之间的路边高程,切勿低于下游雨水口附近高程。 路面接茬不平、松散、路面有轮迹 现象:( 1)使用摊铺机摊铺或人工摊铺,两幅之间纵向接茬不平,出现高差,或在接茬处出现松散掉渣现象。 ( 2)两次摊铺的横向接茬不平,有跳车。 ( 3)油路面与侧石接茬或与其它建筑物接茬部位留有轮迹。 原因分析:( 1)纵向接茬不平,一是由于两幅虚铺厚度不一致,造成高差,二是两幅之间皆属每幅边缘,油层较虚,经碾压后,不实,出现松散出沟现象。 ( 2)不论是热或冷接的横向接茬,也是由于虚铺厚度的偏差和碾轮在铺筑端头的摊挤作业都很难接平。 ( 3)油路面与侧石或与其它构筑物接茬部位,碾轮未巾边碾压, 又未用墩锤烙铁夯实,亏油部分又未及时找补,造成边缘部位抗洼不平松散掉渣,或留下轮迹。 危害:纵向接茬不平,松散不实,经车轮冲击、雨雪浸蚀,易出坑损坏。 ( 2)横向接茬不平,有跳车,冲击路面易损坏。 ( 3)边缘部位不实,雨雪水易渗入,经浸泡和冬春冻融,路边会加大加深损坏面,雨雪水易渗入基层和路基,会降低其强度和稳定性。 防治措施:( 1)纵横向接茬均需力求使两次摊铺虚实厚度一致,如在碾压一遍发现不平或有涨油或亏油现象,应即刻用人工补充或修整,冷接茬仍需刨立茬,刷边油,使用热烙铁接茬烫平整后在压实。 ( 2)对侧石根部和 构筑物接茬,碾轮压不到的部位,要有专人进行找平,用热墩锤和热烙铁,夯烙密实,并同时消除轮迹。 路面壅包、搓板 现象:沥青混合料面层发生拥动,有的形成壅包,其高度小则 13cm,大则 10cm左右,有的形成波浪,有的形成搓板。 原因分析:( 1)沥青混合料本身含 油 量过大。 或因运油路程过远,油分 沉 淀,致使局部油量过大,或在底基层上洒布的粘层油量过大,当气温升高时,粘层油泛至沥青混合料中来。 上述种种都是使沥青混合料中存有较多“自由沥青”,成为混合料中的润滑剂,使拥推成油包、波浪。 ( 2)面层和基层局部结合不好,在气 温较高时,经行车作用,产生顺行车方向或弯道外侧推挤,造成壅包。 ( 3)表面处治用层铺法施工,洒油不均,沥青量过大,或半合法施工时,摊铺时细集料中,局部油量过大。 当路拱大或平整度差时,炎热季节沥青混合料会向低处积聚,形成壅包。 ( 4)处理泛油不当,养护矿料过细,撒布不均形成壅包。 ( 5)沥青混合料级配欠合理,细集多,嵌挤能力低,高温稳定性差;或施工时摊铺不平,压路机未按操作规程碾压,或基层不平有波浪,铺筑面层不等厚,均形成搓板。 ( 6)土基不平整,或粉砂石灰土基层表面状不良,如偏干、起皮,在铺筑路面通车后,均引起波浪。 ( 7)基层水稳性不好,压实不足,强度不均匀,使路面发生变形产生波浪。 危害:( 1)破坏了路面的平整度,降低了路面行车的舒适性、安全性、损伤车辆机件。 ( 2)由于不平坦性,增加了车载的冲击力,更会加剧路面的破坏。 治理方法:( 1)沥青混合料进场要做外观检查,如有含油量过大的现象,则不应 摊铺,对油分沉淀部分要清除。 ( 2)对在旧路面上加铺沥青石屑,粘层碎石灌入,应按规范规定的碎石不同厚度控制用油量。 ( 3)沥青洒布车停车时和其它的原因所形成的油堆油垅应清除。 ( 4)沥青混合料应使用软化点不低于 45℃的石油沥青。 ( 5) 对于路面 壅包采用如下处治方法: 1)属基层原因引起的,较严重的壅包,用挖补法先处理基层,然后在做面层。 2)由面层引起的较严重的壅包,在气温较高时,用加热器烘烤发软后铲除,而后找补平顺,夯实后烙铁烙平。 3)轻微的壅包,已趋稳定,可在高温时直接铲平。 ( 6)对路面波浪的处理方法为: 1)如基层强度不足或稳定性差,应挖除面层坐补强后,在补面层。 2)如面层和基层中间有夹层,应截去面层,清除不稳定夹层,在将面层料掺和适当的材料,炒拌后重新铺面层。 3)小面的 积 面层波浪,可在波谷内填补沥青混合料,找平处治。 起伏较大者,铲除波峰 部分进行重铺。 ( 7)在停车站、红绿灯后、小半径弯道等停车启动行车变速的路段上,要选用热稳定性好的沥青混合料,如地面层选用中断级配,空隙大,颗粒间嵌锁能力强的沥青碎石:中面层选用粗集料的粗级配中粒式;表面层选用连续级配,石屑用量多的沥青石屑。 五 、 桥涵 工程常见的质量通病及与防治措施 (一) 、桥头跳车 桥头部位系路基和桥梁的刚柔过渡,若施工质量控制不严,通车不久即会产生桥头跳车等病害。 构造物的涵背回填不密实同样会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