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飞机维修专业建设方案内容摘要:

专业 有 专业带头人培养对象 3 人,培养期限 3 年,根据培养目标制定年度目标,进行年度考核,培养期末进行验收,并逐年实施。 学院制定了《“双师 素质 ” 教师 培养、认定和管理办法》,建立了 “双师 素质 ” 教师 队伍成长和激励机制以及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培训专业课教师 的机制。 本专业每年都派出 3~ 5 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技能培训或技术服务,提高了专业技能和水平,在引进企业兼职教师、提高教师学历层次、培养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方面已取得显著效果。 (1)校内专业实践教学条件 目前 本专业 校内航空维修实训中心包括 飞机 结构 修理 实训车间、飞机附件修理实训室、飞机维修训练模拟实训室和飞机展示坪等。 实训车间 (室 )总面积为 5000 平方米 ,飞机展示坪面积 2020平方米。 现有八种型号的飞机共 16架,能够同时满足 100 人以上进行钣金、铆接、装配、飞机故检、水平测量 、复合材料修理 等飞机 修理基本操作技能训练以及飞机结构修理、飞机附件修理和飞机装配与调试 、飞机检修 等专业实训。 校内专业实践教学条件较为完善,能够满足教学的需要。 新建 航空维修实训中心 (近 2万平方米) 主体工程 已完工 ,将于 2020 年 12 月 陆续 投入使用。 根据专业特点, 实训中心 按照“理实一体”的原则,积极探索教学型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建成现场教室等,将教学课堂搬进设施先进的航空维修实训车间,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在同一个教学单元时间、同一个教学场所内构建一体化课堂。 专业技能训练项目都有对应的实训室。 本专业根据课程模块,开设以飞机维修真实项目 为基础的基本技能实训及综合实训,实践性教学内容达到总课时的 %。 目前学校 根据大部分飞机维修企业管理的要求,全面 深入推行 6S 管理,将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与职业文化引入到校内实践 教学基地的管理与文化建设中。 学院制定《实验实训室开放管理办法》。 实训项目开出率达到 100%,价值达标率达到 82%以上,完好率达到 91%以上。 实训室坚持课余时间向学生开放,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 10 小时,并有 2 名以上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实训项目。 (2)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飞机维修专业 目前 已有 中航工业 长沙 5712 飞机工业责任有限 公司、 中国人民解放军 第 5701 工厂 、 第 5713 工厂、 第5719工厂、 第 5720工厂、 第 5721 工厂、 第 5311 工厂 、 凌云科技集团、 中航飞机起落架有限责任公司、广州飞机维修公司、北京飞机维修公司 、海南航空公司、深圳航空公司、珠海摩天宇发动机维修公司、南方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 608所)、南方航空动力机械公司( 331 厂) 等 16 个 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从 2020 年起,我院先后安排 多 批学生到实训基地实习,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020 年由空军装备部航空工厂管理部正式下文,确定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 5720 工厂、 5719 工厂、5311 工厂 为我院校企共建共享的飞机 维修、 发动机维修和机载设备维修实训基地。 三个实训基地制定了完善的管理机制,由各企业自筹资金添置符合专业实训要求的设施设备,学院制定教学 (实训 )计划,并组织实施 , 从 2020 年起,三个实训基地已经先后主办 14 期航空修理系统操作人员培训班,完成 了 1500多人次的培训任务。 2020年,随着国家航空航天 高技术产业基地落户湖南,我院人才培养口径主动向湖南航空产业链上 延伸,积极与 湖南地区的 中航工业 单位 和民航维修企业及航空公司 开展人才培养 深度 合作。 人才成长途经与 产业 需求实施 衔接。 教学资源 (1)教材建设 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覆盖的职业岗位需要,配合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学内容更新,教材优先选用国内优秀高职高专教材和教育规划教材,并积极开发符合专业特点的工学结合校本教材、实训指导书和精品课程。 近几年编写校本和公开出版 12 本教材,开发了《空气动力学和热工基础》、《飞机机体结构修理技术》 、《飞机附件修理技术》、《飞机分解、装配与调试技术》、《航空电气与修理》等 5门院级精品课程,并积极申报了省级精品课程。 (2)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 以飞机维修省级精品专业项目建设为契机,搭建了飞机维修专业网 络平台教学资源库和“数字化教室”。 飞机维修专业网络平台以优质数字化资源建设为载体,以课程为主要表现形式,以素材资源为补充,建设了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 结合飞机维修职业技能签定网络共享平台,教学资源库的数字化资源涵盖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 其中,学历教育资源主要包括 飞机维修 专业介绍、 飞机维修专业 人才培养方 案、 飞机维修校内和校外 教学环境、网络课程以及测评系统等内容;职业培训资源主要包括培训项目、培训方案、培训网络课程以及测评系统等内容。 在信息技术应用 方面与 产业需求实施 衔接。 飞机维修专业网络平台教学资源库采用开放式 管理,资源库内容持续更新,为职业教育院校师生、企业和社会学习者提供了资源检索、资料下载、教学指导、学习咨询等服务。 专业所有教师与学生在网络平台上建立个人空间,教师空间实时上传教学过程资料,学生空间实时上传学习过程资料,实现教师和学生个人资料的积累与共享;《空气动力学和热工基础》、《飞机机体结构修理技术》和《飞机附件修理技术》 3门专业核心课程建成网络“数字化教室”,在“数字化教室”中能进行视频教学,教案、讲稿、 PPT等在线浏览与下载,学生作业上传与批阅,师生在线答疑与交流等功能, 实现了部分功能的 数字化。 学院 图书馆 拥有 丰富的 纸质 、 电子 图书 资源。 考虑到飞机维修专业资料的特殊性,保密要求比较高,学校 图书馆专门设有航空维修 文献 资料 阅览 室, 一方面 满足 飞机维修专业 教 师 工作和学生学习的需要 ,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对军队涉密资料的管理。 新航空维修实训中心也将建设一个紧跟飞机维修最前 沿 的新技术、材料和方法等的专业文献资料室。 2020年,学院已建成千兆光纤网 ,校园网络基本覆盖全部 校园,校园网终端接到了所有办公室、教研室和学生宿舍,能满足广大师生学习、办公和教学的需求。 针对专业核心课程,就教学时间、地点、内容、课程 、教师等制订了《选课管理办法》。 采取多学期、分段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模式,以适用 “校企一体、工学结合”的“ 双主体 ” 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制订了《兼职教师授课质量评价标准》体系,建立动态的兼职教师遴选机制。 制订了《课程考核评价管理办法》,建立以学生作品为载体,以职业知识、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为评价核心,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制订了《毕业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建立顶岗实习跟踪监控机制,校企共同实施顶岗实习质量管理。 制订了《毕业生质量跟踪管理办法》,建立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机制,关注毕业生群 体与个体职业发展状况。 飞机维修专业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培养的人才质量获得了社会的认可,具有较高的社会声誉和影响。 招生 38 年来,向社会输送毕业生达 5000 人之多,通过向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知识结构、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等方面的调查,对本专业历届毕业生的综合评价较高,称职率都达到 98%以上。 近 40 年来 ,先后为湖南省国防科技 工业系统、空军装备修理系统、总装通用装备修理系统 、 民用 航空 公司、 中国航空 工业 集团公司以及省内其他企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共举办了 100 余期各类各层次人才培训班,累计达 4500 人。 培养了一大批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基本满足“社会培训”需求。 本专业是空军航空修理系统专业教学指导中心、实习实训中心、 国家 职业资格鉴定中心、技能型人才培训中心,已成为“空军航空修理系统 从业人员教育培训中心 ” 和“空军航空修理系统从业人员考核认证中心” ,基本实现 “ 系统培养 ”。 专业技能合格率达 95%、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大于 90%、工作与专业对口率 85%以上、工作能力企业满意度达 90%以上、毕业半年后的平均月收入在省内同类专业中名列前茅。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放教育资源 ,开发培训项目,面向行业企业开展高技能和新技术培训,积极承接深圳航空公司以及空军航空修理系统企业新员工培训、企业员工转岗培训与企业员工新技术培训任务。 本专业已成为 空军 装 备修理系统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型人才生长教育基地,每年为企业员工非学历培训人数达到 600 人以上。 建立和完善教师技术服务的制度与政策,充分利用专业优势资源、校企合作建立技术应用中心、产学研结合基地,引导教师面向行业企业开展技术研究、产品开发、技术推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引领行业企业的技术革新与发展,为产业升级服务。 每年技术服务项目达 10 余项以上, 目前横向到账经费接近 200 万。 ( 三 ) 主要问题 本专业经过多年的建设,已形成了自己的优势与特色,但 与飞机维修专业优秀 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要求还存在一些差距,主要是: ( 1) 飞机维修 专业 教学团队 中只有 1 名省级专业带头人, 离 省级专业教学团队 还有差距 , 专业带头人 培养力度需要加大。 ( 2) 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直接服务于企业所做的工作力度还 不够。 与中国民航 CCAR147 部民 用 航空器维修培训机构的实训条件、师资力量、管理程序与文件等方面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二、 建设思路与目标 ( 一 ) 项目建设 指导思想 紧跟 湖南“双 十工程” 高新技术产业、 国家 民用航空维修产业、军用航空装备维修和军队技术士官 对飞机维修专业人才的 知识、能力与素质要求,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理念,积极推行 “工学六合”人才培养模式, 进一步 促进专业与产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深度 , 优化 人才培养目标 、 专业结构布 局 、 课程体系和教材 、 教育教学过程 、 信息技术应用 、 人才成长途经 、 评价模式改革 、 教师培养培训 、 行业指导 和 校企深度合作 等方面与湖南 国家级 航空航天高技术产业 需求 的 衔接 ,加大 “ 系统培养 ” 深度 , 扩大 “ 社会培训 ” 面 , 以培养军民两用的 优秀高端 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将飞机维修专业打造成“ 教学理念先进,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一流,教学资源丰富,行业特色明显,就业质量高,具有较强专业核心竞争力 ”的省内一流 、国内知名 的特色 与优势明显的品牌 专业。 ( 二 ) 项目建设 基本思路 在对专业现状 和市场对飞机维修专业发展要求进行 研究的基础上, 确定 飞机维修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是: 坚持服务和发展相结合。 坚持专业 建设、人才培养 与飞机维修 产业发展相适应,主动面向 湖南乃至全国军民融合产业 发展 , 培养 飞机维修 专 业优秀 高端 技能 型专门 人才,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 飞机维修、制造等行业的 人力资源 强有力 支撑。 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带动相结合。 坚持 飞机维修 特色发展, 优先建设好飞机维修专业, 充分发挥 飞机维修 专业对专业群及学校整体发展的引领辐射作用 ,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的率先突破,带动学校 其他 专业 发展 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办学水平的持续提升和社会服务能力的不断增强。 坚持 学校 主 体 和社会多方参与相结合。 坚持 学校主体、 政府 协调 、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专业建设机制,充分运用法规、政策、资源配置等手段,引导和调动行 业、企业以及社会力量 参与 专业建设 和人才培养 的积极性。 经过 2 年的建设与发展 , 不断健全和完善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 飞机维修 专业高职人才所需的软硬必备条件 , 加大 与 军 用和 民 用飞机维修及制造企业 的 合作力度, 形成 飞机维修专业 品牌优势和特色,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更多 专业技术 人才支持。 ( 三 )建设目标 项目 通过建设 ,在积极推行“工学六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优化基于“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方案,完善以“工作流程”为导向的模块化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打造一支具有飞机维修行业背景的高素质、高技能、专兼结合的 “双师 素质 ” 教师 队伍;开发体现“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工学结合” 特色的专业优质核心课程和特色专业网络学习平台;充分发挥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习基地功能;健全符合现代职业教育规律的管理体制、面向市场的教学管理机制、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规划专业布局,优化专业结构, 专业结构布局与 产业 需求实施 衔 接 ; 接 凝练专业特色,打造专业品牌 , 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专业技能、职业素养, 整体提升专业 发展 水平 ,全面提高 人才培养质量 , 确保专业培养目标始终紧贴飞机维修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 通过军民共同参与 、校企合作 建设, 将飞机维修专业建设 成融 教学、职业技能培训与鉴 定、飞机维修岗前培训与在职培训、 中国民航 CCAR147部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训、 飞机维修技术交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