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供用电技术专业建设方案内容摘要:

式。 在探索和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 2020年 成功申报 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岗位能力的阶梯式课程模块开发与实践‛。 以供电企业现场专家、骨干教师为主的课程体系开发团队,在现场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岗位核心能力,通过工作任务分析、典型工作任务提炼、行动领域确定,构建了基于供用电技能岗位工作过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以能力为本 10 位,制定课程标准、整合课程内容,通过行动导向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正在不断完善课程体系。 根据情境学习理论,开发基于岗位工作过程的理实结合课程。 已完成《 电工技术及应用 》、《 电能计量装置安装与校验 》、《电力营销基本业务与技能》三门课程的初步建设及校本教材开发。 目前,本专业在建院级精品课程 3 门。 深入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创新实践教学。 基本构建起了包括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专业综合技能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性教学内容达到 50%以上。 按照‚教、学、做合一‛的原则,在专业核心课程中推广项目导向、任务驱 动等教学方法,《 电工技术及应用 》、《 电能计量装置安装与校验 》、《电力营销基本业务与技能》等课程已部分实现一体化教学。 ‚校企一体、教培共融‛的办学模式,极大地推动了‚双师型‛队伍建设。 近年来,本专业教师立足高职教学,积极从事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科研工作,并承担现场人员技术培训和技能鉴定工作。 根据 学院《教师下现场调研实习管理办法》、《教师考核条例》、《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及培训名师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专业教师深入生产一线实习、调研,提高了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 目前,供用电技术专 业共有专任教师 15 人、兼职教师 4 11 人。 有 院级专业带头人 1 人,院级名师 2人,国家电网公司优秀兼职培训师 1人。 近三年 公开出版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 1本, 编写基于工作过程校本教材 3 本。 供用电技术专业教学团队政治素质良好,爱岗敬业, 团结向上,愿为学院建设与发展奋斗。 表 1 专业教师结构表 年龄结构 职称结构 学历结构 专职教师老中青结合,年龄结构合理 高级职称为主,双师程度高,教学队伍整体水平较高 全部为本科以上,硕士比例较高,知识结构合理 本专业实训设备总资产达 万元 ,建设有对接供电企业电力营销工作的校内实训基地,其中低压排故实训室有10 台价值 10 万的 WTF36 低压排故培训装置 ,电能计量错误接线检查实训室有 JYDGZ232 计量故障模拟装置 10 台 ,抄表实训室有 JYDCb344 抄表模拟培训装置 6 台。 电力营销仿真实训室配有国家电网公司 SG186 营销业务应用 系统。 12 表 2 现有校内外实训基地一览表 校内实训基地 种类 名称 可同时容纳学生实习人数 设备 价值 (万元 ) 主要功能 面向其他专业及 数量 专业基本技能实验实训室 电工实验室 (A、B) 100 电工实验 面向发电厂及电力系统、集控运行、热工检测与控制等 7 个专业 电子实验室 (A、B) 100 电子实验 电工工艺 实训室 48 1 电工工艺实训 面向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电气自动化等 3 个专业 电机实验室 48 电机拖动及控制 专业技能实训室 电机检修实训室 50 电机安装和检修 面向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电气自动化等 3 个专业 二次识图 及装配实训室 50 8 认识、绘制、安装二次回路接线 低压排故实训室 50 100 低压线路故障排除 继电保护实训室 50 保护的整定,实现 高压实训室 50 高压实验 开关检修实训室 50 7 断路器的安装、检修 变压器实训室 50 20 变压器检修、安装 抄表实训室 50 69 抄表实训 面向电力营销专业 装表接电实训室 50 装表接电实训 计量装置错误接线检查实训室 30 计量装置错误接线检查 专业综合技能实训室 变电仿真实训室 50 变电仿真实训 面向发电厂及电 力系统专业 电力营销 仿真实训室 50 电力营销仿真实训 面向电力 营销专业 校外实训基地 序号 合作企业名称 主要功能 1 长沙电业局 电能计量实习,客户受理实习,顶岗实习,变配电设备运行与维护实习 2 湘潭电业局 3 株洲电业局 4 益阳电业局 5 省电力公司 师资培训 6 湖南省火电建设公司 学生生产实习、顶岗实习,教师学习培训 7 湖南省电网建设公司 学生生产实习、顶岗实习,教师学习培训 本专业毕业生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特点 ,受到了省内外供电企业、大中型企业等用人单位的好评 ,吸引了深能源、 13 沙钢集团等一批优秀企业每年来我院招聘毕业生。 2020 年 新生报到率为 100%, 毕业生就业率为 %, 初次就业 对 口 率为 %,双证书比例在 80%以上,企业满意率达 95%以上,名列全省高等院校第一方阵。 开展行业内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 近三年本专业开展电力企业员工岗位技能培训 5737 人天,职业鉴定人数达 3499人。 开展技术服务和专业研究。 在供用电事故、电能不明损失、电力设施保护、电磁场和电气噪音等方面进行司法鉴定工作 ,三年来,已鉴定结案的涉电类司法鉴定 33起,鉴定结论采信率达 100%。 2020 年,三园司法鉴定中心被湖南省司法厅评为先进单位。 积极从事供用电技术方面先进技术研究发表论文 46 篇,成功申报了 湖南省教育厅项目 2 项,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院项目 3 项, 湖南省电力公司 项目 4 项 ,院级科研项目 6 项。 14 表 3 供用电技术专业近三年社会服务情况表 培训 项目名称 培训量(人天) 湖南省电力公司员工技能鉴定前培训 1118 湖南省电力公司电力营销 6 个工种的员工技能培训 1754 湖南省电力公司新进高校毕业生入职培训 309 湖南省电力公司农电优质服务管理与技能培训 231 湖南省电力公 司供电所长培训 672 国网公司农电人员调考培训 701 农电技能鉴定考评员培训 381 退伍士兵岗前培训 571 合计 5737 技能鉴定 项目名称 鉴定量(人次) 抄表核算收费员 1552 装表接电工 679 电能表校验工 183 电力负荷控制员 28 用电监察员 478 用电客户受理员 579 合计 3499 科研 项目级别 项目数量(个) 湖南省教育厅 2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院 3 湖南省电力公司 4 长沙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院级 6 发表论文 46(篇) 司法鉴定 项目名称 经济效益(万元) 不明损失电量司法鉴定 30 起 14 触电伤亡事故司法鉴定 2 起 3 电气设备损坏事故司法鉴定 1 起 3 合计 20 辅助服务 服务项目 服务内容 湖南省电力公司电能计量现场培训竞赛 裁判工作 湖南省电力公司 95598 客户服务现场培训竞赛 工作人员 湖南省电力公司电费核算现场培训竞赛 制卷、裁判工作 15 二、建设思路与目标 (一)主要问题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城乡电网的升级改造以及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 对技能型人才 的 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 为适应 新形势 , 供用电技术专业在专业建设和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还存在 问题。 对照《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基本要求》,特别是在以下几个方面还有待 进一步完善。 ( 1) 课程体系与课程标准有待进一步完善。 ( 2)校企共建设 实训基地的硬件设施 、 现场管理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等内涵 建设 有特进一步完善。 ( 3)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需吸纳行业企业、职教机构参与人才培养与职业能力评价,将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 校企合作模式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 指导思想 坚持实践科学发展观, 贯彻落实 党的教育方针,主动适应社会和行业(供用电企业)发展需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遵循高职教育规律,创新校企合作机制,以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切入点,优化课程体系,推进课程改革,加强‚双师‛教学团队、实训条件和教学资源平台 的建设,突出 ‚安全生产、优质服务‛ 职业素质的培养, 16 增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持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凝练专业特色,打造品牌专业。 (三)基本思路 依托电力行业办学优势,以创新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为突破口,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 , 积极探索技能 型人才系统培养的制度和形式,大力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以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进一步优化专业课程体系;通过 ‚引进走出、双向融合‛的途径,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升教师双师素质;按照 ‚共建、共享、共赢‛ 的原则,建设集教学、科研、培训、技能鉴定等功能为一体的实训基地和交互式、数字化的专业教学平台。 立足湖南,辐射全国,面向供电、工矿及电力施工等企业,培养能从事供用电设备运行维护及安装、电力客户服务、装表接电、抄表核算收费等工作的 高端技能型 专门 人才。 (四)建设目标 在校董会的指导下,围绕供用电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创新 ‚内外交替、多岗轮训‛ 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基于配电、营销岗位(群)工作过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打造 ‚专兼结合、教培共用‛ 的双师教学团队;构筑 ‚对接现场、功能齐全‛ 的校内外实训场地;建立 ‚系企共享、教培互用‛ 的交互式、数字化教学培训资源平台;全面提高人 17 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突显本专业对学院电力技术类专业群及学院整体发展的引领和辐射作用,发挥本专业对国内同类专业的影响力。 通过 2 年建设,将本专业建设成为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品牌专业。 ( 1)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建设目标 动态调整由行业专家、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及时修改和完善委员会章程;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及湖南省电力公司关于‚大营销‛体系建设和智能电网建设对供用电技术专业人才的要求,动态调整专业招生规模和人才培养方案,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人才规格,持续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 2)校企合作机制建设目标 在校董会领导下,由电力工程系负责人牵头,成立由湖南省供用电企业、电力建设公司等单位的专家和专业负责人组成的系企合作工作小组;在原有基础上, 再 与省内 外 15家企业建立 合作伙伴关系,形成 ‚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 的紧密型校企合作机制。 ( 3)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目标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参与专业建设全过程, 与专业教师一起 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人才培养规格、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 创新和完善 ‚内外交替、多岗轮训‛ 工学结合 18 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学习情境与工作情景、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相融合‛的 ‚教、学、做‛ 一体化教学模式;打造校内与校外、真实与仿真相结合的立体化育人环境,分阶段进行人才培养;大力推进订单 和 准订单培养, “订单式 ”培养比例达本专业在校生的 35%以上。 提高 毕业生对口就业率,实现学生高质量就业。 ( 4)课程体系建设目标 与行业企业合作,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紧跟岗位需求,分析专业核心岗位能力,融合职业资格标准,按照职业成长规律,优化基于配电、营销岗位工作过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突出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推进教学模式和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校企合作重点建设核心课程。 通过 2 年建设,建成 5门工学结合的优质核心课程,建设 7本校本教材,公开出版 2~ 3 本教材,形成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 ( 5)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构建教师评价体系,制定教师职业规划,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 培养 2 名专业带头人、 7 名骨干教师,争创 1 个省级教学团队,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师比例达到 90%,兼职教师人数占专业课教师比例达到 30%,打造一支‚专兼结合、教培共用‛双师型教师队伍。 ( 6)实训基地建设目标 新建 4个实训室,改扩建 1个实训室, 实验 实训 的 设施 19 设备项目达标率 和开出率 100%,价值达标率 80%以上, 完好率 90%以上, 完全满足专业教学需求。 完善 学生自主学习 的实验实训室 管理制度 , 课余向学生周开放时间 10小时以上。 新增 9个校外实习基地,不断完善校企共建共管的校外实习基地运行机制,提升实习实训管理水平,确保实践教学质 量。 ( 7)教学培训资源平台建设目标 以职教新干线为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开放型教学培训资源 平台 ,开展数字化网络教学。 创建 5 门优质核心课程专栏,建立 2个 虚拟实训室,整合配电 、 电力营销岗位群技能鉴定和 培训 考核题库资源,开设供用电技术 专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