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港口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内容摘要: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创新 “校港互动、 岗位融合 ”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企共同育人、共同管理、共同评价 4 3 赵建智 课程体系改革 面向岗位构建以 “2 平台 +3 模块 ”的课程体系 3 3 专业核心课程建设 建设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和专业优质核心课程,校企合作编写教材,建设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实施 “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工学交替、学做一体 ”的教学模式,根据课程特点实施灵活分段式的教学组织形式 10 10 职业素质 教育建设 加强学生管理队伍建设,教、学、管密切配合,加强半军事化管理,在专业教学中突出素质目标,将青岛港企业文化 引 入校园 4 4 合计 21 20 41 建设 教学质量评价和保障体系 由港口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制订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科学、合理、系统 地 完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对教学过程中各关键环节实行全方位监控与评价。 改革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实行 学校评价与社会评价 相结合,完善 评价指标,建立 组织运行机制,提高专业 人才培养质量 , 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港口工程 技术专业教学质量评价和保障体系 见 图 6。 图 6 港口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质量评价和保障体系 ( 1) 教学质量管理监控与评价 ① 教师 教学的监控与评价 : 对教师教学从教学规范执行、教学计划执行、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和教学效果等方面实施监控与评价。 15 ② 学生 学习的监控与评价 : 对学生学习成绩的监控是实施学习质量监控的重点。 包括理论课程学习质量的监控和实践课程学习质量的监控。 ③ 运行管理的监控与评价 : 教学运行管理即教学过程日常管理,重点监控与评价教学管理组织、教学管理人员履行职责的情况及工作成效、教学管理制度执行的情况、教学计划落实的情况、教师执行教学规范情况等。 ( 2) 人才质量评价 ① 职业资格证书 : 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社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接轨,学生参加专业规定的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证书考试通过率应达到 100%。 ② 就业情况 : 就业率是 反映 毕业生 就业情况,也是体现 专业 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就业监控与评价重点是就业指导与服务组织、就业网络建立与运作成效、毕业生就业能力与就业率,以及专业对口率、工资水平、企业对毕业生满意率、家长对学校满意率、学生对学校满意率等。 如 就业率连续两年走低 ,应 调整课程结构 , 增强职业能力与素质, 增强毕业生就业能力。 ③ 社会评价 : 每学年对毕业 三年内的学 生工作情况进行追踪调查, 主要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在基层管理单位和师傅两级进行。 (三)师资队伍建设 培养专业带头人 聘请 中建筑港集团公司总工程师张京亮 为 港口工程技术专业 兼职专业带头人,通过外出考察学习、培训交流等,帮助其领会先进的职业教育思想,开阔视野,提升业务能力。 与专任专业带头人一起承担课程建设项目、参与企业技术创新 , 发挥各自优势, 共同把专业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聘任 赵建智 作为专业带头人,让专业带头人带队到国内相 关院校或企业调研 、 出国进修或考察 ,开阔视野, 及时掌握国内同类专业的建设情况和发展状况,了解国外职业技术教育水平, 提高专业带头人的学术水平和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能力。 专职专业带头人应主动参与港口或企业技改和研发项目,与企业的新技术发展保持紧密联系。 能够主持专业建设项目,主持市级以上教科研项目,指导骨干教师开展教科研活动。 培养骨干教师 两 年中从青岛港或其它 相关企业 引进 2 名专任教师( 2020 年与 2020 年分别 16 引进 1 名),使专任教师在现有 10 名基础上增加 2 名, 总 数 达到 12 名。 并加 大5 名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 通过参加培训学习、学术会议、到企业锻炼、获得职业(技术)资格证书、参与优质核心课程建设、与行业企业开展技术合作等,跟踪专业技术发展动态,提高 专业教学能力及技术应用能力。 港口工程技术专业骨干教师培养方案 见 表 7。 表 7 港口 工程 技术专业骨干教师培养方案一览表 姓名 现有条件 培养措施 考核指标 唐 晓 辉 博 士 (在读) 、讲师, 5 年高职教育教学经验,积累 1 年企业锻炼 青岛港董家口港区、前湾四期参与现场施工管理累积 1 年。 交流。 管理相关知识。 《 建筑识图和构造 》建成工学结合优质核心课程课程。 《 水运工程施工 》建成 省级精品 课程。 2 篇。 吴 存 德 高级工程师 , 15年 工程管理 工作经验, 4 年高职教育教学经验 青岛港董家口港区参与建设实践 1 年。 业技术研发和服务。 《 工程 测量 》建成 校级精品 课程。 1 篇。 陈 广 荣 硕士、讲师, 5年高职教育教学经验 , 积累 1 年企业锻炼 青岛港董家口港区、前湾四期参与现场施工管理累积 1 年。 项目管理相关知识。 《 工程项目管理 》建成 省级精品课程。 1 篇。 孙 晓 莉 本科、 工程 师, 6年港口 预算 工作经验, 5 年高职教育教学经验 1. 参加 工程造价 技术培训。 工程造价管理软件。 《 建筑识图与构造 》建成优质核心课程。 1 篇。 毕 增 奎 本科 、 工程 师,10 年 现场工程施工、监理 工作经验, 4 年高职教育教学经验 监理工程师 技术培训。 的高职教育理论学习。 施工、监理 技术。 《 水运工程施工 》建成 省级精品 课程。 1 篇。 17 提高专任教师双师素质 师资队伍建设是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保证,是解决 “谁来培养”的问题。 双师结构 教学团队及专职教师的双师素质,则是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关键。 港口工程技术专业以 青岛港 为依托,校企双方深度融合 , 与企业共建 3 个专业教师实践基地。 两年内安排 60%专任教师轮流到企业 研修实践 半年以上,和企业该岗位的技术人员一起完成各项任务,同时为项目服务,积累现场工作经验,提高 专业能力与 实践教学 水平。 对每位到企业 研修 的教师要有完成本职工作、考取专业证书的明确规定,为企业轮训老师建立考核档案,严格劳动纪律和工作质量考核,积极鼓励参加企业的技改项目,实习结束后要提交实习论文或报告,参加实习答辩,答辩成绩与职称评聘、工资晋级挂钩。 每年 组织 30 人次的专业教师参加国内外学习培训。 支持和鼓励专业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技能大赛,对获取各类高级考评员资格及 技师或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予以奖励。 不断提高 专职教师的 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 可靠 保证, 为人才培养模式顺利实施提供 保障。 港口工程技术专业双师培养计划见表 8。 表 8 港口 工程 技术专业双师培养 计划 一览表 年度 培养方式 达成标准 2020 年 11 月至2020 年 10 月 2 名专任教师到青岛港等企业 研修实践 ; 1 次 /人,技术培训 50 人次以上。 研修 教师实践技能明显提高,实践教学效果良好,为企业服务良好,创造明显效益。 2020 年 11 月至2020 年 10 月 2 名专任教师到青岛港等企业 研修实践 ; 1 次 /人,技术培训 50 人次 以上。 研修 教师实践技能明显提高,实践教学效果良好,为企业服务良好,创造明显效益。 建立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加强兼职教师团队建设,改善双师团队结构。 建立企业兼职教师库,按照个人的技术特长确定兼课课程。 并建 立一整套聘任、管理、考核兼职教师的制度 ,所有兼职 教师均纳入 学院 进行统一管理。 逐步提高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时比例, 2020 年后 达到 40%,到 2020 年达到 50%。 两 年从企 业引进本专业方向的技术骨干 4 名作为兼职教师,使兼职教师总共达到 10 名。 组织开展兼职教师岗前培训工作,提高兼职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 ,形成一支稳定的、多层次和多样化的高水平兼职教师队伍。 并充分发挥兼职教师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中不可替代的 18 作用。 鼓励他们在完成专业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参与专业建设,担任青年教师技术导师或实践教学指导教师。 并在课程安排、经费支持、交通服务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兼职教师引进 计划见 表 9。 表 9 兼职教师引进一览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进度(人) 负责人 2020 年 11 月 至 2020 年 10 月 2020 年 11 月至 2020 年 10 月 合计 1 企业兼职教师聘任 2 2 4 赵军辉 师资队伍建设项目 资金费用及使用 师资队伍建设项目 共投入资金 51 万元 , 见表 10。 表 10 师资队伍建设 资金费用及使用 一览表 项目 (万元) 时间 引进或培养 专业带头人 引进或培养 骨干教师 培养双师 教师 兼职教师 引进 2020 年 11 月 至 2020年 10 月 3 8 6 7 2020 年 11 月至 2020年 10 月 3 10 6 8 总计 6 18 12 15 (四)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在 “ 十二五 ” 期间,港口工程技术专业将以青岛港企业办学为依托,突出 “ 校企一体,工学结合 ” 的办学特色,以满足全国沿海地区、山东半岛以及青岛地区港口建设行业对港口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为根本任务,调整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建设一支产学研俱长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一个校内外结合、高效率运行的实验实训体系,奠定培养高素质港口建设人才的坚实基础。 校内实训基地内涵建设 校内实 训 强化企业合作参与,实现“ 三 引入”,即引入企业生产任务,保证教学内容与任 务载体的交互 统一 ; 引入企业技术和 管 理人员,实 现管 理 的科学化、规范化 ; 引入企业生产标准,实现教学与生产的零距离对接 ,达到教学 过程 与生产过程相一致。 所有实 训场地 实现 作业区域划分明确,标识警示用语规范,必须统一着装,挂牌上岗,实行严格考勤制度,实 训 操作过程中强调工具的摆放,保持操作台面卫生,不仅注意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考核,而目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安 19 全意识与职业道德。 校内实训基地设备设施建设 加强校内实践教学条件的建设,建成融教学、培训、生产、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 港口工程技术专业的 校内实训基地。 不仅能够满足为港口建设人才开展实验实训教学的需 要,也能满足专业教学团队开展教学科研的需要,还要满足在职技术人员岗位继续教育和专业领域知识更新培训的需求。 校内实训基地 的建设可以更好 地 适应对新型复合型人才 培养 的要求,不断提高 本 专业学生 的素质,为发展 港口建设 提供 必要的 人力资源支持和保障。 港口工程技术专业 校内 实训 基地 建设 项目共投入 资金 210 万元 ,其中中央财政支持资金 115 万元 , 学院配套基建资金 95 万元, 见表 11。 表 11 港口工程技术专业 校内 实训 基地 建设计划 表 序号 实 训 室名称 及数量 建设性质 建设 计划 内容 资金 (万元 ) 建设后功能 完成 时间 央财 学院自筹 1 工程测量实训室及实训场 ( 1个) 扩建 GPS 卫星定位仪 ( 2台) 、激光测距仪 ( 1台) 、全站仪 ( 3 台) 、水准仪 ( 6 台) 、经纬仪 ( 6 台) 等 22 能够为 专业 实现 “工程测绘模块 ”理实一体 的 教学 模式,满足工程测量工实训的需要,能够为对外技术服务、产学合作提供支持。 2020年 10月 2 建筑材料检测实验室 ( 1 个) 扩建 数显式万能试验机 ( 2台) 、压力机 ( 4 台) 、抗渗试验机 ( 1 台) ,抗冻试验机 ( 1 台) 、水泥胶砂搅拌机 ( 1台) 、水 泥养护箱 ( 2台)、实验耗材 等 18 能够满足专业 “试验与检测模块 ”理实一体教学 模式的要求,以及实验员、检测员的实训教学需要。 经建设达到国家相应资质后,将对外发挥建筑材料 检验与检测、选用和开发等功能。 2020年 10月 3 水工设计实训室 ( 2个) 新建 电脑 ( 120 套) 、 投影仪( 4 套)、 绘图仪 ( 1套) 、 打印机( 1 台)、相关 软件等 67 能够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 CAD 计算机辅助绘图、建筑结构设计软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