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方案内容摘要:

训、进修,每年选派 10 名专业教师深入幼儿园实践。 5.采取合同 聘任、短期讲座、兼职等灵活方式, 建立一支稳定的优秀的教师队伍。 争取聘任 3— 5位 知名专家担任客座教授,定期来校讲学,指导教学科研工作 ; 6.建立一支稳定优秀的学生实习实践指导教师队伍, 每年聘请5— 10名优秀幼儿园园长、教师担任学生实习实践 首席 指导教师, (二)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的 总体目标 是: 以高职高专教学评估标准为依据,围绕“ 向幼教发展看齐,向市场需要看齐,向高师本科看齐,向高标准看齐 ”的目标 , 务实、有效地实现教学管理向高等教育的转轨,提升层次,注重质量, 以精品课程建设为突破口, 构建具有 济南幼专 特色的课程体系 ,实现课程体系和结构的合理化,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科学化, 推进本专业课程体系与 中学 教育的有效衔接, 推进本专业人才培养过程、教育教学过程与幼教实际的有效 衔接 , 逐步提升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具体措施 、目标如下: 1. 在本年度开始实施 《高中起点三年制 学前 教育专业课程方案》(草案) 的基础上,加快课程方案的研讨、论证和完善工作,使课程全面适应幼教事业的发展。 2. 开展学科达标标准的研究,分学科制定学科标准、课程方案和教学大纲,使培养目标细化 ,逐步形成《学前教育专业各学科达标标准》。 3.以校级精品 课程建设为契机,将部分 专业理论课程与技能训练 课程作为重点建设对象, 以《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为突破口, 争取在 两 年内建设 1— 2 门校级精品课程; 逐步了解省级和国家级精品课程体系,并启动申报省级精品课程的准备工作。 4. 争取以高师本科重点课程标准启动本专业重点课程建设,带动课程体系 整体 含金量的提高。 5. 增加选修课程与校本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比重,逐渐形成并完善 具有 本专业特色 的 选修课程体系。 6. 加强学生幼教职业综合技能的训练,增加职业综合技能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比重,逐步建立适应幼教事业发展的职业 技能证书制度。 7. 加强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研究,进一步推广多媒体技术进课堂,开始尝试网络课程建设和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 8. 继续开展本专业 五年一贯制 分方向培养的试点工作。 本 专业暂设幼儿教育、艺术教育、幼儿园管理、幼儿前期教育等方向,分别培养幼儿教师、幼儿教育机构管理人才、幼儿前期( 03 岁)教育人才。 (三)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以适应学前教育 事业和本专业 发展 为核心,根据《幼儿教师职业标准》的要求,引进、吸收和开发并重,推进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的有机衔接, 构建 本专业教材体系。 具体措施、目标如下: 1.逐步实现教育部推荐教材占本专业教材总数的比例不低于60%,保证教材使用符合国家标准。 2.鼓励教师主编、参编各类教材。 本专业教师每年主编或参编教材至少 2— 5 种, 教师主编、参编的教材 被 列入教育部“十二 •五”规划教材 后 ,学校给予相应奖励。 3.鼓励教师围绕校本课程建设开发校本教材。 两年内争取形成并实施 校本教材 建设方案。 4.加强 教材研讨,加快对教育部“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的吸收工作。 (四)教学硬件资源建设 教学硬件资源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以促进本专业发展为核心,根据本专业人才要求,本着“能用、够 用、实用”的原则, 以加快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推进信息技术与学校管理、课堂教学、资源共享和学生学习空间等方面的有机衔接, 争取在 两年内 初步形成 适应教育教学和管理需要的硬件资源。 具体措施、目标如下: 1.图书馆建设。 在学校完成图书馆整体建设后, 努力 争取 适用本专业的馆藏图书、资料总量达到 5 万册,初步建立学前教育图书资料中心。 在学校建立电子阅览室的基础上, 基本满足师生专业信息资源的获取和使用; 初步建立 学前教育专业网络资源平台。 逐步 建立起现代化水平较高、满足本专业理科实 验教学需要的实验室。 争取两年内建成 多媒体 舞蹈体操训练用房 6间、琴房 160 间 、 画室 5 间、 多媒体 声乐及乐理教室 10 间、音乐欣赏教室 4 间、多功能排练厅 1 间; 五年内 全校 新增 多媒体(合堂)教室 6 间 、教学专用计算机房 6 间、语音教室 5 间。 5. 儿童行为观察室、心理实验室 、心理咨询室 建设。 根据专业发展和教学需要增加。 (五)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建设 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加强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在发挥现有教育教学实践基地作用的基础上,不断建立新的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建立 与各类幼教机构的合作沟通机制, 重点围绕综合教学法、幼教通用技能训练等课程,建立课堂教学与幼儿园教育教学实际的长效沟通机制,加强学生实践环节的教学, 同时为学生就业 搭 建新渠道。 具体措施、目标如下: 1.建立与教育教学实践基地的 定 期联系沟通机制,履行好 本专业与 基地协议,做到双向服务、互赢共进。 2.新增教育教学实践基地的重点放在济南市区以外,争取每年发展 3— 5 所幼儿园为基地园 ; 以“教学做合一”为原则, 充分发挥各 基地园的作用,使之成为学生教育见 实习和顶岗实习的核心基地。 3.在办学条件允许的前提下, 确保常春藤幼儿园的发展质量,重点为该园在教育教学与管理方面提供 支持。 ,积极与幼儿园合作开展实践性课题研究。 5. 深入幼教第一线,在研究幼教发展前沿理论和实践动态的基础上,重点在优质课评比、创新课设计、幼教新技能培训及教科研等方面, 对幼儿园 教育 教学和管理 工作进行 指导。 6.选聘部分优秀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参与本专业课程设置方案、教学内容更新、学生技能评比、教材开发等工作 ,并承担一定的 教学任务。 (六)其它领域的建设 1. 制度建设。 探索并建立符合高等教育规律的教育教学管理 、服务 与评估 常规管理 制度 ,全面适应办学层次上移的需要。 2.教科研工作。 核心任务是建设一支实践型的科研队伍。 建设好学前教育研究中心 , 选聘一批在各自研究领域具有较高水平的优秀教师组成科研骨干队伍,带动全校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 争取立项国家级课题 1— 2 项。 面向幼儿园,对基地幼儿园科研骨干教师开展幼教前沿理论与实践动态培训,同时选聘 基地幼儿园 部分优秀科研骨干 教师 作为本专业兼职科研人员。 努力提高生源质量,通过抓培养促就业,抓就业促招生,实现良性循环 ,广开就业渠道,提高就业质量。 成立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在毕业生追踪调查、信息反馈及职业能力再培训等方面,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合作。 4.培训工作。 在学校建立济南教师培训中心的基础上,争取成立学前教育教师培训分中心,承担教师培训任务,实现职前培养、职后培训一体化 ,争取年均培训在职幼儿园教师 1000 人次左右 ,实现专业教育与在职教师终身学习的有效衔接 ;建立与教育教学实践基地的合作机制,制定优惠政策对基地单位 优秀 毕业生选聘、在职教职工培训、 学前教育 理论指导、课题合作等领域提供便利条件,促进学校与幼儿园的 有效协作。 5.与高职高专学生评价模式接轨,形成以能力为核心的 学分制成绩考核办法。 重视 实践教学的考核,根据技能训练的科目和实习科目,制定出具体的考核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