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路基强夯施工方案河北内容摘要:

夯击点不重合。 当前一遍夯完后,需用新土或坑壁的土将夯坑填平,再进行下遍夯击施工,直至完成计划的夯击遍数。 ( 9) 若通道或涵洞处由于夯击而产生的下沉量超过了规定 的厚度,需补回填土进行夯实,直至夯到基础底面高。 ( 10) 夯实工作结束后,及时清除夯击后表层的浮土,或将浮土在接近最优含水量状态下重新用夯锤以 1m 左右的落距夯实。 ( 11) 夯击施工场地 ,现场工作人员必须正确佩戴好安全防护品 ,在夯击施工时所有人员需退到安全线以外。 ( 12) 注 意的问题 1) 在起夯时,吊车正前方、吊臂下和夯锤下严禁站人,需要整平夯坑内土方时,要先将夯锤吊离并放在坑外地面后方可下人。 2) 施工人员进入现场要戴安全帽,夯击时要离开夯坑 10m 以上距离。 3) 六级以上大风天气,雨、雾、雪、风沙扬尘等能见 度低时暂停施工。 4) 严格遵守强夯施工程序及要求,做到夯锤升降平衡,对准夯坑,避免歪夯,禁止错位夯击施工,发现歪夯,立即采取措施纠正。 5) 夯锤的通气孔在施工时保持畅通,如被堵塞,应立即疏通,以防产生“气垫”效应,影响强夯施工质量。 6) 加强对夯锤、脱钩器、吊车臂杆和起重索具的检查。 7) 对不均匀场地,只控制夯击次数不能保证加固效果,应同时控制夯沉量。 6. 主要工程质量通病治理措施 ( 1) 强夯后地基发生 “ 橡皮土 ” 问题 产生的原因 : 1) 天然地基土含水量偏高,夯击过程中孔隙水压力得不到充分的消散。 2) 在强夯施工过程中遇到强降雨,增加了地基 土的含水量。 3) 满夯并 平整场地 后,由于轮式车辆反复碾压。 治理措施 : 1) 对含水量较高的地基,应保证有足够的遍间歇时间,待基土中孔隙水压力充分消散后再满夯。 也可先在场地上铺设一层厚约 的砂石 垫层 后再满夯。 2) 满夯前有可能下雨时,应该采取覆盖防水措施,以防推入夯坑内的虚土大量吸水 ,增加地基 土的含水量。 如果情况允许,可在下雨之前对夯坑内的虚土夯 1~ 2 击。 3) 满夯后场地严禁轮式车辆碾压。 4) 当局部出现 “ 橡皮土 ” 时可将其挖除,换填干土或砂石填料补夯;当 “ 橡皮土 ” 较薄且面积较大时,可用推土机的松土器将地表层翻松、晾晒后补夯;也可采取其他有效措施处理。 ( 2) 加固深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产生的原因 :单击夯击能量偏低; 单点夯击数不够,单位面积夯击能量不足;遍间歇时间太短;夯间距过小。 治理措施 :调整夯击工艺参数。 7. 成品保护 ( 1) 强夯施工前应根据经验或试夯结果确定夯沉量时,应预留 20~ 30cm的土层作为 保护层 (扰动层或防冻层 ),待基础施工时将其清除。 ( 2) 夯后地基 ,特别是饱和度 (含水量 )较高的细颗粒黏性土,严禁轮式车辆碾压 ,防止产生 “ 橡皮土 ”。 ( 3) 夯后场地 (雨季中 )应作出排水坡度和集水坑,以便及时将积水排走,防止发生泡槽情况。 8. 质量检测方法 ( 1) 检查强夯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测试数据 和施工记录,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及时补夯或采取其他有效措施。 ( 2) 强夯结束后间隔一定时间对地基质量进行检查。 ( 3) 质量检测方法宜选用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 对于一般工程采用两种或以上的方法进行检测;对于重要工程增加检验项目,也可做现场承载板试验。 ( 4) 质量检验数量,对于有构造物路段,检测点不少于 3 处,检验深度不小于设计处理深度。 验收 ( 1) 工程资料验收 施工记录是保证施工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必须认真如实填写,不允许掩盖施工中的问题。 应严格按照有关国家规范要求的内容收集、整理施工资料。 基本资料包括以下内容 : 开工通知单或开工报告;技术、质量、安全交底记录;测量放线方案及测量放线记录;施工组织设计及审批单。 夯点平面布置图;强夯施工记录表;中间质量验收单;施工日志及工程照片;设计变更记录表;工程事故处理记录及有关文件。 工程质量 评 定表;竣工平面图及竣工报告;地基强度、地基承载力检测报告;工程竣工验收证明单。 ( 2) 工程质量 验收 1) 强夯处理后的地基竣工验收检测工作,应在施工结束后间隔一定时间方能进行。 2) 夯后地基应进行承载力检验和加固深度检验,承载力检验应采用原位测试和室内 土工试验。 检测深度应大于强夯有效加固深度。 地基强度及地基土承载力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3) 强夯地基经检测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应采取补夯措施,或采取其他方法处理。 ( 3) 强夯地基质量标准 强夯地基质量检查标准应符合 下表 的规定。 项目 序号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检 查 方 法 单位 数量 主控项目 1 地基强度 设计要求 按规定方法 2 地基承载力 设计要求 按规定方 法 一 般 项 目 1 夯锤落距 mm 177。 300 钢索设标志 2 锤重 kg 177。 100 称重 3 夯击遍数及顺序 设计要求 计数法 4 夯点间距 mm 177。 500 用钢尺量 5 夯击范围(超出基础范围距离) 设计要求 用钢尺量 6 前后两遍间歇时间 设计要求 五 、 安全生产、现场文明施工要求 根据该段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