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路基强夯首件施工方案内容摘要:
******公路 LJ*标 路基开工报告 6 主、副夯击能我部将取 2500 KN﹒ m;满夯夯击能不小于 1200KN﹒ m,施工时,我部将取 1200 KN﹒ m。 、落距 根据单击夯击能和锤重确定落距,即 锤重( kN)落距( m ) =单击夯击能( kN m)。 首件施工落距如下表: 、夯击遍数、单点夯击次数 路基填筑高度大于 10m,压实时采取强夯补强处理,自下路床顶向下 4m 强夯一次,最下面一层强夯至原地面距离不小于 5m,每层强夯按照设计图纸要求夯击遍数为 3遍、第一次为主夯,单点夯击不少于 68次,第二次为副夯,单点夯击为 68 次,第三次为满夯,单点夯击次 2 次。 具体单点夯击次数应按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并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最后两击的夯沉量不宜大于 50mm; 、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 、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提锤困难。 、间隔时间确定 两遍夯击之间应有一定的时间问隔,间隔时间取决于土中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 散时间。 当缺少实测资料时,可根据地基土的渗透性确定,对于渗透性好的地基可连续夯击,对于渗透性一般的土质,间歇时间为一般采用 3~ 15d。 强夯施工步骤 第一步:清理平整施工现场,压实完成的路基要保证大面积平整。 第二步:夯点放线,用石灰或木桩标明第一遍夯点的位置,并测量地面高程; 第三步:强夯设备就位,设备进行调试并调整好机位,按照预定夯击能量调整好夯锤落距,在夯架上做好标记,并将钢丝绳长度调整到预定位置,以便于作业,使夯锤中心对准夯点位置; 锤重 (kg) 夯击能( kn﹒ m) 落距( m) 主、副夯 满夯 主、副夯 满夯 15000 2500 1500 **********************公路 LJ*标 路基开工报告 7 第四步:将夯锤起吊至预定高度,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 测量锤顶高程,如锤顶倾斜,提锤后及时将坑底整平; 第五步:重复第三步至第四步,按设计规定的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实。 第六步:移动位置,进行下一个夯点的夯击,直至完成第一遍全部夯击。 第七步:主夯完成后,静置 72h 以上,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测量夯后的地面高程。 第八步:重新放线定位,按主夯的施工步骤进行第二遍(副夯)的夯击施工。 第九步:副夯完成后,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按规定进行最后一遍满夯,夯后测量场地标高。 第十步:使用推土机对强夯地面进行整平,并用 27t压路机碾压密实。 停夯标准,当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停夯 、 当夯坑过深起锤困难时。 、 最后两击平均沉降量小于 5cm 时。 、 当夯点周围土挤出隆起过大时。 、 发生弹跳现象时。 现场监控 、开夯前检查锤重和落距,以确保单击夯击能量符合设计要求; 、强夯施工过程中,按照要求记录下每次夯击时候夯锤重量,落距、夯点间距、填筑路基高度、夯击面积、每坑的夯击点数,并用水准仪检测并记录每锤夯击沉降量。 每批夯击完成后,测量场地的夯沉量并做好记录。 、在每遍夯击前,对夯点放线进行复核,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差 或漏夯应及时纠正; 、 施工期间应对高填方路基边坡的稳定性进行动态监测,如遇险情,则应立即停止施工,另行采取相应措施处理。 施工观测位移桩埋设于路肩下的路基顶面及路堤平台和路堤坡脚外 1 米位置,每隔 50 米布置,施工观测频率:一般情况,每 10 天观测一次,要求雨后15 天,每天观测一次。 变形观测包括水平位移观测及高程观测,使用全站仪进行观测。 **********************公路 LJ*标 路基开工报告 8 施工注意事项 、强夯前应对起重机、滑轮组及脱钩器等全面检查,并进行试吊、试夯,一切正常方可强夯。 、起吊夯锤保持匀速,不得高空长时间停留,严禁急升猛降防 锤脱落。 停止作业时,将夯锤落至地面。 夯锤起吊后,臂杆和夯锤下及附近 15m 范围内严禁站人。 、施工过程中现场技术人员对各项参数及施工情况进行详细记录。 派专人察看现场并做好记录,在满夯完成后(夯机撤走前一天),通知项目办和总监办的相关人员到现场进行质量检查和工程数量的确认。 、 强夯施工前,必须对拟强夯场地进行整平,保证强夯机就。高速公路路基强夯首件施工方案
相关推荐
夯击点不重合。 当前一遍夯完后,需用新土或坑壁的土将夯坑填平,再进行下遍夯击施工,直至完成计划的夯击遍数。 ( 9) 若通道或涵洞处由于夯击而产生的下沉量超过了规定 的厚度,需补回填土进行夯实,直至夯到基础底面高。 ( 10) 夯实工作结束后,及时清除夯击后表层的浮土,或将浮土在接近最优含水量状态下重新用夯锤以 1m 左右的落距夯实。 ( 11) 夯击施工场地
叠 1m~,碾压时做到无漏压、无死角,先轻压后振压,先两边后中 间。 推运摊料时,力求机械车辆均匀分布行驶整个路堤宽度内,以使填土得到 均匀预压。 路堤边缘往往压实不到,仍处于松散状态,为保证压实度,避免雨后滑塌,两侧采取宽填 50cm,压实工作完成后再按设计宽度和坡度予以刷坡。 二 、 软土路基施工 ( 1)、软土路基的判别、深度确定 ①、根据总监办规定,软土路基采用轻型触探仪以 30cm
挤能力,具有一个破碎面颗粒含量应达到100%,具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破碎面颗粒含量应≦ 90%。 中下面层用粗集料规格应符合表 53的要求。 表 53 中下面层用粗集料规格 筛孔尺寸 ( mm) 通过下列筛孔( mm)的质量百分 率 ( %) XX 高速公路第三合同段路面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XXXX 公路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16 ~ 100 90~ 100 0~ 15 0~ 5 ~ 100
梁混凝土应振捣密实,不应有蜂窝、孔洞,混凝土及孔道水泥浆强度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砼温度控制 混凝土连续一次浇筑完成,保证其整体性。 混凝土参照下述方法控制混 凝土水化热温度 : ① 用改善骨料级配、降低水灰比、掺入混合料等方法减少水泥 的用量。 ② 采用低水化热水泥,如矿碴水泥、粉煤灰水泥。 ③ 降低浇筑层厚度,加快混凝土散热速度。 ④ 混凝土用料避免日光曝晒,以降低用料的初始温度。 ⑤
振捣密实,密实后按梅花状形式栽种片石,石块净距 10~ 20cm。 栽种片石时,片石大面朝下,小面朝上(即:大头朝下,小头朝上)的方式栽种。 石块在使用前应清洗干净,分布均匀,距模板内面的净距不小于 15cm。 片石栽种完成后,进行第二层砼的浇筑,砼振捣好后,进行第二层片石的栽种,以此类推。 现浇砼挡土墙与基础的结合面,应按施工缝处理,即先进行凿毛,将松散部分的砼及浮浆凿除,并用水清洗干净
缩缝。 两邻工作段的砌筑高度小于 ,且要挂线施工,所立 的样板和线架要稳固。 砌筑时先砌外圈定位行列,然后砌筑里层,里外要犬牙交错连成一体。 砌体隐蔽面的砌缝 随砌抹平;外露面,镶面将另行勾缝。 外圈定位行列和转角石,选择表面较为平整、尺寸较 大的片石,并长短相间 与里层石块交接。 上下竖缝错开,无通缝,砌缝宽度不大于 ,且 石缝均匀一致。 石块交错排布,坐实挤紧,尖锐突出部分要敲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