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江苏-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方案内容摘要:

2020年 78月 全省 100余家高 校、企业代表团 数控加工技术基础理论、数控机床的编程和操作培训, CAD/CAM软件的培训,提供比赛场地与设备,并承担江苏省代表团参加全国总决赛选手的赛前集训 第二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常州市、江苏省选拔大赛 2020年 810月 全省 200余家高校、企业代表团 数控加工技术基础理论、数控机床的编程和操作培训, CAD/CAM软件的培训,提供比赛场地与设备,并承担江苏省代表团参加全国总决赛选手的赛前集训 为江苏新科电子集团工程技术人员进行 UG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的 培训 2020年 78月 江苏新科电子集团20名工程 技术人员 UG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的 培训,并 协助新科集团构建了以 UG软件为基础的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研发平台。 为武进辖区企业员工数控机床操作培训 2020年 45月 武进区 50余家企业员工 数控机床的编程和操作培训 为江苏常发集团工程技术人员 UG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的 培训 2020年 1011月 江苏常发集团 45名工程技术人员 UG 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的 培训,三维造型、数字化装配,发动机虚拟样机,并协助常发集团完成 发动机 制造企业 (CAD/CAM/CAE/CAPP/PDM) 集成系统的开发与推广项目 全国高校 UG CAD/CAM 师资培训 2020年 78月 全国高校 23名专业师资 UG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的 培训,三维造型、数字化装配,虚拟样机 全国高职高专数控技术专业师资培训 2020年 78月 全国 高职高专 52名数控技术专业教师 数控机床操作、数控加工工艺, 全国高职院校骨干教师加工中心技师培训及技能鉴定 2020年 78月 全国 高职院校 18名骨干教师 数控加工技术基础理论、加工中心编程和操作培训,加工中心 技师鉴定 图 17 全国高校 UG CAD/CAM 师资培训班 图 18 江苏省职工数控技术培训基地 授牌 图 19 常发工程技术人员 UG 培训班 图 110 武进辖区企业员工数控机床操作培训班 表 12 团队成员 主持及参与承担省市科技立项的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 科研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项目编号 项目金额 合作单位 项目完成情况 1 制造业信息化关键技术( CAD/CAM/CAPP/PDM)的应用与推广 2020 年度江苏高校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项目 JHB05013 4 万 鉴定 2 车载数字化多媒体综合系统及制造业信息化关键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2020 年常州市工业科技攻关项目 CE2020001 50 万 江苏新科电子集团有限公司 验收 3 发动机数控柔性制造系统( FMS)人机一体化工程开发与建设 2020 年常州市武进区工业科技攻关项目 2020GY008 10 万 江苏常发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验收 4 基于逆向工程技术的汽车安全装置研制与产业化 2020 年常州市工业科技攻关项目 CE2020057 10 万 常州博万达汽车安全设备 有限公司 验收 5 江苏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江苏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项目 50 万 江苏新瑞机械有限公司 江苏常发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验收 6 基于高速卧式加工中心的国产智能化 FMS 系统的研制 2020 年常州市工业科技攻关项目 CE2020016 45 万 江苏新瑞机械有限公司 验收 7 发动机现代设计国际合作研发平台 2020 年江苏省科技公共服务平台项目 CZ2020016 20 万 江苏常发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验收 8 基于人体工程学的汽车儿童安全座椅的研制与产业化 2020 年 常州市工业科技攻关项目 CE2020028 15 万 常州博万达汽车安全设备有限公司 验收 9 数控机床智能化编程及故障诊断维修综合实验装置的研制 2020 年常州市工业科技攻关项目 CE2020049 10 万 南京工程学院 验收 10 发动机 制造企业 (CAD/CAM/CAE/CAPP/PDM) 集成系统的开发与推广 2020 年高校科研成果产业化推进工程项目 JH07041 7 万 江苏常发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验收 11 常州科教城数控机床行业公共服务平台 2020 年常州市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项目 CM2020201 20 万 常州科教城现代工业中心 验收 12 轨道交通关键零部件( CAD/CAE/CAPP/CAM/PDM)信息化集成技术的应用与示范 2020 年常州市制造业信息化项目 CC2020001 20 万 今创集团 验收 13 基于 UG Teamcenter 的数控机床全生命周期信息化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 2020 年常州市制造业信息化项目 CC2020002 20 万 江苏新瑞机械有限公司 验收 14 基于协同产品商务 CPC 解决方案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 信息化集成与应用示范 2020 年常州市制造业信息化项目 CC2020003 20 万 常州博万达汽车安全设备有限公司 验收 15 面向全市的以‚甩图纸‛为特征的制造业信息化培训体系建设 2020 年常州市制造业信息化项目 CC2020009 10 万 验收 16 大型高速高精加工中心高可靠性数控系统的研制 2020 年江苏省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项目 BE2020033 90 万 常州数控技术研究所 在研 17 常州市数字化设计重点实验室 2020 年常州市科技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专项 CM20203001 50 万 在研 18 大型精密五面体龙门加工中心的开发与产业化 2020 年武进区工业科技攻关项目 WG202009 20 万 江苏新瑞机械有限公司 在研 19 大型复杂精密汽车注塑成型模具的研发与产业化 2020 年 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 BA2020063 750 万 常州华威亚克模具有限公司 在研 20 智能柔性制造单元调度仿真系统及装备的开发与研制 2020 年 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 BE2020070 90 万 常州数控技术研究所 在研 第二部分 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 指导思想 坚持服务和发展相结合 : 坚持专业建设、人才培养 与产 业发展相适应,主动面向长三角地区装备制造业、 培养 掌握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关键技术的 CAD/CAM 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 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力资源支撑。 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带动相结合 : 坚持特色发展,充分发挥 CAD/CAM 专业对 数控、模具、机电一体化专业 及学校整体发展的引领辐射作用,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的率先突破,带动学校专业发展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办学水平的持续提升和社会服务能力的不断增强。 坚持学校主体和社会多方参与相结合 : 坚持学校主体、政府协调、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专业建设 机制,充分运用法规、政策、资源配置等手段,引导和调动行业、企业以及社会力量参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积极性。 坚持区域特色与 经济 社会发展需求 相结合 : 以 长三角地区装备制造业 发展 对CAD/CAM 人才 需求为依据,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创新体制机制,推进产教结合,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 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能力。 二、建设目标 专业建设目标 以江苏省特色专业为基础, 紧紧围 绕长三角地区 及江苏常州地区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 CAD/CAM 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的需求 ,发挥学院地处 ‚ 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 的区域优势,坚持‚创新体制机制,深化校企合作,创建专业品牌,突出行业特色,服务区域经济‛的发展战略, 融专业入产业,引企业进校园,建立校企合作理事会及其运行机制和保障体系, 积极探索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引导、 就业 (用人 )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研究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与教学质量监 控保障体系。 通过两年的重点建设,把专业建设成在 全国校企深度合作、课程体系、职业技能训练体系建设等方面具有显著特色 、并在国内同类院校中 起骨干示范 和辐射 作用的优势专业。 主要监测指标 1: 校企共建‚江苏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长三角 数字化(虚拟)样机 培训中心‛ 以及‚常州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等,依托常州市装备制造企业,建设紧密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10 个,建立集教学、实习实训、工程实践、技术服务及员工培训于一体的 ‚厂中校‛ 4 个,‚校中厂‛1 个。 校企 共建具有真实工作环境的校内 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实训基地(虚拟机、 逆向反求与快速原型制造 实验实训室,特种加工、多轴数控加工实训车间), 校企合作开发 4 门工学结合项目化课程、 4 部项目化教材, 1 门专业教学资源库。 主要监测指标 2: 建设期内, 建立 3 个‚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基地,专业课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 95%以上;新增 40 个兼职教师库,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时比例达到 50%以上, 争创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 主要监测指标 3: 建设期内,完成就业培训、企业职工在职培训、再就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 1000 人次,技术培训到账经费 80 万元。 承担省市纵向课题 3 项,企业横向课题 10 项, 科研 到账经费 200 万元, 申请发明专利 5 项,实用新型专利 10 项。 人才培养目标 本 专业 人才培养目标 为: 面向常州及江苏地区装备制造业及数控、模具行业,培养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 ( CAD) 与计算机辅助制造 (CAM)技术的 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主要从事的 工作 岗位有: ( 1) 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图员: 能利用计算机辅助工程软件进行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能设计与绘制产品的二维工程图、三维工程图,具备熟练的机械产品成图技术。 ( 2) 产品结构设计辅助工作: 能利用机械设计与结构设计知识结合计算机辅助设计 技能进行机电类产品模具、钣金结构设计以及出图工作。 ( 3) 产品造型、工业设计相关工作: 能利用常规和先进的工具、仪器以及设备(如常规测量工具、三坐标测量机、扫描仪、数码摄像机等)进行机电类产品外形的正向和逆向设计,并能对产品工业设计质量进行常规分析。 ( 4) 计算机辅助制造 ( CAM 编程) 相关工作: 能按图纸编制相应数控加工程序,操作数控设备进行工件切削加工, 包括工艺过程设计、工装设计、 NC 自动编程、生产作业计划、质量控制等 拓展 工作岗位 ( 1) 模具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工作 : 能利用计算机辅助工程软件进行 模具设计与制 造、数 控编程与加工、模具工艺设计、模具装配与调试专业知识和技能。 ( 2) CAD/CAM 程序员: 能对计算机辅助工程设计软件进行二次开发, CAD/CAM 程序编制,NC 自动编程与仿真。 ( 3) 制造业信息化管理员 : 能 运用 计算机辅助设计( CAD)和制造( CAM)技术专业技能 ,进行 CAPP、 CAE 软件应用 ,产品数据 PDM 管理、 制造业信息化、数字化的相关管理工作。 教学质量目标 开发具有‚工学结合特色、以能力为主线‛的模块化、进阶式、双证融通课程体系,建成‚生产车间型‛的教学工场, 积极 引进 和 培养 高水平专业带头人和高素 质‚双师型‛骨干教师, 争创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 建立以学校为核心, 就业 (用人 )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 评价研究机构(如麦可思公司) 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与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 施教师与学生评价、过程与结果评价、课内与课外评价、知识与能力评价、学校与企业评价相结合的 ‚五方 评价体系 ‛。 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 毕业生起薪、对口率高,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社会声誉好。 主要监测指标 : 毕业生持‚双证书‛比例达 100%, 高级工证书获 取率达到 30%以上,初次就业率达 95%以上 , 对口率达 90%以上, 一年后就业率达 98%, 家长与企业满意度达96%以上, 学生对 学校的教学质量(教师、课程、教学设施等)满意度达 95%以上。 第三部分 建设内容 一 、推进校企对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