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江苏-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建设方案内容摘要:

生在 顶岗 实习训练过程中身临 “职业环境 ”,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工作环境和岗位上增长 专业 知识、感受工作氛围、体验工作 情境 ,使毕业生 完成岗位适应性训练。 与企业 合作开发虚拟流程、虚拟工艺、 虚拟设计、 虚拟生产等数字化教学资源,搭建校企数字传输课堂,将企业的生产过程、工作流程等信息实时传送到课堂,使企业兼职 教师在生产 、工作 现场直接开展专业教学,实现校企联合教学。 提高实践教学改革理论研究水平,开展“视觉传达专业‘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和“关于视觉传达专业生产性教学建设的探索与研究”两个项目的研究。 产学研结合机制创新 积极探索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合作新模式, 采取企业赞助、企业投资 、校企共建 等多种运作模式 ,为学生营造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真实的生产场景,也为企业员工提供具有良好教育环境的培训场所,提高校企合作水平与产学研结合层次。 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制定实习标准,积极推动行业 企业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 利用学校的人才资源,解决企业的创意、设计和技术难题,对在职人员进行岗位技能培训。 规范校企合作的形式,明确双方的责权利,实现校企合作的双赢局面。 加强校企之间的文化融合,让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校园文化走进企业,形成有效的互动机制,为校企双方的合作创造良好的氛围。 社会服务功能拓展 采用多种渠道展开对企业的服务、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扩大服务的覆盖面,增加技能鉴定的工种,每年完成 各类 社会 培训 和职业 技能鉴定 1000 人次 以上。 实训条件内涵建设项目完成后,一是建立起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提高实训教师的业务水平, 80%以上的实训指导教师要获得高级以上技能证书、中级系列证书或考评员资格证书;二是构建科学的实训模块体系,对实训课程与实训项目进行科学的设置,建立健全相关资料,通过改革实训教法,全面推行以“生产性教学”为特征的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使“生产性教学”课时比例达到 80%以上;三是采取多种运作模式,共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强化与企业和市场的联系,保证实训基地稳定运行和作用的发挥;四是采用多种渠道展开社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每年完成 各类 社会 培训 和职业 技能鉴定 1000 人次 以上。 本专业经重点建设 后,到 2020 年,全日制在校生将达到 500 人,具备每年完成 1000人次各类社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能力,带动环境艺术设计、应用艺术设计、产品造型设计等相关专业的发展,形成以视觉传达专业为龙头,辐射力强,专业结构合理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群。 七、扩大国际合作,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采用多种渠道开展对企业的设计服务、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并与世界行业知名的设计公司合作建立“视觉传达研究培训中心”,开展相关领域教学、培训和科研工作,扩大技术服务的覆盖面,使技能鉴定的工种达到 5 个以上,累计完成各类社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 300 人次。 八、组织与政策保证 成立 学院和院系联合组织的重点 专业建设领导小组 职务 姓名 行政职务 职称 主要任务 总负责人 冯国平 院长 研究员 重点 专业建设领导 组长 蒋心亚 副院长 副教授 审查建设方案,监督建设过程, 方案指导、政策保障 副组长 邓 凯 创意学院院长 教授 专业建设、网站建设的组织与协 调、检查与指导 顾明智 视传系主任 专业负责人 副教授 高级考评员 方案策划与拟定,负责教学改革、 教学 设施条件的建设方案实施 成员 黄保源 骨干教师 视传系副主任 副教授 / 高级考评员 方案设计 ,人员组织与实施,负责课程改革与师资队伍的建设方案实施 芮雪莹 骨干教师 视传系副主任 副教授 高级考评员 实践教学建设方案拟定 乔京禄 骨干教师 副教授 设计总监 网站建设方案拟定 核心课程建设与改革 徐 红 实训中心主任 讲师 高级考评员 教学条件建设方案拟定 张 珊 骨干教师 讲师 资料整理与监督检查 贾彦金 优秀教师 讲师 设备调研与监督检查 备注:根据院系建设小组的工作安排,其 它教师提供相应的协助。 资金保障 在资金、组织领导、人力资源和制度等方面给予了充分的保障。 作为用足用好教育 部项目建设资金和学院配套资金,制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确保项目经费专款专用,发挥经费的最大效益,根据国家重点专业建设的要求,按照“统一规划、单独核算、专款专用”的原则,实行专项项目管理。 本专业在已经投资 600 余万元进行本专业教学条件(不包括不动产条件)建设的基础上, 2020 年再投资 100 万元, 2020 年投资 100 万元的建设,使视觉传达专业在实践教学条件、课程体系和教学内涵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水 平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制度保障 为切实保证建设方案中规划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按时完成,院、系分别通过专项制度建设,建立有效的责任机制、科学的工作规范和严格的管理与考核办法,加大领导和管理的力度,落实工作责任,强化制度约束,制定《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级重点专业实施单位考核办法》、《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级重点专业实施管理办法》、《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级重点专业专项资金使用与管理办法》和《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级重点专业建设项目招标采购管理办法》等制度,强化制度约束,切实保证项目建设 规范有序进行,确保项目按期建成。 九、资金投入计划 过去 4 年内专项经费投入情况 2020 年投资 80 万元,艺术设计实训基地 ,购置电脑和相关实训设备 80 台套。 2020 年投资 500 万元,建立了印刷实训基地,购置了海德堡印刷机,以及印前、印后设备 10 余套,并适时引入常州日报印刷厂进驻,建立了校中厂。 2020 年投资 40 万元,建立 CTP 印前制版系统。 今后三年内专项经费投资计划 按照国家高等职业院校的重点专业建设计划,本专业建设总投资为 440 万元,其中中央财政 200 万,学校配套 240 万元 : 2020 年投 资 315 万元 (中央财政 100 万、学校215 万) , 2020 年投资 125 万元 (中央财政 100 万,学校 25 万)。 ( 1) 2020 年投资 315 万元,主要用于: ①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 5 万 (学校) , 用于实践教学体系内涵建设,完善、改进和研究适合高等职业教育特点、满足社会需求的职业教育的实验、实训、顶岗实习和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方面的体系建设,并研究改进实践教学的管理方法、过程控制方法,以全面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 并对校内的实训室实行开放式管理,配置 4 名实验实训教 师进行指导和管理。 ② 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 10 万 (中央财政) , 用于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立体化教材建设,重新构建适合高等职业教学的新型课程体系结构,进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内容、立体化教材和精品课程、网络课程、课程标准、教改项目等方面的建设。 ③ 实训实习条件改善 210 万 (含中央财政 30 万、学校 180 万) , 与企业共建 大型影像实训基地、 展示设计实训基地 ,增加 摄影摄像器材 及后期设备 和 用于 展示 实训教学的转印机、 UV 机、覆膜机、弯管机、钻床、切割机等设备,继续与英才展示设计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和展示设计研究所,计划 建立展示装配生产线 1条,进行小批量生产,使其“生产性教学”环境达到国内高职院校领先水平,同时吸引合作企业进行展示器械、材料和样品的捐赠,设立“英才班”, 设立困难学生和优秀学生奖助学金,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计划。 ④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与数字校园建设 20 万 (学校投入)。 ⑤ 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 25 万 (中央财政) , ⑥ 师资队伍与服务能力建设 35 万 (中央财政) , 用于师资队伍建设,重点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双师型教师的职业教育能力、教学改革能力和产学研能力。 ⑦ 实训实习耗材补贴 5 万 ( 学校) , ⑧ 实习意 外伤害保险 5 万 (学校)。 ( 2) 2020 年投资 125 万元。 主要用于: ①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 5 万 (学校) , 用于实践教学体系内涵建设,继续完善、改进和研究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方面的体系建设问题,并研究改进实践教学的管理方法、过程控制方法,以全面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 ② 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 10 万 (中央 财政) , 用于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立体化教材建设,重点进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内容、立体化教材和精品课程、网络课程、课程标准等方面的建设。 ③ 实训实习条件改善 30 万 (中央财政) ,用于新建数字图像实训基 地,主要配备摄影摄像器材 14个,辅助设施 20 套等;新建包装设计工作室 1 个,配备包装设计相关的打印机、扫描仪、转印机、雕刻机、烫金机等设备;新建网页设计工作室,扩建艺术设计与应用研究所,配备相关配套设备。 ④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与数字校园建设 10 万 (学校) , ⑤ 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 25 万 (中央财政) , ⑥ 师资队伍与服务能力建设 35 万 (中央财政) , 用于师资队伍建设,重点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双师型教师的职业教育能力、教学改革能力和产学研能力,对外聘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培训和提高。 ⑦ 实训实习耗材 补贴 5 万 (学校) , ⑧ 实习意外伤害保险 5 万 (学校)。 资金使用一览表 年份 资金(万元) 用途 1 用途 2 用途 3 2020 年 315 万 ( 含 中央财政 100 万, 学校 215 万) 其中 210 万用于与企业共建 大型多功能影棚和 展示设计实训基地。 其中 人才培养方案 5 万, 课程教学资源 10 万, 35 万用于万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等。 25 万 校 企合作制度与公园里运行机制 , 20 万信息技术数字校园, 5 万耗材,5 万保险。 2020 年 125 万 ( 含 中央财政 100 万 、学校 25 万) 其中 30万用于 实训基地建设。 其中人才培养方案 5 万、课程教学资源 10 万, 35 万用于专业带头人培养,骨干教师、双师等。 25 万 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 10 万信息技术数字校园, 5 万耗材, 5万保险 合计 440 万 240 万用于设备 100 万用于 专业、课程、 师资 建设 100 万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及其它 重点专业建设专项管理 采用现代科学管理模式( MBO)目标管理 模式,通过目标制定,目标实施,目标考核,目标反馈来推进各项任务的逐个完成,最终实现总目标。 十、建设进度与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 2020 年 9 月- 2020 年 12 月) 根据重点专业建设总体方案结合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重点专业建设方案,考察学习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等兄弟院校相关专业的建设情况和教学改革现状,潜心研究和制定本专业建设与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案,并开展可行性分析与研究。 第二阶段( 2020 年 1 月- 2020 年 9 月) 按照专业建 设实施方案,采取公司化运作方式,创新体制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开展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局部改革,修订、完善已经制定的课程标准。 对现有实践教学项目分析研究,针对本专业培养目标进行完善和扩充,修订和完善实践课程的课程标准。 完成部分师资队伍建设任务和实践教学条件的建设任务。 做好设备调研和招标工作,确保设备按时按质安装到位。 对新增实训环境进行科学定位、合理布局,营造仿真的实训工作环境。 优化专业核心课程内容,完成实践教学条件的建设,全面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教学改革 ,实现科学有效的实践教学管理 ,重视实践 教学师资团队的建设 ,优化有利于提高学生知识、能力、素质水平的实践教学模块。 完善教学质量监督保障系统和教学管理制度;探索和研究实训室全天候、全方位开放的条件及管理模式,建成学生进行设计创新活动功能完善的实践平台。 以实训室开放 为基础,吸收优秀学生和特长生参加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组织优秀学生参加各项设计、创新和竞赛活动;全面开展与校外实训实习基地或相关企业之间的产学研活动。 建设进度及 2020 年、 2020 年预期绩效及监测指标: 时间 教学质量目标 监测指标 关键因素 责任人 2020 年 2020 完成“双重属 性”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培养模式改革 运行方式转变 二级管理 体制机制转换 邓 凯 顾明智 2020 年 2020 再建“双重属性” 企业 12 个 领取营业执照 启动资金 独立核算 自负盈亏 顾明智 2020 年 24 月 专业市场调研 调研报告 1 份 长三角地区 典型企业 50 家 黄保源 2020 年 45 月 岗位能力分析 分析报告 1 份 分析结果 乔京禄(专业建设委员会) 2020 年 58 月 课程体系开发 实施双证融通 课程体系建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