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江苏-港口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内容摘要:

面着手 : ( 1) 改革教学手段 改革教育教学 手段 和考核手段 , 实施 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校中厂与厂中校”等多样化 教学 手段, 通过理论讲解、图纸识度、模型拆分、实验实训等,提高教学效果。 ( 2) 优化教学方法 采用 启发、引导、研讨、参与、交互、自学式等多样化教学方法, 结合 具体教学内容, 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如现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研讨法、项目教学法、任务教学法等。 ( 3) 改进 考核手段 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如开卷、闭卷、笔试、口试、操作、论文、报告与答辩等。 建立以能力考核为主,常规考核与技能测试并行的考核体系。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技能竞赛,以各类技能竞赛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 ( 4) 引入一体化教学、工学结合的培养方法 通过实习实训教学改革 , 使学生在学习各类专业课程的时候能够知道课程学习的方法和课程中要解决或获得的专业技能。 充分利用项目式教学的方法解决 学生为什么要学这门课。 怎么学这门课。 学了这门课有什么用的疑问。 此外,用一体化教学的理念,将课堂教学与实训结合起来,让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达到:“学生愿意学,想学,学了有用。 ”最终达到课程的 工程应用和理论知识相结合即“工学结合”的目的。 2) 开发特色教材 专业 方向 课程的理论教学是学生形成专业理论知识体系的关键,而理论教学的关键是教材。 因此,专业 方向 课程建设的关键是和企业合作,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开发一套能符合当前港口与航道工程发展现状,体现教学内容和生产实际一致性特色的教材,以此作为 教学资源建设 的重点。 成立教材建 设小组,对国内开设港口 、 航道工程专业的相关学校、港口企业进行深入调研,了解行业最新发展动态,按照港口 、航道 企业和港口与航道工程施工与管理的职业岗位的实际工作需求,确定各课程的教学内容,制定教学大纲,编写特色课程教材, 至 2020 年 底前 ,与 行业 企业合作开发完成 《港口水工建筑物》、 《航道 整治 》 、 《 水运 工程施工 及施工组织设 计 》等 3 本工学结合教材的编写任务。 3) 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的开发 通过对 各开办港航专业高职院校进行学生就业岗位调研和对 港航施工企业 进行 人才需求调研和工作任务分析,明确该 专业就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和职 业能力要求,以此为中心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从而开发出基于行动导向的、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专业教学标准,并相应完成 《港口水工建筑物》、《航道整治》 等 12 门专业领域课程的课程标准 1) 专业带头人培养 为进一步提高专业教学团队的整体水平,有利于实施“传、帮、带”的师资建设措施,港口工程技术专业组成专业带头人、专业骨干教师领航梯队,带动整个专业的建设。 通过国内进修深造、出国访学、培训、学术交流等方式,提高专业带头人的学术水平和职业技术教学能力,使之能够把握本专业发展动态, 具备带领教学团队进 行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实习 实训 项目 建设 和教学科研 项目实施的能力,能与行业企业一同制定地区行业标准和专业建设方案,成为专业教学能手和行业专家。 近两年内安排专业带头人培养对象到国外学习考察、到知名企业锻练,提高专业带头人的学术水平和动手能力。 至2020 年,培养具有较高教研及科研水平的专业带头人 1 名,并逐步形成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的专业建设团队。 2) 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根据专业建设需要,明确 2 名中青年教师为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通过分批选送到相关院校对口专业进修、企业顶岗实践、技术兼职、参加进修培训、主持或参与 教学改革 和科研项目及核心课程建设、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等途径,拓宽视野,更新理念,提高双师素质, 使之 成为港航 工程 施工、质量检测、结构设计 、工程管理 等方面的教学骨干、技术能手。 骨干教师在行业、企业有技术兼职并达到“双师型”水平,担任优质核心课程负责人。 此外,注意从企业引进部分具有丰富生产经验和一定理论水平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专职教师,改善专业骨干教师团队结构。 3) 双师素质教师培养 充分发挥“江苏航道人才教育培训基地”的作用, 实施教师到 一线 挂职锻炼制度。 对新招聘的青年教师,到校后工作的第一年 安排 到 江苏航道系统 顶岗实践 半年以上,中青年教师下企业顶岗实践要实行制度化, 每年安排 23 名中青年专职教师到企业进行不少于 2 个月的锻 炼 ,并且 都必 须挂实职 ,如 质检员 、 施工员 、 预算员 等,在现场要承担技术和管理工作,负有相应责任,从而保证了教师下现场锻炼的质量。 同时规定挂职教师必须做到与 现场施工管理 人 员 同吃、同住、同工作,这些措施使教师的知识得到了更新、实践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青年教师要通过到企业顶岗实践,参加进修培训,在导师指导下承担专业理论课程和实践教学任务等方式,尽快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在加强校内实践教师培养的同时,逐步引进具有 企业工作经历和较高技能水平的 工程师 或高级 工程 师担 任实践 教师。 同时要聘请行业和企业的能工巧匠担任兼职实践教师,逐步增加实践教师中来自企业高技能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 鼓励教师承接工程项目,开展技术服务,提高研发能力;鼓励教师参加行业内的各种职业资格(如建造师、造价工程师、检测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结构工程师等)的培训与考试,使专业教师的执业资格、执业范围得到提升和扩展。 “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考核主要以职业能力为依据,根据其专业方向确定相应的考核项目,以项目的独立完成情况为主要内容,学院牵头,由以企业专家为主体的 专业指导委员会来完成。 4) 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依托“江苏航道人才教育培训基地”, 从 航道系统 选聘知名学者、企业高管、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组建 40 多名的兼职教师资源库,形成一支稳定的、高质 量的兼职教师队伍。 根据相关政策,完善兼职教师选拔、培训、聘用等管理制度。 聘请 1 名国家一级注册造价师、 2 名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 2名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分别承担工程预决算、 水运 工程施工和工程监理等方向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课堂教学、青年教师指导、实训基地建设等实践性较强的任务。 选聘 8名工程一线技术人员承担现场实践教学指导工作。 两 年 后,兼职教师达到 18人,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的比例达到 1:1,形成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表 师资队伍现状 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增量指标 专任教师人数 16 人 专任教师人数 18 人 人数增量 2 人 青年教师研究生学历人数及比例 9; 56% 青年教师研究生学历人数及比例 11; 61% 青年教师硕士学位比例增量 5% 高级职称人数 5 人 副高级职称人数 6 人 高级职称人数增量 1 人 双师教师人数及比例 15/93% 双师教师人数及比例 17/94% 双师教师比例增量 1% 兼职教师折合人数及比例 13/45% 兼职教师折合人数及比例 18/50% 兼职教师比例增量 5% 说明:本表中专任教师人数不包含基础课教师人数。 1) 校内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港口工程 技术 专业是我院的新兴专业,经过 近两 年的建设,现已形成能够完成 该专业 人才培养目标的相对完整的实验实训体系,但是中间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为了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对如下实验实训方面进行加强建设。 ( 1) 工程测量实训中心 重点建设水下地形测量实训室, 采购 “ 1+3”GPS 一套、测深仪一套, 培养学生 GPS 测量放样的能力和水下地形测量能力。 ( 2) 港航结构实训中心 重点 建设 港航 工程 模型室 、港航工程结构实训室 ,使港口工程 技术 专业 的学生熟知码头、船闸结构,了解各结构性能,从而更能兼顾到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内容,使学生能更贴近工程和行业的实际进行施工和管理。 ( 3) 现代教育实训中心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重点建设 工程教学软件实训室、 船闸仿真 实训室。 依托“江苏航道人才教育培训基地”,联合江苏省航道局共建船闸仿真实训室。 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 依据学生到单位后的岗位 技能要求 进行模拟岗位实训,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岗位能力训练,达到培养 高端技能型 人才的培养目标 ;另 一方面 , 提高 社会服务的能力 , 为行业人员开展 技能培训。 2) 校外 实习 实训条件建设 培养港口工程 技术 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完全依靠学校校内的实训条件是不行的,工程实践施工管理过程中的设备种类繁多,若是学校样样提供,不利于成本控制和节约。 作为一所 滨江 临海的高职院校,充分利用学校周边地区丰富的港口和航道工程单位的资源,走校企合作的道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专业不断稳固发展。 为此,在稳固已有学生实习基地如:南通港口集团有限公司、扬州邵伯船闸、江苏省通沙汽渡管理处、南通市九圩港船闸等的同时,积极 联系新的 与 港口 工程技术 专 业相关 的 单位, 设立新的校外实习基地,以满足学生的认知实习和生产实习。 聘请港口和航道工程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兼职老师讲解工程构造及施工方法 , 使学生能够对工程设施有感性的认识, 做到 理论 与 工程实际的有机结合。 聘请工程单位和行业有声望的高级 技术 人员到我校做报告,促进学生对专业相关行业的全面了解。 3) 实训基地 建设计划 在考虑到港口工程 技术 专业的发展 目标 和学生的能力培养 目标 以后,对港航 实训基地 进行进一步的建设,具体建设计划见下表。 港口工程 技术 专业 实训基地 建设 表 实训 基地 名称 组 成 实训基地 功能 水下地形测 量 实训室 GPS 基站及手持 GPS、测深仪 培养学生使用 GPS 进行水上测量定位,测深的能力 港航 工程 模型室 各类港口 水工建筑物 模型、各类航道工程模型 让学生直观的看到各类工程构造物的结构和构造 ,熟悉结构 港航工程结构实训室 钢结构数据采集系统、混凝土结构的强度检测系统、无损检测仪、混凝土裂缝观测仪、混凝土材料弹性模量测定仪、混凝土梁搬运车 培养学生动手对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的检测能力 工程软件实训室 工程项目管理、施工进度管理、工程预算与决算 培养学生对工程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系统进行管理投资和进度控制 的能力 船闸仿真实训室 仿真软件( 1 套)、投影仪( 3套、)、 180176。 投影屏( 3 套)、船闸控制系统( 1 套)等 模拟船舶进出闸操作过程,船闸控制系统的设障与排障系统。 校外实训基地 聘请工程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兼职老师讲解工程构造及施工方法 使学生能够对工程设施有感性的认识,将理论联系工程实际 能力建设 1) 加强与各大企业的横向联系,共同完成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研究和推广 充分利用学校优质的人力资源,到各港口航道工程设计、施工和监理等企业寻找合作 项目,与企业的技术人员共同进行技术攻 关,解决生产上的技术难题,进行新 材料 、新技 术、新工艺的开发、研究和推广,在服务社会、服务企业的同时,使师资队伍得到锻炼和提高,学生也通过工学结 合渠道尽快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2) 为企业开展员工职业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 充分利用学校的人才优势和实验实训设施优势 , 继续对 社会和行业开展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增强社会服务的能力。 20202020 年,继续为江苏省航道系统 开展技术工人等级升级 培训、岗前 培训 等 ,计划培训 200人次 /年 左右; 依托工程流体力学重点实验室、工程测 量实验室、建筑材料实验室等专业教学资源和实训基 地的设备条件,为相关企业开展员工技术培训、专题技术讲座、职业技能鉴定等服务。 3) 开展对口 支援 服务 , 促进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选择 1 所 交通类高职院校或本区域内的中职院校, 试点招收部分中职学生, 开展本专业的对口支援服务,积极开展师资培训和交流 、学生互访培训等活动, 促进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 在委托 第三方教育数据咨询与教育质量评估机构 麦可思 公司对 2020届毕业生进行 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 分析的基础上,继续与 麦可思 公司开展合作,对 20 2020 届毕业生继续进行跟踪调查, 从而客观全面地对本专业进行教学质 量评价。 同时, 依据 麦可思 调查报告中 港口工程技术专业 毕业生 的 就业率、就业质量 、就业竞争力指数等重要指标,结合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家长等的反馈,来分析该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定期 推动 人才培养方案 优化 、课程调整创新 、 教学质量管理 等,从而 提升 我 校服务社会和 地方 经济的功能。 2020 届、 2020 届毕业生就业率要继续保持在 98%以上, 企业满意度达到 95%以上。 四、改革举措 学院在成立校企合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 于今年 9 月成立了由政府、 行业、企业、学校组成的“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理事会”,下 阶段理事会将就撬动地方政府和行业政策,整合行业、企业资源等方面进行创新。 同时,理事会下设了港口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下阶段将 对专委会组成人员重新进行梳理, 并进一步完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工作机制,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管理制度。 继续依托“江苏省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