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江苏-植物保护专业建设方案内容摘要:

,作为必修课程,以加 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与指导 专业 课程 土壤肥料学 气象学 生态学 作物栽培环境 由原有三门课程按作物生长必需的水、大气、土壤、农田小气候环境因素综合而成,使课程更加系统,逻辑关系紧密。 植物病理学 农业昆虫学 杂草防除 植物检疫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植物病害防治 农业害虫防治 将 “ 植物病理学 ” 与 “ 农业昆虫学 ” 的综合防治部分、植物检疫、以及 “ 植物化学保护 ” 中关于化学防治的基础知识,按照综合防治的各项措施进行有机整合 ,形成 成 “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课程 ,避免原 有课程综合防治内容的重复。 植物化学保护 杂草防除 农药使用技术 由原“植物化学保护”、“杂草防除”课程中介绍农药使用技术的部分合并而成。 遗传学 作物育种学 作物栽培学 种子生产技术 作物栽培技术 将遗传学、育种学的基本原理结合到农作物种子的繁育、生产、检验过程中,更体现高职教育够用、必须的原则及课程的实用性、职业性特点。 拓展 课程 农业标准化 作物安全生产与检测 按农业标准化要求和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技术的要求,增加农药残留检测及农作物安全生产的技术要求与规程。 3. 核心课程 资源平台 建设 与南通农药协会、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南通市各植保站等行业、企业专家和技术骨干合作,以农作物生产、病虫害测报与治理、农药生产与营销等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共同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课程体系,系统设计、实施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 重点建设农业害虫防治技术、微生物技术等 2 门核心课程;编写校企合作 特色 教材 2 本(表 3)。 表 3 优质核心专业课程资源 平台 建设规划 序号 课程名称 完成时间 院内教师 建设内容 姓名 职 称 1 微生物 技术 2020 顾卫兵 教授 1.构建课程网站 2.制定课程标准 3.开发工 学结合的特色 教材 4.建设试题库、习题库、技能考核标准及题库等教学资料 5.制作多媒体课件、视频、音频、图片等教学素 材 6.收集职业标准、行业企业标准等 2 农业害虫防治 2020 郑兴国 教授 着力培养“双师”素质教师与“双师”结构团队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根本保证。 院内专任教植物保护重点专业建设方案 案 师由于缺乏企业实践经历,理论知识强,实践动手能力差。 而院外兼职教师实践动手能力强,但教学经验不足。 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必须着力培养“双师”素质教师与“双师”结构团队。 一是制定学院师资队伍建设 规划,明确师资队伍建设的原则、目标、思路、措施;二是坚持引进和培养相结合,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建立校外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兼职教师队伍教学能力的培训,为每位兼职教师配备一名教学助理,结对教学。 三是政策引导。 制定专任教师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实践锻炼、科技服务鼓励政策,以及吸引企业人才、能工巧匠进入课堂的优惠政策;四是专业教学团队实行校内、外双负责人制。 ( 1) 专业带头人培养 在现有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中,选拔培养 2 名专业带头人(其中 1 名来自行业企业)。 专业带头人具有高级职称,有 3 年以上一线企业实践经历,在行 业内有一定影响,能引领本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安排培养对象到知名企业、科研院所或出国学习新技术、新职教理念,提高教师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教学实施能力;能够主持横向课题,为企业提供科技服务。 能够主持专业建设规划、方案设计、专业建设工作;能够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主持教科研项目 1 项,发表教 科 研论文不少于 2篇;主持 1 门工学结合课程开发;指导青年教师 1 名;专业带头人实行动态管理, 3年一聘。 ( 2) 骨干教师的培养 培养 6 名骨干教师。 建设期内,安排培养对象 到企业 挂职锻炼、参加学术会议和进修培训 、 参与课题研究 、 为企业提供科 技服务等,使骨干教师在本领域有过硬技术、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硕士及以上学位、有 2 年以上一线企业实践经历。 能够 有效 参 与 本专业建设的方案设计、方案实施 , 培养青年教师,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骨干教师必须是 “ 双师 ” 素 质教师 , 每人发表教 科 研论文不少于 1 篇 , 主持或参与 1 门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 参与教研课题 1 项。 骨干教师实行动态管理, 3 年一聘。 ( 3) 兼职教师的聘请与培养 结合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从行业组织、合作企业中聘用具有丰富的企业生产和管理经验、一定教育能力的行业专家、企业专家、技师以及能工巧匠 10 名作为兼职教师,完成专业 核心课程实习教学指导及学生顶岗实习的技术指导,兼职教师 承担专业课学时比例 在 30%以上。 建立 20 人的兼职教师 资源 库 ,以适应人才培养和专业植物保护重点专业建设方案 调整的要求,满足专业教学需要,架起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桥梁。 专业兼职教师建设计划及经费预算见表 4。 表 4 植保专业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计划及进度 兼职 方向 具备 资质 培养措施 从事主要任务 2020年度 2020年度 专业建设 行业专家、企业负责人 1.高职教育理论培训 2.吸收加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1 名 1 名 1.主持专业规划与建设 2.提供人才需求信息 3.主 持人才培养方案修订 课程开发建设及校内技能训练指导 部门负责人、技术骨干、能工巧匠 1.高职教育理论培训 2.教育教学能力培训 3 名 3 名 1.参与专业教学 2.提供企业岗位标准 3.共同制修订课程标准 4.共同编写项目课程特色讲义 5.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 校外顶岗实习指导 技术骨干、能工巧匠 1.高职教育理论培训 2.教育教学能力培训 5 名 5 名 1.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 2.担任学生的实习指导教师 3.参与实习指导讲义和题库的编写 4.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 创新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 坚持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的必由之路。 但在校企合作实践中,常常出现“学校热、企业冷”的“一头 热”现象。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必须通过由政、行、企、校共同组建校企合作理事会,明确利益相关方的责、权、利,加快校企合作动力机制、管理机制和保障机制的创新,实现互利共赢。 通过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合作共建“校中厂”、“厂中校”基地。 在校企合作理事会的指导下,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 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建“双师”工作站。 即 在 南通久发公司建 教师工作站,在院内设的企业专家工作站, 试办订单培养冠名班,建立 健全校企合作 的制度体系,共同 探 索“员工互聘共管、设备互通共享、技术互学共研,人才互培共育”机制。 专业建设及课程体系共同开发机制 紧扣 农业 经济发展对高技术人才 的 需求,定期召开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研讨会,与行业企业专家、用人单位共同确定职业岗位必备能力,明确 农业生产 、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 农药推广 等相关岗位所要求的教学内容及课程标准,使教学标准、企业标准和行业标准相对统一,开发与行业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兼职教师长效培养机制 建立教师定期轮训制度,定期选派专业教师到 相关企 业 任职锻炼 ,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 ,并帮助 企业 解决生产难题。 植物保护重点专业建设方案 案 完善兼职教师聘用及管理制度,从行业企业引进一批高级技术人才充实 教师队伍,优化 “ 双师 ” 结构。 科研成果转化机制 建立校企合作科研课题管理制度,明确校企双方责权利,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互利共赢。 利用学院教科研平台,帮助企业分析查找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难题,开展横向课题研究,使科研来自于生产、服务于生产,为企业排忧解难,加强职业教育与用人单位的对接。 学生实训与企业用工一体化 机制 学校与企业开展教学合作,推进理论与实践、教育与生产相结合。 企业 负责学生现场实训的安排与管理,学校引进企业技 术标准和考核标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 为企业培养无缝对接人才。 学生由 校企双方共同考核,合格者直接进入企业。 与有关园区、农药企业探索订单培养、合作办学的育人机制。 表 5 校企互 利 双赢合作项目 项 目 具体内容 责任人 订单培养 合作办学 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标准、实训方案,校企双方组成管理委员会,制定教学管理制度、评价制度、教师互聘制度。 陈建军 顾国华 工学结合 合作育人 与校企紧密合作,为企业员工提升 专业 水平、提高学历服务。 把教学点办到企业,教师与企业高级技术人员一起制定教学方案 ,一起授课。 郑兴国 戴宝江 校企合 作就业 校企合作共建稳定紧密型的校外实训基地 30 家,为学生提供稳定就业单位。 周小林 朱方丽 联合开发 科技服务 联合 农药企业、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等单位 ,共同研发新技术、新品种、推广新技术,为企业提升技术服务。 蔡银杰 顾国华 共同评价 合作发展 与企业共同 建立 学生联合评价机制,制定保障制度,把好校企联合培养人才质量关 , 达到合作双赢发展。 张跃群 张 爽 6. 人才培养质量保 障 和评价体系建设 ( 1) 教学质量标准体系的构建 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 用,积极开展工学结合教学改革,制定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专业教学质量标准体系,根据学院《专业与课程建设规范》,对专业的设置与调整、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的课程体系开发、教学条件保障等进行系统化设计,制定 植保 专业的人才培养标准、课程标准、教学标准。 强化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制定的 “ 过程控制 ” ,确保专业教学培养目标与社会对专业人才需求目标的一致性。 ( 2)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的建设 确定 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模式下 的 教学监控关键点,实现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监控的有效衔接。 建立贯穿 教学 全过程的、动态的教学 质量监控体系。 植物保护重点专业建设方案 与行业企业共同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如实习基地管理制度、学生顶岗实习办法等。 成立由双方成员参加 的 “双主体 ”教学 运行管理小组,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共同组织管理,开发教学项目,组织教学工作, 切实提高 教学 质量。 ( 3) 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参照国家相关职业资格及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结合项目教学、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主要教学环节,针对教学质量、学习效果、职业技能鉴定、毕业论文及答辩质量等重要指标,构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具有职业教育及专业特色的过程性评价标准。 聘请 校内、校外教学经验丰富的高级职称教师担任 教学 督导员。 院 、 系(部) 两级 教学督导员协调开展工作,教学督导工作以培养高质量专业人才为目标,以职业素质 提升 、知识 传授 和技能 训练质量 为主要督导内容,以开发教学评价软 件系统 、开展 “ 三评 ” (学生评教、教师评教、教师评学)工作为重要方式,构建 和谐且管理有序的教学环境,全面地提高教学质量。 人才培养质量 评价中引入社会评价机制, 建立就业 (用人 )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研究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 人才培养 质量评价制度,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 , 形成校企 评价、政府评价、社会评价相结合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动态管理人才培养 工作状态数据库,实时监控,定期分析,及时反馈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教育教学活动和职业发展信息化管理,分析学生(毕业生)、教师、管理人员等有关学习(培训)、教学、工作等方面的信息,为教学质量管理、招考办法改革、专业设置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调整创新、办学成本核算、制度设计等提供科学依据。 7. 教学实验 实训 条件 建设 遵循 农业 生产的规律,围绕 植物保护 专业职业岗位要求,加强校内实训条件建设,在原有 的南通市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南通农院 农业生物技术 实训基地的基础上,与企业联合建 设微生物 实训室、 病虫标本室 、 植保 实训 室 、 农药 实训 室 、种子 生产实训 室等 ;加强实训中心的 设备 建设和实训中心管理制度等软环境建设,形成融专业教学、 农业 生产、职业培训、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教学、考核体系完备的生产性实训基地。 校内实训 室添置仪器设备见表 6。 ( 1) 病虫标本 室 (改建) 继续加强标本建设,建立标本查询系统,为省内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教学、植物保护重点专业建设方案 案 科研提供方便,成为昆虫、病理等植保专业课程教学、技能训练及青少年科普教育的重要场所。 ( 2) 微生物 实训室 (改建) 由微生物接种室、实 训准备室和微生物实训室三部分组成,将按行业标准建设。 主要为植保专业学生进行微生物方面的技能实训,同时也为农检、生技等专业学生开设微生物和微生物检验课程的实训。 训练学生掌握有关微生物检测的基本操作和技能。 建成后能为相关行业企业承担食品、农副产品微生物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