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江苏-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内容摘要:

了与企业真实岗位的 无缝对接。 由此 实践了‚双主体、双身份、双师资、双场所、双证书‛的‚定岗双元‛人才模式, 使工学交替真正呈现校、企、生三方共赢的局面。 ⑶ 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内容改革 构建融入德国工商行会的机电一体化工职业资格标准的 课程体系的建设,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 参照德国工商行会的职业岗位任职要求,确立以就业为导向,突出能力培养,将培养的各个环节按照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一体化的目标进行设计和优化整合, 改革 以知识点为主的学科型课程,构建职业素养、职业发展和职业技能三个学习领域的课程体系。 其中职业素养教育 课程塑造思想品德素质和身心素质,培养学生从事职业活动及生活在社会上所需要的行为能力 社会能力;职业发展教育课程塑造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学生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 方法能力;职业技能教育课程塑造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学生在专业领域内从事职业活动所需的能力专业能力。 ① 融入德国工商行会机电一体化操作工的 技术标准, 构建‚工学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在职业技能教育课程中 推行‚双证书‛和 ‚课证融合‛ 制度, 将 德国职业资格标准 融入教学内容 ,通过研学德国相应专业工种的教学大 纲,剖析其内涵,将职业技能培养过程细化、分解为多个教学环节,调整课程体系、整合教学内容,学院、德国工商行会和德资企业共同确定的教学计划,并保证得以实现。 建设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职业技能课程见表 4, 重点建设 45 门优质课程 (已建成2 门) ,其中 2 门达到省级精品课程水平。 在教材建设中,密切与企业的技术人员合作,编写‚工学结合‛教材 5 门, 2 门达到省级工学结合精品教材水平。 表 4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职业技能课程 序号 课程名称 教学内容 负责人 1 机电一体化技术概论 机电一体化系统功能的分析 张宏杰 2 机械加工实训 机械部件系统的制造 韩树明 3 电工技术及应用 安全技术规范,电气设备的安装 荆瑞红 4 气液传动控制技术及应用 气、液传动组件系统的检查 张文峰 5 生产作业管理 工作流程与组织 阚子振 6 机电一体化技术与应用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与制作 程福 7 机电设备的运行与维修 机电设备的运行与维护 程福 8 机电一体化技术综合实训 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实现 向客户移交机电一体化系统 潘云忠 表 5 职业技能课程的能力、知识要求 序号 教学内容 能力要求 知识要求 1 机电一体化系统功能的分析 寻求解决方案; 的方法,并以团队形式探讨实现技术的可能性; ,借助图纸识别信号流、物质流、能量流及基本功能模式; 性和经济性问题。  技术设备的要求简介  系统参数  方框图  信号流、物质流和能量流  技术实施中客户特定要求的重要性  工作结果的存档和汇报生态性和经济性 2 机械部件系统的制造 材料的构造、特性和应用范围; 这些材料,并遵守环境和健康方面的规定; ,制作局部视图并进行修改; 方法,并且对制造过程进行评价; ; 队中组织工作。  零件图纸和组件图纸,零件清单  机器元件,匹配和公差  装配图,连接件  手工操作和机器操作的切削和塑型技术基础知识  力、形状和材料所决定的机械连接的制造  生产专用的材料和辅助材料  装配工具和辅助设备  便于装配的存放,安全性,劳动保护  检验和测量工具,测量方法及误差  生态性和经济性 3 安全技术规范,电气设备的安装 ; ,进行描述,并对其工作模式进行检查; ; 器和测量仪器,会掌握保护人员和技术设备的措施,并遵守相关规定; 获取信息。  电气参数,相互关系,说明方法和计算  直流和交流电路中的部件  电气测量方法  用于能量和信息传授的电缆和导线的选择  电网  过载、短路和超压造成的危险,以及对必要的保护器件的计算  表格和公式的使用说明  电流对有机体的效应, 安全规则,故障时的辅助措施  按照有效规定对危险的人体电流的措施  电气设备的检验  超压和干扰电压的原因,其效应和预防措施  电磁兼容性 4 气、液传动组件系统的检查 、原理、功 用、拆装、选用及控制维护能力; 、原理、功用、选用及控制维护能力; 、连接、调试维护能力; 压基本回路能力; 、整理、归纳的书面表达及口头表达能力; 现有的英语专业术 语; 定。  气动和液压参数,相互关系,说明方法和计算  气动和液压系统的供应单位  控制技术的原理图  技术资料  控制系统中的信号和测量值  操作气动和液压功率组件时的危险性  经济性、劳动和环境保护,循环利用 5 工作流程规划与组织 ,并按照功能、制作技术和经济性标准来组织团队工作; 需的技术工具,并且使用质量控制的方法; 流程和记录所有必需的控制和组织措施; ,学生会遵守 健康和劳动保护规定;。  材料安排和技术  工作流程的分析  结果的评估和存档  人体工程学和事故预防  简单的时间和成本计算  工作流程的说明方法 质量管理 6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与制作 1. 会通过电气、气动和液压部件了解实现线性运动和转动的可能性,并且使用关于控制和调节的知识对行程和移动方向进行控制; 别故障,并排除故障原因; 测量技术方法,处理并记录结果; 识,控制动作的速度和转速; ,在驱动单元和工作设备之间选择连接方案,并有目的地使用; 参数,并进行选择; 定; 术。  操作参数和驱动的特征曲线  极限值  工作原理,保护装置的选择和设置  驱动的控制和调节  定位过程,自由度  定位确定的检验和测量方法  在现有文档中进行修改  简单的动作流程和控制功能的编程  计算机模拟接口测量值的获取 7 机电设备的运行与维修 护能力; 能力; 能力; 、安全防护能力; 和获取;。  传动链的种类、运行、润滑;紧固件的选用、更换运行参数进行调整; 操作参数和驱动的特征曲线  自动线的保养常识维护方法;操作参数和驱动的特征曲线  用简单语言准确描述故障,书写故障报告,查阅相关资料对系统进行安全巡检。 8 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实现 1. 会描述机电一体化部件系统的构造; 2. 会阐述传感器的工作模式,并且调校传感器; 能 进行检验并清除故障; ,并用英语描述工作模式。  控制链和控制循环,方框图  控制和调节的参数  传感器的工作模式  传感器和互感器的信号性能  简单的动作流程和控制功能的编程  电路的设计  控制和调节流程的图形表示  信号的测量  驱动模式的原理图  功能图中驱动单元的说明 9 向客户移交机电一体化系统 体化系统的信息,并进行演示。 作人员熟悉系统。 和企业的营 销策略。  企业内部通信系统的使用  团队工作  通讯  解说,演示  客户 /供应商关系  操作说明书,使用说明书 ② 实施‚做、学、教‛一体的行为导向教学方法的改革 以 ‚中德工程训练中心‛ 为平台 , 采用行为导向教学法进行 专业学习领域课程 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强化实践育人。 形成包括‚头脑风暴‛法、项目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角色扮演法、任务设计法、案例教学法等在内的多元教学方法和包括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在内的多元教学手段体系;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以职业能力的实践为导向的‚做-学-教‛三结合的育人平台。 ⑷ 课程质量监控与评价范式 的革新 完善基于德国的职业教育评价体系下的三方 共同负责的 课程质量监控与评价范式。 改革学生学业考核与评价办法,构建以学习能力、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导向的科学化、社会化的评价体系。 ‚ 中德工程训练中心‛设有教学委员会和考试委员会,用例会制度,定期进行工作交流。 教学委员会负责教学计划的编制,培养过程的监督与培养质量的跟踪、反馈;考试委员会(由对等数额的德国工商行会上海办事处和德资企业代表,及 1 名学院老师参加)负责德国职业资格毕业考试的组织与实施以及课程考核 质量的监控和评价工作。 学生学习课程 评价的内容既包括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也包括专业实践技 能的掌握;既要评价包括思想品德素质、身心素质、职业素质等在内的综合素质;也要对学生行业内通用能力等标准的考核,以此 对学生 掌握的职业能力和技术水平做出公正、科学规范的测量和评价, 形成包括院校、企业、行业协会等在内的多元评价 的制度,对学生的培养质量 作出实事求是的客观评价,提高了学生的培养质量。 ⑸ 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 建设 以改善‚双师‛结构为重点, 建设一支在国内同行业领先、专兼结合的高水平专业教学团队;以‚健雄 康辉技术研发室‛ 为平台, 塑造教学水平和实践技能‚双高‛的教学名师,培养课程设计能力、项目开发能力和教学掌控能力‚三强‛的骨干教师,形成质量特色、侧重实践、辛勤耕耘、教书育人,努力钻研、勇于创新、‚双师型‛特色鲜明的专兼职结合的教师团队。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一方面聘请紧密合作型基地(如博世(中国)公司、康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的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同时做到每年至少为本专业聘请 1 名德国技术专家进行技能教学;另一方面对现有的教师进行量身订做培养计划。 争取在 2 年内培养出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掌握行业先进技术的专业领军人物 2 人, 使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师比例达到 85%,使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达到 50%,从而形成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① 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依据学院制定的人才引进与培养工程,采取导师制形式以老带新师徒结对指导青年教师,实现教师的专门化发展;鼓励青年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进一步提升专业理论水平;与行业、企业合作,实施青年教师跟踪企业服务企业制度,强化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水平或技术攻关水平;选派青年教师到职业教育发达国家进行学术交流、学术研修,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尽快成为教学骨干。 ② 校企联合培育骨干教师 以专任教师技术应用、技能操作水平的提高为抓手,派送教师进企业实践锻炼、校企合作技术开发、校企合作项目攻关、校企合作产品推广、技师培训、行业培训等方式方法,并同步制定年度考核制度、鼓励政策及监督制度,培养 5名骨干教师。 同时建立骨干教师研修制度,组织骨干教师、兼职骨干及其他教师定时研修,确保 2 年后‚双师‛比例达 85%。 ③ 专业‚双带头人‛的培养 选拔和培养 2 名专业带头人,通过到企业管理实践、国内外研修,主持专业建设、指导课题研究、开展技术服务等形式,提升教育理论水平、教学水平 和技术应用能力,来引领专业建设、推动教学改革。 2 年建设期内力争培养出 1 名有行业影响力的教学名师。 同时聘请行业中有影响力的专家作为学院专业带头人, 搭建与行业企业合作平台,形成校内和校外专业带头人共同负责专业建设的工作机制。 ④ 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按照学院兼职教师管理办法,评聘技术能力、技能水平突出的行业、德资企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作为专业兼职教师,兼职教师采取产学并行的教学形式、将企业流程和规范贯穿于整个教学实训过程中。 以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为目标,每年聘请 10 名以上有行业技术背景兼职教师,来校兼课或指导学生 的技能训练,逐步建成一支稳定的 20 人以上的兼职教师队伍。 表 6 师资队伍建设方案 序号 建设内容 人 数 总数 2020 年 2020 年 1 引进青年教师 5 2 3 2 双师素质培养 全体教师 3 培养骨干教师 5 2 3 4 培养专业带头人 2 1 1 5 新增兼职教师 10 5 5 6 特聘专家聘任 2 1 1。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