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江苏-数控技术专业建设方案内容摘要:
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50+ 6 学时) 3. 5 6 学时 社会实践 6学时 了解时事政治,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明确的奋斗目标; 5 计算机等级考证强化训练 计算机基础 ( 64 学时) 4 32学时 实操 训取得计算机一级等级证书; ( 第 2学期) 练 6 英语能力训练 (第 2 学期) 英语( 112 学时) 7 32学时 课内安排 达到规定要求 7 专业基本技能实训(第 4 学期) 金工实习 3 3 周 课内实训周 达到规定要求 8 专业基本技能实训(第 2学期) 电工电子技术 4 4 周 课内实训周 达到规定要求 9 专业技能实训(第 2学期) 机械测绘 1 1 周 课内实训周 达到规定要求 10 专业技能实训(第 3学期)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2 2 周 课内实训周 达到规定要求 11 工学交替 工学交替 10 10周 校外实训基地 达到规定要求 12 专业技能实训(第 4学期) 工艺夹具课程设计 2 2 周 课内实训周 13 专业技能实训(第 4学期) 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 56+32) 5.5 32学时 课内实训周 1 【 校 内 数控机 4 4 周 课 通过专业综合技能 4 数控 实训基地】专业综合技能训练与测试 ( 第 4学期) 床操作、加工实训 内实训周 统一测试 15 毕业生就业指导(第 4 学期) 就业指导 2. 5 12学时 课内学习与参与相关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 懂得成功学基本知识,具有较好的职业规划与就业能力 16 【 校 外实训基地】毕业顶岗实习(第 6 学期) 顶岗实习 20 20周 完成综合性工作任务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技能的能力 17 毕业设计(第 5 学期) 毕业设计 ( 6周) 6 6 周 18 毕业答辩与毕业教育(第 6 学期) 毕业答辩 0 2 周 答辩活动 通过毕业答辩 按照支撑岗位核心能力的知识、技能的需要,确定专业的主干课程为: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数控机床、机械制造工艺与夹具、数控加工实训,考证:数控机床操作中级,对应的为数控操作工中级考证实训。 确定主干课程后,再逆向构建支撑主干课程的专业基础课和相关专业课,分 别为:机械制造基础、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机械制图、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机辅助设计、机械设计基础、液压与气压传动、电工与电子技术等。 相应实践课为:制图测绘、电工与电子实习、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钳工实习、车工实习、工艺夹具课程设计、数控编程训练等。 数控技术专业对 应于迁移岗位的相应课程根据专业岗位设置有:电气控制与PLC、电气控制实训、数控设备故障诊断与维护 、质量控制与管理、 检测技术等。 (三)、师资队伍建设 以培养 服务于江苏省数控设备的操作、安装、设计、调试、维护、技术改造、产品开发和技术管理方面 的 高技能专门人才为目标,通过加强 中青年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师资队伍“双师素质”为重点,引进校外技术专家为补充,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到 2020年使本专业的 高级 职称教师比例达 30%、青年教师中硕士学位教师比例达 70%以上、具有中级 以上技能证书教师比例达 90%以上、双师教师比例达 85%以上、三年内具有2个月企业顶岗实践经历教师比例达 100%、专兼职教师比例基本达到 1:1。 专业带头人。 选拔数控技术、数控设备维修专业 理论扎实、操作技能过硬的 教师各 1名作为专业带头人培养对象进行重点培养。 分别安排到境外培训机构或企业研修 1个月,到国内知名企业顶岗实践 2个月,主持或参与院级重点课题或省级科研项目 1项,并考取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或与专业相关技能培训认证证书。 划拨专项资金用于改善工作条件,支持他们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吸收国内外先进的专业建设理念和经 验,及时了解专业的发展动态,掌握最新的专业理论和实用技术。 到 2020年使本专业拥有“双师型”专业带头人 2人。 骨干教师。 在现有专业教师中选拔具有双师素质的优秀中青年教师 4名进行重点培养,使“双师型”骨干教师达到 50%人。 安排 4人到境外高校或企业研修1个月, 10人到知名企业顶岗实践 2个月或到国内培训机进修, 3人考取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或与专业相关技能培训认证证书。 提供专项资金用于骨干教师参加学术交流、业务进修、开展应用性研究和教学研究,配备相应的办公设备。 双师素质教师。 选派 5人到国内高校或高职师资培训基 地进修学习, 4人考取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或与专业相关技能培训证书, 10人到企业进行不少于 2个月的顶岗实践,使具有 2个月以上企业顶岗实践经历的教师达到 100%。 进一步开 展以研发项目为载体的教师科研实践能力培养,通过数控系统、工业现场改造等产品研发或技术革新带动教师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 支持中青年教师进行学历进修、参加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活动。 实行教师培养导师制,开展以老带新活动和专任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互相拜师活动,带动专业教师队伍素质的全面提高。 “双师素质”教师达 85%。 兼职教师。 聘请 企业高级职称、市级以上拔尖 人才或技术能手作特聘专家。 通过参与专业建设、举办专家讲座、指导教师业务等形式,指导专业建设发展,带动优秀教师成长。 从企业聘请技术专家做兼职教师,分别承担《机械制造工艺》、《机械制造基础》等课程的实践教学和实习指导,人年均授课 60课时以上,使专兼职教师比基本达到 1:1。 (四) 校内 实践基地建设 机电 专业 岗位群 现有钳工类、车工类、数控类及电工、电子类实验实训室13 个,其中钳工实训室 2 个,可承担钳工中级实训。 电工实训室 2 个,可承担初、中级实训, PLC 实训室一个、电子实验实训室各 1 个(拥有 20 套 PLC 实训台、各 24 套电子实验、实训台),车工实训室 2 个,数控维修实验室一个(实验台 2 套,数控设备 3 台),数控实训室 2 个 (数控车车间和数控加工中心车间)。 根据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 求,加强教学实验、 实训条件硬件建设,扩充并完善原有数控维修实训室、数控仿真模拟实训室等 2 个实训室,扩建数控加工 实训基地中的 2 个实训单元:数控车工、数控铣工(数控铣、加工中心)单元。 具体建设内容如下: 扩建数控维修实训室,增加 FANUC、 SIEMENS 数控系统维修实验台等设备,增加原有数控机床设备,扩展数控维修的实训功能,满足数控维修实训教学 要求,并初步具备开展社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功能。 扩充数控仿真模拟实训室 1 个,增加计算机及仿真软件等实训设备,使更多学生能应用计算机仿真软件实现对加工程序的仿真模拟,提高编程基本能力,完成数控编程仿真实训教学任务。 扩充数控 加工实训基地 ,增加多媒体教学设备及机床间的网络连接,构建现代化的实训车间,初步建成 CAM 工作站。 扩充数控铣削加工实训单元,增加加工数控铣床 2 台, 数控加工 中心机床 1 台,改进铣削实训现场环境。 积极探索生产性实训教学方法,加强教师业务能力培养,严格各项管理制度,企业运作模式不断改进。 下一步继续加强数控机床等教学仪器设备的研发和实际生产运用力度,将数控研发项目融入到实践教学中,学生直接参与数控机床等设备的控制电路设计、装配、调试及维修,通过在真实生产环境中的实践,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 生产性实训条件具有国内同类院校领先水平。 学生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既要要遵守企业的管理制度,又可感受到企业文化的氛围,增强了产品质量意识,生产操作得到进一步规范。 (五)、 校外实习基地 ( 30 个) 依托南京机电产业集团建立校企合作实训基地 30 个。 可同时容纳 100%的数控专业 学生进行生产性实训和 顶岗实习锻炼。 使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得到提高,增强岗位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拓宽就业渠道。 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实训基地(校中厂)和校外实训基地(厂中校)。 将实训基地建设成为学院 和企业培养应用性人才的资源共享教学实训基地 ; 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多功能基地 ; 技能训练项目与职业技能资格证书考 核 要求相结合 的基地; 面向社会的行业技能培训、考核与鉴定中心,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社会化功能 ; 行业技术、信息资源和技术培训等新技术、新知识的信息集散地。 密切与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开发等领域的合作。 积极探索专业技能训练体系建设, 与企业合作进行“工学结合”的生产性实训项目开发,加强顶岗实习管理,建立校企合作实训基地运行管理机制等。 实验实训条件硬件建设项目完成后,将支撑电工基础、电气控制技术、可编程控制技术、 CAD/CAM、数控工艺与编程等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完成学生数控设备的操作使用、调试与维护等实践教学任务,满足校内生产性实训教学需要;可承担数控车、数控铣、数控加工中心等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和社会培训任务。 五、专业建设进度 计划 专业建设项目分三个阶段实施完成。 第一阶段( 2020 年 10 月- 2020 年 12月):编制建设方案、进行 可行性认证、填写建设任务书,在项目申报的基础上,实施 2020 年度计 划。 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完善校企共育、工学结合的长效机制。 拟定调研方案,为专业建设奠定基础。 第二阶段( 2020 年 1 月- 2020 年 12 月): 进行广泛的社会调研,深化校企合作,构建职业资格标准与课程标准融合的课程体系,加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扩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开展社会培训服务,构建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 接受重点专业建设中期检查。 第三阶段( 2020 年 1 月-2020 年 12 月):对前面阶段专业建设的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完善教学管理保障制度;优化专业教 学团队;构建并完善“双标融合”的课程体系;完善校企共育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及其管理运行机制,增强社会服务功能; 建设成 行业技术、信息资源和技术培训等新技术、新知识的信息集散地 , 通过数控技术专业建设引领数控设备维护与管理等专业建设迈上新台阶。 具体建设进度 计划 如下: 建设项目 2020 年 12 月 (拟定方案) 2020 年 12 月 2020 年 10 月 1.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 施( 15万元) 1.“校企共育” 工学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研究 计划投入 11 万元,与南京数控机床厂签署“校企共 育数控专业技术人才协议”,完善企业兼职教师管理制度。 验收要点:( 7 万元) 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及实施的全过程,专业课教师中专兼教师比达 1:1。 验收要点:( 4 万元) 完善校企共育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2.构建“双标融合的”体系 计划投入 2 万元,以能力为本位,根据岗位职业技能要求,重新整合课程体系。 验收要点:( 2 万元) ①与企业共同制定专业核心课程课程标准; ②生产性实训占实践课时比例 50%。 ③ 实践课时占总课时比例不低于 55%。 验收要点: ①生产性实训占实践课时比例 60%。 ②实践课时占总课时比例不低于 60%。 ③构建完善“双标融合”的课程体系 3.构建多元化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 计划投入 2 万元,完善校内“双线四级”质量监控体系,采用开放式考核评价模式,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验收要点:( 2 万元) 建立“专业 +企业 +行业 ” 的评价体系。 验收要点: 50%专业课程采用校企共评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 2.实训基地建设( 120 万1.数控维修实训室(扩建项目,负责人:许德琪) 计划投入 50 万元,增添 4台数控维修实训装置,满足1 个标准班学生实训。 验收要点:( 50 万元) ①完成数控维修实训装置的采购; ②完成安装、操作规范训练; ③实训室制度建设。 验收要点: ①能满足数控维修中级工技能训练要求。 ②满足专业群实训需要。 元) 2.数控仿真模拟实训室(扩建项目,负责人:连碧华) 计划投入 30 万元,增添 60个点的数控模拟仿真软件。高职高专:江苏-数控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相关推荐
方案评估,监督教学计划执行,定期协调企业工程师来学院兼职教学;学校主要负责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培养人才;企业负责学生学业考评,吸纳学生就业,反馈毕业生质量。 同时,校、行、企三方成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校企合作事业部,并聘请了企业人员担任电子工程学院企业主任。 通过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进一步对现有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岗位需求和岗位能力要求进行企业和社会调研,与行业专家研讨论证
展需求 , 紧密关注人才市场的需求及专业的发展动态 , 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 培养适应行业、企业和地方经济建设急需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三) 校企合作原则 鼓励并支持特色专业与企业对接及合作 , 形成以校企密切合作为基础、以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机构相沟通的特色专业建设体系 , 不断深化专业的内涵建设 , 推动学院专业建设与发 展。 ( 四 ) 创新发展原则 要贯彻“人无我有 , 人有我优
工程职业学院 二〇一一年五月 目 录 第一部分 学院特色专业建设规划 .................... .......1 一 、特色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 .................. 1 二 、特色专业建设原则 .............................. 1 三 、特色专业建设目标 .............................. 2
本教材 院级 4 钢结构及其施工图识读 祁顺彬 精品课程 校本教材 院级 5 钢结构安装技术 陈晋中 精品 课程 校本教材 院级 6 详图深化设计与 XSTEEL软件应用 陈剑波 网络课程 校本教材 院级 7 钢构件加工 技术 彭 国 网络课程 校本教材 院级 8 建筑工程专项方案编制 刘凤翰 精品课程 校本教材 院级 ( 三 ) 强化实践育人,形成“内外互补、校企联动”的实训实习体系
、企业兼职 实践 姚健平 讲师、 工程师、学士 4 国内外培训、 交流、企业兼职 实践 王玉玲 讲师、硕士 4 国内外培训、 交流、企业兼职 实践 张茂刚 讲师、 工程师、博士 4 国内外培训、 交流、企业兼职 实践 华佳 讲师、 博士 2020 4 国内外培训、 交流、企业兼职 实践 鞠琳 波 讲师、在读研究生、 一级 建造师 、政府采购评审专家、 4 国内外培训、 交流、企业兼职 实践 刘飞
”复合型人才。 培养对象具有服务外包行业及其他行业的各类嵌入式软件的开发和设计能力,熟练应用嵌入式相关语言的编程工具和编程规范,掌握嵌入式程序分析、阅读和开发的技能,以及外包行业必不可少的外语沟通和交际能力,具有独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和再学习的能力。 5. 搭建 以能力为本的项目化教学模式 依据嵌入式软件开发过程的规范化管理,设定用户功能需求、项目总体管理、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里程碑评审、进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