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江苏-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建设方案内容摘要:

养 外 部 聘 请 培养专业带 头人 12 名 培养专任骨干教师 79 名 聘请兼职教师 库 4050 名 聘请行业知名专家 12 名 “ 双师 ” 型专任教师 90%以上 承担专业课学时比例 40%以上 高职高专院 校“教育部财政部重点支持建设专业” 建设方案 13 图 4 “入企办校”示意图 “ 466 工程”,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 与行业合作建设 4 个课程组(临检血检、微免检验、生化检验、病理检验)、6 个课程资源库(微生物检验技术教学资源库、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教学资源库、临床基础检验技术教学资源库、免疫检验技术教学资源库、血液学检验教学资源库、临床病理检验教学资源库)、 6 本特色教材(《临床基础检验技术》、《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微生物检验技术》、《输血检验技术》、《免疫检验技术》、《临床病理检验技术》)。 图 5 “ 466 工程”示意图 校院合作实训基地(第二学年) 工作内容 工作过程 工作环境 工作流程 校内实训 — 仿真 校 外实训 — 全真 周六周日 课内课后 入企 办校 职业熏陶 “ 466 工程 ” “ 4”个课程组 临检血检课程组 临床生化检验课程组 微生物免疫检验课程组 临床病理检验课程组 “ 6”本特色教材 微生物检验技术 免疫检验技术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 临床基础检验 输血检验技术 临床病理检验技术 临床基础检验教学资源库 血液学检验教学资源库 临床病理检验教学资源库 免疫检验技术教学资源库 临床生化检验教学 资源库 微生物检验技术教学资源库 “ 6”个教学资源库 高职高专院 校“教育部财政部重点支持建设专业” 建设方案 14 三、 专业建设内容 (一) 构建与创新多元深度合作的体制与机 制 1. 完善的组织机构发挥指导引领作用 完善的组织机构是各项体制机制改革与建设的重要保证,一方面在省教育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牵头组织江苏省范围内的卫生职业教育类中高职院校加入卫生职教集团,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职教集团设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 理事会由江苏省 卫生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江苏 卫生职业教育院校 、省内外卫生医疗机构及医药卫生企事业单位, 以及其他利益相关方代表组成,常务理事会由常务理事单位组成。 另一方面,在学院各专业原有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基础上,按照专业群归属重新调整合并,进一步成立苏州 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院企合作办学理事会,以此作为推进校院(企)合作的中介和桥梁,指导合作决策,进行沟通协调,全面监督评估的组织机构。 通过院企合作办学理事会的组建和运行,促进学院与卫生医疗机构及医药卫生企事业单位之间更紧密地联合,积极探索在教育教学改革、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教学质量评价和科技培训与服务等诸多方面的合作途径、渠道和方法,搭建多元合作的“四平台” — 资源共享平台、合作育人平台、社会服务平台和国际合作平台,建立起涵盖人才培养全过程、多层次、全方位的长效合作机制。 理事会的主要活动形式包括 年度全体理事会议和常务理事会议。 年度理事会会议、常务理事会议的主要职责是:听取和审议理事会有关工作情况报告 ; 讨论理事会工作计划、制订和修改共同遵守的理事会章程和学院与理事单位间、各理事单位间合作规则等,促成学院与理事单位间、各理事单位间的合作;对学院的办学方向、培养规模和层次、教学改革、人才培养、专业 建设 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等提出指导性建议。 2. 加强互动,入企办校,资源共享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仪器设备不断更新,现代化仪器是医学检验的重要工具,入企办校的意义在于,在提倡绿色环保的当 今,在真实的工作环境、职业氛围中,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态度、职业道德、职业能力,与行业接轨,医院的大型仪器设备、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医患关系的多样性等是与学校互补、充分实现共享资源的有效途径。 通过分散持续多阶段、多医院的教学组织形式既能减轻医院检验科工作压力,又能提高教学效果,例如试行周六周日见习的教学模式。 要做好“入企办校”的关键是医院、学校双师队伍的建设。 高职高专院 校“教育部财政部重点支持建设专业” 建设方案 15 通过点面结合的方式,建立以吴 中区人民医院 为重点深度合作的教学医院,以苏大附一院、附二院、苏州市立医院、苏州五院、苏州中医院为基础广度合作的教学医院。 (二) 校院共育,有效实施“ 135” 人才培养模式 传承“敬人敬业、至精至诚”的学院精神,以学院“ ICS”人才培养模式为引领,以职业道德教育为基础、以提高职业能力为核心, 推进 校院共育的“ 135”的人才培养模式。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服务对象是病人,准确快速的检验结果是临床医师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它关系到医师和病人及其家属对治疗方案、手术范围、治疗费用等方面的抉择。 如显微镜下病理形态的检出率,病理检验过程中组织包埋、脱水及切片等技术环节与检验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责任 心密切相关,也直接影响到临床医生对疾病的正确诊断和治疗。 把对学生的人文教育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突出社会公德、伦理道德和职业道德教育。 坚持 “ 品质与能力并重,教书与育人交融 ” 的教育理念,寓育人于专业技术培养的各个环节,把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贯穿于学生专业学习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将专业职业素养定位为:有高度责任心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 专业教育有助于学生对专业的全面认识,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因此从学生入学开设专业介绍;第一学年暑假安排临床见习培养学生专业认识;第二学年专业课学习培养学生专 业能力;实习前行业专家的专业讲座拓展学生专业内涵;第三学年的专业实习巩固学生专业能力;所有专业课程老师都是学生专业的引导者,将专业教育贯穿教学三年全过程。 2. 有效实施“三对接、五段式”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三对接 ”是指 “课堂与 科室 、课程与岗位、学业与职业 ” 对接。 “课堂与 科室 ”是指将课堂延伸进入行业科室,在科室内进行教学; “课 程与岗位 ”是指针对岗位设置相应的课程; “学业与职业 ”是指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同时遵循高等职业院校学生 的认知规律,紧密结合相应职称考试中相关考核要求,确定课程的工作模块和课程内容,制定课程标准。 “五段式 ”是指 “职业基础学习、职业认识实践、专业核心能力学习、专业拓展高职高专院 校“教育部财政部重点支持建设专业” 建设方案 16 与综合实训学习、顶岗实习阶段 ”。 第一阶段(第 1~2 学期): 校内课堂为主。 学生入学后首先 接受专业教育 和职业素质教育,之后在校内完成基础领域课程的学习与实训。 第二阶段:第一学年的暑期,安排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开展专业认识性实践,认识专业所能从事的职业岗位工作。 第三阶段(第 3~ 4 学期):主要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 “教、学、做 ”一体的 项目教学, 以培养学生专业核心能力。 教学过程 由实践技能强、理论水平高的不同专业的企业教师、校内教师共同指导,并要求学生通过理论及实践考核。 第四阶段(第 5 学期): 主要在校外实训基地 开展综合实训及专业拓展学习。 第五阶段(第 6 学期):开展顶岗实习。 学生进入相关 行 业 ( 校外实训基地)的岗位进行顶岗实习,能够熟练进行岗位操作。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突出教学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将素质教育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 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完善职能, 建立“分级监控、二元评价”的监控模式,分级监控 —— 学院、系、教研室、教学督导、学生等多级监控;二元评价 —— 校内评价(包括学生评教、教师评学、同行评价教与学)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社会评价(包括行 业满意度 、 就业水平 、学生职称通过率)等 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 引进国际先进职教理念,优化课程体系 学习国际先进执教理念, 在对江苏省医学检验充分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院校双方共同进行岗位分析,确定岗位任务以及能力要求;以完成岗位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与技能为内容,根据 职业任职资格,遵循高职学生成长的多元智能理论,结合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优化课程体系 ,加强课程建设, 突出实践能力培养,以 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突出的学习情境,实施项目教学。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 在课程改革实施工作过程中,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每年通过社会调研、专家咨询,用人单位评价、毕业生跟踪调查等,高职高专院 校“教育部财政部重点支持建设专业” 建设方案 17 充分发挥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建设委员的作用,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研讨形成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工学结合为突破口,按照检验工作任务、岗位能力需求和职称考 试内容改革课程体系,确立检验人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密切理论与实践的联系,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同时借鉴国外先进的办学理念,结合我国检验工作发展实际情况,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一体化和全程化,完成由公共文化课程、专业课程、选修课程、活动课程和隐形课程等组成的课程体系的构建。 公共文化课程 引 导学生广泛涉猎不同学科领域,注重性情和素质的培养,加强人文素质与专业素质的交融,增进对自身、社会、自然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从而为其一生的多向发展提供必要的准备; 专业课程 在保证必需、够用的前提下,加强专业基础课程与专 业课程的衔接; 选修课程 结合学生自身发展需要和兴趣,满足学生更好地适应不同岗位的要求设置相关课程。 同时增加以“感恩、诚信、责任、爱心、服务、创新、发展”为主题活动的 活动课程 ,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教育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同时 隐形课程 始终伴随学生的成长,学院所有教职员工都是学生素质教育工作者,辅导员、专任教师、后勤服务人员等言传身教和学院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的规范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 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和谐的校园环境等都是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保证。 (见图 6) 图 6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6 门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库 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从岗位的需求出发, 与 行业合作,开展职业分析,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课高职高专院 校“教育部财政部重点支持建设专业” 建设方案 18 程体系 , 校企共建 5 门优质 核心 课程 教学资源库 , 1 门优质特色 课程 教学资源库,建成达到国家级 教学资源库 的课程 1 门,省级 3 门,院级 2 门。 规划见表 1。 优质专业核心课程 教学资源库 建设 计划 如表 2 所示。 表 1 优质核心课程建设规划 序号 课程名称 现有基础 合作单位 建设标准 负责人 主要建设内容 1 微生物检验 技术 省级精品课程 医院 国家级 教学资源库 肖 洋 黄静芳 ① 课程标准,课程整体设计、单元设计、教学情景设计 ② 课程考核标准及题库;③ 教材 或 其他素材库; ④ 教学方法与手段; ⑤ 课件、课程教学录像, 课程网站;⑥ 教学资源库 2 临床生物化 学检验 院 精品 建设课程 医院 省级 教学资源库 张雅娟 3 临床基础检 验技术 院 精品 建设课程 医院 省级 教学资源库 褚静英 4 免疫检验技 术 院 精品 建设课程 医院 省级教学资源库 孙中文 5 血液学检验 学院重点建设课程 医院 院 级 教学资源库 陆玉霞褚静英 6 临床病理 检验 学院重点建设课程 医院 院级教学资源库 史恩溢 李小宁 表 2 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计划表 序号 课程名称与内容 负责人 建成时间 学校 行业 1 微生物检验技术教学资源库 肖洋 黄静芳 医院 2020 2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教学资源库 张雅娟 医院 2020 3 临床基础检验技术教学资源库 褚静英 医院 2020 4 免疫检验技术教学资源库 孙中文 医院 2020 5 血液学检验教学 资源库 陆玉霞 褚静英 医院 2020 6 临床病理检验教学资源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