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内容摘要:

+H2O 与 Ca(OH)2反应 产生白色沉淀 CO32+Ca2+= Ca CO3↓ Ca2+ +HCO3+OH = Ca CO3 ↓ +H2O Fe (还原性) Fe 2+ 既有氧化性 又有还原性 Fe 3+ (氧化性) △ △ 碳酸 加热、加碱 C CO2 CO 放电 高温 高压 催化剂 放电 与 CaCl2反应 Na2CO3产生白色沉淀 NaHCO3无明显现象 CO32+Ca2+= Ca CO3↓ NaHCO3 不反应 加热 Na2CO3无明显现象 NaHCO3分解产生 CO2 Na2CO3不分解 2NaHCO3===Na2CO3+CO2↑ +H2O Na2CO3与 NaHCO3的相互转变 ⒈ Na2CO3转变成 NaHCO3 Na2CO3+CO2+H2O = 2NaHCO3 ⒉ NaHCO3 转变成 Na2CO3 2NaHCO3===Na2CO3+CO2↑ +H2O 2NaHCO3+NaOH = Na2CO3+H2O 碳酸盐 碳酸氢盐 如何鉴别 Na2CO3 与 NaHCO3。 如是溶液则 加入 CaCl2 溶液;如是 固体则加热 如何除去 Na2CO3 中少量的 NaHCO3。 加热则可。 一定条件时也可加入适当的 NaOH 溶液。 如何除去 NaHCO3 中少量的 Na2CO3。 通入中量 CO2 167。 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自然界中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在自然界中,碳及其化合物间进物着永不停息的转化,这些转化是非常重要的。 也是非常美妙的。 详情请阅读课本第 63~ 64 页,现以溶洞的形成为例假以说明; 石灰岩里不溶性的碳酸钙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转化为微溶性的碳酸氢钙。 ( CaCO3+CO2+H2O==Ca(HCO3)2 ) .溶有碳酸氢钙的水 ,当从洞顶向洞底滴落时 ,水分的蒸发、压强的减小及温度的升高都会使其析出碳酸钙沉淀。 ( Ca(HCO3)2===CaCO3↓ +CO2↑ +H2O )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结论 向澄清石灰水中 续通入 CO2 开时出现白色沉淀 当 CO2过量时,沉淀开始溶解 Ca2+ + 2OH + CO2 = Ca CO3↓ + H2O Ca CO3 +CO2+ H2O = Ca2+ + 2 H CO3 澄清溶液加 热 出现白色沉淀 Ca2+ + 2 H CO3 ===Ca CO3 ↓ +CO2+ H2O 生活生产中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以“碳三角”的形式以例。 第二节、氮的循环 167。 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氮是地球含量丰富的一种元素。 除了以单质的形式存在于大气中外,氮元素也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各个地方。 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的重要性。 详情见课本第 70~ 71 页。 167。 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及其变化 (1) 氮气与氮的固定 在通常状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密度比空气小,不溶于水。 使空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含氮的化合物的方法叫做 氮的固定 高能固氮: N2 + O2====2NO 自然固氮 氮的固定 生物固氮:微生物种群将空气的氮气通过生物化学过程转化为含氮化合物。 人工固氮: N2 + 3H2 2NH3 (了解可逆符号) N2 + O2====2NO (氮气与氧气可以直接化合生成无色、难溶于水易氧化的一氧化氮气体,有剧毒。 ) 2NO + O2 ====2NO2(一氧化氮易氧化生成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二氧化氮,能与水反应) 3NO2 + H2O===2HNO3 + NO(二氧化氮溶于水时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 ) NaOH Na2CO3 NaHCO3 △ △ △ △ 高温 高压 催化剂 点燃 受热、见光 △ 4NO + 3O2 + 2H2O=== 4HNO3 4NO2 + O2 + 2H2O===4HNO3 (2) 氨及其铵盐的性质 氨( NH3)无颜色、有刺激性气味的 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 氨 的 性 质 实验 实 验 现 象 结 论 1 喷泉实验,在烧瓶内看到喷泉现象 溶液显红色(烧杯中的水有酚酞) NH3+H2O NH3 H2O NH4++OH 氨气极易溶于水,且与水发生反应显碱性 2 迅速反应、出现大量白烟 NH3+HCl===NH4Cl 能与酸反应 3 实验室氨气的制取 2NH4Cl+Ca(OH)2====2NH3↑ +CaCl2+2H2O 如何检验、验满。 大多数铵盐都易分解,生成氨气。 铵 盐 性 质 实验 实 验 现 象 结 论 1 试管底部的固体分解 有白色固体附在试管内壁上 NH4Cl====NH3↑ +HCl↑ NH3+HCl===NH4Cl (白色固体颗粒) 2 白色固体分解,生成无色气体 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石灰水变浑浊 NH4HCO3=====NH3↑ +CO2↑ +H2O 有 NH3产 生 CO2+Ca(OH)2====CaCO3↓ +H2O 3 试管内有气泡冒出、有刺激性气体产生 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变蓝 NH4Cl+NaOH=====NaCl+NH3↑ +H2O 有 NH3产生 用这种方法检验 NH4+ 由于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处于低价,因此氨具有还原性,能与某些氧化性物质发生反应。 4NH3+5O2========4NO+6H2O 4NH3+3O2(纯 )======2N2+6H2O (氨气能在纯氧中燃烧) 氮肥的介绍 (3) 硝酸及其应用 硝酸的物理性质:纯硝酸是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能以任意比溶于水的液体 硝酸的化学性质: 酸 性 显色反应 遇酚酞不变色、遇石蕊变红色 与碱反应 NaOH+HNO3===NaNO3+H2O 与金属反应 在氧化性性质里面做详细介绍 与金属氧化物 CuO+2HNO3===Cu(NO3)2+H2O 3FeO+10HNO3(稀 )===3Fe(NO3)3+NO↑ +5H2O (酸性、氧化性 ) 与盐的 反应 CaCO3+HNO3====Ca(NO3)2+CO2↑ +H2O 不稳定性: 4HNO3=======2H2O+4NO2↑ +O2↑ 氧 化 性 金 属 Fe+4HNO3(稀 )=== Fe(NO3)3+NO↑ +2H2O (铁溶解,有气体放出,溶液显黄色 ) 3Cu+8HNO3(稀 )===3 Cu(NO3)2+2NO↑ +4H2O(铜溶解,有气体放出,溶液显蓝色) Cu+4HNO3(浓 )===Cu(NO3)2+2NO2↑ +2H2O(铜溶解,有 红棕色气体放出,溶液显蓝色) 注: 冷、浓 HNO3使 Fe、 Al纯化。 即常温下 , 浓硝酸可使铁、铝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而纯化 保护内部的金属不再与酸反应,所以可以用铝质或铁质容器盛浓硝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